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借物喻理法     
写文章的直接目的,就是把文章的主题很好地表现出来。高尔基说:“主题是从作者经验中产生,由生活暗示给他的一种思想。”为了表现这种思想,人们总结出了不少的方式方法,“借物喻理法”,就是其中之一。“借物喻理”,就是借助与所论问题有意念联系的客观之物,从而明确地表达出文章的主题,也就是表达出作者在生活中所  相似文献   

2.
同中见异法     
同中见异法,是恰当地反映生活的一种重要方法。“同”就是重复,“异”就是不重复。在重复中写出不重复来,是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的。列宁说:“发展似乎重复以往的阶段,但却是另一种重复,是在更高基础上的重复”。这种“在更高基础上的重复”,就是似同而异,同中有异。写文章当然要忌重复,反来复去不见新意,那是思想贫乏的表现。但是,为了表述的需要,有意地进行重复,并且能在重复中写出不重复来,那却是认识深刻、思想缜密的表现。写文章恰当地使用同中  相似文献   

3.
管仲法律思想的核心是“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用之”(《国语·齐语》)。这里的“旧法”,指旧礼法制度,既包括礼,也包括法。“业”,即改造创新的意思。这是管仲在齐国进行内政改革的指导思想。一、管仲的法律思想1、“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西周时期,经过周公制礼...  相似文献   

4.
《蛙氏奥义书》(Māndūkyopanisad)在古代印度早期奥义书中不是最古的,篇幅也很短,却是很重要的,值得作一次专题分析。 奥义书的梵语原文是upanisad,upa是“近”,ni-sad是“坐下”,合起来是“靠近坐下”,意思是师徒坐在一起秘密传授。这是这个词的一般解释。这些名为奥义书的文献本来是古代印度最早期文献即“吠陀文献”中最晚的一部分。传授《吠陀》的派别各自传授自己的奥义书。后  相似文献   

5.
五十年代末有一个日本旅游团来华游览泰山.他们在登临过程中,发现在一处山岩上镌刻有“(?)二”两字.成千上万的游人曾经过这里,但都不注意这是什么意思.这个日本旅游团的人们却认真地问陪同导游人员:“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虫字上加一撇是什么字,什么时候什么人刻上去的?”三个问题把陪同人员问住了.下山回宾馆后,陪同人员  相似文献   

6.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杨柳枝词九首》中写道:“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枝少山词。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词。”这首诗为写文章“翻”出了一条新律:文章要有新意。否则,死抱着“前朝曲”弹弹吹吹,谁人爱读,何必作者劳神? 那末,写文章怎样才能确立新意呢? 一曰详审众意,务去陈言。文章的“意”是以材料为基础的,作者根据不同的材料可以得出各有特点的文意,但是,对于同样的材料,由于作者所站的角度不同,开掘的深度不同,也可以提炼出有别于前人的文意。因此,文章要写出新意,作者在动笔之先,就要把题材所能提供的多种思想意义都列出来,逐一审查,以便排除别人已经用过的意思,选取最有新意的东  相似文献   

7.
对那些不清楚拉丁美洲思想特殊发展的人来说,拉丁美洲哲学是否存在是他们要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存在拉美哲学这种东西吗?”或者“所指的拉美哲学是什么意思?”产生这些问题,是因为哲学一般地讲并不限定是属于哪种民族和文化的。即使用这样限定的话,一般也不是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即“拉丁美洲”,这种限定。哲学一般认为是仅  相似文献   

8.
心智修养巴利语名相“bhvan”(修习)一般译成英语的“meditation”。英语这个词的意思是深思或集想。而“bhvan”一词的含意要比这多得多,它从巴利语词根“bhu”而来,意思是“成为”,喻意为“发展”,这里选用了“心智修养”一语,因为“bh...  相似文献   

9.
所谓“言外之意”是指通过语言间接表达出来的意思。“言外之意”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在广义上它是指一切在语言中被省略的意思。在狭义上它是指说话者故意把想让别人知道的意思间接表示出来。本文讨论的是狭义上的“言外之意”。造成“言外之意”的技巧可以说是数不胜数,这里仅探讨一下怎样运用逻辑方法以及相应的语言技巧构造“言外之意”。构造“言外之意”的逻辑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省略法,即省略推理  相似文献   

10.
有一种思维规律叫做充足理由律,指的是要确定一个思想是真实的,必须有充足可靠的理由。人们说话、写文章是不能违反充足理由律的,如不能说“因为他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所以一定能考上大学”。但是在文艺性作品中有时却故意违反充足理由律,来追求一种特殊的效果。如: ①某学者考究:如今青年恋爱看脸不看心,原因是“爱”字简化,去掉了中间的“心”。……  相似文献   

11.
一、“以学定教”是灵魂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是行动的灵魂。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在当今信息网络时代,学生很容易从学校外部资源中获得信息和知识。教师的角色不再主要是信息的传播者、讲授者或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其主要职能已从知识的传授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相似文献   

12.
成语二则     
香火因缘“因缘”,本是我国的一个传统用语,最迟在汉代就已经有了。《史记·田叔列传》中说:“少孤,贫困,为人将军至长安,留求事为小吏,未有因缘也。”这里,“因缘”是“机缘”的意思。《后汉书·桓谭冯衍传》中说:“或一事殊法,同罪异论,奸吏得因缘为市。”这里,“因缘”是“凭借”、“依靠”的意思。佛教传入汉土以后,“因缘”一词成为梵文 Hetu-Pratyaya 的意译(音译为“尼陀那”),原指产生结果的直接原因,后专指起主要作用的原因。佛教认为:世界上一切  相似文献   

13.
黄勇 《中国道教》2005,(2):30-32
神仙思想是道教的核心信仰,追求长生成仙是道教徒的终极目标。在道教产生之前,神仙思想就已经非常流行。道教产生后,这种追求“自度”的神仙思想发展成为一种更为精致的、对成仙充满自信的“自力本愿”的神仙思想。作为一种旨在济世救民的宗教,为扩大宗教影响,于是,“他力本愿”,度人成仙的神仙思想开始流行起来。①六朝时期,宣扬“仙道贵生,无量度人”思想的灵宝派兴起后,度人成仙思想在道教传播中的影响日益扩大。针对只重视个人修炼成仙思想的局限性,灵宝派指出:“圣人传授经教,教于世人,使未闻者闻,未知者知,欲以此法桥,普度一切人也。…  相似文献   

14.
写文章需要有一条清晰的思路。所谓思路,就是思考问题的线索,也是人们写文章时所必须遵循的路子。思路清,才能保证文路清。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这条路,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但是,怎样才能理清文章思路呢?理清思路,取决于作者对客观事物有深刻的认识,而对客观事物的深刻认识,又源于对客观事物仔细的观察和了解。如果一个作者对所写的客观事物观察不仔细,印象朦  相似文献   

15.
逻辑(这里指的是传统的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思维形式及其规律性。思维与语言(这里指自然语言)是不可分割的。人们的思维活动以及思维成果的表达都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没有语言材料、没有语言的‘自然物质’的赤裸裸的思想是不存在的”。既然是这样,逻辑就不可能撇开表达思维的语言去研究“赤裸裸”的思维形式。而语言总是有其语境的。任何一种语言中的一个同、一句话表  相似文献   

16.
《法音》1989,(10)
道安曾说:“使道流东国,其在远乎!”(《高僧传·慧远传》)慧远继承了他老师道安的衣钵,“以大法为已任”(同上),以一生的精力从事对佛教基本理论的传播,宏扬佛法。慧远为了引导人们超脱尘世,体认本体,达到佛教的最高境界,着重宣扬了他的神不灭思想和佛教因果报应理论。其中困果报应理论是慧远佛教思想中最有代表性和最有影响的部分。  相似文献   

17.
不着     
诗歌达到高妙的境界,可以“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诗歌里的“不着”,我的理解,是“意在言外,撇开皮相”的意思。我这里说的“不着”,指的是一种生活态度,意指“不沾不滞,与物推移”。  相似文献   

18.
<正> 一孔子和儒家的思想里,有一点极重要的精神,就是他们对“学者为己”的提倡。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以下引《论语》只注篇名)这里说的“为己”,不是为自己谋私利,是说为了充实和完善自己;这里说的“为人”,也不是为他人着想,是说行事为了给人家看,求得别人的赞誉。孔子是提倡“为己”,反对“为人”  相似文献   

19.
蔡方鹿教授的《中华道统思想发展史》 (四川人民出版社 2 0 0 3年版 )一书在中国大陆出版 ,无疑是一件嘉惠学林的好事。本人才识浅陋 ,对于被牟宗三称为“中国文化生命”的所谓“道统”问题本来没有多少发言权 ,这里不揣冒昧 ,简单谈谈拜读后的一点感受。在中国思想史上 ,首先对于道统问题加以关注的是唐代的韩愈。陈寅恪先生《论韩愈》一文认为“退之自述其道统传授渊源因由《孟子》卒章所启发 ,亦从新禅宗所自称者摹袭得来也”(《金明馆丛稿初编》 ,第 2 85页 )。其实 ,“道统论”的提出是一回事 ,而“道统”的客观存在又是另一回事。中华…  相似文献   

20.
伊斯兰教的中道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伊斯兰教是一个非常爱好和平、重视中道思想的宗教。“伊斯兰”在阿拉伯语中就是“顺从”的意思,信仰伊斯兰教的人被称之为“穆斯林”,在阿拉伯语中的意思就是“顺从者”。伊斯兰教的中道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宗教信仰方面,坚持信仰原则,“谨守中道”,认主独一,笃信安拉(真主),不以物配主。伊斯兰教坚决反对在真主之外还存在别神的说法。《古兰经》贯穿始终的思想,就是真主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真神,除此以外,别无他神。伊斯兰教“中道思想”的标准也就是这个认主独一的原则,建立在这一原则之上的一切思想行为都是正确的,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