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春天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因它唤醒了万物.草长莺飞、柳绿花红……实在美不胜收. 基督教是一个生命的宗教,因她赋予人新的生命.平安喜乐,得胜得荣……实在感恩不尽.  相似文献   

2.
周文江 《天风》2003,(6):16-17
箴17:22 我们在各种新闻媒体和教会事工中,常常听到或看到一些年轻人英年早逝的消息,实在令人惋惜。短暂的人生匆匆而过,有的是因疾病;有的是因超负荷的工作;也有的是因拿生命开玩笑、不注重身体健康,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生命、以及健康问题的思考。 人对健康问题的误解 生命是上帝的赋予,上帝给我们生命,不是叫我们去苦待自己的身体,而是让我们爱惜自己的身体。  相似文献   

3.
威廉.梅尔以圣经为依据阐述了男女两性的差异及互补性,认为男女的差异和互补性是婚姻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条件。他指出,婚姻是肯定人位格的实在,是能使人相爱的实在,是创造生命的实在,是神圣的实在。以一男一女的婚姻为基础而形成的家庭是爱的文明的第一个学校并且对社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我们这个变化急剧的时代,梅尔的思想给了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轻生不足取     
前不久,邻居一男青年服毒自杀了,不仅无人同情他,人们还骂他“太缺德!”道理很简单,因为小俩口拌了几句嘴就寻短见,实在是太不应该。结果,丢下孤儿寡女,十分凄惨。此类轻生者近来常有所闻。有的因邻里纠纷,有的因家庭不和,有的因对婚姻不满,有的因受到不公正待遇,有的是因“第三者”插足……。  相似文献   

5.
卷首圣言     
《中国天主教》2004,(1):1-1
谁若因你们属于基督,而给你们一杯水喝,我实在告诉你们:他决不会失掉他的赏报。谁若使这些信者中的一个小子跌倒到不如拿一块驴拉的磨石,套在他的脖子上,投在海里为他更好。 倘若你的手使你跌倒,砍掉它!你残废进入生命,比有两只手而往地狱里,  相似文献   

6.
大约在孔子去世一个世纪以后,两位希腊哲学家,——留基波和他的学生德谟克利特,——建构了关于实在的第一个现代的科学的图景。他们设定,无生物,植物,动物,太阳和星星,——事实上一切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客体都是由原子组成的,而原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是受盲目的必然性支配的。他们推导说,客体的可感觉的性质,诸如颜色、质地、密度和嗅味,都是由客体的构成成分原子的大小和形状引起的。他们说,生命本身是包含一种特殊类型原子之客体的性质。这种彻底的唯物主义的实在观为苏格拉底所反对,他生活于差不多与德谟克利特相同的年代。对苏格拉底说来,生命和意识是一种非物质的且较高  相似文献   

7.
施洗约翰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怪不得连主耶稣称赞他说:凡妇人所生的,没有一个大过约翰的……(路7:28)甚至连杀死他的刽子手希律也不得不从心里佩服他,敬他三分(可6:20)。一个人能博得朋友的称赞,当然没有什么稀奇,但能得到敌人甚至是仇人的佩服或称许,实在足以说明他并非  相似文献   

8.
赵开洁 《天风》2011,(9):20-21
当听说今年只有41岁的孙斌牧师因病回天家……多数人都不相信这是真的! 2011年7月2日14时30分,孙斌牧师因肝肺衰竭引发并发症,经抢救无效,走了……尽管我们并不理解,上帝为什么在这个“羊多牧少”的时候,叫一个如此年轻的生命“息了他的劳苦”……庄严肃穆的殡仪馆大厅,正中那张和蔼可亲的照片,还是让我们含着眼泪接受了这个事实。  相似文献   

9.
盖光 《管子学刊》2016,(4):39-44
图腾作为一种原始的混沌,既是人们崇尚、信仰及幻像体验的符号,也是一种祈福的印记,但这一切却植生于自然物及生命体的实在。如果说这其中包孕生态特性的话,那就是由"生"而化成的多重关系构成中,人的活动更依附于自然、生命,或旨在悟解自然、生命的有机性存在。我们如对图腾给予"生态"解读及阐释,显然需将图腾视为一个生命有机体,其所连接的仍然是自然、生命及人之相互间的有机性关系。图腾崇尚的内质,乃至载体往往是实在的,且为跃动着无限生命力的自然物/客体,但其又隐含"虚"体、神性及符号性,且呈现多重实体的有机组合性。这使得托举图腾形象的,那个积蓄生命力的"自然物",不仅是"和合"的生命有机体,而且有着一种超强的生态合成力。  相似文献   

10.
交托     
黄金晶 《天风》2006,(2):23
时光如流沙般从指尖滑落,我筋疲力尽。摊开双手,没有金牌奖杯,没有鲜花掌声,灵程宫殿更是暗淡无光,自私、骄傲、鲁莽、倔强……不!我该怎么办? 环顾四周,鲜花因绿叶更显艳丽,绿叶因鲜花更添翠油,群山因溪流更显巍峨,溪流因群山更添秀巧;天空因大地更显高远,大地因天空更添坚实……这是造物主的奇妙! 庄稼把丰硕交托沃土,森林把繁茂交托甘霖,雄鹰把翱翔交托碧天,狮王把威严交托旷野……伸出双手,我把生命交托上帝,因他能指引我前行的路。  相似文献   

11.
渊声 《天风》2011,(10):64-64
问:我是一个初信不久的信徒,牧师教导说读经是信徒灵命成长的粮食,不读经属灵生命就会枯萎。但每当我读经时就发现有好多问题和困惑,圣经实在好难懂,影响了我继续读下去的信心。请问,圣经读不懂当怎么办?  相似文献   

12.
受难篇     
不能救自己(可,。:。l)“他救了别人,不能救自己。”祭司长呵!你们的嘲笑,却是他的心愿。自以为聪明的人哪!你们知道他为何不救自己?文士呵!你们使他丧失救人的意志吗2白日做梦!他不是不能救自己,是因你我的罪过!是因你我的生命!他第三天从死人中复活岂不是一个有力的宣言“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真理(约,、:。,1,:。8)真理是什么呢?彼拉多呵!好一个巡抚大人,真理岂不站在你眼前?执法的人哪!法在何处?竟将无罪者定死刑呢?为何将他出卖给扼杀他的人呢2彼拉多呵真理是永恒的生命任何力量都扼杀不了的。生命(约l、:。,雅,4:,4,赛4。:、8…  相似文献   

13.
一个人如果想寻求解脱和证取一切智佛位,首先他应该常常思念此十种可悲之法:(一)此十分难得之清净人身,如果用它来作罪业和恶行之工具,实在是十分可悲的事。(二)此难得之暇满人身,不用它来学佛,而让它白白的空过死去,实在是十分可悲的事。(三)在这个恶浊短暂的世界上,把自己的生命全部消耗在无意义的事情上,实在是十分可悲的事。(四)自心之本体实即离戏之法身,让它沉陷于迷茫之生死泥沼里,实在是十分可悲的事。(五)引导自己趋入佛道的至好上师,在未证菩提之前就离开他,实在是十分可悲的事。(六)戒律乃解脱之桥梁,…  相似文献   

14.
在一次智力抢答对抗赛中,主持人给我出了一个难题:假设在一次水上航行中,你的妈妈、妻子和儿子落水,而你只有希望救一个,你选择谁?问题一出,我的头脑一下就懵了。我选择谁呢?这三个人都是我的最爱,合起来几乎就等于我生命的全部,我如果失去了其中的两个,就是剥夺了我大半的生命。倘若我的生命能换回他们三个人的生命,我宁愿自己死;倘若只有一个人落水,我一定会以全力相救;可是假设出现了这种情况,我实在想不出来该怎么办。老母亲已70岁了,伴着  相似文献   

15.
叹息和呼声     
每当和同工们谈起教会形势时,几乎所有的同工都认为上帝赐福中国教会。主把得救的人数天天加给教会,信主的人增加,一座座新建的物质圣殿在神州大地上像雨后春笋一样拔地而起……这些都是不可否认的,实在是应该在永生上帝面前感恩的教会事实。 然而,以小肢之见,每一位神的工人决不能因表面的大好形势  相似文献   

16.
帖前1∶3 信徒属灵生命之特有品质就是信、望、爱。而“因信心所作的工夫,因爱心所受的劳苦,因盼望……所存的忍耐”则是信徒属灵生活的三大必然表现。其中,“因爱心所受的劳苦”即“爱心的劳苦”,也是神对每个事奉者必需的要求。 爱,必然会付出代价,也必然会因为爱而主动、乐意地去  相似文献   

17.
潘知常 《学海》2001,42(2):157-160
实践美学的一个根本缺憾 ,就是把美学的根源问题与美学的本质问题混淆起来 ,错误地从实践美学与审美活动的同一性入手去解决美学困惑。对此 ,在已经持续了将近十年的生命美学与实践美学的论争中我已经反复予以强调① ,并且已经为美学界所普遍承认。那么 ,为什么会出现这一根本缺憾 ?在我看来 ,与实践美学在思考美学问题时的一个根本的误区密切相关 ,我把这一根本误区称之为 :“还原预设”。确实 ,现象与本质、个别与一般、主体与客体、变化与永恒、超越与必然……这种种尖锐的对立实在是我们的思想历程中所时时面临的巨大困惑。也因此 ,甚至…  相似文献   

18.
正"风起于青萍之末",在乡人们看来,风是缘起于每一个生命的。一个生命孕育时,这个生命的一缕风也就蕴育了。一个人出生时,这个人的一缕风也就诞生了。家乡人或许不懂得"大王之雄风""庶人之雌风",但他们相信每一个人都与身边的庄稼树木摇曳起的一缕风相呼应。"春风桃李繁,夏浦荷莲间",有人生命的一缕风是杨柳风,有人是一缕槐树风,有人则是一缕荷莲风……奶奶说,我父亲的一缕风  相似文献   

19.
凡是有生命的东西,都有生有死,有兴有衰,有起有落,有始有终。在广袤无垠的宇宙世界里,每个生命都是一个过客。生命独特奇妙而又蔚为壮观,每个生命都独特不同。然而不管是谁,即使伟大非凡的生命,在浩瀚的生命海洋里,其实也是沧海一粟。生命须臾,生命短暂。即使是长生万年的生灵,在无穷无尽的时空隧道里,最终也会化为虚无,生命其实就是时空里的过客。万物生长,众生生存,每个生命都在努力中寻找美好的真谛,创造美好的神奇。不管是谁,创造者、求索者、努力者、奋斗者……生命最终都会匆匆而去,匆匆而  相似文献   

20.
生命探寻     
许月恩 《天风》2005,(6):38-38
生命可畏,可畏生命。记得诲啸事件后,好友给我的短信:生命很脆弱,经不起风浪,活生生的人,转眼之间就消失了,所以,我们要珍惜生命,度好每一天。真的,生命脆弱得“如一片云雾”,又短暂得像“一声叹息”(诗90:9)。当人类面对疾病、战争、灾难时,也只能是无奈,无助,困惑不解。“无人有权力掌管生命,将生命留住, 也无人有权力掌管死期,这场争战,无人能免”(传8:8)。生命虽然是如此的短暂,不堪一击,却是神所赐的“我要称谢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诗139:14)。大卫对生命的回应是“受造奇妙可畏”,今天的我和你对生命又是怎样的感慨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