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麦格拉思是英国福音派著名神学家,他的神学思想代表了现代福音派神学的风貌。本文从麦格拉思的学术历程、信仰历程、著述简介和他的影响力等方面对他做一个简要的介绍,以期在国内推介其神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麦格拉思认为在批判自由主义的过程中,福音派与后自由主义有着共同的交集和立场,尤其是反对自由主义所提倡和依赖的基础主义和特殊主义,二者似乎是有着共同基础和利益的盟友,其实不然,二者终究分属不同的范畴。麦格拉思作为福音派的代表与后自由主义的对话,在回应林贝克批判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后自由主义对福音派的重要意义,并对其充满了期待,希望能与后自由主义等现代思潮继续展开对话,促进福音派的成熟与完善。  相似文献   

3.
基督徒在研读圣经的时候,通常试图从中寻找伦理上的教导,而且传统上认为经文在伦理上对信徒的塑造和影响是有益的,并且基督徒对圣经经文的态度首先应该是相信和信任的。然而,妇女神学家们对圣经的态度并非如此。他们首先是怀疑,他们认为圣经的经文首先是父权制的和男性中心的,因此是潜在地伤害女性的,读者不应该无批判性地开放自己让圣经的故事影响自己,而应该揭示其中一些故事是压迫性和有害的,从而让妇女以一种解放性的心态去读经。笔者从福音派的信仰立场,结合妇女释经的方法和进路,试图在传统与妇女神学之间展开一个对话,希望一个创新性的福音派妇女释经的进路能够产生。  相似文献   

4.
正《旧约》是《圣经》的重要组成部分,旧约神学更是学习神学必不可少的功课。传道人想要传讲整全的福音信息,离不开对《旧约》的神学和灵命信息的深入挖掘和深切体认。注重《旧约》与《新约》信息的内在统一关系,教会建立健全合宜的圣经观,正确理解和推进神学思想建设和基督教中国化,对每一个基督徒灵性生命的健康、均衡整全的成长至关重要。"圣经神学又分为旧约神学、新约神学。它是近两个多世纪以来发展的新兴学科。不少基督徒认为有了《圣经》,  相似文献   

5.
上帝预定与人的自由意志这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持续性张力,并构成了基督教思想史上一个广泛持久的探讨论题。基督教教义与神学在其历史与逻辑推演中,围绕这一核心问题逐步凝结成所谓的"阿米尼乌主义之争"。本文分析了阿米尼乌主义在教会史与系统神学里的地位与处理方式,指出了这场争论起因与要旨就在于因不同圣经解读而导致的对于预定对象与自由意志的不同理解,勾勒了福音派阿米尼乌主义的兴起以及对现代福音派信仰的影响,判定阿米尼乌主义的出现和发展构成了"宗教改革"的一种后续发展,认为它作为加尔文系新教改革宗内部的重要神学分支,几乎一直伴随基督教新教这五个世纪的发展,并对丰富和深化基督教新教信仰特别是加尔文主义信仰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作者早年是虔诚的福音派基督徒,立志作为知名的学者传福音;曾在保守的福音派神学院接受古典语文训练,后进普林斯顿神学院,师从著名《新约》学者梅茨格;期间逐渐发现了被福音派基督徒奉为神圣的《圣经》文本的诸多矛盾、谬误和篡改之处,之后1 5年成为自由派基督徒;进一步受"约伯疑难"或"好人为什么会受苦"问题的拷问,最终成为无神论者。该书也涉及到了相关问题,并对《圣经》  相似文献   

7.
3.加尔文神学思想对新教教会的历史性影响如果说是马丁.路德在新教神学传统的创制上为后世新教神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确定了基本神学方向,那么,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发现,今天世界基督教新教的基本神学命题和教义立场,如对《圣经》的基本原则,对古公教会传统的立场,和罗马天主教进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基督教福音派在全球范围内的复兴和发展,基督教福音派在神学思想上摆脱了对社会参与的禁锢,在组织上逐渐形成了全球化的社会参与网络,成为全球公民社会中的重要行为体.福音派的跨国社会参与在全球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它又显示出对美国霸权的强烈依赖,削弱了它在全球治理中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9.
汪维藩是金陵协和神学院的老师,也是一个十分勤勉的神学思考者与写作者,开创了构成金陵神学传统之一的开放的福音派神学。他的神学思考与其对中国教会神学反思历史的梳理是分不开的。本文即尝试从汪维藩对中国教会神学思考历史的梳理入手,探索其神学思想的灵感来源及其与中国教会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新福音派神学是20世纪下半叶在欧美新教中涌现的一种神学思潮,它反映了当代基督教神学发展引人注目的新动向。本文尝试对这一神学新潮流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发展加以梳理、勾勒,并具体分析其主要理论代表卡尔·亨利、拉姆、托兰斯和帕克等人的神学体系及其特点,以指明其神学立意对未来基督教的社会存在和认知走向所具有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岳清华 《天风》2010,(9):24-25
被称为“和平的福音”的基督教,其圣经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承载着神人和好、人人和平、人物和谐的美好信息。因此,积极创建和谐教堂、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符合圣经主旨。一、多角度诠释中国教会创建和谐教会的神学价值,激发信徒创建和谐教堂的信仰热情树立正确的圣经观才能建立信徒和谐健康的生命!正确的行动来源于思想,教会的活动来自神学思想的支撑。多角度、多层面诠释圣经和谐之价值,才能增加教会在创建和谐教堂这一事工上的动力。  相似文献   

12.
《天风》2015,(5)
<正>傅先伟长老接待英国圣经公会集团首席执行官一行本刊讯(记者房赢报道):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傅先伟长老于2015年4月13日,接待英国圣经公会集团首席执行官詹姆斯·卡佛德(James Catford)一行5人来访,宾主双方就圣经出版等事宜进行了交流。高峰牧师接待韩国汝矣岛纯福音教会访问团一行本刊讯(王冬昀供稿吴新望摄影):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高峰牧师于2015年4月14日,接待韩国汝矣岛纯福音教会访问团一行20人来访,宾主双方就神学教育、文字事工等方面的合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诉求与神学主张,都是围绕着圣经展开的。通过探讨路德早年对《诗篇》的注释,以及他后来对律法与福音辩证关系的关注,对"因信称义"的强调,尤为重要的是,通过讨论他的德语圣经的翻译,本文呈现了路德的圣经经验与文本诠释的实践,以及它们对16世纪宗教改革的重要意义。同时,本文试图将路德的圣经诠释置入圣经诠释的历史而进行述评,突出他承前启后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王嘉玮 《天风》2003,(3):46-49
圣经常常被基督徒视作教会及信徒的生命之源,是不可缺少的精神粮食,是我们灵性起步的根基。这就使我们要熟悉圣经、尊重圣经。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在三个“唯独”中,提出了“唯独圣经”的口号,号召信徒们要回到根源中去。由此,路德的神学著作都是以圣经的权威及教会传统遗传的权威为先决条件的,这种试图解释圣经的解经学形式的神学值得我们借鉴。“与经院主义的神学著作相比,路德的神学著作显得更新、更有特色,这种特色贯穿路德的神学研究方法。作为解经学家和讲道人,路德不断地与圣经对话,这是没有先例的。他在神学领域里取得的每一进展,都以圣经作为基础和指导。”(1)路德从不怀疑圣经权威的可信性,“他的目的是让圣经和教义里那些朦  相似文献   

15.
去年9月我和张剑民牧师前往香港,出席了中国神学研究院与中华基督教青年会联合举办的“城市的新希望”研讨会。 会议假香港YMCA礼堂举行,与会者主要是该神学研究院的师生及来自美国、印度、菲律宾等地福音派教会的同工的十几位来宾参加了会议。三天的会议始终围绕着城市的教会如何服务社会这一主题展开。  相似文献   

16.
黎新农 《天风》2003,(12):34-37
旧约圣经,可以这样描述:它是古以色列宗教以文学形式的表达。旧约中从最早的文字到晨后书卷的形成,跨度达一千多年、这自然反映出多种多样的社会、经济、政治、宗教和地理背景。 圣经给我们的启发就是,为上帝工作的人,必须关注时代,聆听在特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景况中,上帝向教会所说的话。而我们的“神学思想建设”应是教会在思考,靠圣经的启示和圣灵的指引,在这个时代建设教会,传扬福音。  相似文献   

17.
正根据汪维藩老师的理解,中国神学的建设需要通过这样几个途径达成。首先是继承基督教新教以圣经为本的传统。中国教会是一个高举圣经的教会,信徒尊重圣经权威,热爱神的话语,这就决定了中国教会的神学探索所应侧重的,是基于圣经的神学而非基于哲学的神学。其次是重视信徒在新时期的信仰实践与灵性实践,并加以提炼,以形成源于实践的神学而非书斋神学。再次,  相似文献   

18.
旧约圣经,可以这样描述:它是古以色列宗教以文学形式的表达。旧约中从最早的文字到晨后书卷的形成,跨度达一千多年、这自然反映出多种多样的社会、经济、政治、宗教和地理背景。 圣经给我们的启发就是,为上帝工作的人,必须关注时代,聆听在特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景况中,上帝向教会所说的话。而我们的“神学思想建设”应是教会在思考,靠圣经的启示和圣灵的指引,在这个时代建设教会,传扬福音。  相似文献   

19.
基督教是个讲和好的宗教,所宣扬的信息是和平的福音,《圣经》教导人怎样与神和好,同时也指示人怎样走向和谐。神人和好是整本《圣经》的主线,也是基督教最基本的神学教理之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基督教的和好、和谐、和睦之精神与时代的主旋律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对中国基督徒来说,传和好的信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章铸 《天风》2001,(2):50-51
从旧约到新约,圣经以大量的篇幅表征了建立教会和传扬福音的必要,对这个重要的神学命题,我则想从历史与哲学交融的比较中进一步探讨基督信仰和教会存在的互动关系,显然国内的研究者还未曾将应有的注视投向这一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