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西方哲学史上,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是第一个系统地、全面地探讨了摹状词理论的哲学家,这一理论无论是在语言哲学还是在数理逻辑中都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主要介绍了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包括他这一理论的来源以及主要内容,进一步指出了他的摹状词理论的缺点。从而我们全面的理解罗素的摹状词理论。  相似文献   

2.
弗雷格被看作是分析哲学的奠基人和数理逻辑的创始人,然而,他的毕生工作都致力于建立一种被称为逻辑主义的数学哲学。他在《算术基本规律》一书中给出了执行逻辑主义方案的形式系统。然而,由于罗素悖论的发现,很少有人关注弗雷格的《算术基本规律》。本文将主要介绍《算术基本规律》一书,包括其符号系统的说明,公理、规则、定义和定理的说明,罗素发现的悖论以及弗雷格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3.
数理逻辑的集大成者罗素说,“莱布尼茨坚信逻辑不仅在它本门范围内重要,当作形而上学的基础也是重要的。他对数理逻辑的研究,研究成绩他当初假使发表了,会重要之至;那么,他就会成为数理逻辑的始祖,而这门科学也就比实际上提早一个半世纪问世。”莱布尼茨终身都怀着希望,“想发现一种普遍化的数学,他称之为‘Chanacten-  相似文献   

4.
罗素在哲学上的主要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有谁可以被看作当代哲学运动的鼻祖的话,毫无疑问,他就是B.罗素。罗素一生写了60多部著作,其中近三分之一是哲学专著。他的哲学思想总在不断变化,往往是他自己最先指出他发表过的东西中的缺陷,在哲学史上,大多数伟大的哲学家都曾写过一两本名作,充分表达他们所发展的思想。罗素没有写过这种名作,他只是写过有许多缺陷和被他所抛弃的书。他整个一生的工作是开放的、不断前进的、自我批评的过程,这是他给人们的一种特别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5.
一、思想背景 1929年秋A.J.艾耶尔来到牛津时,他并没有想到要成一名职业哲学家。他读过两本哲学著作,一本是罗素的《怀疑论文集》(1928),一本是摩尔的《伦理学原理》(1903)。这些选择有着重要的意义。艾耶尔总是把自己看作罗素的继承人,他效法罗素的思想,包括其内容反其轻率的表达;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他还效法罗素的生活方式,包括其政治态度和恋爱方式。他从摩尔那里得到的显然要少得多,尽管他也很尊重摩尔,正如《语言、真理和逻辑》序言中所表明的那样。一个重要的相似之处是,摩尔和艾耶尔都是由于其他哲学家的主张而非哲学以外的数学或科学问题、历史或日常生活问题而引发进行哲学思索的。 在20年代,正统的唯心主义在苏格兰以外的地方或多或少已经灭绝。普里查德在1915年发表于《心》上的一篇文章中激烈地批判了罗素的知识论,而且他和约瑟夫都坚持敌视罗素的逻辑。普里查德认为,作为一个伦理推断论者,摩尔是那些在道德哲学中犯了根本错误的人当中的一个。普里查德晚年出版了唯一的一部著作《康德的认识论》(1909),约瑟夫的主要著作《逻辑导论》出版于1916年。  相似文献   

6.
维特根斯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壕中写完他的第一本书——《逻辑哲学论》,当时他在奥地利军队中服役.一系列精雕细刻的格言由一个复杂的排列体系联结起来,并且一切都按照从形而上学到形式逻辑的方向排列.此书被罗素誉为是一部杰作.人们很快就广泛认识到这本书的重要性,特别是通过石里克、卡纳普和魏斯曼,维也纳学派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逻辑哲学论》立刻使维特根斯坦在哲学家的神殿中占有了一席之地.《逻辑哲学论》是维特根斯坦自己出版的唯一的一本书.有一段时间他放弃哲学去当了一名小学教师,后来又在奥地利做一名建筑师,1929年他回到剑桥,在那里断断续续地工作一直到他1951年去世.他的思想交流实际上仅局限于课堂,他在由学生和同事组成的非常亲密的  相似文献   

7.
黄幸平 《天风》2012,(4):59
最近我在读一本书,一本"小书",一本"大师"写的"小书"。之所以说是"小书",意思是这本书不厚,篇幅不长,不需花太长时间就能读完。书名,《做个真门徒》;作者,神学大师斯托得。哲学家罗素有本书,书名叫《我为什么不是基督徒》,很多人受其影响就以为所有宗教都是虚假有害的。若干年后,斯托得以"我为什么是基督徒"为题讲了几场道。后来他将讲道内容编写成书,就是这  相似文献   

8.
莫绍揆先生编著的《数理逻辑初步》,最近已经出版。此书约十二万字,通过对“数理逻辑的由来”,“数理逻辑的主要内容”、“关于数理逻辑的三大派”、“数理逻辑中一些基本概念”、“数理逻辑的应用”等各章内容的阐述,初步回答了人们所关心的关于数理逻辑的一些问题。 数理逻辑主要是研究推理、计算等逻辑问题的一门科学,既牵连逻辑又牵连数学,作者考虑到本书读者主要是哲学和逻辑工作者,所以尽量避免过多涉及高深的数学理论问题,而着重采用纵横交织的叙述方法来介绍数理逻辑。所谓“纵”,就是数理逻辑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所谓“横”,就是数理逻辑各部分的内容。作者把这两方面交织起来叙述,可以说是此书的一大特点。作者首  相似文献   

9.
三分析哲学:罗素与维特根斯坦(下)维特根斯坦(1889—1951)作为一个半路出家的哲学家,他具有很高的天分,是对当代西方哲学最具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淑本华、弗雷格和罗素等曾先后给他以重要的影响。他前期与后期的思想判然不同,并先后影响了现代分析哲学运动中的两个重要派别。他独特的个性和人生态度更增添了人们的好奇,对他的思想的研究是当今世界上热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1.介绍类的书籍 (1)JohnLosse,A Historical Introductionto the Philosophyof Science,3^nd edition,顾名思义,这是一本介绍历史上与科学哲学相关的思想的书。准确地讲,它所涉及的不全是科学哲学史,因为科学哲学是20世纪后才正式诞生的。这本书应有中译本。  相似文献   

11.
逻辑斯谛     
近代数理逻辑在其生长的过程中曾遭受到许多资产阶级学者的歪曲。其中主要流派之一是以罗素为代表的逻辑主义;他与怀德海合写了一部大书——“数学原理”,企图把全部古典数学从一个逻辑系统中推演出来。罗素的这种系统被给与一个名称,叫作逻辑斯谛。它对于数理逻辑的这种唯心主义的歪曲,曾为一些先进的科学代表人物(如奥国的数理逻辑学家哥德尔)有力地加以驳斥;近来苏联逻辑学家也曾不断地给以批判。近代数理逻辑正是在与这种和其他各种唯心主义的歪曲的斗争中日益成长与壮大。下面这一篇文章是对于“数学原理”一书的内容的简要介绍,作者的观点自然是有问题的,它的介绍未必很好。但它也提供了一些基本材料,所以发表出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五分析哲学:牛津日常语言哲学罗素、摩尔等创立的分析哲学被称为剑桥学派,但摩尔不同于罗素的是他没有参加逻辑原子主义和实证主义运动,而是倡导“常识哲学”,注重对日常语言的分析,对英国分析哲学有很大的影响,实际上是开了日常语言哲学的先河,但对牛津学派的形成具有决定性影响的还是后期维特根斯坦的思想。我们已经看到,从弗雷格、罗素、前期维特根斯坦、逻辑实  相似文献   

13.
戈特洛布·弗雷格是现代数理逻辑的奠基人,也是分析哲学的创始人之一。他的大部分工作都致力于建立一种数学哲学———逻辑主义:算术真理都是逻辑真理。长久以来,哲学家一直认为,罗素悖论彻底瓦解了弗雷格的工作。然而实际的情况是,在弗雷格那里隐藏着另一个证明:算术公理可以纯粹逻辑地从休谟原则推出。休谟原则是说,概念F的数和概念G的数相同当且仅当存在F和G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这一结果被称为弗雷格定理,它引发了一种新的逻辑主义的兴起。  相似文献   

14.
四、“逻辑必然性的苛刻”如果要理解作为维特根斯坦晚期哲学基础的哲学概念,无理解他在《逻辑哲学论》一书中表述的早期概念是有好处的。《逻辑哲学论》试图为弗雷格和罗素最近阐明的一种新型数理逻辑展示哲学基础:“逻辑命题描述世界的脚手架。或者不如说,它们展示世界的脚手架。它们不“论及”什么。它们假定名称具有指谓。基本命题具有意义,这就是它们同世界的联系。显然,符号(它们本质上具有确定的特性)的一定结合是重言式,这种情况必定指示着关于世界的某种东西。这是关键所在。我们说过,在我们使用的符号中,有些东西是随意…  相似文献   

15.
金岳霖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学者,他不仅是一位卓越的哲学家,而且又是一位出色的逻辑学家。作为逻辑教育家他为我国培养了一批逻辑学人才,今天,在大陆,在台湾,在美国都有他的学生作为一流学者活跃在教学和科研领域。他所著的本世纪三十年代出版的《逻辑》一书,不仅第一次系统地将西方的数理逻辑介绍到中国,使得中国早期从事数理逻辑研究的学者不同程度地接受了这本书的影响,而且在这本书中提出了自己的带有创见性的思想,这些思想对逻辑学的发展无疑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逻辑实证论者”闻名于世的英国哲学家艾耶尔(A.J.Ayer)逝世已经一年多了。他的逝世引起了国际哲学界的哀悼。英国哲学界赞誉艾耶尔在哲学中的地位仅次于罗素  相似文献   

17.
牟宗三的易学是其原创性哲学的重要内容,体现着时代精神。他的早期著作《从周易方面研究中国之元学及道德哲学》,以罗素哲学、数理逻辑、新实在论解读《周易》,阐述了自然哲学和自然主义道德论,对缺乏科学与逻辑并高度意识形态化而成为人性之桎梏的中国传统文化补缺救失;在中后期,面对物质主义和唯科学主义在世界的泛滥,寻求人类的终极关怀,创立道德形上学,其易学即为这一体系的构成部分。牟氏易学的发展既反映了时代的变化,也显示出其视野由中国到世界的逐步开阔化。  相似文献   

18.
这本书是吕澂先生1961年在原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佛学班的讲演稿。那时吕先生已经准备写一本印度佛学史。从讲稿的内容来看,吕先生对佛学的研究有很深的造诣。他不但熟悉中文的经典,对日本及西方学者在佛学方面的研究也不陌生,看完这本书,觉得它简直是一本简明的印度古代思想史,它可以和印度出版的同类书相媲美。作者在书中谈到,日本学者“受到资料限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研究印度思想史的问题,“西洋人的研究就更差了”(参看《印度佛学源流略讲》第83页。下引此书,  相似文献   

19.
罗素与他曾遇见过的,并就哲学问题进行过交流的好几位实用主义哲学家相互影响。这些相互影响同罗素与他的朋友和合作者如摩尔、怀特海、维特根斯坦等之间的相互影响性质不同。这是一种敌对的性质。事实上罗素与唯心主义者的相互影响也是如此。不同的地方只在于罗素本人曾经历新黑格尔主义这一阶段。至于就实用主义来说,罗素自始至终把它作为对手,实用主义者的主张对他来说是不相容的。尽管罗素自己思想发展过程中在这一点上没有改变过,但是,正如我们将看到的,他思想上的变化使他比他自己承认的更接近这些实用主义的观点。1896年,罗素在他第一次访问美国时结识了詹姆斯和皮尔斯。后来罗素又从W.维尔比(Welb  相似文献   

20.
罗素     
B.A.W.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社会理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对20世纪的哲学有重大影响。从1890年至1894年罗素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数学和哲学。H.西奇威克、J、沃德和G.F.斯托特是他的哲学导师。1895年至1901年罗素是三一学院的研究员,1910年至1916年在那里教授哲学。由于他反对第一次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