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夏凡 《法音》2013,(7):38-43
佛教作为世界性的宗教,源于亚洲,但足迹遍及欧亚,他的不同宗派、以及处于不同地域的佛教寺院所形成的佛教音乐,成为世界不同民族音乐特征的一部分。佛教寺院主要聚集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这三大区域的佛教音乐,虽本质上存在关联,但又有着各自的特点。溯其源头,佛教发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印度,并迅速在南亚次大陆  相似文献   

5.
杰雅提拉克的佛教民族主义思想黄夏年〔编者按〕杰雅提拉克是近代斯里兰卡的著名佛教学者和政治家。他的关于在家佛教徒“三项责任”和“社会服务”的思想;他对佛教教义、传教方法的论述以及对基督教的批评都反映了他强烈地复兴佛教的民族主义思想。本刊以往刊登研究以斯...  相似文献   

6.
《原道》2015,(4)
1922年的非基督教思潮是一次以民族主义话语作为主要运作方式的运动,展现出民族主义在历史语境中的复杂面相。民族主义话语使得本不确定的民族国家,显得确定无疑;它在危机中产生,因而充满紧迫感,并以此拒绝反思;它是人以共同体形式对求生意志的表达,是必需性暴力的延伸。类民族主义话语以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为科学主义、共产主义话语提供了支持,转换篡改了自由主义话语。梁启超、蔡元培、陈独秀、周作人、吴虞等知识分子在宗教民族问题上出现分歧和争论,类民族主义话语促成了20年代历史语境下,时势权力与政治权力的重新分配。《学衡》文章以民族立场发言,在珍视本民族宗教文化的同时,对外来文化持同情之理解,并对非教运动的消极影响提出批评,展现出文化民族主义(文化保守主义)在国族问题上的务实品格、宽容态度、批判精神,提示出国族建构的另一种极具价值的路径和可能。  相似文献   

7.
正演培法师继承太虚大师的佛教改革思想和人间佛教的发展理念,在汉传佛教的海外弘传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笔。自称为"凡愚僧"的演培法师(1917-1996),是连接近现代中国佛教发展史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先后求法于观宗寺弘法研究社、闽南佛学院和汉藏教理院,并曾亲近宝静、大醒、太虚、印顺等当代高僧。演培法师深受太虚大师倚重,25岁时即被任命筹办四川合江法王学院,后  相似文献   

8.
达磨波罗的佛教民族主义思想初探黄夏年在近代亚洲和世界佛教史上,有一个人是不得不提到的,他就是达磨波罗大师。他为佛教在亚洲和世界范围内复兴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之受到人们的怀念。本文拟就达磨波罗大师的佛教民族主义思想进行探讨,不当之处,...  相似文献   

9.
全球空间是个流动的空间。当前全球化的趋势正在改变着这个空间的结构。全球化不仅改变着经济生产和交换的方式,而且也改变着文化生产和交换的方式。这些新的方式在空间中流动不拘,甚至没有什么领土的界线,因而使整个社会和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描述这种变化:全球化的冲击及其对文化同一性或文化身份的影响;跨国资本主义对社会结构可能带来的变化;在全球化形势下地缘政治和民族一国家的境遇。鉴于这些都是新的问题,笔者的能力和知识有限,恐难免有偏颇之虞。然而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些问题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全…  相似文献   

10.
李翚 《法音》2023,(1):65-69
<正>东南亚各国是华人的主要迁徙、聚居之地,也是民族与信仰多元化的复杂地区。华人迁居到东南亚各国后,在主动融入当地宗教信仰体系的同时,又保有、传承着中华文化的传统,无论是在泰国、缅甸等以崇信佛教为主的国家,还是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伊斯兰教国家,亦或是菲律宾等基督教国家,中国式佛教都随着华人在各地流传、扎根。  相似文献   

11.
佛教佛教是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相传在公元前六世纪至前五世纪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在今尼泊尔南部)净饭王的儿子悉达多·乔答摩(即释迦牟尼)所创立。是当时反婆罗门教的思潮之一。婆罗门教相传形成于公元前七世纪,以崇拜婆罗贺摩(梵天,即创造之神)而得名。此外还信仰多神。它把人分为婆罗门(祭司)、刹帝利(武  相似文献   

12.
本文全面搜集公元12世纪以后出现在泰国、缅甸等大陆东南亚国家的佛教宇宙观图绘,以这一系列图像为物证,考察佛教宇宙观在上述地区的图式呈现及在地化表现。通过梳理12世纪蒲甘的“三十三天说法”壁画、14—18世纪暹罗的“三界图”以及17—18世纪泰、缅贝叶及折页经书插图本中宇宙观图像的构形特点、意义内涵及可能存在的关联,指出宇宙观图绘随着时间推移而内容不断丰富、构形逐渐完整和系统化的过程,从而为考察12世纪以后上座部佛教宇宙论学说在东南亚本土知识场内的整合和演进路径提供文字以外的证据。  相似文献   

13.
生态平衡·环境保护·佛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因为工作关系,我常到一些名山古刹去。除寺院周围有少量古木、绿树成荫以外,一路上呈现眼前的多是大片裸露的山体,传说中的许多飞禽走兽不是迁徙便是死亡;一些江河的河床也常常大片裸露,枯水断流的时间延长,河水污染严重;大城市的天空总是灰蒙蒙的一片,居于其中的寺院,空气也好不了多少;大部分城市被现代的各种垃圾和白色污染所包围,它们象传染病一样也不断侵袭着名山胜地。如果说名山古刹受过去政治运动的破坏还只是一时的话,而今天面临的人类对生态平衡与环境的破坏却是长期的,甚至是致命的。连山中古刹都逃避不了由于生态失衡和环境破…  相似文献   

14.
一、人的愿望无论是谁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愿望,它给予人生的力量是很大的.不过在诸愿之中,有的能实现,有的不能实现,通常来说不如人意的居多.现实的人生是错综复杂的,我想人如果思想豁达,就能幸福,否则就会感到不幸和悲哀.在这方面,古代的格言和寓言故事很多,例如中国的"塞翁失马"寓言就很有名.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云南省与东南亚的傣泰族群具有地缘相近、族缘相亲、教缘相通的特点,云南南传佛教与东南亚南传佛教一脉相承,共同组成东南亚南传佛教文化圈,这种天然的黄金纽带联系使得双方的佛教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一、我国云南与东南亚南传佛教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6.
《法音》1992,(6)
在过去的十年中,佛教特拉旺丹部(上座部)在英国得到了飞快地发展,这些发展使佛教香火缭绕英伦三岛,给传播和弘扬佛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目前英国有两大佛寺及其两小属寺,它们都由苏默多大师主持和领导。其规模是,常居该寺的比丘、比丘尼和新近皈依的教徒超过60余人,另外还有不时来朝拜的善男信女在“八关斋戒”的熏陶下也可住在寺内。  相似文献   

17.
自称为“凡愚僧”的演培法师(1917—1996),是连接近现代中国佛教发展史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先后求法于观宗寺弘法研究社、闽南佛学院和汉藏教理院,  相似文献   

18.
19.
佛教雕塑是中国古代雕塑的重要题材,它在东汉明帝时期由印度引进.佛教雕塑作为一种外来文化要在中国的土壤上生根、发芽,就必须与中国的文化相适应.总的来说,它在中国的发展是一个民族化、世俗化和逐渐由兴盛到衰落的过程,并且有一定的时代性.  相似文献   

20.
北魏时期,山西佛寺林立、僧众云集、石窟造像绝然超群,是当时佛教发展最兴盛的区域之一,在中国及山西佛教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其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