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廷相字子衡,号浚川,生于公元1474年(明宪宗成化十年),卒于1544年(明世宗嘉靖二十三年),河南仪封(今兰考)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代表了明代哲学的最高成就”;对于自然科学也有深刻研究。这些都是他唯物主义心理思想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去年1月,我到王廷相的故乡河南省兰考县进行科学考察,受到兰考县委、县志编委会和王氏后裔的大力支持,获得了明朝皇帝关于王氏的诰赠“圣旨”和《仪封东王世族家谱》等珍贵资料,这对于研究王廷相的生平和思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别有一吃──忆苦饭胡昌方吃,有文明的吃,有愚昧的吃,有节俭的吃,也有腐败的吃。军阀阎锡山猎熊求掌是吃,周恩来总理在邢台地震灾区用窝头擦沾稀粥碗底也是吃;当年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白水咽凉馍是吃,眼下某些人的“豪华宴”、“黄金宴”又是吃……真可谓大千世界,...  相似文献   

4.
楚汉之争,汉取胜,得益于刘邦的用人之道。陈平三择其主而壮,归汉后,屡以奇计位刘邦定天下,救纷纠之难.振国家之急。虽未列入汉初三杰,但其谋略思想不亚于张良。及吕后时,不仅能在多事之秋自免于祸,而且计诛诸吕、迎立文帝,安定汉室,善始善终,太史公赞曰:“非智谋孰能当此者乎!一、违份择婚,割肉言志陈平,阳武户牖乡(今河南兰考东北20里)人。少时酷爱读书,喜黄帝、老子之术。因家贫,与兄嫂同产,仅有薄田30亩。其兄勤奋耕耘,供其游学读书。陈平魁梧貌美.人言“家贫,怎么长得如此好?”其嫂妒恨他不事生产,愤而言道:…  相似文献   

5.
电视剧《走西口》里,梁满屯老是不服气内弟田青,他的口头禅就是“我就是想不明白,为啥田青比我混得好”。田青的生意比他大,老婆比他的漂亮,朋友比他多,人缘比他好,什么都高他一头。他想不明白,别人都明白,连观众都明白。他对人刻薄,田青待人宽厚;他小聪明,田青大智慧;他小气,田青大方;他嫉贤妒能,田青尊贤爱才。这一比,高下就出来了。  相似文献   

6.
生命的弹性     
有一个中年男子独自去看心理医生。他在一家公司任职,原本他有很大的希望,被晋升为业务部主管。然而,一个与他暗中竞争的同事,竟然将他以前工作中出现的失误罗列出来,递交给了董事长。于是,他升职的希望,便在对方的嫉妒和攻击下,暂时停摆。然后,他又告诉心理医生,最令他不能容忍的,是他的妻子对他十分不理解。现在,他的精神几乎要崩溃了。听到这儿,那位医生笑着问他:“那么在你身边一定有另外一个女人理解你,是吗?”他信服地点了点头。那位心理医生并没有做过多的解释,他起身出去了一会儿。在回来时,他手中多了一个细细的橡皮圈,和两个带挂…  相似文献   

7.
苦难的药方     
他是一个弃儿。幸好,一对好心的大学教授夫妇收养了他。 尽管他的养父母精心抚养着他,但不幸的是,两岁的时候,他突然停止长高了,而且健康状况也越来越糟糕。经过专家会诊,他患的是一种罕见的阻碍消化和吸收食物营养的疾病,而且医生认为他只能再活半年时间。还好,通过静脉注射营养液,勉强使他恢复了体力,但他的生长发育受到了抑制。  相似文献   

8.
金素银 《天风》1996,(9):39-39
雨下得淅淅沥沥,我们撑着雨伞伫立雨中,望着汽车远去,轻轻地他走了,正如他轻轻地来。临别前,他怀着对母校的无限依恋,对母校弟兄姊妹的依依深情。他的眼睛湿润了,但他努力地抑制自己的感情,紧紧握住我的手,声音颤抖地道一声:“再见。”便进了汽车。他没有再回头看我们一眼,也没有伸出头来或挥一挥手。他在哭。 他叫杨海涛。他是他们班年龄最小的,身材也很瘦小,但他很精练能干,他的话不多,但句句切中要害。他在和我们交通的时候常常说:“回忆主恩的滋味,便觉美善。”另外他总是嘱咐我们“少说话,多做事”。他这样说,他也确实这样做了。一年来。  相似文献   

9.
陈贤君 《天风》2001,(8):37
曾经读过一则故事,讲的是从前有一个笃信上帝的人,他的家乡发洪水,乡亲们让他逃走,他说不要慌,上帝会保佑他的。水越涨越高,这时一只船来了,他不肯上船,认为上帝会保佑他。当水即将淹没他时,一块木板从他身边漂过,他没有去抓,仍然认为上帝会来救他。结果他见到了上帝,当然是在被淹死之后,他责问上帝:“我对你那么虔诚,我有危难时,你为什么不来救我?”上帝  相似文献   

10.
胸针的期待     
正16岁那年我就是他的小尾巴,天天跟在他屁股后面到处转悠。我16岁的时候,他25岁。住在我家隔壁,我叫他哥哥,他叫我小鬼。我的花季出现了种懵懂的念想,我喜欢他那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睫毛似乎是在你心头上挠啊挠。在我的16岁的最后一天,他走了,他成了远航在大西洋上的一名海军。我拖着他那个很重的拖箱,不说任何话地跟在他后面,安静地流泪倔强地不说话。  相似文献   

11.
无价的经历     
有一个年轻人,他是个大学生。每逢学校过礼拜或放假,他都得赶到父亲开设的工厂去上班,他用打工的工资去偿还父母为他垫付的学费和负担的伙食开支;在厂里他跟其他工人一样,排队打卡上下班,月底就凭卡片和车间给他评定的质量分和工件的数量结算工资。有一次,他因候车晚点而迟到了两分钟,那月的奖金就被扣除了一半。当他终于熬到了大学毕业,他想他可以接管父亲的公司了,可他的父亲不但不让他接管公司,却对他更加苛刻。他想不明白,他的父亲是公司的董事长,他家并不缺钱花,并且还经常捐钱给福利院,可就是舍不得给他一分钱,就是生活费也得定期索要…  相似文献   

12.
特殊的母爱     
他一直讨厌他的母亲,因为多年来她除了向他要钱还是要钱, 常常打来电话对他破口大骂。更可气的是,他越出名,她索要的钱就越多,骂得也越凶。后来她死了。尽管她只是个死要钱的母亲,但想到自己一直奔波在外,没有好好地孝敬她,他还是忍不住回去奔丧。丧事办完后,他的大哥给他一个小包袱,是母亲留给他的,里面有一本存折和一封信,存折上的数字高达数千万日元。  相似文献   

13.
父亲的礼物     
有一个年轻人,很快就要大学毕业了。他在几个月前就在一家车行里看中了一辆漂亮的跑车,他知道他的父亲完全有能力为他买下这辆跑车。于是,他就告诉父亲,那辆跑车是他唯一想要的东西。  相似文献   

14.
不像19世纪被带上孤独天才光轮的科学家,历史学家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受他的社会群体制约的创造秆。历史学家是由于在他的教授们指导下进行常规的学习才懂得其专业。他通过学习前人留下的模式在这门学科中接受训练。他通过分析同事们的著作发现艺术的秘密。他最丰富的灵感来源是来自最不相同的文化的各个时代的杰作。他这一行的同事们以及他所经历的当前不可避免的竞争向他提出的挑战,是促使他提高自己的水平的刺激。这就是说.从他选择他的职业到他学会从事这种职业,他一直被逃避不了的社会制约所包围。一方面,他是一种社会产物,是各种…  相似文献   

15.
一、谢尔顿的生平和著作 w·H谢尔顿(wilCiam HSheLdonn)1899年生于罗马罗斯岛的瓦克拉郡的一个农场家庭。在他的早期生活中,他与他的父亲的关系特别密切,他的父亲又是一个博物学者和饲养员,这对他的理论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从他后来的许多著作,我们都可以看出,他对动物界有着极大的兴趣。在童年对期,他的父亲就训练他对家畜作出适当的判断。他当时用一种量表——等第评定量表rating scate)来判断动物的体态,在长期的观察和评定活动中,他发现动物的体态和动物的脾性之间存在  相似文献   

16.
祈祷的本分     
《天风》2002,(8):F004-F004
上帝要我们信他是我们的真天父,我们是他的真儿女,为叫我们放胆且有信心去求告他,如同亲爱的儿女求告他们亲爱的父亲一般。上帝的名本身固然为圣,他更要我们尊他的名为圣。就是我们清楚纯正地宣讲他的道,并照着他的道圣洁度日,作上帝的儿女。  相似文献   

17.
正他经常在外面喝酒,每次喝酒回来,妻子总会及时递来一杯温水。有时候他倒在床上就睡着了,那杯水就会放在床头柜上,他半夜醒来,喉咙干了,随手就可以端来喝。一次在外面喝酒,朋友对他欲言又止,在他的追问下,朋友道出了实情,说是有天在街上看到他的妻子和一个男人举止暧昧,他听了,当时就蒙了。回到家里,妻子一如既往递来一杯温水,他没有接,他本  相似文献   

18.
雨下得淅淅沥沥,我们撑着雨伞伫立雨中,望着汽车远去,轻轻地他走了,正如他轻轻地来。临别前,他怀着对母校的无限依恋,对母校弟兄姊妹的依依深情。他的眼睛湿润了,但他努力地抑制自己的感情,紧紧握住我的手,声音颤抖地道一声:“再见。”便进了汽车。他没有再回头看我们一眼,也没有伸出头来或挥一挥手。他在哭。 他叫杨海涛。他是他们班年龄最小的,身材也很瘦小,但他很精练能干,他的话不多,但句句切中要害。他在和我们交通的时候常常说:“回忆主恩的滋味,便觉美善。”另外他总是嘱咐我们“少说话,多做事”。他这样说,他也确实这样做了。一年来,我们404房间一直很  相似文献   

19.
保罗从小就熟读圣经,他在圣经里面看到有很多种的献祭.所以他从小就知道在上帝面前应该献祭。也就是说每一个信徙都应该在上帝面前献祭。当他长到十几岁的时候,他父母亲就把他送回耶路撒冷,到他祖国去求学。在这期间,他更多地读圣经,也更明白献祭的重要。他也常常到圣殿里面去献祭,也看到别人怎样献祭,他亲自看到一头一头的牛,山人带到圣殿  相似文献   

20.
贺永花 《天风》2006,(4):10-11
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很富有的人,他儿女成群,家产丰厚,亲戚朋友都常来与他同聚。可是突然在一天之内,因着意外的打击,他失去了儿女、财产,他本人也得了很重的病。这时,他的亲戚不再出现,他的妻子咒骂他。也许在许多人看来他的生命结束比存留更好。然而,他的三个朋友听说了他所遭遇的事情和他现在所处的惨状,就一同相约来看望他。当他们看到从前极有势力的朋友如今的状况时,没有说任何一句话,陪朋友坐了七天七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