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文发展性阅读障碍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总结了作者有关中文发展性阅读障碍的部分研究成果,探讨了阅读困难儿童词汇加工的特征及其本质,讨论了中文阅读技能与其他认知加工,特别是基本视知觉的关系.文章指出阅读障碍儿童由于词汇识别水平低,他们在汉字识别过程中表现出比同年龄的控制组更大的规则性效应,在语义通达过程中,对语音的依赖较大.阅读障碍儿童不仅在汉字的命名速度上慢于控制组儿童,数字的语音通达速度也慢于控制组儿童.文章还总结了汉字阅读与视知觉的关系,发现视觉加工对字形相似性判断有较大的解释作用.  相似文献   

2.
网页设计中的人的视觉搜索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页设计需要考虑到人的视觉加工机制,尤其是人的视觉搜索机制。网页信息的视觉呈现会影响人的视觉搜索效率,包括页面信息的密度特点,页面标签和页面结构,文本的分栏方式以及视觉刺激间的匹配。在网页设计时需要考虑到的人的视觉特征主要包括视觉搜索的位置特征,搜索模式,眼动特点以及视觉搜索的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ERP技术并运用跨通路延迟反应范式来探讨拓扑性质知觉理论在非注意状态下是否成立,发现存在视觉MMN且视觉系统在非注意状态下对拓扑性质的加工比颜色加工更早,表明与局部属性(颜色)相比,拓扑性质在无意识中优先得到加工,拓扑性质知觉理论在非注意状态下是成立的。  相似文献   

4.
张玲燕  金檀  田朝霞 《心理科学》2013,36(3):576-579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视觉词汇加工领域的研究,多词素词的认知加工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文章对三十年来的研究进行综述和系统梳理,重点讨论词素在多词素词认知加工中的作用。虽然对词素加工的本质 (形或义的激活)仍未达成共识,但词素语义能否在多词素词加工的早期阶段得到激活已成为现今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相关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对立阶段:分解论与整体论之争、词素形式论与语义论之争、先形后义激活论与形义同时激活论之争。本文最后指出该研究领域尚未解决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视觉选择性注意加工的优先效应与加工模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学民  舒华  高薇 《心理科学》2003,26(2):358-359
1 问题提出选择性注意是注意研究的核心问题。以往的注意研究提出了各种理论 ,不同理论及相关研究关注的主要问题是 :什么特征的信息更容易引起优先注意 ,即注意优先权(AttentionalPriority)。影响注意优先权的因素主要包括线索提示与位置、分心刺激数量、目标特征、线索与目标的间隔时间、目标动态变化等。如Posner等研究发现中央线索与目标一致的反应时较不一致要快 ,注意的有效集中与有效线索指向的目标获得优先加工 ;Christopher、Sears等研究发现 ,有效跟踪的目标具有注意优先权 ;Yant…  相似文献   

6.
王甦  王晓非 《心理学报》1993,26(2):8-14
本实验采用多点定位作业,结合部分报告法,研究视觉刺激的整体结构对定位成绩的影响。所呈现的刺激为1、2、3或4个颜色点。其中2、3、4点刺激分别是直线、正三角形和正方形。结果发现,当呈现时间较长时,1点和2、3、4点的定位误差无显著差异。但是1点的定位反应时却显著少于2、3、4点。这提示出现视觉定位的结构效应。而当呈现时间较短时,却没有这种结构效应。实验还发现,这种结构效应并不因刺激结构的不同而有区别。  相似文献   

7.
目前学术界在词素的认知加工这一问题上存在两种观点.“先形后义”激活论认为词素加工首先经历词形分离,然后才能激活词素语义;“形义并行”激活论则认为上述两种加工同时发生.它们争论的焦点在于词素语义加工发生的阶段.“先形后义”有两种可能:词素形、义激活均发生于前词汇阶段,但形的激活发生更早些;或词素形的激活发生在前词汇阶段,而义的激活发生在后词汇阶段.“形义并行”则只有一种可能:词素形与义在前词汇阶段同时得到激活.两派观点均有相应的实证和理论支持(前词汇和后词汇模型).未来研究需解决研究范式及理论发展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刘洪广  周琳 《心理科学》2006,29(2):366-369
研究视觉分别搜索在左右视野靶时,脑两侧前额叶视觉加工的机制。14名有偿被试参加实验。实验任务是从正圆中所存在的垂直方向的箭头,搜索出水平方向箭头,并判断箭头方向。靶所在左右视野经过镜面处理完全对应。结果发现当靶出现约220ms后左右两侧脑区ERP出现分叉点,靶对侧与靶同侧的前脑区相比有非常显著的负向电位活动,对侧和同侧的N2延续40-80ms。分析认为靶对侧前额脑区N2负向活动增强是注意的等级提高,聚焦点收窄,使所要加工的靶在主效应脑区(靶视野对侧脑区)“跃显”出来,在得到正反馈诱导的同时,也得到更多的资源,靶同侧脑区N2可能与中断或阻止其他无关信息的涌入有关。  相似文献   

9.
重复知盲:刺激呈现时间及作业对反应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黄健辉 《心理学报》1997,30(4):345-349
本研究用汉字材料及反应时的数据来探讨重复知盲现象及有关机制。在实验一中,被试必须判断快速连续呈现的两个字究竟是否包含两个或是只有一个动物字。结果显示在70毫秒时,有重复知盲现象(重复动物字组比非重复动物字组的反应时为长);在100毫秒时则无;另外,在200毫秒时则有重复启动现象产生(重复动物字组比非重复动物字组的反应时为短)。实验二采用同样的材料及呈现方法,但被试只需要判断以70毫秒呈现之实验材料中的第二个字是否动物字。结果发现类似重复启动的现象,这些结果显示,呈现时间与作业是决定重复刺激究竟造成知盲或启动效应的重要因素。本文另外还讨论本研究的方法与结果对了解重复刺激心理加工的可能贡献。  相似文献   

10.
张明  狄胜德 《心理科学》2007,30(5):1073-1076
采用单探测变化检测范式,考察了形状和颜色客体在工作记忆中的表征方式、特征检测类型及初始刺激呈现时间对工作记忆表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视觉客体工作记忆的表征包括两个水平,首先是对客体的特征进行加工存储,其次才是对特征的捆绑;(2)不同特征的加工时间不同,颜色的加工完成的较早,记忆效果好,而形状的加工完成的较晚,记忆效果也差,表现出颜色的子系统优势;(3)特征的捆绑不是必需的,只有在任务需要时才进行,并且捆绑的过程符合特征捆绑的双阶段理论。  相似文献   

11.
线索对基本特征刺激加工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平  焦书兰 《心理科学》2003,26(5):814-817
许多研究认为,基本特征的觉察过程是平行加工的过程,它的探测与注意分配到某个位置没有关系。本实验通过不同线索分配注意,探讨了基本特征的平行加工与选择性注意的作用的关系。结果发现:(1)基本特征的平行加工,可能受到注意分配影响的;(2)注意分配的作用可能通过抑制干扰项的加工,而不仅仅只是通过促进靶子的加工而实现的。作者在讨论中探讨了可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13.
识别电位认知功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识别电位(Recognition Potential, RP)是被试看到可识别视觉刺激时, 在200~250ms内达到峰值的脑电反应。识别电位的研究正处于理论探讨阶段, 有两种主要观点用于解释RP。一种观点强调RP反映了视知觉分析成分; 另一种观点强调RP反映了语义或概念加工成分。两种观点至今未达成一致。最近, 针对两种观点质疑, 研究者们提出了类别特征加工的观点, 这一新观点在理论上符合大脑经济性的原则, 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但尚需要更多的实证研究的支持。未来的RP研究应从实验材料的多样化、多研究方法结合、类别特征加工能力的习得机制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4.
李杰  杨悦  赵婧 《心理学报》2021,53(8):821-836
通过分别以高频汉字(实验1)和图形非言语材料(实验2)为刺激的两个联合视觉注意任务, 并采用基于Budensen视觉注意理论的参数估计方法, 系统地探查小学三~六年级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视觉同时性加工技能缺陷的内在机制。以43名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和46名生理年龄匹配典型发展儿童为被试, 每类被试均被分为小学中年级组(三、四年级)和高年级组(五、六年级)。两个实验均发现不同年级组的阅读障碍儿童在知觉加工速度参数上显著小于控制组儿童。在空间注意分布权重参数上, 实验1的结果显示, 不同于控制组儿童向左侧化发展的注意分布模式, 两个年级组的阅读障碍儿童均表现为无偏的注意分布; 而实验2未发现显著组别差异。且这两种同时性加工子技能分别与不同水平的汉语阅读技能密切相关。结果表明, 汉语阅读障碍儿童在同时加工多个视觉刺激时存在持续的知觉加工速度缓慢的问题, 在同时加工言语类刺激时还表现出异常的空间注意分布模式。本研究有助于从基础认知层面揭示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缺陷机理, 为进一步设计相关的提高阅读效率的干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表象运动推断加工子系统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游旭群  杨治良 《心理科学》1998,21(3):231-233,225
通过检测20名飞行员和10名老年被试及其控制组的表象运动推断加工水平,结果表明:(1)除较易任务上的反应时与其控制组构成显著差异外,飞行员在表象运动推断的加工速度和正确方面均未表现出较大的优势;(2)与较易水平上的任务相比,老年组在较难水平上表象运动推断加工的速度和正确性方面均未同青年组构成显著差异;(3)与青年组被试相比,老年 在加工耗时量方面受加工量增大的影响较大,且在反应正确性方面与青年线相  相似文献   

16.
视觉词汇加工的动态神经网络及其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揭示大脑加工的神经网络机制成为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最新取向.本研究以视觉词汇加工脑区(VWFA)的神经功能作为切入点,探讨视觉词汇加工神经网络的动态机制及其形成.研究一考察VWFA在刺激驱动和任务调节下的动态激活,及其与语音、语义脑区所组成神经网络的动态机制.研究二通过跨文化对比以及儿童阅读发展研究,阐明语言经验对视觉词汇加工网络的塑造作用.研究三对比功能网络、静息网络以及白质纤维束联结,探讨视觉词汇加工网络的动态联结及其形成.研究结果有助于建构视觉词汇加工的神经生理模型,为基于脑科学的阅读教学和阅读障碍矫治奠定理论基础,为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魏一璞 《心理科学进展》2023,(11):2050-2062
视觉情境范式是一种通过追踪、测量人眼在视觉物体上的注视轨迹来研究实时口语加工的眼动实验范式。该范式运用于语言理解类研究的理论基础是眼动连接假设(如:协同互动理论、基于目标的连接假设理论等),这些连接假设在眼动轨迹与口语加工进程之间建立起了有意义的关联。使用视觉情境范式所获取的数据能够为口语加工提供精确的时间信息,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时间兴趣区内注视比例均值分析、分叉点分析、生长曲线分析等。该范式为研究词汇语音识别、句法解歧、语义理解、语篇语用信息加工等问题提供了关键性证据。  相似文献   

18.
张頔  郝仁宁  刘强 《心理学报》2019,51(7):772-780
以往研究发现个体能够同时巩固一定数量的项目信息进入视觉工作记忆系统。本研究将考察视觉工作记忆的巩固容量是否会受到分配到记忆项目上的注意资源量的影响。实验1在同时序列掩蔽范式的基础上, 用控制记忆项目呈现区域的大小的方法操纵被试的注意范围, 从而达到操纵分配到单个项目上的注意资源量的目的。研究结果显示, 被试的记忆成绩随着注意范围的扩大显著降低, 但在并行和序列呈现条件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实验2则证实实验1中对注意资源量分配的控制不会影响对项目的知觉编码效率。本研究结果表明, 分配在记忆项目上的注意资源量能够影响记忆巩固的效率, 但不会影响巩固容量。  相似文献   

19.
客体在视觉工作记忆中的存储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变化觉察范式,通过两个实验对不同类型视觉信息在工作记忆中的存储机制进行了探讨。实验一中要求记忆的客体由颜色和形状两基本特征构成;实验二中的客体为具有不同颜色及开口朝向的兰道环。通过观察检测项变化方式对记忆绩效的影响,获得以下结论:(1)对颜色和形状两基本特征的存储以整合客体为单位;(2)兰道环的颜色与开口朝向信息难以以整合客体方式存储。笔者推测,视觉工作记忆中存储的整合客体并非如现有理论假设的,是在集中注意参与下创建的,而是由并行加工阶段所获信息构成;客体中所含需集中注意提取的细节特征信息难以与其基本特征信息整合于该客体表征  相似文献   

20.
齐星亮  蔡厚德 《心理科学》2019,(5):1127-1133
文字阅读学习如何塑造了人脑?这是当今语言认知神经科学的热点课题。研究表明,文字阅读学习不仅会增强早期视觉加工能力和重构腹侧视觉通路,还改变了口语脑网络的加工方式和词素-音素转换脑网络的结构。文字阅读学习通过在视觉皮层与口语系统之间创建一个高效自动运作的平台,改变人脑的功能与结构组织。今后的研究需要深入探究视觉词形区(VWFA)的功能特异性及其与语音和语义加工的动态交互作用、汉字阅读学习的大脑可塑性机制和文字识别与面孔加工的竞争性发育机制等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