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一代学术宗师任继愈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哲学、宗教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是我国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主持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宗教研究机构,开创了中国宗教学学科体系;他提出"儒教是宗教"的论断,学界为之震动,引发了历时数十年的学术讨论;他在宗教研究方面的杰出成  相似文献   

2.
正"宗教学新论文丛"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项目,由以下12部著作构成:(1)《经典与实践:论马克思主义宗教学》;(2)《唯真与求实: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之探》;(3)《宗教学史论:宗教学的历史与体系》;(4)《宗教社会论》;(5)《宗教文明论》;(6)《宗教思想论》;(7)《世界宗教论》;(8)《中国宗教论》;(9)《基督教思想》;(10)《基督教文化》;(11)《中国基督教》;(12)《反思与会通》。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陆续出版。  相似文献   

3.
正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宗教学研究》编辑部共同主办的"党的十九大精神与构建中国特色宗教学学科体系、话语体系专栏专题学术研讨会"于2018年5月21日在四川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和相关研究机构的3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大会。中国宗教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卓新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宗教学的建构,既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全面建设的迫切需要,又是中国宗教研究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国特色宗教学的建构,要立足"宗教研究的中国国情",着眼中国宗教研究的问题意识,主要致力三个逻辑环节: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潜心构筑中国特色宗教概念。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12月初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学科建设”。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理论阐述,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建设应该具有“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这“三大体系”的基本格局。其学科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宗教史学、马克思主义宗教哲学、马克思主义宗教社会学、马克思主义宗教政治学、马克思主义宗教文化学等分支学科。其学术体系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无神论和宗教社会批判等学术理论。其话语体系则包括论及“宗教”“神灵”“拜物教”和“异化”的话语等体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的宗教学学科分为三个层次,其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其二是宗教学原理,即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形成的关于宗教的本质、规律、功能以及方法论的知识系统;其三是指宗教研究领域的宗教学,即除以上二者外,还包括对各大宗教的概念和理论、经典和历史所做的研究。作为一级学科的宗教学包含了七个次级学科,它们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宗教学原理、世界主要宗教、中国宗教史、外国宗教史、中外宗教经典和宗教与社会现实。论文对加润国、李建欣二位先生的有关论文做了评论,并在评论过程中指出了目前宗教学领域存在学科定位不科学、分支学科设置不合理以及碎片化等问题,并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稿约     
《宗教学研究》2012,(3):285
一、《宗教学研究》系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宗教学研究所)主办的宗教学专业学术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文统计数据库"列为"核心刊物",被列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收入CSSCI。二、本刊编辑方针:力求立足宗教学学术前沿,推动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宗教学学科的发展。本刊内容:突出中国道教研究特色,遍及宗教学理论、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中国民族民间宗教及其它宗教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意在考察宗教学从起源到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发展历史,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对宗教的基本看法和立场、马克思主义宗教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与研究目标等,并对一些有争论的话题,如"麦克斯·缪勒到底是宗教学与还是比较宗教学的创始人""西方宗教学与马克思主义宗教的联系与区别"等进行讨论,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已经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宗教学。  相似文献   

9.
<正>郑筱筠:50年前,在中国的科学研究体系中,第一次出现了专门研究世界上各种宗教的成建制的专业研究所。在世界宗教学领域,尤其是在中国宗教学领域,这可以说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成立,就没有今天中国宗教学研究的蔚然大观。世界宗教研究所50年来走过的道路,既是当代中国宗教学发展历程的浓缩,又是引领这个进程的"火车头"不断提升发展之见证。值此庆贺之际,我们请来几位世界宗教研究  相似文献   

10.
把宗教研究作为一门独立的宗教学学科,在中国始于20世纪初。在此之前,宗教典籍的翻译、注解,宗教文献的整理、评断,宗教历史的梳理、描述,宗教教义的探究、阐释等,基本上为各教教内学者的研究范围和职责,尚不具独立的人文学科之意义。随着1873年西方学者麦克斯·缪勒发表《宗教学导论》,正式使用“宗教学”这一表述,宗教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西方学界开始发展。西方宗教学的理论、体系、思路、方法于20世纪初始传中国,受到中国宗教界和学术界有识之士的关注和借鉴,从而亦开始了中国宗教研究作为宗教学体系的百年历程。因…  相似文献   

11.
正《宗教社会学》是宗教学学者、武汉大学段德智教授的一部专著。在该著的"引言"部分,作者将实现宗教社会学的范式转换,即"把‘社会学的宗教社会学’转换成‘宗教学的宗教社会学’"设定为该书的创作目的。在这部《宗教社会学》中,作者进行了创新尝试,从而勾勒出了"宗教学的宗教社会学"这一崭新的宗教社会学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12.
正2018年5月21日,"党的十九大精神与构建中国特色宗教学学科体系、话语体系专栏专题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四川大学等30余位国内高校和相关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大会,共同深入学习探讨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与构建中国特色宗教学学科体系、话语体系的理论问题。本次学术研讨会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和国家  相似文献   

13.
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总体要求下,当前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研究工作的重心应由"宗教观"转向"宗教学"。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必须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相符合,其学科属性应归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建构的总原则要坚持以"实践"为根据,并将其贯彻到具体的研究对象、体系根据、内容结构以及研究方法之中,从而达到学科"属性——总原则——具体原则"的内在统一。事先讨论和阐明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学科属性和建构原则,有利于我们在该领域的研究中达成普遍的理论共识、形成统一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4.
缪勒的比较宗教学借助比较语言学进路,试图对宗教现象作出科学的归纳与解释,并赋予宗教研究以独立学科地位.但其方法论中充斥着自然科学的客体化、实在化特征,化约了宗教作为人类存在活动的主体性本质,将宗教学研究的最终旨归确立为内涵含混的客观真理,宗教学术活动从而成了对宗教信仰或宗教性的化约,宗教研究和宗教之间的矛盾对立在缪勒的体系中凸显出来.伊利亚德的宗教现象学方法则倡导"非化约主义",在宗教研究中使宗教近乎其所是的显现自身,"神圣"因素成为宗教最终不可化约的特质和宗教学的学科母体,而体验"神圣"、以宗教性方式生存的"宗教人"则成为宗教活动中的主体.  相似文献   

15.
宗教是人类历史上一种古老而又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也是至今依然存在,在社会和人生的各个方面发挥着重大影响的客观现实。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宗教进行综合性的比较研究,建设马克思主义的宗教学体系,这是理论、教育战线和实际工作向宗教研究者提出的任务。由吕大吉同志主编、十位中青年学者集体写成的《宗教学通论》(以下简称《通论》),在长达七年的艰辛历程之后于1989年终于问世,在我国具有开创性和填补空白的意义。《通论》  相似文献   

16.
稿约     
《宗教学研究》2012,(2):285
一、《宗教学研究》系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宗教学研究所)主办的宗教学专业学术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文统计数据库"列为"核心刊物",被列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收入CSSCI。二、本刊编辑方针:力求立足宗教学学术前沿,推动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宗教学  相似文献   

17.
宗教生态学自从20世纪60年代提出以来,学界多有关注,在宗教与生态研究方面涌现了诸多成果,但作为"宗教学"的分支学科却并有受到足够重视。宗教生态学是借鉴现代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对宗教系统的生成与变化、宗教系统与周围环境的互动状况、宗教之间互动共存、个体与宗教组织的关系以及宗教中的生态思想等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研究的一门交叉学科。"整体观""动态观""层次观"和"协同进化观"是宗教生态学研究遵循的基本理论和原则。宗教生态学是理论性和实践性有机统一的学科,重视和促进宗教生态学符合宗教学研究领域学科多样化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正>牟钟鉴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宗教学家,在宗教学领域建构了自己的学术理论体系,享誉学界。他的新作《当代中国特色宗教学十二论》(人民出版社出版,2018年12月)旨在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着眼于理论与现实的双重维度,结合中国国情和各宗教的实际情况,从宗教社会论、宗教五性论、宗教法治论、宗教适应论、宗教文化论、宗教和谐论、宗教促进论、宗教生态论、宗教传统论、宗教民族论、民间宗教论、温和无神论等  相似文献   

19.
"神圣"问题是人类文明中所有宗教、社会、国家、民族的核心要素与基本特征。但"神圣"概念却具有中国定义方式与建构路径及其"神"、"圣"关系,最后形成了中华文明中"总体神圣格局",建构为其中的制度宗教,以集中表达其超社会崇拜的特征,同时以扩散宗教来表达其非正式制度及其象征的超自然崇拜现象。而中国宗教学话语体系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即在于超越杨庆堃的扩散宗教与制度宗教概念,植根中国社会现实,在历史、现实与未来的总体神圣联系中,借鉴社会学、宗教社会学的制度研究成果,对中国社会宗教问题重新开展脚踏实地的创新性研究。  相似文献   

20.
正2016年9月17日,由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与《世界宗教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宗教学高峰论坛在山东大学举行,这次论坛的主题是"提高宗教学的学科地位,推动中国宗教学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卓新平所长、郑筱筠副所长、中国宗教学会曹中建常务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魏道儒研究员、金泽研究员、王卡研究员、北京大学张志刚教授、南京大学洪修平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李向平教授、复旦大学王新生教授、上海大学陶飞亚教授、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