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学界对于民间信仰中女神信仰的研究自20世纪70、80年代以来日益增多,以女性神癨众多的闽台地区的研究成果更为丰硕。而广府地区的女神信仰历来比较兴盛,且颇具地方特色,如女神大多与水、婚姻生育、刺绣之类的行业相关。然而,相关学术研究却远不及闽台地区之盛。对包括女神在内的民间信仰研究关系到当代社会新型多元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建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学界对普贤菩萨的研究日渐兴盛,不断有新作问世,其中不乏优秀之作。对普贤菩萨的来历、普贤信仰的内涵、民间的普贤信仰、普贤道场、普贤造像等诸多方面有所探讨,对华严的普贤、密教的普贤、净土的普贤都有所阐发。但对于普贤信仰演变的研究并没有形成体系,普贤哲学的内涵、普贤哲学与普贤信仰的关系、华严中的普贤与密教中的普贤的关系仍是空白。  相似文献   

3.
文殊信仰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信仰体系之一,文殊信仰在唐代经皇权推动而达到顶峰。其兴盛阶段大致可分为四期:开放性的宗教政策为其兴盛奠定基础;文殊道场和皇室的关系推动着信仰的深入;武则天执政时期对该信仰大力支持;代宗朝更为推崇。研究认为,文殊信仰兴盛是时代选择的必然;它在传播渐进过程中表现了鲜明的能级跳跃特征;菩萨-道场形式的文殊信仰模式为文殊菩萨信仰的弘传起到辐射效应。  相似文献   

4.
豫西北和晋东南的二仙信仰都非常兴盛,但两地二仙庙中所供奉的神灵并不相同。豫西北信仰的"二仙奶奶"并非象晋东南那样是两位女神,而是道教上清派祖师紫虚元君。从紫虚元君到二仙奶奶的转变过程偶然而离奇,促成这一转变的社会力量源于明初的山西移民。从紫虚元君到二仙奶奶改变的只是名称,信仰本身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两地二仙崇拜都是基于区域自身历史所形成的民间信仰,成为当地独特的文化资源,尽管两地文化相互影响,但基于自身历史所形成的独特文化很难根本改变。  相似文献   

5.
观音信仰在民间的兴盛与女性地位的下降大体发生在同一时期。民间传说、地方戏曲和曲艺中讲述的观音本生与显化故事,成为传播观音信仰的重要媒介。化身众多、变幻无方是观世音菩萨与其他女神、娘娘相比十分突出的一大特征。从女性主义视角看,菩萨这种"多面"形成,是佛教观念的传播与妇女信众群体的女性意识觉醒互动的结果。观世音菩萨之所以在女性中间格外深入人心,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对她/他指引了一条于外低调含蓄、谨守本分,于内坚守内心、张扬个性的女性救赎策略,为天下女性提供了一种身缚枷锁而心灵自由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虽然有不少学者以为龙母文化反映了图腾崇拜观念,但他们的理由并不充分,因此,我们以为所谓龙母文化反映图腾崇拜的观点很可能并不成立;从传说学的角度看,龙母传说不过是我国流传的多种以动物报恩为主题的传说之一,如果仅就传说本身而言,其意义也仅局限于所具有的生态文化价值;龙母传说与真正的历史无关,它并不反映秦始皇时代百越民族的真实历史。在岭南地区龙母传说衍生出龙母崇拜,进而又演化为丰富多彩的龙母文化,是与岭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生产方式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7.
临水夫人的道派归属与社会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素有信仰女神的传统,这在道教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稽考道教仙谱,我们可以发现众多女神济济一堂。临水夫人便是其中重要的一位。临水夫人姓陈,名靖姑,因其种种“灵异”而闻名于世,并受到了民众的崇,对于这位产生于闽中的奇特女神,学术界已经进行过一些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关于她的道派归属与社会影响问题,似乎还有待进一步认识。故笔者对有关史料略加梳理,写就此文,以就教于方家学者。一、临水夫人的道派归属要说明临水夫人的社会影响问题,首先必须对其所属信仰系统有一番基本认识;否则,一切论述将成为无本之木。…  相似文献   

8.
信仰问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日益突出的重要问题,也是当代哲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学界对个人信仰问题已有诸多研究,而对社会信仰问题的研究则比较薄弱。从社会认识论相关理论来看,信仰的主体不仅包括个人,而且也包括社会。社会信仰论是关于社会信仰的形成、发展、冲突、危机与建构的基本理论。社会信仰研究力求探讨社会信仰发展的一般历程,从而确立建构当代社会信仰体系的基本原则。社会信仰研究的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 以社会信仰作为研究主题,克服把信仰研究等同于个人信仰研究的局限,把信仰研究进一步  相似文献   

9.
马仙是我国浙江、福建及周边地区民间信仰的重要女神,其信仰以孝德为核心,体现儒家思想和文化价值,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其祈雨保丰收之农业神的地位突出,与生育保护神临水夫人陈靖姑和海上交通保护神妈祖,被民众并誉为三大女神。近年“马仙信俗”已由福建柘荣县申报,被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历史上各地地方文人从儒家思想出发,对马仙之“孝德”涵义有各种不同的解读,产生出诸多不同的马仙信仰传说、人物和信仰内涵。本文就马仙信仰中之孝姑感天的马五娘、学道祈雨的马七娘,以及马仙之孝妇、孝女、贞女身份的异变进行解读缕析,对其孝德文化之价值及当代的实际传承意义进行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0.
多元复合的宗教文化意象--临水夫人形象探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海峡两岸,临水夫人被民众尊奉为“陆上女神”,而与“海上女神”妈祖一道受到最隆重的礼拜,临水夫人信仰也成了我国民俗文化尤其是闽浙赣粤湘台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宗教哲学的角度出发,以分析临水夫人的原型入手,着重阐析了临水夫人儒道释三位一体的宗教形象,庶几有助于人们对临水夫人信仰这一民俗文化现象有较全面、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观音信仰是大乘佛教领域最流行的信仰形态,作为一种宗教文化现象,因其流传极其广泛、影响极为深远而为世人所瞩目,但观音信仰作为学术研究在学界特别是我国大陆学界并未受到应有的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关于英语学界中国信仰仪式音乐研究的评述,基于对西方民族音乐学相关英文文献的全面整理、分类与研读,在时间脉络上主要截取1985年以来的研究成果,并将焦点集中在学者们持续深入研究的三种领域:汉传佛教仪式音乐研究、道教仪式音乐研究和民间信仰仪式音乐研究。透过此类型化方式及对典型研究成果的述与论,分析诠释民族音乐学英语学界中国信仰仪式音乐研究的整体趋势与理论取向,并为中国学者的相关工作提供一些可资比较的方法与视野。  相似文献   

13.
黄大仙信仰起源于晋代浙江金华,明朝中晚期黄大仙传说传入岭南,清末始有专奉黄大仙的道坛出现。普济坛是岭南第一个黄大仙道坛,它结合时代变迁、以及岭南的地域文化及信仰习惯,确立自身信仰特点,与金华的传统有所不同。经过百余年的发展,黄大仙信仰成为岭南最为兴盛的道教民间俗信之一,在香港黄大仙被称为"第一显神",成功的本土化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文章以普济坛为例,梳理黄大仙信仰在岭南早期发展脉络,揭示其本土化的进程和特点,并分析其"岭南特色"在推动信仰发展及兴盛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道德信仰逐渐成为道德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学界从最初在信仰的领域、道德的领域,到提出"完整范畴论"、"特殊情感论",逐步深化对道德信仰内涵的认识;对宗教道德信仰依据、中国传统道德信仰依据进行了解析,并对现代道德信仰依据进行了学理探讨;分析了道德信仰研究兴起的原因以及道德信仰的当代价值与意义;在规范伦理范围内,多角度探讨了现代道德信仰的重建问题。  相似文献   

15.
泰山娘娘与女性宗教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进 《管子学刊》2007,(3):102-106
泰山娘娘信仰的核心问题是女性问题。妇女是泰山娘娘信众中的"主力军",在泰山娘娘信仰的传播和兴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泰山娘娘信仰也极大地满足了广大女性的宗教信仰的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16.
中国佛教信仰中,菩萨信仰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文殊信仰是菩萨信仰的一个典型。文殊信仰是随着大乘经典的传入而在中国建立起来的,并在唐代达到了顶峰。文殊信仰缘起于敦煌,兴盛于五台;五台文殊信仰又反过来影响了敦煌。在这一过程中,敦煌与五台山作为文殊信仰之缘起与中心的互动,体现了佛教中国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福建省坚持在依法管理基础上,注重正面引导,发挥民间信仰在文化传承、道德教化、公益慈善、民间交流中的积极作用。一、挖掘传承民间信仰优秀文化,融通福建精神福建民间信仰神祇大多数为历代人们敬重的忠良义士及慈善施恩的传奇人物,妈祖是海上救苦救难的女神,保生大帝是慈悲济世的医神,陈靖姑是陆地上的妇幼保护神。福  相似文献   

18.
侯杰  王凤 《宗教学研究》2016,(2):249-255
中国传统木版年画是民间信仰的重要载体,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表达着人们的宗教情怀和人生愿望。妈祖作为被"神化了的人物"为世人所敬仰、崇拜,成为辐射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强的女神之一。作为载体,中国传统木版年画不仅再现了妈祖的女神形象,更传递了她勇于牺牲与奉献精神。妈祖信仰传入天津后,与本地文化相结合,杨柳青年画不仅记录了天津皇会及民俗活动中的宏大场面,还在一定程度上巩固并加强了妈祖信仰在天津传播的社会影响力。因此,在充分肯定年画传承文化传统的作用与价值之同时,对于其所运用的传播方法及其媒介作用也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与解析。  相似文献   

19.
曹琳 《宗教学研究》2005,(3):126-129
兴盛于东南沿海尤其闽台地区的天后信仰,六百年前因封建国家经济行为的需要传播天津.然而随着历史发展,天津天后信仰于内容及性质上出现明显变异,又在近代社会环境动荡冲击下,显现出与闽台信仰的生命力差距,文章旨在对这些现象及原因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厕神“紫姑”是一位非常重要但常被研究者忽视的民间女神。本文考查了“紫姑”信仰的历史渊源、风俗习惯以及历代文人对其的吟咏,以期引起研究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