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汉化的Schwartz《肖像价值观问卷》(2012)测量了2569人的大样本,以验证Schwartz新价值观理论及其工具在中国的适用性及中国人价值观结构特点。结果表明,19种价值观内部一致性系数平均为0.66,范围从“支配权力”价值观的0.54到“社会安全”价值观的0.80,验证性因素分析各项指标均达到可接受水平;中国人个人定向类价值观之间的相关关系与原理论假设不相符合;个人定向类和社会定向类价值观之间,出现了多项位置相对、在原理论中假定为低相关的价值观呈高相关关系。表明Schwartz等(2012)价值观理论虽从测量学角度适用中国人群,但其不能预测和解释中国人价值观的“个人”与“社会”辩证统一与交叉融合特点。  相似文献   

2.
价值观多样化势态与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导向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论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观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及加强集体主义价值观导向的重要意义。集体主义价值观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就必须进行体系结构的调整和内容更新。这种新的集体主义应具有三个特点:①强调集体形成的出发点是为了维护集体成员的正当的个人利益;②要体现道德要求的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统一;③要体现践行道德义务与谋求切身利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从国家、社会、公民个人三个层面来设计的,对此,道经中也有着深刻而鲜明的阐述,解读如下: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人价值观的结构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盛华  郑建君  辛志勇 《心理学报》2009,41(10):1000-1014
本研究以事实驱动作为方法学切入点, 系统研究了中国人的价值观结构及特点等问题。研究采用通过系统编制形成的《中国人价值观问卷》, 对工人、农民、专业技术人员、大学生和中学生五类人群进行了测量。其中, 1100份有效数据的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 中国人价值观是一个8因素结构, 具体包括品格自律、才能务实、公共利益、人伦情感、名望成就、家庭本位、守法从众、金钱权力; 随后对1196份有效数据进行结构验证和信度检验, 结果表明中国人价值观问卷(Chinese Values Questionnaire, CVQ)具有良好的构想效度和信度。同时, 通过对中国人价值观现状的分析发现, 中国人价值观具有“好人定位”特点, 并据此提出相应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中,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有其传统道德渊源的。考察中国传统道德,忠德除了包含等级专制意蕴的忠君含义外,还包含有忠于社稷的爱国情怀,忠于职守的敬业态度,忠信为本的诚信原则,忠恕待人的友善精神。忠德的这些原初含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呈现出一一对应的特点,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历史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对传统忠德进行当代转换,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这种转换可丰富和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促进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践行。  相似文献   

6.
李玲  金盛华 《心理科学》2016,39(1):191-199
本文对Schwartz价值观理论的诞生、定型、重构过程进行了全过程的追踪式探究,梳理了该理论的完整发展脉络,详细介绍了被广泛引用的Schwartz价值观测量工具的开发与发展过程、使用方法及数据处理的核心环节,第一次完整呈现了Schwartz重构之后的价值观理论,对国内原有介绍Schwartz价值观理论中重要概念的不准确翻译做了必要修正。此外,本文还发掘了Schwartz建构价值观理论的方法,并说明了该如何恰当运用该理论。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自虞舜时代开始,形成了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五教结构。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最早构建了称之为国之四维的礼义廉耻核心价值观,而儒、墨、道、法等学派也都为思考和构建那个时代的核心价值观做出了贡献,其中儒家的贡献尤为突出。在儒家那里,孔子首先揭橥了以仁、礼为双核的价值观,随后孟子和荀子又分别构建了以仁义和礼义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到西汉前期,董仲舒提出了三纲和五常的理论建构。至东汉章帝时的白虎观会议将三纲和五常捏合在一起,最终完成了中国古代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影响中国社会长达两千余年。  相似文献   

8.
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为更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向全国伦理学人发出如下倡议。做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我们要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总结各地道德建设的实践经验,发挥专业优势,不断推出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文化认同的本质是价值认同,它既是个体价值、群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之间的相互转化、渗透的过程;也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之间冲突、借鉴、创新的历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文化认同的核心,它不仅引领了文化认同的方向,丰富了文化认同的内容也体现了文化认同主体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探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着社会主义的价值本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灵魂,指导着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引领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1.
《天风》2014,(5):4-4
<正>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第一次以文件形式,明确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导向和价值准则。"倡导自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植根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充分吸收了世界各国优秀思想文化成  相似文献   

12.
价值观作为社会结构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本身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因此,揭示价值观的结构,自然就是相关研究者所着力探讨的重要方面,且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然而,综观这些成  相似文献   

13.
《学海》2016,(6):114-118
核心价值观与文化密不可分,核心价值观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灵魂,文化是塑造与涵养核心价值观的土壤。当前,进一步加快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基本支撑点。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由于传统文化资源的流失、西方自由主义价值观的侵入,以及主流意识形态的日渐式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着诸多挑战。为此,必须要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超越,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时代生发,促进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相融发展,在引导人民不强增强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形成富有时代性、具有强大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根本,唯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得到准确和有效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发展才会获取正确的方向。因此,厘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的合法理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代中国形态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认同目标,更好促进我国价值观的国内外传播,使广大民众更容易理解、接受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三个倡导"基础上深度凝练出理念深邃形象、内涵融通中外、文字易于记循、具有"最大公约数"的概述语,是学界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对全国各阶层民众和在华外籍人士调研数据显示,现有概述语表述虽概括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基本内涵,但存在不易记循、难于传播的突出问题。深度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与现实依据在于,应该集中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民众的基本诉求,体现反映科学社会主义实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求,承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价值理念,扬弃和超越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概述语表述应言约义丰、易于记诵。彰显国家制度精髓的核心价值观概述语主要有"AB CD EF GH""ABCD EFGH IJKL MNOP""ABCD EFGH""A B C D""ABAC DEDF"等六种句型结构。其中前两种句式因为容量大、内涵丰富,且符合汉语对仗工整、琅琅上口、易记易循的特点,故优点明显,可以作为深度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述语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价值目标和根本价值取向,具有人民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马克思主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文明成果为借鉴,反思社会主义五百年历史并观照当代社会主义运动,是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统一,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涉及和兼顾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愿景和价值追求,具有整体性。  相似文献   

17.
刘丹 《道德与文明》2019,(2):134-138
勃兴于移动互联网和电子支付技术的微公益,全面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所倡导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与此同时,微公益 在实施过程中所呈现的传播载体之“微”、参与主体之“微”、公益主题之“微”也非常契 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的实践进路。为了更好 地开掘这一“微”进路,我们一方面需要在微公益的实践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 引领,将其作为微公益的行动指南;另一方面也需要深入推进微公益自身的专业化建设和制 度化发展,把公民的慈心善行落实到日常生活当中,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8.
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之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民性是由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性质——社会主义所决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民性主要表现在价值主体的人民性、价值目标的人民性和价值标准的人民性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王遐见 《哲学研究》2012,(7):16-18,112
<正>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催生着生态化时代的到来,生态时代呼唤生态化社会价值观。一元主导与多样性发展相结合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正是生态化社会价值观在当代中国的特殊表现形态,是生态学主导性与多样性原理在我国社会价值观上的具体反映,体现为我国现时代精神的精华。1.生态化时代呼唤生态化社会主义价值观由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严重、气候恶化、生物多样性受到侵害等引发的生态危机,正日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发展环境,使社会生态化革命成为历史的必然,呼唤着生态化价值观的导向。  相似文献   

20.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事关民族凝聚力建设,事关社会秩序有效整合。因此,必须深刻把握其成为全民行动的力量之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动力主要由历史动力、社会化动力和理性动力构成。传统家国情怀和伦理秩序的心理惯性、社会化的主动性和约制性的双重适应、主体意识的觉醒和自我实现的追求分别构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动力、现实动力和感召动力。基于三重动力的逻辑基础,强化人们背弃伦理道德的羞耻感和违和感,巩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获得感,构成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指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