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崔梦舒  张向葵 《心理科学》2019,(6):1428-1433
本研究分别操纵被试稳定的权力(实验1)和不稳定的权力(实验2),并与不同权力个体进行公共物品困境任务,以考察了自我权力和他人权力对初中生合作行为的交互作用及其权力稳定性在其中的作用。结果发现,在权力稳定情境下,高权力的初中生合作水平低于低权力组和控制组,而在权力不稳定的情境下,高权力的初中生合作水平高于低权力组。无论权力稳定与否,与低权力同伴合作时,低权力者的合作水平均显著高于与高权力同伴合作时。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实验法探讨了权力及其合理性对控制错觉的影响。结果发现:(1)权力启动会对控制错觉产生影响,即相较于低权力,高权力会导致个体产生高估的控制错觉;(2)权力的合理性与权力水平在控制感上存在交互效应,即权力关系合理时,高权力导致高估的控制错觉,而权力关系不合理时,低权力导致高估的控制错觉。这表明控制错觉会受到动态的基于情境的权力关系以及权力合理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摘 要 基于权力的趋近-抑制理论,本研究探讨权力不稳定性对权力效应产生逆转作用以及权力动机对这一逆转作用的影响。实验采用角色扮演法和真实任务角色来操纵被试的权力水平和权力不稳定性,以赌博任务中的冒险行为和金钱分配任务中的趋利行为来测量被试的权力趋近/抑制效应。结果发现:权力稳定条件下,高权力被试比低权力被试表现出更多的冒险行为和趋利行为;权力不稳定条件下则相反,低权力被试比高权力被试表现出更多的冒险行为和趋利行为。权力不稳定条件下高权力动机的高权力者相比低权力动机的高权力者倾向给自己分配更少的金额数,表现出更为明显的抑制倾向;而高权力动机的低权力者相比低权力动机的低权力者倾向于提出更高要求的金额数,表现出更为明显的趋近倾向。该研究证实了权力不稳定性对权力效应的逆转作用,而权力动机对这一逆转作用起到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连续式公共物品困境,考察不同类型的个体在同伴遵守和违反均等规范两种条件下合作的前后变化及其可能的机制。结果发现:(1)依据行为决策对被试进行的分类与其社会价值取向之间不存在相关;(2)一人违反均等条件下被试的合作水平高于多人违反均等条件下的合作水平;(3)高贡献者在前后两次互动中维持较高的合作水平和信念水平;(4)低贡献者第二次决策时比第一次决策时更合作,这可能是由于他们的合作信念提高。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基于情境聚焦理论探讨权力感与亲社会倾向的关系,以及自我获益和情境所起的作用。两项研究通过测量一般权力感(研究一, N= 271)和启动权力感(研究二, N=139名),考察权力感在不同情境(合作vs.竞争)中的亲社会倾向。结果发现:自我获益在权力感与亲社会倾向之间存在中介作用,竞争合作情境能够调节权力感与自我获益的关系从而影响亲社会倾向,在竞争下,高权者感知到更少获益,表现出更少的亲社会倾向,在合作情境下则相反。  相似文献   

6.
采用2×2被试问实验设计,通过128名被试组成64个两人组参加的一项模拟商业谈判,考察了CMC与权力对分配式谈判结果的影响。结果发现:(1)EM与IM两种不同CMC条件下,成交价没有显著差异;(2)卖方权力较大时,成交价显著高于买卖双方权力平等的条件;(3)IM条件下,权力不平等时,女性组的成交价显著高于男性组;(4)IM条件下,权力平等的谈判者的主观价值感显著高于权力不平等者;权力不平等的条件下,男性的主观价值感显著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化过程中,同伴圈子不仅决定儿童青少年的交往范围和互动质量,而且影响其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本研究从苏州市某初级中学选取768名初一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追踪,采用社会认知地图、合作倾向评定量表和公共物品困境实验范式测查了同伴圈子、合作倾向、预期与合作行为,运用多层线性模型技术(Two-level HLM)探讨同伴圈子的合作水平对个体合作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1)女生圈子数量最多而规模最小,男女混合圈子规模最大而数量最少;跨地域圈子数量最多且规模最大;(2)女生圈子最为稳定,男女混合圈子最不稳定;(3)在混合性别圈子中,个体的合作预期与行为更容易随着圈子合作预期水平的提高而增强;而在单性别圈子中,个体的合作预期与行为更容易随着圈子合作行为水平的提高而增强。结论:初中生同伴圈子在性别上具有同质性,女生圈子多且稳定;第一年单性别和混合性别圈子的合作倾向、预期和行为水平对第二年个体的合作水平产生了不同影响,即不同性别圈子对个体的影响模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化过程中,同伴圈子不仅决定儿童青少年的交往范围和互动质量,而且影响其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本研究从苏州市某初级中学选取768名初一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追踪,采用社会认知地图、合作倾向评定量表和公共物品困境实验范式测查了同伴圈子、合作倾向、预期与合作行为,运用多层线性模型技术(Two-level HLM)探讨同伴圈子的合作水平对个体合作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1)女生圈子数量最多而规模最小,男女混合圈子规模最大而数量最少;跨地域圈子数量最多且规模最大;(2)女生圈子最为稳定,男女混合圈子最不稳定;(3)在混合性别圈子中,个体的合作预期与行为更容易随着圈子合作预期水平的提高而增强;而在单性别圈子中,个体的合作预期与行为更容易随着圈子合作行为水平的提高而增强。结论:初中生同伴圈子在性别上具有同质性,女生圈子多且稳定;第一年单性别和混合性别圈子的合作倾向、预期和行为水平对第二年个体的合作水平产生了不同影响,即不同性别圈子对个体的影响模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刘耀中  张俊龙 《心理科学》2017,40(6):1412-1420
本文基于权力的社会距离理论作为切入点,探究在合作的过程中权力感所产生的影响及社会距离所产生的中介作用、群体身份所产生的缓解作用。利用角色扮演法、情景回忆法来操控个体权力感,采用虚拟与真实的公共物品范式、囚徒困境范式来测量人际合作,通过IOS问卷测量社会距离,并用最简身份范式来控制群体身份,从而让实验得以更好探究权力感对合作有如何的影响机制。本文通过三个实验,得出的实证证据表明:(1)在虚拟的投资游戏中,高权力感的个体捐赠金额是显著少于低权力感的个体;(2)在互动情境中,个体所感知到的与其互动对象的社会距离,在权力、合作之间起到部分中介的效应;(3)对于同组内的成员,高权力感的个体相比较于低权力感的个体,有着更多的合作行为。因此,权力感增加了个体的社会距离感知、从而减少了合作行为,但互动对象中的群体身份也在有效调节着这一心理现象。  相似文献   

10.
之前的研究表明权力能够影响愤怒表情的加工,但是并不清楚当愤怒刺激是非目标任务刺激时(非任务相关条件下),权力是否影响以及如何影响愤怒表情的加工。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首先操纵情绪观察者(被试)和情绪表达者(目标)的权力水平(高VS 低),之后采用修正的oddball范式考察当愤怒刺激是非目标任务刺激时,情绪观察者和表达者的权力水平对愤怒情绪加工的影响。行为结果表明,与高权力个体相比,低权力个体在识别年老面孔目标时成绩更低。脑电结果发现,与高权力个体相比,低权力个体对中性目标刺激和愤怒的非目标刺激均产生了更强的N170波幅,表现出更强的敏感性。该研究结果说明,高权力个体的行为成绩优于低权力个体的行为成绩,即使在非任务相关条件下,与高权力个体相比,低权力个体对愤怒情绪刺激的早期敏感性仍然更强。  相似文献   

11.
研究通过两项实验考察了权力稳定性对自我和他人人性化知觉模式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1)在权力稳定条件下,相对于低权力者,高权力者对特指他人和泛指他人均表现出显著的"物品化"和"动物化"知觉倾向,但在权力不稳定条件下,该类知觉倾向均被消解;(2)在权力稳定条件下,相对于特指他人和泛指他人,低权力者对自我表现出"动物化"知觉倾向,但在权力不稳定条件下,该知觉倾向被消解。因此,权力的可变性有助于消除个体的去人性化倾向。  相似文献   

12.
合作是人类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本文通过实验探究了在合作的过程中,权力感所产生的影响及社会距离所产生的中介作用及群体身份所产生的缓解调节作用。实验包括利用角色扮演法、情景回忆法来操控个体权力感,虚拟与真实的公共物品范式、囚徒困境范式来测量人际合作,通过IOS问卷测量社会距离,并用最简群体实验范式来控制群体身份。本文三个实验的证据表明:(1)在虚拟的投资游戏中,高权力感个体的合作行为显著少于低权力感的个体;(2)在互动情境中,个体所感知到的与其互动对象的社会距离,在权力、合作之间起到部分中介的效应;(3)对于同组组内成员,高权力感个体相较于低权力感个体,有更多的合作行为。  相似文献   

13.
朱婷婷  陶琳瑾  傅宏 《心理科学》2013,36(1):109-115
本研究关注冒犯者与受害者之间的关系对宽恕的影响以及青少年宽恕水平的三个维度的特点。采用Enright宽恕问卷对388名12.00-21.67岁的青少年施测。数据分析采用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对于青少年来说有两大类型的冒犯者,同伴(40.9%)和家庭成员(29.9%)。当冒犯者是同伴时,初中生的宽恕水平最高;当冒犯者是家人时,各个年龄段的青少年宽恕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初中阶段,对于各种冒犯者的宽恕水平差异不显著;在高中和大学阶段,对家人的宽恕显著高于同伴。在所有年龄段,宽恕情绪维度的水平明显低于行为和认知维度。  相似文献   

14.
采用情境回忆任务启动被试的权力,并引入收益和损失两种任务框架,综合考察权力高低、任务框架对自我决策和为他人决策时风险偏好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为他人决策中,启动高权力被试有更强的风险偏好,而自我决策中,高、低权力启动组被试风险偏好上无显著差异;(2)在为他人决策中,被试在收益框架和损失框架下的风险偏好差异不显著,而在自我决策中,损失框架下的风险偏好显著高于收益框架;(3)低权力启动的被试,在损失框架下,为他人决策的风险偏好要小于自我决策,而在收益框架下差异不显著;高权力启动的被试无论在收益框架还是损失框架,自我-他人风险决策都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不同自尊水平的初中生在无同伴压力或有同伴压力下完成记忆任务时,产生的关联性错误记忆情况.方法:使用自尊量表(SES)从78名中学生中挑出高自尊和低自尊学生42人,采用错误记忆研究的DRM范式,探讨自尊、同伴压力对关联性错误记忆的影响.结论:(1)关键诱饵的错误再认率高于有关项目和无关项目,有关项目的错误再认率高于无关项目;(2)自尊和同伴压力对关联性错误记忆会产生影响,高自尊和低自尊被试在有无同伴压力条件下对三种未学习词的错误再认率有所不同;在有同伴压力条件下,三种未学习词的错误再认率在高自尊被试和低自尊被试间都不存在显著差异,产生了记忆一致性效应.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118名企业员工为被试,以自编实验材料和量表为研究工具,探讨组织不公平与反生产行为之间的关系,并考察了权力距离对组织不公平与反生产行为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当被试面对组织不公平情境时,倾向于实施反生产行为;组织不公平情境下,低权力距离组被试在反生产行为得分上显著高于高权力距离组个体,而在中性情境下,两组被试得分差异不显著,即权力距离在组织不公平与反生产行为之间起负向调节作用。由于反生产行为的产生常与组织不公平相关,因此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反生产行为产生的原因,并从心理学角度帮助组织管理者制定减少反生产行为发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张恩涛  王硕 《心理科学》2020,(2):459-464
采用两个实验探讨了权力和地位对信任和不信任行为的影响。实验1首先通过角色分配法操纵被试的权力感(高vs.低),然后采用信任和非信任博弈任务来测量被试的信任和不信任行为。结果发现,在信任行为上,高权力者比低权力者存在更低的信任水平;但在不信任行为上,二者不存在显著差异。实验2同时操纵被试的权力和地位水平,探索二者对信任和不信任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信任行为上,高权力者比低权力者存在更低的信任水平,与之相反,高地位者比低地位者存在更高的信任水平,并且权力和地位的交互作用不显著;而在不信任行为上,权力和地位的效应均不显著。该研究结果说明,(1)权力负向影响信任行为,而地位正向影响信任行为;(2)权力和地位对信任的影响是独立的。  相似文献   

18.
从人际关系的视角,通过两个实验探讨权力感和任务难度对个体建议采纳的影响。实验一启动被试的合理权力感,实验二启动被试的不合理权力感。研究发现:(1)当权力合理时,权力感水平对建议采纳有显著影响,高权力感水平决策者的建议采纳程度显著低于低权力感水平的决策者;任务难度对建议采纳有显著影响,决策者在困难任务中的建议采纳程度显著高于简单任务中。(2)当权力不合理时,在简单任务中,高权力感水平决策者的建议采纳程度显著低于低权力感水平的决策者;而在困难任务中,两者的建议采纳程度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以631名初中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攻击行为的关系,同时探讨越轨同伴交往的中介作用,以及该作用是否受自我控制的调节。结果发现:(1)消极父母教养方式对越轨同伴交往、攻击行为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越轨同伴交往在消极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攻击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自我控制可以调节越轨同伴交往对初中生攻击行为的作用,对于低自我控制个体,越轨同伴交往起部分中介作用;对于高自我控制个体,越轨同伴交往的中介效应不显著,消极父母教养方式对攻击行为仅有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刘凡  郑鸽  赵玉芳 《心理科学》2018,(4):890-896
摘 要 采用实验法探讨权力对压力应对行为的影响以及认知评估在二者关系中的作用。实验一通过回忆法操纵权力,测量被试在压力情境下的认知评估和行为倾向。结果发现,权力水平影响压力下的生理反应,高权力者产生挑战,低权力者产生威胁;认知评估在权力和压力应对行为倾向间起中介作用。实验二进一步探究了权力对压力应对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认知评估中介权力和压力应对行为倾向,且不同权力水平者的压力应对行为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