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老年人社会支持利用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老年人社会支持利用度反映其应对负性生活事件的自我保护意识的一方面.诸多因素制约着老年人运用社会所提供的客观支持的自觉程度。本文采用《社会支持利用度问卷》对上海市社区老人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文化程度、年龄、健康状况是影响城市老年人社会支持利用度的重要因素.文化程度较高、相对低年龄以及健康状况较好的老人其自觉运用社会支持的程度较高。(2)主动寻求社会支持反映一种积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2.
李建新  刘保中 《学海》2015,(1):101-110
本文利用"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跟踪调查"项目(CLHLS)中的2002年和2011年两次截面调查数据,在宏观环境—个体特征—社会心理机制的研究框架下,分析了我国城乡老年人口生活满意度的差异及变化趋势。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影响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之后,城乡老年人口的生活满意度差异依然存在。同时还发现,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城乡差别主要来自于城乡老年人社会心理和城乡宏观政策环境的差异。与2002年相比,2011年城乡老年人口满意度差别在缩小,这些都与近些年来农村收入水平提高、农村社会养老制度初步建立和农村医疗保障状况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城市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生活质量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如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己成为老年保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查阅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文献资料,对生活质量的概念,生活质量国内外研究动态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有无宗教信仰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引言 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是指老年人对自己生活的满足程度.以往针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研究,发现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因素主要有人口学特征、社会经济,闲暇活动以及健康状况.近些年来,有不少老年人选择宗教信仰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通过追踪研究,考察了老年人夫妻依恋的稳定性及配偶支持情况对夫妻依恋稳定性的影响.共有75名配偶健在的老年人参与了间隔3年的两次调查,第一次参与研究时的年龄范围为60~84岁.老年人夫妻依恋问卷和配偶支持问卷分别用来测量夫妻依恋和经历生活事件时夫妻间的支持情况.结果表明:(1)老年人夫妻依恋安全、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的跨时间稳定性较低;(2)对于依恋的变化,配偶支持是较生活事件发生数量更有效的预测指标,觉知到的配偶支持水平和支持满意度能够显著预测依恋安全、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分数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生活质量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如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已成为老年保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查阅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文献资料,对生活质量的概念,生活质量国内外研究动态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社会发展过程中城市老年人心理适应的柏林智慧范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卫东 《心理科学》2006,29(6):1480-1483
基于智慧显义理论,对社会发展过程中我国城市老年人的心理适应进行柏林智慧范式研究。在对上海市社区老年人(n=247)进行社会发展相关典型现实生活问题的随机抽样调查的基础上,遴选三种问题情境,通过结构性晤谈采集老年人(n=65)应对这些问题的认知-行为反应,对晤谈记录进行五个维度的评价,并且考察评价结果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受访老年人中多数表现出中度的心理适应水平,心理适应较好者具有较高的生活满意度。本研究采用的测评方式具有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城市老年人的成功老龄化心理适应辅导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有助于进一步开展成功老龄化的跨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8.
微信的普及和使用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挑战与改变。本研究探讨了老年人微信使用强度与获得感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招募了916名55岁以上的老年人,采用微信使用强度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和获得感量表进行施测。结果显示:(1)微信使用强度正向预测老年人的获得感;(2)领悟社会支持和生命意义感在微信使用强度和获得感之间起到单独的中介作用以及链式中介作用。研究表明,老年人的微信使用可以提升其领悟社会支持和生命意义感,从而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实现社会发展成果的共享。  相似文献   

9.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也在逐年增长,截至2020年,我国总人口已经达到14.1亿人,而60周岁及以上老龄人口数则达到了2.64亿。事实上,早在1999年我国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于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重视,老年人的生活问题愈发凸显。而养老社区能够较好地解决老年人的一系列生活问题,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和心理需求。结合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进行养老社区室外景观设计,从而为老年人群体提供更加舒适和人性化的生活环境,发挥养老社区在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上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加快养老社区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0.
采用家庭环境量表、老化态度问卷和自编的老年人生活质量问卷调查了700名老年人,以考察家庭环境、老化态度和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家庭环境中的亲密性和娱乐性正向预测生活质量。(2)家庭环境中的亲密性和娱乐性还通过老化态度的三条路径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通过生理变化的中介作用;通过心理获得的中介作用;通过心理社会丧失的中介作用。其中,生理变化的中介作用最大,其次是心理获得和社会心理丧失。研究结果揭示了家庭环境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作用机制,能为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随着即将到来的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群对环境的特殊需求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参考无障碍设计的标准,针对老年人的生活需要,对现有建筑环境进行改造性设计研究,对日渐增长的老年人群体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设计关注他们在生活中遭遇的各种尴尬状况,从使用障碍和心理障碍方面去除老年人在原有生活环境中的各种不便,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并以此来阐述老龄化社会转型趋势对建筑空间改造性设计的影响,继而探寻适合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建筑环境改造设计之发展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闲暇是老年人的主要生活方式.忽视老年人的闲暇生活需求,或者视之为一种纯粹的时间消磨,或者为老年人闲暇生活提供的社会支持系统薄弱,都是老年人闲暇生活缺失伦理关怀的表现.充满伦理关怀的老年人闲暇方式旨在寻求老年生命的意义和与社会的融合.所以,建构伦理关怀型老年人闲暇生活方式势在必行,这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制定相关政策,社区构建和谐环境,老年人接受闲暇教育,以及老年社会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3.
城市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与生活满意度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社会支持网络调查表对上海市96位老人进行了调查,试图了解城市老年人社会支持的基本情况及其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城市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得分为85.87±8.56(x±s);(2)社会支持网络得分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3)在各因素水平中,社会机构的支持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最大,子女支持的影响次之,配偶支持的影响最小;情感支持的影响作用大于认知支持和行为支持。  相似文献   

14.
如今社会正逐渐老龄化,老年人生活存在各种障碍,老年人产品的无障碍设计可以帮助消除老年人的生活障碍。结合案例分析,设计老年人产品要体验老年生活,从老年人的生理需求、心理需求、生活环境三个方面进行。老年人产品的设计要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出发,设计的产品不仅是要给人以功能,更要给人以关怀的人性化产品。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世界老年人口接近6亿,每年老年人口以2%的速度增长,预计2030年老年人增速将达到2.8%。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近30年又受计划生育影响,传统的养老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加之老年人在生活、社交、医疗、居住等各方面和子女存在很大区别,他们需要单独的生存空间,因此在居住环境的设计和规划方面,需要结合老年人的生理、心理、人机工程学等方面的知识,为老年人创造一个最佳的生活居住环境,让他们安度晚年。根据当代老年人自身现状,结合建筑学、生态环境学、人机工程学、老年生理学等理论研究,提出老年生活环境优化设计的建议和方法,希望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生活环境,减轻社会负担,创造和谐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6.
上海老年人焦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邱扶东 《心理科学》2001,24(5):627-628
上海全市目前共有150万左右老年人,确保这些老年人身心健康。生活幸福,将是一项庞大而艰巨的心理社会工程。卡文指出。老年期是一个充满危机的紧张焦虑的时期。荒井保男认为,这一时期老年人智力下降,判断力降低。又开始了自我中心的主观化时期,将导致大量老年人社会适应能力下降。这必将会造成老年人的角色冲突、自我同一性危机、社会认知偏差及挫折感等不良后果,这些变化正是产生焦虑的心理温床。  相似文献   

17.
范方  耿富磊  张岚  朱清 《心理学报》2011,43(12):1398-1407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灾难后常见的心理病理问题, 灾后继发负性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是影响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重要因素。该研究采用追踪设计, 历时2年对汶川地震后都江堰地区1573名青少年进行3次测查, 考察震后继发负性生活事件、不同类型社会支持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社会支持与震后继发负性生活事件、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存在不同的作用关系; 震后继发负性生活事件不仅直接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还对个体的社会支持系统有损害; 震后负性生活事件、主观支持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存在联动效应, 即三者中任一方面的变化都可能引起其他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研究采用自传体访谈技术,首次考察了老年人在对情绪性事件进行回忆和想象中生成的内部细节和外部细节数量,及其对回忆和想象内容的主观评估。结果发现:(1)无论是回忆还是想象任务,老年人都比年轻人提供了更少的内部细节和略多的外部细节;(2)与年轻人相似,老年人在想象未来积极事件时产生了更多的内部细节,表现出对积极信息的加工偏好;(3)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倾向于认为想象的事件与过去发生的事件相似度高,表明该群体在想象过程中更多地依赖了过去的记忆。该结果揭示了老年人对情绪性事件的回忆和想象特点,说明在回忆和想象过程中出现的与年龄有关的缺陷同样会体现在情绪性事件中,这很好地支持了建构性情景模拟假说。  相似文献   

19.
杨强  叶宝娟 《心理科学》2014,37(3):610-616
采用问卷法调查了1319名青少年,探讨了领悟社会支持对感恩与青少年生活满意度之间关系的中介效应以及压力性生活事件对此中介效应是否具有调节效应。结果发现:(1)领悟社会支持在感恩与青少年生活满意度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2)领悟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受到压力性生活事件的调节,压力性生活事件调节了感恩 领悟社会支持 生活满意度这一中介过程的后半路径。因此,领悟社会支持对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研究结论对提高青少年的生活满意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将越来越突出。老年人的居住环境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社会角色的变化,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设计师应从老年人的要求出发,对老年人生活的外部环境和居住的生活环境进行老人化设计,以改善老年人的居住环境,方便老年人的生活,使老年人有一个幸福愉快的晚年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