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真禅法师是中国现当代佛教爱国爱教高僧的典型,他大力继承和发扬中国佛教的优良传统,积极从事社会慈善和资生福利事业,重视对佛教人才的培养。他针对普通民众由于历史的原因而容易导致对佛教的片面理解甚至误解,竭力阐明佛教是一种文化。对于中国佛教传统各宗,他主张诸宗平等、禅净一致,同时认为无论研究、弘扬佛教哪一个宗派,都要坚持人间佛教的精神原则,都要以人间佛教的原则为指导。而在中国佛教的各宗派中,禅宗思想最切近人生,禅宗思想就是人间佛教的思想,同时与古代禅者相比,真禅法师又更具有现代眼光,他对禅宗的传统、历史经验及其现代意义做了全面而系统的分析和总结。真禅法师一生积极从事弘法利生的活动就是对人间佛教和中国佛教优良传统的具体实践和落实。  相似文献   

2.
张建新 《天风》2018,(11):14-15
<正>专业化的不足会直接影响并导致公益慈善事工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开展公益慈善事工,服务社会和人群是中国基督教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督教在秉持爱国爱教优良传统的同时,不忘社会责任和担当,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慈善事工,在赈灾、义诊、养老、扶贫济困、帮残助弱、捐资助学等方面做出许多美好见证,赢得了社会普遍  相似文献   

3.
《法音》2014,(1)
正为认真贯彻中共十八大及三中全会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传承中国佛教爱国爱教、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佛教界在促进社会和谐、人民和睦、人心和善中的积极作用,本会倡议全国佛教界和广  相似文献   

4.
《法音》2014,(3)
正佛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大语系佛教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为中华文明的发展进步和增进人民福祉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当代,佛教高举爱国爱教旗帜,继承优良传统,净化心灵、涵育道德、启迪智慧,为促进社会和谐、传承优秀文化发挥着积极作用。然而,近年来,一些媒体在娱乐节目和广告中恶搞佛教人物、过度消费佛教、丑化佛教形象,引发网络热议。很多网友和信众对此表示质疑和反感,不少专家学者发表文章对此类现象予以批评,佛教界对此亦深感忧虑。  相似文献   

5.
能超 《中国宗教》2018,(10):40-41
爱国爱教是佛教的核心理念。江苏佛教界一直有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近年来,江苏佛教信息化大数据中心逐步建立起来,承担着全省佛教界寺务管理、教育培训等信息化管理工作。2018年初,江苏佛教信息化大数据中心邀请省、市社会主义学院教授、宗教政策研究学者.  相似文献   

6.
《法音》2023,(5):1-1
藏传佛教是中国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产物。自传入我国青藏高原以来,佛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本土文化、民风习俗、社会政治生态相融合,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藏传佛教,对于青藏高原地区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文化发展及道德教化,都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藏传佛教孕育和形成了爱国爱教、护国利民的优良传统,成为促进民族融合、维护祖国统一、参与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乃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佛教为中华文明的发展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天,佛教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拔苦予乐的济世精神、圆融中道的和谐思想、依正不二的环保理念、文化纽带的独特优势,必定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挥积极作用。如何"发挥佛教正能量,助推伟大中国梦",我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是充分挖掘佛教宗旨与"中国梦"的共通之处。悲济天下、普度众生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有上亿人信仰宗教,虽然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不大,但绝对数仍然很庞大。对待宗教问题,如果不重视宗教的群众性,就容易出现失误,这方面是有教训的。宗教之所以能够成为重要的社会力量,在社会上产生重大影响,就是因为宗教影响着广大的人民群众。以佛教为例,在中国宗教中,佛教历史最久,影响深刻,有着深厚的传统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建国后我国佛教经过废除封建制度的改革,又经过爱国宗教界人士的努力,继承并弘扬了“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优良传统,广大佛教信众正在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支积极的力量。因此,全社会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法音》2002,(10)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会定名为中国佛教协会。英文译名:THEBUDDHISTASSOCIATIONOFCHI-NA。英文缩写:B.A.C。第二条本会是全国各民族佛教徒联合的爱国团体和教务组织。其宗旨为:协助人民政府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维护佛教界的合法权益;弘扬佛教教义,兴办佛教事业,发扬佛教优良传统,加强佛教自身建设;高举爱国爱教旗帜,团结各民族佛教徒,倡导人间佛教思想,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为祖国统一、世界和平作贡献。第三条本会任务:(1)根据宪法和有关法…  相似文献   

10.
佛弟子必爱国论佛日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和许多民族的光荣传统,爱国,历来被认为是做人应守的本分。当今振兴华夏,建设两个文明,尤需炽烈的爱国心作精神能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佛教,实以爱国主义为重要教义,具有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为佛弟子必报...  相似文献   

11.
《法音》2016,(1)
正扶危济困是佛教慈悲精神的体现,佛法中的缘起论、慈悲观、布施观和福田思想都为佛教积极参与扶贫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扶贫可说是中国佛教的优良传统之一,佛法自汉代传入中国以来,扶贫的实践就一直没有中断过,因此,当代中国佛教更应该继承传统,积极应对当前扶贫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灵活创新,方便施救,切实履行佛法利益众生的精神。佛教以慈悲为本怀,以入世为方便,佛教徒践行佛法,就应当将慈悲的精神落实于  相似文献   

12.
各位代表:现将本会第四届理事会成立以来的主要工作情况报告如下:本会第四届全国代表会议召开以来,已经有六年了。这六年是我国的佛教事业在指导思想和实际工作中拨乱反正、继往开来的六年。六年来,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我会在协助党和政府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提倡佛教徒担当新时期历史使命的人间佛教思想,发扬中国佛教三大优良传统、团结各民族广大佛教徒爱国爱教、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事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本老一生都在践行"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大乘菩萨精神。悼念本老最好的方式就是继承他的遗愿,学习他爱国爱教、慈悲济世的优秀品质,化悲痛为力量,化哀思为行愿,弘扬佛教优良传统,为国家昌盛和社会和谐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4.
张新进 《中国宗教》2018,(10):10-11
佛教自公元前后两汊之际,从印度传入中国,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与中国本土的儒道文化不断融合,为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最终形成了中国化的本土佛教。纵观历史,中国佛教的传承与发展,与其历来主张的爱国爱教思想分不开。  相似文献   

15.
《法音》1993,(12)
第一条中国佛教协会是全国各民族佛教徒联合的爱国团体和教务组织。第二条本会的宗旨是:协助人民政府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维护佛教徒的合法权益;弘扬佛教教义,发扬佛教优良传统,加强佛教自身建设,兴办佛教事业;团结各民族佛教徒参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为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祖国统一,世界和平作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中国佛教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中国佛教之所以能与时俱进,关键是各个时代的高僧大德多能注意契理契机,使佛教在各个时期以不同的方式利乐众生。人间佛教继承中国佛教的这一优良传统,当代的法师们在弘法时如果能深入研究众生根性,以适宜的方式进行教化,将会使佛教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获得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教义阐释工作中,要积极整理、阐释和弘扬历代藏传佛教高僧大德的爱国爱教言行,特别是爱国守法、爱教守戒的言行,古为今用,温故知新。爱国守法、爱教守戒是当代藏传佛教高僧对爱国爱教优良传统的进一步弘扬,也是对藏传佛教践行爱国爱教优良传统的具体要求,符合藏传佛教的实  相似文献   

18.
《中国宗教》2021,(3):60-62
广州濒临南海,邻近香港、澳门,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作为我国外来宗教海路来华的首选地和中外宗教文化交流前沿地,宗教历史源远流长,宗教文化积淀深厚,爱国爱教优良传统根深蒂固。近年来,广州市宗教界坚持高举爱国爱教旗帜,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讲好中国故事,自觉融入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相似文献   

19.
《法音》2023,(10):1-1
爱国爱教是中国佛教界的优良传统,是佛弟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也是新时代佛教中国化的具体要求。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4周年华诞,2023年10月1日上午,中国佛教协会及北京广济寺、法源寺、灵光寺三座在京直属寺院,中国佛学院分别举行隆重的升国旗仪式。  相似文献   

20.
《法音》2015,(6):5-5
佛教界的朋友们:值此佛诞节来临之际,谨向全国佛教三大语系、各民族佛教徒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多年来,佛教界秉持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服务国家大局,执行政策法规,推进自身建设,加强戒律修持,规范寺庙管理,加强人才培养,倡导正信正行,弘扬佛教文化,兴办公益慈善,开展对外交流,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做出了积极贡献。前不久,中国佛教协会召开了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规划了新形势下中国佛教健康发展的蓝图,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五年的方向和任务,意义重大,可喜可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