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其1943年一篇题为“尼采的话‘上帝死了”’的文章结尾处,海德格尔说道:宣称上帝之死的“疯子正是大声叫喊着‘上帝’而寻找上帝的人。在这里,可能真的是一位思想者发自心底的叫喊?而我们思想的耳朵呢?……除非我们开始思想,否则就听不到这种叫喊。只有当我们已经体会到,干百年来被人们颂扬不绝的理性乃是思想最顽固的敌人,思想才能启程”(海德格尔,1975-,v:267)。  相似文献   

2.
Ⅱ这篇论文是我以前的一篇题名为《可错论和必然性》的姐妹篇。在那篇论文里主要讨论的是皮尔士在他的数学哲学中所提出的一个问题:我们是否有可能一方面主张我们的数学信念是可错的,另一方面又主张数学真理具有必然性。我的结论是一旦我们正确地阐述了什么是可错论,那么可错论和必然性在事实上是完全相容的:只要我们认识到可错论是关于我们容易犯错误的理论,而不是关于我们所相信的东西的模态地位(可能假)的理论,那么这一点就很清楚了。由这一结论所引起的一系列的思想导致了现在的这篇论文:如果可  相似文献   

3.
论宋尹学派     
宋钘、尹文学派,是战国时代的一个重要学派。宋钘所著书早已亡失;现存“尹文子”久称“伪害”。因此,这个学派,长期以来被埋没了,在中国思想史上得不到它应有的地位。郭老和刘节先生发现了管子书中的心术上、心术下、白心、内业四篇,是宋钘和尹文的著作;又经郭老和闻一多先生等对这四篇文字作了精审的校勘(在“管子集校”),这四篇原来错乱极多、令人难以卒读的文字,大致可读了。这样,我们研究宋尹学派的思想,就有了一个可靠的基  相似文献   

4.
人的意识和意识的产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寄南 《心理学报》1984,17(2):32-38
“意识”一词在今天巳成为日常生活中的通用语了。据《不列颠百科全书》所载,英国著名学者弗兰西斯·培根是最早用英语“意识”这个词的人。后来,约翰·洛克在一篇哲学论文中提到“一个人总是意识到自已在思考”,他在1600年对这句话又作了如下的解释:“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思想里发生了什么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韩德尔(又译亨德尔)是18世纪英国籍德国人伟大作曲家、汉诺威选侯宫廷乐长。德国人说“韩德尔是德国最伟大的作曲家”,而英国人说“韩德尔是英国最伟大的作曲家”。奥地利作曲家海顿在一个纪念会上含泪说:“韩德尔是我们一切人的老师。”贝多芬誉称韩德尔为“真理之所在”,“是我们所有人中最伟大的一个”。韩德尔12岁时,就成为助理管风琴师,17岁起任教堂管风琴师。他的作品大部分取材于圣经。他把作曲作为他用来描述神  相似文献   

6.
按照正宗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释传统,人们往往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思想看成是彼此难分的“一整块钢”,不仅他们之间的个人友谊堪称人世间最伟大友谊的楷模,而且两人的思想也完全没有不可忽略不计的差异。其实,把两个人的思想完全看成是一回事是不切实际的,它无异于一个神话。如果不能正视马克思同恩格斯在思想上尤其在哲学思想上的差别,就难免既误解马克思又误解恩格斯,对于正确把握和领会他们各自的思想都是一种妨碍。现在的问题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哲学上的区别究竟何在?  相似文献   

7.
《轻重》篇是《管子》书的一个部分,集中讨论了经济问题。但就体系来言,与《管子》其他有关各篇,虽有共同之处,从其总体看,还是自成体系。因此本文只就《轻重》篇立论,不待外求。一般来说,篇中讲的多是商业行为,大多数人都说它反映了重商思想,本文却说是重农抑商,分歧点究竟在哪里?笔者愿为它的辨别做出努力,就正方家。  相似文献   

8.
我们的思想和行为都是由多种原因(包括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引起的。各种刺激在我们头脑中按一定的原则整合起来,共同起作用,才产生了我们的思想及外在行为。因此,要正确地理解和预测我们的行为,就需要对引起这一行为的多种刺激进行分析。然而这种分析却遇到了一个很大的困难。正如有几个力同时作用于一个物体上一样,这个物体的行为,即运动的速度和方向将难以预测,除非我们事先知道这些个别力的大小和作用的  相似文献   

9.
交换     
英国文豪肖伯纳说过一段“交换”的话:你我是朋友,各拿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交换后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朋友之间相互交流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这话讲得在理,但不全对。因为,一人一个苹果,互相交换的结果表明:一是公平,每人仍只有一个苹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一篇分析,但也是一篇证词:笔者所属的青年一代公民的证词,这一代人对于遗传学的最新成果既热情向往,又惶惑不安。在我们这个时代,世人的心态演变得实在太快了。在20世纪60年代末,妇女们洋洋自得地宣告:“在我想要的时候,才生孩子!”继之而来的是避孕的权利。后来,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我们又听到另一个口号:“只有我想要,才生孩子!”稍后,我们承认了妇女的堕胎权。今天,又有若干新的要求正在逐步形成:“生一个我想要的那样的孩子。”优生学的幽灵正在民主的心脏地区慢慢地和狡诈地复活。对优生学的界定那么何谓优生学?1883年,达尔文的…  相似文献   

11.
一位语言学家说:“思想如果是通过语言来表达的话,那么语言也会反过来重塑我们的思想和信念,就像我们创造了上帝用他来解释一切神秘的存在,反过来,上帝又控制了创造者的灵魂,使我们对他充满敬畏。语言看似是由一些没有生命力的字词所组成,但她却是刮起心灵风暴的原动力。消极的语言会让人在这风暴中沉沦和毁灭,而积极的语言则让人产生内在的不可战胜的力量。”一我小时候,由于父亲在外地工作了许多年,母亲对我又疏于管教,使我养成了许多坏毛病,打架、逃学、欺负女孩子、破坏课堂秩序等,可以说算是一个无“恶”不作的孩子。到了小学五年级的…  相似文献   

12.
提起中国的人性论,人们自然会想起孟子和荀子。孟子作为性善论的代表,荀子作为性恶论的代表,似乎是不可推翻的定论。但是,周炽成教授却在《荀子韩非子的社会历史哲学》(中山大学出版社2 0 0 2年版)一书中大胆地质疑这一定论的后半部分。这是该著最引人注目之处,也可能是它最惹人争议的地方。作者是如何质疑这一千古定论的呢?他的最基本证据是:性恶的思想只表现于《荀子》的《性恶》一篇,而在其他篇章中都找不到以人性为恶的思想,相反,以人性为不恶的观点却处处可见。历来讨论荀子人性论的人,大都只把目光盯在《性恶》一篇,而忽视其他篇对人…  相似文献   

13.
庄子后学中的黄老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庄子》外杂篇中的《天道》诸篇是黄老之学的作品。《天道》诸篇站在道家的立场,吸收融合儒墨法各家,体现了黄老之学的主要思想特点。“天道”诸篇提出以自然之天为宗的思想,是理解老庄唯心主义如何转化为黄老唯物主义的一个契机。《天道》诸篇提出的因时应物的思想是先秦思想史的精华,是黄老之学的一个基本观点。黄老之学是道家思想转向政治的产物,它所讲的“无为”常与统治术有关,但最明确的提出君无为而臣有为思想的,则是《天道》诸篇。《天道》诸篇是先秦黄老之学发展成熟的反映,充分利用其资料将有利于深入地研究黄老之学。  相似文献   

14.
智慧语丝     
1.当一个人喜爱梭鱼跳跃的水声时,他是个诗人;当他知道了这不过是强者追赶弱者的声音时,他是个思想家。2.有一个聪明的人,就有一千个糊涂虫;有一句至理名言,就有一千句蠢话。——契诃夫我们都是人,人的可悲是人都自私,人的可喜是人都是人。"自私"使我们总是先从自己的角度想事情,"人都是人"让我们能用自己的心想别人的心。——刘墉  相似文献   

15.
“养生”是庄子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内涵,从其养生观念可以关联到庄子哲学的整个体系。庄子哲学的出发点与儒、墨、法等家不同,并不注重对于现实社会问题尤其是所谓国家大事的探讨,他主张生命与生活是大事。庄子玄虚论道的根本目的,还是在于论人之生,故而在《庄子》中提出诸如“活身”“全形”“尊生”“卫生”“达生”等一系列养生命题。庄子谈养生最根本的立足点在于他把人视作自然界一物,《秋水》篇言:“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只不过是万物之一。四海之内,在天地之间只算得一粟,而天地在宇宙之中又犹如薒米,在这薒米之上有万物,人是…  相似文献   

16.
要想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最根本的是必须实事求是.而要做到实事求是,首先又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尽量做到全面地、客观地、公正地看待自己工作的对象。这一点谈起来容易,实际做起来却常有许多困难。造成困难的一个因素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偏见.本文拟就偏见问题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作一些粗浅的分析.什么是偏见?西方社会心理学家大多倾向于认为偏见是一种基本上属于群体之间的态度,即一群人对另一群人都持这种态度。例如,美国的巴伦和伯恩在1984年出版的《社会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偏见,是指消极地看待某些特定的社会群体的成员。”这些人认为偏见具有高度的情绪性,为一群人固执地坚持并按其行事。具有否定的性  相似文献   

17.
庄子心理学思想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铁城 《心理学报》1987,20(3):111-116
《庄子》三十三篇,分内、外、杂三部分,并非一人一时之作。内篇的主导思想是唯心主义的、外、杂篇则有一定的唯物主义成分,但观点也不一致。我们试图探索其中具有心理学意义的思想片断,并力图撷取其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18.
正高一时,舅舅费了很大努力,把我从一所普通中学转到重点高中。去时,正是课间,老师在混乱嘈杂中,简单地介绍几句,让我坐到事先安排好的位子上。没有人因为我的到来,停止歌唱或喧哗。我就像一粒微尘,在阳光里一闪,倏忽不见。在这样的忽视中,我坐在一个胖胖的女生旁边。她只是将放在我位子上的书,揽到自己身边,便又扭头与人谈  相似文献   

19.
古人的警戒     
李铭约 《天风》1994,(2):16-17
读经:诗篇第一篇、犹大书 诗篇是颂赞神的诗歌集,第一篇是说一个有福的人是喜爱神的律法的人。说到“福”字,我们中国人是特别喜爱的,我们过春节总是写了许多福字,贴在门上、窗户上、墙上、缸上。圣经里说神的子民遵行神的诫命就会得到神的赐福,连筐子、抟面盆都蒙福。  相似文献   

20.
正这个世界,充满着形形色色的悖论,有些看似荒谬,却又无懈可击。关键是,它们在生活中一直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并将一如既往地存在下去。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舍默曾为我们讲述了经济学上的"银行家悖论":假如你是个银行家,有一笔可供借贷的款项,如果你把钱借给信用记录差的人,你冒的风险就很大,他们可能还不了钱,甚至搞得你破产。这样就形成一个矛盾局面,最需要钱的人,信用风险都很大,因此得不到贷款;而最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