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该研究探讨了校园排斥和初中生内外化问题的关系,结合资源保存理论,进一步考察同伴关系(条件性资源)与核心自我评价(人格特质资源)对该效应的链式中介作用。采用青少年校园现实受排斥量表、同伴关系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焦虑抑郁量表和外化行为倾向量表,对辽宁省2所中学540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校园排斥对于初中生的内化及外化问题均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同伴关系、核心自我评价在校园排斥与内化问题中起完全中介作用,而在校园排斥与外化问题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具体而言,校园排斥通过三条路径影响内外化问题:一是同伴关系的单独中介作用;二是核心自我评价的单独中介作用;三是同伴关系—核心自我评价的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考察初中生外化问题行为的心理机制,研究采用青少年行为自陈量表、青少年遭受校园排斥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冷酷无情特质量表对黑龙江、福建两省的1284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校园排斥对初中生的外化问题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冷酷无情特质在校园排斥与外化问题行为之间具有中介作用;(3)领悟社会支持调节了初中生冷酷无情特质对校园排斥与外化问题行为中介过程的后半段路径。研究结果为初中生群体的校园排斥、冷酷无情特质、领悟社会支持和外化问题行为之间的动态关系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采用学生生活状况:态度和行为调查、核心自我评价量表、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和快乐感量表对395名初中生进行调查,考察发展资源、核心自我评价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1)发展资源、核心自我评价及主观幸福感相关显著;(2)核心自我评价在发展资源与积极情感、生活满意度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发展资源与消极情感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核心自我评价到生活满意度的路径系数存在性别差异,核心自我评价对男生生活满意度的预测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4.
采用同伴提名、同伴侵害问卷、不良同伴问卷和饮酒行为问卷调查广东地区4所普通初级中学1386名7年级学生,考察了同伴排斥与青少年早期饮酒行为的关系,以及同伴侵害和结交不良同伴在其中的链式中介效应。结果发现:(1)同伴排斥、同伴侵害和结交不良同伴均与青少年早期的饮酒行为呈显著正相关;(2)同伴侵害和结交不良同伴在同伴排斥影响青少年早期饮酒行为过程中的链式中介效应显著,即同伴排斥通过增加同伴侵害,从而提高结交不良同伴的风险,进而增加青少年早期的饮酒行为;(3)在控制同伴侵害和结交不良同伴后,同伴排斥对青少年早期的饮酒行为仍存在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许多研究表明,青少年感知的校园氛围对其问题行为有重要影响。但是,校园氛围起作用的中介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探讨。本研究旨在考察青少年感知的校园氛围与其问题行为(行为不良、抑郁)的关系,以及同伴侵害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广东省10所学校2758名初中生作为被试,匿名填写社会经济地位问卷、家庭功能问卷、校园氛围感知问卷、青少年同伴侵害问卷、儿童抑郁调查表、青少年行为不良指数问卷。结果表明:(1)在控制了性别、年龄、社会经济地位和家庭功能后,积极的校园氛围显著负向预测青少年的行为不良和抑郁。(2)同伴侵害在校园氛围与青少年行为不良和抑郁之间具有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选取了898名初中生完成《班级自尊量表》、《同伴依恋量表》和《总体生活满意度问卷》,以考察在学校环境中,同伴依恋、班级自尊与初中生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通过差异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建模等数据分析的结果表明:(1)初中生总体生活满意度随年级的升高呈下降趋势,男生的生活满意度高于女生;(2)初中生,同伴依恋和班级自尊均出现先降低后升高的U型趋势,初二年级水平最低;(3)初中生同伴依恋、班级自尊和生活满意度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且同伴依恋中的同伴信任和班级自尊中的成员自尊可显著正向预测初中生的生活满意度;(4)同伴依恋既可以直接影响初中生的生活满意度,又可以通过班级自尊的中介作用来间接影响其生活满意度,其中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36.11%。研究得出,班级自尊在同伴依恋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631名初中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攻击行为的关系,同时探讨越轨同伴交往的中介作用,以及该作用是否受自我控制的调节。结果发现:(1)消极父母教养方式对越轨同伴交往、攻击行为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越轨同伴交往在消极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攻击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自我控制可以调节越轨同伴交往对初中生攻击行为的作用,对于低自我控制个体,越轨同伴交往起部分中介作用;对于高自我控制个体,越轨同伴交往的中介效应不显著,消极父母教养方式对攻击行为仅有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考察初中生的核心自我评价在班级环境和学业压力之间的中介作用及此作用在不同性别群体中的差异性,对北京市四所初中697名初一到初三的学生进行了班级地图量表、中学生学习压力问卷、核心自我评价量表的测查。结果表明:(1)总体班级环境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但女生在学业自我决定上具有小效应量的显著优势,男生的学业压力显著高于女生,核心自我评价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2)班级环境中的师生关系和班级行为自控可以显著预测学业压力,两者共同解释学业压力12%的变异;(3)男生和女生的核心自我评价在班级环境和学业压力间均起完全中介作用;(4)女生群体中核心自我评价的中介作用显著高于男生群体,说明性别对此中介效应存在调节作用。最后对核心自我评价在班级环境和学业压力之间的中介机制及其对女生群体的重要意义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采用同伴依恋问卷、问题性手机使用量表、孤独感问卷以及自我建构量表对624名青少年进行调查,以探讨青少年同伴依恋对问题性手机使用的作用过程及其机制。结果显示,青少年同伴依恋通过孤独感的完全中介作用对问题性手机使用产生影响;依存型建构在孤独感与问题性手机使用之间起调节作用,独立型建构的调节作用不显著。这说明同伴依恋通过孤独感影响青少年的问题性手机使用,依存型建构可促进感到孤独的青少年使用手机。  相似文献   

10.
不同同伴关系初中生的自我概念与应对方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振宏  郭德俊  方平 《心理科学》2004,27(3):602-605
运用社会测量法,把238名初中生的同伴关系分为受欢迎、被拒斥、被忽视、有争议和普通型五种类型,用自我描述问卷和应对方式问卷进行测量研究表明:(1)被拒斥学生的数学学业自我概念、一般学校自我概念、与同性关系自我概念、与父母关系自我概念、诚实——可信赖自我概念、一般自我概念等方面显著低于受欢迎、被忽视、有争议和普通组学生;受欢迎组学生的与父母关系自我概念、诚实——可信赖自我概念等方面显著高于被拒斥、被忽视、和普通组学生。(2)被拒斥学生遇到挫折时的问题解决应对方式显著低于受欢迎、被忽视、有争议和普通组学生。  相似文献   

11.
儿童青少年内外化心理病理问题存在共发现象,已受到发展心理学和心理病理学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对当前关于儿童青少年内外化问题的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进行了梳理,对儿童青少年共发现象发生率、发展特点、预测因素和发展结果等方面的重要研究发现进行系统性介绍。最后,基于发展级联和个体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视角,对未来本领域的研究进行展望,以期系统、完整地揭示内外化问题共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We examined child characteristics of coping strategies, age, and gender as moderators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family stressors and internalizing, externalizing, and peer rejection in a sample of 228 3rd–5th grade children. Consistent with previous research, children in the current study who experienced a higher number of family stressors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well-accepted by classmates. This association was not moderated by children's coping strategies or child age. Child gender did moder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family stressors and internalizing behavior. Specifically, as the number of stressors increased, internalizing behavior decreased among girls, but not boys. The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the role of child variables in explaining the variability in children's responses to family stress.  相似文献   

13.
内外化问题是青少年最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共情与青少年内外化问题具有重要联系,但以往研究青少年内外化问题的时候不注重共情不同成分的区分;即使区分了共情的不同成分,认知共情和情绪共情作为共情的不同成分和内外化问题的关系仍旧存在一定争议,且共情对内外化问题影响的机制鲜有探讨。本文首先综述了认知共情和情绪共情与青少年内外化问题的关系,并借助共情的发生过程(自我-他人模型)理论、发展过程(风险性发展模型)理论和相关神经生理因素,为理解共情对青少年内外化问题的影响机制提供了解释。未来研究可明确共情的定义,发展更生态化的测评方式,并进一步探索影响因素及机制,结合和关注个体特点、特殊群体及文化背景,以便为揭示共情与青少年内外化问题构建更系统的理论。  相似文献   

14.
对1137名一年级职高生实施问卷调查,探讨感知教师和父母自主支持、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与内外化问题的关系。结果表明:(1)一年级职高生在抑郁问题上女生更严重,在外化问题上男生更严重;(2)教师、父母自主支持与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呈显著正相关,教师、父母自主支持、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与一年级职高生内外化问题呈显著负相关;(3)一年级职高生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教师、父母自主支持与内化问题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在教师、父母自主支持与外化问题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4)教师自主支持对一年级职高生外化问题的影响受父母自主支持的调节作用,对于感知父母自主支持较高的学生,教师自主支持对外化问题的影响呈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为考察手机成瘾、自我控制、核心自我评价和学习投入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手机成瘾量表、自我控制双系统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以及学习投入量表对62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手机成瘾可以负向预测大学生学习投入;(2)控制系统和冲动系统在手机成瘾与学习投入的关系中起并行中介作用;(3)手机成瘾对学习投入的直接预测作用受到核心自我评价的调节。研究结果揭示了手机成瘾对学习投入的作用机制,拓展了核心自我评价的研究视角,对于学习投入的干预工作有一定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The author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peer rejection, peer victimization, and internalizing behaviors. The author hypothesized that physical and relational victimization would have a different indirect effec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er rejection and internalizing behaviors. Participants were 94 preschool children (37 girls; average age 49.97 months) from two university preschools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internalizing behaviors predicted the mediating variables only regarding relational victimization. Relational victimization indirectly affect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eer rejection and internalizing behaviors. The study provides evidence of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victimization behaviors on the relationship among peer rejection, victimization, and internalizing behaviors.  相似文献   

17.
Co-occurring internalizing and externalizing disorders are moderately prevalent in children, adolescents, and adults (Anderson, Williams, McGee, & Silva, 1987; McConaughy & Skiba, 1994), but much remains to be understood regarding why some children show “pure” versus co-occurring internalizing and externalizing symptoms. One possible influence that has previously not been considered is the failure to attain socio-developmental milestones, which paradoxically may prevent the development of co-occurring symptoms for some children. The present study proposes a model in which failure to attain relevant socio-developmental milestones might explain why some children may not develop heterotypic co-occurring symptoms. Specifically, it is proposed that specific clusters of internalizing symptoms (i.e., high social anxiety, withdrawal, and inhibition) and externalizing symptoms (i.e., high impulsivity, hyperactivity, and emotional reactivity) may be associated with the failure to attain socio-developmental milestones (i.e., poor peer relations for anxious children, lack of self-reflection and evaluation for impulsive/reactive children) that, in turn, may prevent subgroups of children from developing co-occurring, heterotypic symptoms.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社交网站成瘾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在素质-压力模型的视角下,采用社交网站成瘾量表、认知负载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和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对武汉市三所全日制中学886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社交网站成瘾、认知负载、核心自我评价和抑郁两两间存在显著的相关,且社交网站成瘾对抑郁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认知负载和核心自我评价能在社交网站成瘾与抑郁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具体而言,社交网站成瘾通过三条路径影响抑郁:一是认知负载的单独中介作用;二是核心自我评价的单独中介作用;三是认知负载-核心自我评价的链式中介作用。本研究揭示了社交网站成瘾与抑郁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拓展了社交网站成瘾对个体心理社会适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