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系统总结了20年来汉语阅读眼动控制的研究成果。在阅读过程中眼动控制主要回答两个问题:(1)哪些因素决定眼睛的注视时间(when);(2)哪些因素决定眼睛的注视位置(where)。对于第一个问题,已有研究从词边界信息、词频、熟悉性、预测性、语义透明度、具体性、非注视词的特性、词汇获得年龄进行了探讨;对于第二个问题,已有研究从汉字字号、笔画数、字结构、词长、词结构、词间空格、词频、预测性、合理性、年龄和阅读能力进行了探讨。通过比较发现,汉语阅读的眼动控制特点与拼音文字的眼动控制特点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差异之处。因此,汉语阅读的研究者需要在现有眼动控制模型的基础上,构建适合于汉语特性的眼动控制模型。  相似文献   

2.
该系统总结了中阅读过程的眼动研究历史,该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从20年代到30年代为第一个阶段,是阅读眼动研究的初期阶段;从40年代到70年代为第二个阶段,是阅读眼动研究的中期阶段;从80年代至今为第三个阶段,是阅读眼动研究深入阶段,从发展角度看,中的眼动研究在我国是一个有很前景的领域。  相似文献   

3.
中文阅读过程的眼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系统总结了中文阅读过程的眼动研究历史。该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从 2 0年代到 30年代为第一个阶段 ,是阅读眼动研究的初期阶段 ;从 4 0年代到 70年代为第二个阶段 ,是阅读眼动研究的中期阶段 ;从 80年代至今为第三个阶段 ,是阅读眼动研究深入阶段。从发展角度看 ,中文阅读的眼动研究在我国是一个很有前景的领域。  相似文献   

4.
不同年级学生阅读科技文章的眼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阎国利 《心理科学》1999,22(3):226-228
本实验使用4200R眼动仪对小学三年级、初二、高二和大学生阅读科技文章的眼动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随年龄的提高,被试阅读课文的总注视次数显著减少;2.高年级学生能够根据阅读内容的重要性来灵活地调节自己的眼动策略;3.随着年级的提高,各年级被试使用前进式回视的比例逐渐减少,而使用选择式回视的比例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5.
中文阅读及发展性阅读障碍眼动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庆荣  邓铸 《应用心理学》2005,11(3):284-288,240
中文阅读眼动特征的评估参数主要包括注视点停留位置、眼跳、回视和注视时间等。基于眼动技术,并结合生理技术,研究者已揭示出正常读者中文阅读的多方面特点和规律。但对发展性阅读障碍的眼动研究,国内还没有开展起来。从上述两个角度出发,这里总结了正常读者中文阅读的眼动研究,并探讨了发展性阅读障碍者的眼动特征及机制。  相似文献   

6.
中文阅读中长距离回视引导机制的眼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帆  隋雪  李雨桐 《心理学报》2020,52(8):921-932
从记忆的角度,探讨中文阅读中长距离回视的引导机制。采用眼动实验,操纵了回视条件(实验1)、回视可见性(实验2)、目标词位置及词频变量。结果发现:与不阅读组相比,阅读组的最初回视误差更小,定位效率更高;与可见组相比,不可见组累积回视距离更大,且难以正确定位目标;目标词位置主效应显著,而词频主效应不显著。结果表明,回视具有空间选择性,最初的回视由空间记忆引导,最初回视后的修正眼跳在文本可见情况下才能正常进行,而词频这一言语属性对回视没有显著影响,本研究结果支持了空间编码假设。  相似文献   

7.
阅读过程中眼动特征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国利  白学军 《心理学探新》2001,21(4):25-28,56
对国内外有关阅读过程中眼动特征的发展研究进行了综述。国外在该领域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而国内的有关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却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对相关内各进行了扼要的介绍,最后作者对阅读过程眼动特征的发展研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阅读过程眼动控制理论模型:E-Z Reader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介绍了一个新近出现的阅读过程中的眼动控制理论模型——E-Z Reader模型,并对该模型的特点进行了深入讨论。文中还涉及了其它几个相关的理论模型.如Morrison(1984)模型和Mr.Chips:理想观察者模型等。最后就E-Z Reader在中文阅读过程认知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阅读过程的眼动理论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介绍了解释阅读过程的主要眼动理论,并对早期的视觉缓冲器加工理论、直接假说和眼-脑假说、聚光灯理论、Morrison的眼动理论模型等眼动理论和新近的战略战术模型和E-Z模型等眼动理论进行了评述。最后,对眼动理论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按照3~5年级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在各年级中分别选取年龄相同的高、中、低三组儿童作为被试,要求他们阅读适合本年级阅读水平的5篇短文,探讨同一年龄段内读者阅读水平的高低对阅读眼动注视模式的影响是否存在发展上的差异。通过记录其眼动轨迹,结果发现:9岁儿童的阅读眼动注视模式受读者本身阅读水平的影响最大,10岁次之,到11岁,随着儿童基本眼动行为的成熟,这种影响随之消失。表明读者阅读眼动注视模式的发展动力来源于语言操作技能和眼球运动协调性提高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前, 阅读的眼动研究中常用的实验研究范式包括移动窗口范式、移动掩蔽范式、边界范式、快速启动范式、消失文本范式和视觉—情境范式等。本文详细介绍了这些实验范式的具体实验操作程序、内在的实验逻辑关系及相应的研究成果, 同时总结了在应用各种眼动范式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另外, 本文对阅读的眼动研究范式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1)眼动研究范式在验证当前阅读的眼动理论模型中的作用; (2)不同眼动研究范式的有效结合及其在场景知觉等研究领域的迁移; (3)眼动研究范式和电生理/脑成像技术的结合; (4)眼动研究范式在中文阅读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通过对比老年与青年人在阅读中词长、词频和语境预测性效应上的差异,探讨中文阅读中眼动控制的年老化问题。结果发现:(1)词长的年龄主效应显著,注视时间和首次注视位置指标上年龄与词长的交互作用显著;(2)在注视时间指标上发现了显著的词频和语境预测性效应,年龄与语境预测性之间交互作用显著。综合而言,中文阅读中老年读者的词长效应和语境预测性效应不同于青年读者,由此可见,视觉功能和词汇加工功能衰退都是中文阅读眼动控制年老化的诱发原因。  相似文献   

13.
眼动记录技术与方法综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眼动记录法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心理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之中。本文对主要的眼动记录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对国内外眼动记录仪的研制和发展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就眼动记录技术和方法的前景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采用消失文本范式,考察在中文阅读过程中注视点右侧词对阅读的影响。实验一发现,若读者所注视的双字词及其右侧词在80ms后同时消失,则会对其正常阅读产生干扰。实验二排除了当前注视词消失可能存在的效应,即让右侧词在80ms后单独消失,结果仍发现会干扰正常阅读。另外,在两个实验中均发现了显著的词频效应。这些结果不仅支持眼动的认知控制模型,还证实注视点右侧词的加工对顺利阅读具有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关于阅读的眼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对阅读的眼动研究作了一个概述,主要阐述心理学家利用眼动技术来研究人在阅读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现象以及信息加工过程:如阅读过程中的知觉广度、信息获取以及阅读过程中眼动的影响因素。此外.本文对眼动技术本身和眼动控制模型也做了深刻的阐述,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英文阅读研究发现词长对眼跳目标选择有重要影响,阅读等词长的句子时,长词的偏好眼跳长度比短词更长。但是中文文本没有词间空格,读者难以从副中央凹获取词长信息,所以基于英文阅读得出的结果是否适用于中文阅读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等词长句子阅读范式,使用全部由单字词或双字词组成的句子或由各种词长的词汇组成的混合句作为实验材料,考察词长对中文阅读眼跳目标选择的影响。结果发现,中文阅读中的眼跳长度会随词长变化而变化,双字词句的眼跳入长度和眼跳出长度均显著长于单字词句,支持了基于词中心的眼跳长度假设;同时,实验也发现混合句中的双字词的眼跳长度和双字词句中双字词的眼跳长度没有显著差异,支持了基于加工情况的眼跳目标选择策略;综合二者,说明中文阅读中,读者眼跳目标选择可能建立在副中央凹对词长信息加工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7.
广告心理学中的眼动研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闫国利  白学军 《心理科学》2004,27(2):459-461
通过眼动分析可以比较深入地考察人们在观看广告时的心理活动。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国外已经有人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本文对国外的广告心理学的眼动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回顾.同时对这个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的评述与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