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明治维新,日本历史由封建社会过渡到近代资本主义社会。20世纪初,以天皇为首的地主资产阶级政权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日本帝国主义是带有军事封建性质的帝国主义,对内实行残酷的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双重压迫和剥削,对外进行侵略扩张,在对中国、朝鲜和其他国家发动的野蛮的侵略战争中犯下了累累罪行。在近代历史的转变过程中,日本佛教也由江户时期的“准国教”下降为神道教的附庸。面对局势的变化和自身地位的衰落,佛教界也开始谋求新的出路。从总体上看,20世纪前半叶日本佛教的绝大部分宗派都积极追随军国主义政府,提倡迎合统治者需要的“…  相似文献   

2.
王莹 《美与时代》2007,(12):130-132
"战后派文学"在二战后的日本文坛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这些作品一方面有对日本军国主义专制统治和发动侵略战争进行批判的积极因素,但另一方面,也存在着故意模糊战争的侵略性质,只着眼于日本自身的战争创伤的体验,为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战争推卸责任.这是我们需要加以批判对待的.  相似文献   

3.
佛教以劝善为目的,如来佛祖慈眉善目,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取经的唐僧心肠特别的软,他甚至对妖怪也心慈手软,这是绝大多数中国人心目中的佛教形象。谁能想到,日本佛教却能把这非常慈悲的教义转化为鼓吹杀戮,为侵略战争服务。何劲松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日本佛教,他的《近代东亚佛教——以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战争为线索》一书,向我们揭示了日本佛教从甲午战争以来,为侵略战争服务,特别是为侵华战争服务的历史事实。这不仅大大开拓了我们的眼界,也提出了令所有人都值得深省的问题:宗教与善,究竟是什么关系?我们不能因为这件事…  相似文献   

4.
一、日本神道教的宗教动员在历次侵略战争中,日本军国主义政府以神道教为国教,发动佛教及其他宗教实施宗教动员。1.神道教的宗教动员思想神道教主张“神国日本”在世界上的绝对优越性,具有领导全世界的责任和神圣使命感。天皇是创造日本国的天照大神的直系子孙,具有神权,是日本唯一正统的统治者,国民必须对天皇绝对崇敬和绝对服从。而且臣民必须“忠于天皇”、“敬神崇祖”、“灭私奉公”,甚至要求“一旦如有缓急,当义勇奉公,以扶翼天壤无穷之皇运”,即要求一旦遇有战争等非常事态,要为天皇制国家卖命。而以天皇名义发动的战争则是“圣战”,…  相似文献   

5.
在佛教思想体系中,华严宗与禅宗的理论反映了较高的中国化思想,其中将中国哲学的“体用”范畴引入到中国佛教宗派思想之中。就学理而言,“体用”被作为基本范畴之一,对各宗派的哲学理论及修持理论建构起到过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各派思想体系中,又凸显出不同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自明治以来,日本佛教中不少宗派相继沦为军国主义的帮凶。为了蒙骗佛教徒去充当侵略战争的炮灰,便挖空心思阉割佛教经典,炮制侵略有理、杀戮无罪的歪理。其中净土真宗和日莲宗表现得尤为恶劣。日莲宗和尚田中智学(1861—1939,东京人)早在中日甲午战争时就组织佛教徒为日军念经祈祷。战后又倡议不尊佛祖而改尊天照大神,鼓吹“必须让日本去统一宇内,让日本最终地永远地成为宇宙人类灵魂之巨镇,世界万邦朝仪的大戒坛,王佛冥合的理想世界。”其狂热的征服世界的邪说,引起了日本右翼政客和少壮派军人的极大兴趣,即由山梨县身延山久远寺的和尚井上…  相似文献   

7.
日本净土宗是以我国善导大师为高祖,由法然上人( 1133-1212)所开创的一个重要宗派。该宗派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第一个建立中 日佛教友好团体(日中友好净土宗协会)的日本佛教宗派。水谷幸正先生现任日本净土宗宗务总长、佛教大学教授,本文是他为日本信众所作的一篇讲演稿。为了增进读者对日本净土宗的了解和中 日两国佛教思想的交流,本刊特请中国佛教协会国际部的同志译出此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正>唐代是中国佛教宗派大发展的时期,形成了法相宗、华严宗、密教、禅宗、净土宗等各个宗派。西明寺和其中的一些宗派有着极深的渊源,众多日本留学僧在西明寺学习,受到这些宗派影响,回国后著书立说,开宗立派,推动日本佛教新一轮的发展。引言唐代长安城是中国佛教的中心,而以长安为中心的中国化佛教体系形成,辐射至日本、韩国,最终形成了大乘佛教为主体的文化圈。  相似文献   

9.
智频大师不仅是中国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创始人,而且是中国佛教的奠基者。他的佛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圆顿止观”、“一念三千”、“三谛圆融”三个部分,总括起来,便是代表了大乘佛教的“境行果”。天台宗就是依靠这套理论创立的。他的佛学思想对中国哲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张琴 《中国宗教》2023,(10):64-65
<正>汉传佛教中“祖庭”概念的产生,受儒家尊祖敬宗观念的影响,被视为佛教中国化的重要标志。“祖庭”一般用于指称宗派发源地,以及在宗派发展中有嗣法地位与影响的寺院或道场。“祖庭文化”是指以祖庭、祖师为核心衍生出的思想、典籍、制度、建筑、文艺等文化的综合体,具有显著的向心力与凝聚力特征。江西佛教祖庭文化迄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是印度佛教与中华文明互鉴的成果,更是佛教中国化的见证。  相似文献   

11.
Law  Andrew 《Philosophical Studies》2021,178(4):1301-1314

There is an old but powerful argument for the claim that exhaustive divine foreknowledge is incompatible with the freedom to do otherwise. A crucial ingredient in this argument is the principle of the “Fixity of the Past” (FP). A seemingly new response to this argument has emerged, the so-called “dependence response,” which involves, among other things, abandoning FP for an alternative principle, the principle of the “Fixity of the Independent” (FI). This paper presents three arguments for the claim that FI ought to be preferred to FP.

  相似文献   

12.
13.
Two types of matching designs, static and dynamic, are differentiated. While all matching designs are logically the same in terms of the probability model which determines chance level of performance, an attempt is made to demonstrate that there is an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actics, strategies, and actual knowledge ofS and the type of design used which will, in turn, lead to different results even whenS's knowledge is held constant. It is suggested that analogous situations may exist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traditional psychometric model.The work reported in this paper was supported by a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Undergraduate Research Participation Grant (NSF-G15797) to the senior author. The authors are indebted to Joel E. Greene for his advice and criticism.  相似文献   

14.
If practical reasoning deserves its name, its form must be different from that of ordinary (theoretical) reasoning. A few have thought that the conclusion of practical reasoning is an action, rather than a mental state. I argue here that if the conclusion is an action, then so too is one of the premises. You might reason your way from doing one thing to doing another: from browsing journal abstracts to reading a particular journal article. I motivate this by sympathetically re-examining Hume's claim that a conclusion about what ought to be done follows only from an argument one of whose premises is likewise about what ought to be done.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城市化与道德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 1 9世纪开始的大规模城市化进程是和工业化、商品化、市场化密不可分的。它带来了社会人际关系的变化和道德嬗变。它使业缘道德取代血缘道德成为社会道德的中心 ,并通过交换行为和交换价值促进道德发展和更新 ,还进一步确立了竭诚服务的社会理念。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的进步 ,是现代社会文明。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