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Q矩阵作为连接认知和测量的桥梁,在认知诊断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梳理了应用Q矩阵解决认知诊断相关问题的理论与方法。首先整理Q矩阵的相关概念、算法、性质及其在认知诊断中的作用;并根据Q矩阵可计算理论构念效度、可以构成格等,指出Q矩阵是特殊的关联矩阵;接着介绍Q矩阵理论研究方面的几个近期发展;并对Q矩阵未来的应用研究作出展望。期望本文能为测量工作者更灵活地利用Q矩阵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2.
多级计分认知诊断模型的开发对认知诊断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但对于多级计分模型下的Q矩阵修正还有待研究。本研究尝试对多级计分认知诊断Q矩阵修正进行研究, 并聚焦更具诊断价值的基于项目类别水平的Q矩阵修正。将相对拟合统计量应用于多级计分认知诊断Q矩阵修正, 并与已有方法Stepwise方法( Ma & de la Torre, 2019)进行比较。研究表明:BIC方法对多级计分认知诊断模型的Q矩阵修正具有较高的模式判准率和属性判准率, 其对Q矩阵的恢复率也高于Stepwise方法, BIC方法修正后的Q矩阵与数据更加拟合; 在复杂模型中, 相对拟合指标BIC比AIC和-2LL表现更好, 在实践中, 使用者可以选择BIC法进行测验Q矩阵修正; Q矩阵修正效果受到被试人数的影响, 增加被试人数可以提高Q矩阵修正的正确率。总之, 本研究为多级计分认知诊断Q矩阵修正提供了重要的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3.
现代测量理论下四大认知诊断模型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介绍并比较了现代测量理论下四大认知诊断模型的思想方法、模型结构及各自的特点性能等。LLTM是一个较早的认知诊断模型,它实现了认知与测量的结合;规则空间模型实现了对认知结构的诊断,并创造性地提出了Q矩阵理论;统一模型与融合模型是同一类模型:两者均沿用了规则空间模型的Q矩阵方法,但克服了规则空间模型中的一些不足;融合模型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初创立的一个很成功的认知诊断模型。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IRT中表现较好的CVLL法引入到认知诊断领域,同时比较并分析CVLL及认知诊断领域已有的测验相对拟合检验统计量的表现,为实际工作者在认知诊断模型选用上提供方法学支持和借鉴。结果表明:CVLL的表现比其它传统测验相对拟合统计量要好;且当对Q矩阵进行误设时,该统计量也能选择较优的Q矩阵,说明CVLL在Q矩阵侦查上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Tatsuoka Q矩阵理论的修正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K.K.Tatsuoka和她同事开发的规则空间模型(RSM)是一种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认知诊断模型,但是Tatsuoka的RSM中Q矩阵理论存在缺陷和错误,这些失误使得RSM中用布尔描述函数(BDF)计算被试理想项目反应模式(IRP)的方法缺乏理论依据.这里揭示了Tatsuoka的Q矩阵理论的缺陷和错误并引进既不使用BDF又便于应用的计算IRP的方法;接着还介绍一种由可达阵计算简化Q阵的方法,该方法显示了可达阵在构造认知诊断测验的重要性.这些结果对丰富Q矩阵理论及正确使用RSM进行认知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Q矩阵修正方法——两阶段法,该方法不仅适用于简化认知诊断模型,也适合于饱和的认知诊断模型,在实践应用中更具灵活性。模拟研究和实证研究表明:第一,两阶段方法整体上优于国际上知名的 法( de la Torre, et al., 2016);第二,两阶段方法受被试人数和Q矩阵的错误率影响较小,尤其在小样本时仍有相对理想的正确率;第三,实证数据研究表明,两阶段法修正后的Q矩阵与数据拟合更好,并且修正的Q矩阵能明显提高认知诊断测验的信度。  相似文献   

7.
Q矩阵在认知诊断的模型参数估计和诊断分类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研究Liu等人的方法, 设计了同时估计项目参数和Q矩阵的联合估计算法。在DINA模型下, 对项目参数未知时开展模拟研究。研究假设项目为20个, 考察的属性个数分别是3、4和5, 初始Q矩阵中分别存在3、4和5个属性界定错误的项目。结果表明, 联合估计算法能在错误的初始Q矩阵基础上以很高的概率得到正确的Q矩阵。另外, 当专家认定测验的属性个数存在错误时, 该方法推导的Q矩阵和模型参数能提供很好的鉴别Q矩阵错误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基于DINA模型的Q矩阵修正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冬波  蔡艳  戴海琦 《心理学报》2012,44(4):558-568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DINA模型的认知诊断测验Q矩阵修正方法—— g 法, 为侦查并修正Q矩阵中的错误提供方法学支持, 从而为保证Q矩阵的合理性提供基础, 并为进一步提高认知诊断的准确率服务。本文采用Monte Carlo模拟及与国外同类研究相比较的方法进行, 研究发现:(1)不论在何种作答失误概率(5%, 10%, 15%)情况下, 当s,g临界值为0.2, 0.25或0.3时, 本研究提出的g 法均能有效地修正错误Q矩阵; 同时, 当Q矩阵无错误时, g 法对该Q矩阵未做任何修改。表明g 法对Q矩阵是否存在错误具有较强的识别能力及修正能力。(2)与国外同类研究相比, 本研究提出的g 法具有较理想的修正率, 且与de la Torre (2008)提出d法的修正效果相当。但相比较而言, g 法较d 法更为简单。(3) g 法不仅能有效地修正错误的Q矩阵, 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认知诊断的正确率, 尤其是对模式判准率(PMR), 诊断正确率的最高增幅高达40%, 大大改善了认知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Q矩阵标定是实施认知诊断评估的前提,已有Q矩阵修正方法并不太适合测验中已知属性向量的题目数较少的情形。根据拓展Q矩阵理论中可达阵R列与简化Q阵列存在布尔“或”关系,在一定认知假设下,率先提出可达阵R与简化Q阵的潜在反应列存在布尔“与”关系,并由此提出基于可达阵的Q矩阵标定方法。研究显示:在已知一个可达阵下,当可达阵项目的猜测或失误参数在.20以下且待标定项目的项目参数约在.30以下时,新方法所得Q矩阵元素返真率基本在.90以上,并且真实Q矩阵与估计Q矩阵下被试分类准确率差异很小;对于含5个属性的独立结构,新方法要求的随机样本的样本量较小;实证研究也印证了模拟研究的结论。新方法只需专家标定少量题目的Q矩阵,即已经标定的Q矩阵对应属性层级结构的可达阵。  相似文献   

10.
涂冬波  蔡艳  戴海琦  丁树良 《心理学报》2012,44(11):1547-1553
当前国内外开发的认知诊断模型基本上只能处理单策略的测验情景,并假设所有被试均采用同一种加工策略/解题策略,从而忽视了加工策略的多样性及差异性.本研究根据de la Torre和Douglas (2008)采用多个Q矩阵来表征多个加工策略的思想,并结合使用丁树良等(2009)修正的Q矩阵理论及孙佳楠,张淑梅、辛涛和包珏(2011)的广义距离判别法,开发了一种新的多策略认知诊断方法——MSCD方法.Monte Carlo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单策略测验情景下,传统的单策略认知诊断方法与采用MSCD方法的诊断正确率均比较理想,且差异不大;但在多策略测验情景时,传统的单策略认知诊断方法诊断正确率较低,而MSCD方法的诊断正确率却仍较理想;当加工策略增至5种时,MSCD方法仍有较高的边际判准率、模式判准率以及加工策略判准率.研究表明MSCD方法基本合理、可行.这为实现对加工策略的诊断提供了方法学支持,有利于拓展认知诊断在实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多分属性认知诊断模型(CDMs)比传统的二分属性CDMs提供更详细的诊断反馈信息,但现有大部分多分属性CDMs并不具备直接分析多级(或混合)评分数据的功能。本文基于等级反应模型对重参数化多分属性DINA模型进行多级评分拓广,开发一个可处理多级评分数据的等级反应多分属性DINA模型。首先通过实证数据分析呈现新模型的现实可应用性;然后通过模拟研究探究新模型的参数估计返真性。结果表明,新模型满足同时处理多分属性和多级评分数据的现实需求;且具备良好的心理计量学性能,但对测验质量有一定要求(e.g., 题目质量较高且测验Qp矩阵具有完备性等)。  相似文献   

12.
期望反应模式是认知诊断分类的类中心,确定了诊断范围中属性及其层级关系后,类中心的数目由测验Q矩阵决定.类中心应该是完备的,即理论上有多少个知识状态就应该有多少个类中心,这涉及评分方式、Q矩阵设计、Q矩阵评价与修改、认知诊断测验如何实施等问题的讨论.重点给出多级评分认知诊断测验不同属性层级对应的完备Q矩阵设计的例子和罗列了Wang等人(2013)的Q矩阵修改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Q矩阵是认知诊断评价的基础和核心要素, 它反映了测验的构念和内容设计, 直接影响着测验诊断分类的效果。本文采用Monte Carlo模拟, 研究了6种属性层级关系下, 不同的Q矩阵设计对于认知诊断效果的影响。用模式判准率的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从分类准确性和稳定性的角度来评价诊断效果。实验结果表明:(1) 不同属性层级关系下, 分类准确性会随着测验长度的增加而提高, 但当测验长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 会出现“天花板效应”; (2) Q矩阵中R*的个数(NR*)会影响测验的分类准确性及稳定性:NR*越大, 测验的分类稳定性越高, 当测验长度为属性个数的整数倍, 且NR*为测验长度相对属性个数的最大奇数倍时分类准确性最高; (3) Q矩阵中除R*以外的项目考察的属性个数会随着属性层级关系的不同对测验的分类准确性和稳定性产生不同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 本研究提出了进行诊断评价时Q矩阵优化设计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汪文义  丁树良 《心理科学》2012,35(2):452-456
目前已有研究证明可达阵在认知诊断测验编制中起重要作用,但迄今为止并没有引起普遍注意。本文主要讨论当题库缺少某些可达阵对应的项目类,对原始题的属性向量在线标定的准确性的影响。本文对含6个属性的独立型结构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显示:如果题库不充要,原始题的属性标定准确性受到影响,题库中非可达阵中项目对标定有一定的弥补作用。间接印证了可达阵在认知诊断题库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认知诊断评估旨在探讨个体内部的知识掌握结构,并提供关于学生优缺点的详细诊断信息,以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当前研究者已开发了大量0-1评分的认知诊断模型,但对于多级评分认知诊断模型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对已有的多级评分认知诊断模型进行了归纳,介绍了模型的假设,计量特征以及适用范围,为实际应用者和研究者在多级评分认知诊断模型的比较和选用上提供借鉴和参考。最后,对未来关于多级评分诊断模型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为组卷制定的题目属性向量平衡(IAVB)策略强调试卷必须体现认知模型,并将题目属性向量而不是以单个属性作为考察单位。该策略克服严格属性平衡(AB)策略仅适用于独立结构的不足,且在每个题目考察属性个数(大致)相同的条件下,以模式判准率(PMR)为衡量标准,该策略优于非IAVB策略。特别地,若属性层级结构为独立结构时,IAVB策略最优,严格属性平衡策略次之,两种策略均未采用的,则最差。在题目属性数一定条件下,IAVB矩阵提高PMR更显著。  相似文献   

17.
高旭亮  汪大勋  王芳  蔡艳  涂冬波 《心理学报》2019,51(12):1386-1397
基于分部评分模型的思路, 本文提出了一般化的分部评分认知诊断模型(General Partial Credit Diagnostic Model, GPCDM), 与国际上已有的基于分部评分模型思路的多级评分模型GDM (von Davier, 2008)和PC-DINA (de la Torre, 2012)相比, GPCDM的Q矩阵定义更加灵活, 项目参数的约束条件更少。Monte Carlo实验研究表明, GPCDM模型的参数估计精度指标RMSE介于[0.015, 0.043], 表明估计精度尚可; TIMSS (2007)实证数据应用研究表明, 与GDM和PC-DINA模型相比, GPCDM与该数据的拟合度更好, 并且使用GPCDM分析该数据的诊断效果也更优。总之, 本研究提供了一种约束条件更少、功能更为强大的多级评分认知诊断模型。  相似文献   

18.
分类一致性和准确性是认知诊断评估中的重要指标,前者反映信度问题,后者反映效度问题。已有研究提出的指标均是基于二分属性,而多分属性的后验概率分布和属性边际概率分布均不同于二分属性,需要构建新指标来衡量多分属性情景下的信效度。本研究基于二分思想,构建出二元式信息指标用于计算多分属性测验中的信效度,并通过实验设计考察了新指标在多种影响因素中的表现,验证了新指标的有效性。最后,为多分属性诊断测验的编制提供了建议,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