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传入中国之初,盂兰盆会只是寺院的节日,内容是"斋僧众",后来在民间广为流传,逐渐融入了中国传统的儒家和道教文化,这样的中国化转变,是佛教中国化历程的折射。一"盂兰盆会"是汉语系佛教地区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举行的超度历代宗亲的佛教仪式。"盂兰"是梵音,义为"倒悬";"盆"是华言,指供僧的器皿。(唐·宗密:《盂兰盆经疏》)盂兰盆会是根据西晋时期竺法护译出的《佛说盂兰盆经》而设。  相似文献   

2.
盂兰盆节是中国佛教重大节日,在这个节日中一个重要活动就是举办大型的水陆法会,以纪念亡者、祈福后人,从而盂兰盆与水陆会成为紧密相联的两个概念。外来词"盂兰盆",对应的汉译是"解倒悬",意思是后世孝子贤孙定期祭祀先人,以使祖先离苦得乐。解救先人"倒悬之苦"在此是"出离地狱"的比喻词,此观念来自《佛说盂兰盆经》。本文通过对印度古代文献的梳理,发现目前梵文词典对应"盂兰盆"的Ullambana一词,在印度传统梵文中并不存在。有的学者认为Ullambana是口语;有的学者认为"盂兰盆"来自Odana(米饭)的发音,是"饭钵"之意。笔者在此尝试讨论"解倒悬"与"盂兰盆"的关系,进一步说明盂兰盆不是指饭钵,"倒悬"是先人"真"的遭受倒挂之苦并非比喻。最后指出"解倒悬"及相联的水陆法会,在源头与思想上都是非佛教的,它强调的是香火相续的祖先崇拜。  相似文献   

3.
以正法化导民俗常正转眼间又要过盂兰盆节了。许多名山大寺过去都要延请法师开讲《佛说盂兰盆经》,甚至要组织民间艺人上演“目连救母”之类的戏剧,场面庄严隆重。因此在这里,我们不妨先默默地读诵一遍《佛说盂兰盆经》: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大目犍连...  相似文献   

4.
敦煌文献中散藏有《辞娘赞文》写卷9份、《五台山赞(文)》写卷16份。敦煌写卷《辞娘赞文》有单写本和连写本两种形式,其连写本则与《五台山赞文》抄录在一起,是研究五台山佛教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辞娘赞文》敦煌连写本的文献梳理、内容述要和隐喻诠释,可以管窥以文殊菩萨信仰为核心的五台山佛教信仰在9世纪至12世纪之剪影。  相似文献   

5.
佛教节日     
佛教在中国传播过程中,一些宗教仪式与传统的民间风俗相结合,逐渐形成名目繁多的宗教节日。每逢这些节日,寺院和民间通常要举行各种纪念活动。这些民族化的佛教节日,主要有佛诞节、盂兰盆节、佛成道节等。  相似文献   

6.
盂兰盆供是根据佛说盂兰盆经而开演的一部法门。梵语盂兰盆,又音乌兰婆拏,义译为救倒悬。佛说盂兰盆经一卷,西晋竺法护译,说盂兰盆之缘起与修法,历代有人注疏,其著者为华严五祖唐圭峰宗密禅师之经疏二卷。自圭峰大师著疏阐扬,又比附儒门教孝,才使这部法门普及民间。千多年来,每年七  相似文献   

7.
象教精严 (显通寺) 象教:释迦牟尼即离世,诸大弟子想慕不已,刻木为佛,以形象教人,故佛教又谓之象教。精:纯粹无染。《慈恩上生经疏》下:“精,谓精纯无恶杂故。”严:庄严,端正尊严。用昭慈惠 (显通寺) 用:用心,使用心力。《盂兰盆经疏》上:  相似文献   

8.
敦煌文献对中国佛教史研究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敦煌出土佛教文献的概况 散藏于世界各国的古代敦煌文献总数约在5万件以上,除了数量最大的汉文文书外,尚有一定数量的吐蕃文、回鹘文、粟特文、于阂文、梵文、西夏文写卷,其中有90%以上的卷子都是佛教义书。 从敦煌遗书纪年题记看,时代最早的佛教卷于是日本中村不折氏旧藏的《譬喻经》(散746),系前秦苻坚甘露元年(359)之物。其次为S.0797《十诵比丘戒本》,写成于西凉李暠建初元年(405)。时代最晚者为北图藏收字4号《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法门戒品》和俄藏《曹宗寿造经帙疏》(F.32A M.16…  相似文献   

9.
正一目连戏是中国戏曲史上第一个有史可考的剧目,因此通常都被视为"戏曲的鼻祖"。目连戏得名于它专演的内容是"目连救母"。这本来是一个佛教故事,源自于《经律异相》《佛说盂兰盆经》等佛教经典,讲述了佛陀的弟子目犍连冥间救母的故事。这个故事在佛经的记载中只是短短的几句话,只有一个简单的故事结构。唐、五代时期,各种变文(唐代的说唱体文学作品)对这个故事加以改编、加工,故事的情节也更加完整、  相似文献   

10.
正杨曾文,1939年12月生于山东即墨。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宗教研究系博士生导师。杨曾文先生长期从事中国佛教史、禅宗史和日本佛教史研究,笔耕不辍,著述宏富,主要著作有《中国佛教史》第1—3卷(任继愈主编,合著)、《佛教的起源》《日本佛教史》《唐五代禅宗史》《宋元禅宗史》《隋唐佛教史》等。主编和参与撰写《佛教文化面面观》《当代佛教》《日本近现代佛教史》《中国佛教基础知识》等,校编《敦煌新本六祖坛经》《新版敦煌新  相似文献   

11.
中古时期,在中原和敦煌地区的佛教小区广泛流行燃灯信仰与仪式。传世文献之外,还有两组有关燃灯的新文献值得注意。其一、敦煌藏经洞出土写本中保存了不少汉文和藏文燃灯文,这些燃灯文或用于斋会,或用于节庆,学界已有不少研究。其二、而中原地区的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陆续发现了一些石灯,这些石灯大多刻有铭文,这些铭文实际上很多也是发愿文,施主发愿祈福,以为功德。敦煌燃灯文与中原石灯铭文既有相似之处亦有很大不同,结合传世文献进行比较极富旨趣,两者均体现出对早期佛教传统的追溯,通过研读其中所体现的佛教历史文化传统、思想特征、社会背景,可以看出燃灯文化在中原与敦煌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此外,由于载体的不同,石灯铭文体现出很强的纪念碑性。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在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的推动和当地人民政府的关怀下,广州市文管部门于九月一日正式将六榕寺移交给广州市佛教协会管理。该市佛教徒多年来要求把六榕寺作为佛教修学场所开放的愿望终于实现。九月二日,适逢农历七月十五日盂兰盆节。这一天到六榕寺朝拜和参观的共有三千多人,群情振奋,盛极一明。广大教徒称赞  相似文献   

13.
李贺敏 《法音》2006,(9):64-64
8月12至18日,以中国佛教协会觉醒副会长为团长、国家宗教事务局服务中心孙占芳主任为顾问、中国佛教协会陈文尧副秘书长为副团长兼秘书长的中国佛教代表团一行8人,应邀赴日本出席阿含宗一年一度的“盂兰盆节”(又称“万灯节”)。  相似文献   

14.
河西回鹘之佛教杜斗城杨富学9至14世纪,河西回鹘的佛教及其文化相当发达,在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及安西榆林窟中至今尚保留有他们重建、重绘的洞窟20余所。敦煌、酒泉等地先后发现的回鹘文佛经,如《金光明经》、《阿含经》及净土诸经写本甚多。本文以这些回鹘文化...  相似文献   

15.
正《回鹘文佛教文献研究》(作者杨富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本书是回鹘文研究专家杨富学教授关于回鹘文佛教文献研究各篇专论的合集,收入了其对回鹘文佛教写卷的个案研究29篇。回鹘是今新疆维吾尔族和甘肃裕固族的共同祖先,在前伊斯兰时代曾信奉过多种宗教,其中以佛教流行时间长,影响大,留下了丰富的回鹘文佛教文献。杨富学教授近三十年来一直致力于敦煌、吐鲁番、哈密、酒泉诸地出土回  相似文献   

16.
9月的台湾,依然青山碧水,繁花似锦,景色宜人。应国际供佛斋僧功德会的邀请,国家宗教局张乐斌副局长以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名义于9月1日至7日率大陆佛教参访团一行24人赴台交流,出席2012年度盂兰盆法会暨国际供佛斋僧大会。在台期间,参访团行程遍布北、  相似文献   

17.
敦煌出土的一些实用型文书(患文、佛文、邈真赞、斋文等)以及疑伪经《法王经》中,作者在描述人生短暂、生命易逝时,常使用"四蛇毁箧"和"二鼠侵藤"两个譬喻。本文以"二鼠侵藤"这一譬喻为研究对象,追溯该譬喻在古代印度的多个源头,分析该譬喻以佛教文献为中介在中国、日本和朝鲜半岛的流变,同时考察该譬喻在西亚民间故事集《凯里来与迪木奈》以及欧洲《伯兰及约瑟夫书》等文献中的传播,梳理该譬喻在古代欧亚的双向与多维度的传承,比较该譬喻的涵义在不同时空的宗教与文化场域中的异同,为古往今来的人们在跨文明语境中的相互理解提供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实例。  相似文献   

18.
敦煌出土的一些实用型文书(患文、佛文、邈真赞、斋文等)以及疑伪经《法王经》中,作者在描述人生短暂、生命易逝时,常使用"四蛇毁箧"和"二鼠侵藤"两个譬喻。本文以"二鼠侵藤"这一譬喻为研究对象,追溯该譬喻在古代印度的多个源头,分析该譬喻以佛教文献为中介在中国、日本和朝鲜半岛的流变,同时考察该譬喻在西亚民间故事集《凯里来与迪木奈》以及欧洲《伯兰及约瑟夫书》等文献中的传播,梳理该譬喻在古代欧亚的双向与多维度的传承,比较该譬喻的含义在不同时空的宗教与文化场域中的异同,为古往今来的人们在跨文明语境中的相互理解提供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实例。  相似文献   

19.
宗密的三教观──以《原人论》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密的三教观──以《原人论》为中心[日]镰田茂雄一、序言华严宗五祖圭峰宗密⑥(780-841)是《圆觉经》的发现者,著有很多《圆觉经》注释,并且是撰述《大乘起信论注疏》、《盂兰盆经疏》、《注华严法界观门》等多种著作的学僧。在这①《答陆原静书》、《王文...  相似文献   

20.
正作者:侯冲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6月出版,定价:118元。本书为作者2009年同名博士论文的修改稿。它在将佛教仪式二分为修持仪式和斋供仪式的基础上,以斋僧的各种表现形态为参照背景,利用敦煌遗书中的论义文、斋(意)文、变文和密教仪轨,辅之以宋元以来民间流传的科仪、宝卷、意旨集等大量新材料,搭建起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