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讨个体对于理想伴侣品质的内隐与外显偏好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性,本研究以144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伴侣品质偏好问卷以及内隐联想测验作为测量工具,结果发现:(1)个体对于伴侣品质具有内隐偏好,更倾向于将伴侣与积极的个人品质相联系;(2)个体对于理想伴侣品质的外显偏好与内隐偏好之间具有差异性,其中男性在9个伴侣品质的内隐-外显偏好上达到显著差异,女性在18个伴侣品质上达到显著差异。从对理想伴侣品质期待程度来说,女性对于理想伴侣品质追求更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2.
杜伟宇  卢晓艳 《心理科学》2011,34(6):1422-1427
自我是一个人所持有的关于自我特征的信念,不同的理想和现实自我差异可能带来不同的消费选择。本研究以在校大学生作为被试,通过阅读不同的理想与现实自我材料,启动被试的理想与现实的自我差异,考察其对消费者产品属性选择偏好的影响。结果发现:现实与理想自我差异小的被试,更偏好享乐属性强的产品;现实与理想自我差异大的被试,更偏好功能属性强的产品。  相似文献   

3.
依恋回避是指一个人不信任伴侣的好意,防御性地保持行为和情感的独立.愤怒抑制表示抑制愤怒情绪的外在表现.为了探讨依恋回避对愤怒抑制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以具有恋爱经历的成年个体为被试,采用实验法和问卷法,先后对267人、101人、429人进行依恋回避、亲密关系权力感和愤怒抑制的测量,并检验中介作用.结果显示,在亲密关系中:...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分配择偶币的范式考察资源多寡对大学生择偶线索偏好的影响。结果发现:1)择偶资源多寡影响大学生的择偶线索偏好,低资源条件下人们更看重忠贞、健康等“必需品”(necessities),高资源条件下则会增加对创造力等“奢侈品”(luxuries)的考虑。2)择偶线索偏好存在性别差异,当自身资源较少时,女性比男性更看重长期伴侣的社会经济地位,而男性比女性更看重伴侣的忠贞;当自身具备高资源时,性别差异不显著。本研究发现择偶线索中的“奢侈品”和国外研究结果类似,而“必需品”和国外研究差异较大。研究结果表明,择偶线索偏好可能受到进化和社会文化因素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5.
李雪  郑涌 《心理科学进展》2019,27(10):1743-1757
外貌吸引力对亲密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高外貌吸引力个体被认为具有更多的社会理想特质和更优良的基因, 因此被视为具有更高的配偶价值, 从而有效地促进亲密关系的建立。然而在亲密关系发展中, 由于不匹配的外貌吸引力引起低外貌吸引力伴侣采取一系列的伴侣保留、嫉妒、侮辱和性强迫行为, 从而加速亲密关系的破裂。也有研究指出高外貌吸引力男性可能不具有良好的基因, 而女性也不会在繁殖高峰期偏爱高外貌吸引力男性。“美的就是好的”的看法正在受到质疑, 研究结果也已引发了诸多争议和分歧, 相关的直接证据亦有待进一步夯实。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首次考察中国文化下伴侣身高性别二态性偏好,验证Pawlowski潜在伴侣身高偏好条件性假设,并探讨性别角色对身高偏好的影响。结果表明:(1)选择不同身高搭配组的男女身高均有显著差异,低个男性和高个女性会选择和自已身高接近的伴侣高度。(2)男性对伴侣身高要求比女性更宽容。(3)不同性别角色类型被试对身高偏好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决策中的风险选择框架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181名青少年(初二、高二、大二)为被试,探究其在不同决策领域(生命、娱乐、学业)的风险选择框架效应及其在年级、风险偏好水平上的特点.结果表明:(1)框架效应程度与决策领域有关,被试在生命和娱乐领域的决策问题上倾向于风险寻求.(2)不同年级被试的决策结果受问题框架的影响,大学生在生命问题上倾向于风险寻求,初中生在娱乐问题上倾向于风险寻求,高中生在学业领域上倾向于风险规避.(3)不同风险偏好水平被试的决策结果受问题框架的影响,风险偏好水平高的被试在生命、娱乐问题上倾向于风险寻求,风险偏好水平低的被试在学业问题上倾向于风险规避.  相似文献   

8.
张昊天  喻丰 《心理科学进展》2023,(12):2393-2405
“自然”常常被人赋予神圣且仁慈的积极价值。尽管有时自然与人造的物品并无客观差别,人们仍然推崇天然生成的事物和与生俱来的能力,此即“自然性偏好(naturalness preference/naturalness bias)”。本文旨在梳理自然性偏好的概念定义,提出“自然性偏好的三领域概念模型”,从自然环境、自然物品和天赋偏好等领域总结自然性偏好的发展历程与具体表现,并首次将其成因归纳为三种因素,即认知(心理本质主义)、情感(积极与消极情绪)与规范(神圣道德价值观)。未来研究应深入探究自然性偏好的消极后果、文化心理差异及其对新兴科技接受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苏州与美国15岁学生数学学习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首次采用"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PISA)的学生问卷,对苏州市504名15岁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及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与美国学生数据作比较.调查表明:中国苏州大多数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他们会运用多种学习策略;那些对数学有更大兴趣和更高动机的学生,有更积极的自我概念和更少的焦虑体验.中美两国学生的数学学习特征性别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0.
温芳芳  佐斌 《心理科学》2014,37(4):834-839
本研究探讨了性别二态线索、面孔吸引力和表情对正视面孔偏好的影响。实验1基于面孔参照,被试普遍偏好正视面孔;相对男性化/厌恶和生气/低吸引力的面孔,被试更偏好女性化/高兴和中性/高吸引力的正视面孔;实验2基于观察者参照,总体并未表现出正视偏好;对低吸引力/中性表情/男性化面孔更偏好斜视面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