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对古典儒家提出的与大一统有关的三种观念进行了分析:第一种是公羊学,主要是董仲舒提出的作为宪法秩序之建立程序的大一统,第二种是董仲舒要求确立儒术为新王官学的大一统,第三种是孟子提出的强调仁德对于治理之绝对价值的"定于一"。这三种大一统观念均与近代以来人们基于民族国家理念而形成的"领土统一"观念无关,而恰恰足以消解后者。  相似文献   

2.
罗尔斯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与黑格尔哲学的关联是当代政治哲学中令人瞩目且极富启发的新兴议题。立足于罗尔斯从康德式道德建构主义向政治建构主义的转变,分析罗尔斯思想中的"黑格尔因素",并厘清两者关联背后的差异,可以剖析出罗尔斯在个体与国家关系问题上所采取的"第三种选项"。这一工作不仅有助于恰当地理解罗尔斯与共同体主义者之间的关系,而且有助于深入思考和探究诸如"政治认同""国家认同"等现实政治课题。  相似文献   

3.
蒋超 《学海》2014,(3):136-144
司法为什么需要党的领导,在政法领导人的话语中对此进行了反复强调和诠释。对此问题的回答史,反映了在历史长河中对法官性质与职能、对法院功能和定位的认识嬗变过程,此中亦折射了司法与政治的微妙关系、权力与话语的复杂关联。关于"党的领导"话语,未来应当考虑"党为什么领导司法"的政治话语和"党如何领导司法"的技术性话语之间的区分,言说重心应由政治话语向"如何实现领导"操作性话语之转变,以在法治进程中促进政党领导司法的制度化、程序化、具体化和实践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从非价值中立观点看待工程,工程本身包含着复杂的价值和利益关系,因此政治、法律和伦理对工程有着相对的方法论意义。在政治方法论上,公共决策围绕工程表现为政治或资本权力运用、相关利益协调方法和意识形态导向;在法律方法论上,工程主体权利和义务的法律规定须以工程质量为首要原则,其具体司法实践渗透法律适用、法律解释和法律风险评估等方法;在伦理方法论上,主要体现为工程因素与非工程因素、"工程人"与"道德人"之间的关系处理。与工程相关的政治、法律和伦理方法各有分工,政治方法限于工程决策具有命令性,法律方法对工程活动起到强制性规范作用,伦理方法则在公共道德与公共决策之间扮演桥梁角色。在工程实际运行过程中,这些方法在不同工程情境下表现为两种典型秩序——从政治方法到法律方法再到伦理方法的自顶向下秩序(适合大型工程项目决策)和从伦理方法到法律方法再到政治方法的自底向上秩序(适合新兴工程发展)。必须要强调,在多数情况下,面对与工程相关的社会冲突甚至政治冲突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政治、法律和伦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传统建筑和拜占庭建筑艺术中,基柱是最具特色的部分之一。基柱通常包括三个:柱头、柱身和柱础。文章旨在探讨两种不同建筑文化中的柱语言之间的差异,这些差异实际上诉说了中国与西方在建筑理念、社会文化背景上的不同。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建筑技术、不同的文化理念产生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柱式系统。  相似文献   

6.
针对<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的专题研究"应用伦理学:伦理学的新视野"中的三篇论文,[1]笔者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发表了题为<基本价值观还是程序方法论--论应用伦理学的基本特性>的论文,提出了应用伦理学"作为基本价值观和程序方法论相统一"的观点,并对甘绍平教授等三位学者的观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令人高兴的是,笔者的商榷得到了甘教授的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7.
在印度的印度教徒与穆斯林之间的关系问题上,穆斯林一方的角色和行为非常值得探讨。穆斯林携带着独特的文化传统经验来到印度,这种文化传统与印度教文化迥异,因而印度穆斯林和印度教徒分别形成了具有排他性的集团,这可以说是印穆之间矛盾和冲突的最根本症结。印度穆斯林群体构成十分复杂,穆斯林上层的行为主导了穆斯林在印穆关系中的表现。他们多为外来穆斯林,基于伊斯兰教传统,拥有强烈的宗教使命感和政治行动力,以及对传统"乌玛"社会的强烈向往。而印度教低种姓者和贱民改宗者构成了处于次等公民地位的"新穆斯林",改宗也为他们带来了与印度教传统迥然有别的世界观和心理文化取向。这些共同成为印度穆斯林群体"排他性"的根源。鉴于此,印度穆斯林"联合而治"的政治参与机会以及公民意识和心态的逐渐养成或许是实现印穆关系良性发展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8.
佛学文摘     
印度佛教与亚洲文学何乃英在《外国文学研究》1992年第1期著文认为:探讨印度佛教与亚洲各国文学的关系,既是研究印度佛教的课题,也是研究亚洲文学的课题。佛教与文学的关系及影响都是在印度国外的地区,如南亚、东南亚和东亚。由于这些地区接受佛教信仰程度不同,文学与佛学关系密切程度不同,但是其影响是相当深刻的。积极方面,一文化交流,促进国家宗教和文学的发展;二文学创作,佛教的观念和信仰起到丰富文学作品思想内容,增加文学作品浪漫色彩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一伊斯兰教中国化"古已有之,正在路上",我把这些中国化现象分为三个方面:政治上的中国化。包括:一、在不同历史时期正确处理伊斯兰教与国家政权的关系,以适应中国主流社会政治要求。在古代封建社会,确立忠君思想。办法是把政治与宗教分开,政治上、社会上的问题,就是听政府的,确立了服从执政者的思想与做法。此后则把宗教与政权的关系从讲忠君调整为讲爱国。这时讲爱国,讲合群,就是讲政治与文化的融合。二、为了防止教法与国法的冲突,我国伊斯兰教  相似文献   

10.
美学意味着一种感性的分配。康德的去功利的审美判断,以理解力与感受力之间等级关系的中立化确立了审美维度的核心,即以一种审美分离为前提的平等的"歧见",由此带来新的感知世界的方式。此乃"美学的政治"。存在两种试图取消审美的政治潜力的伦理模式:其一是以"习性"为基准的社会学批判,其二是以"崇高"为中心的绝对他者原则。"政治的美学"则表现为"民主"政治乃一种"仿佛"的操作,是任何人之共同权力的平等展演。柏拉图式的共识性的"仿佛"导致了以社会分化为前提的伦理秩序的循环,德里达式的异质性的"到来的民主"则排除了人民主体的歧见力量。总之,为了强调美学的政治和政治的美学,一种蕴含了知识的美学的思考方式和话语实践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继《中国佛教人物论》之后,黄夏年先生又掇拾旧作,选录其多年来撰写的有关中外古代佛教史的部分文章,详加编订,成《西来东去——中外古代佛教史论集》,收入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真如丛书"。全书收录了作者的十九篇论文,分编为"中国篇"、"外国篇"与"比较篇"三部  相似文献   

12.
第三方和正义是列维纳斯思想的重要概念,也是其思想常被忽视的重要环节。列维纳斯的伦理学通过对存在和意识的现象学悬搁与还原,描述了一种我和他人之间原初的"面对面"关系,这是一种封闭的、原初的、超越的形而上关系。实际上,在与他人之根本关系上,诸多的第三方与正义是不可摒除、叠加其中的。第三方从一开始就介入并调校着"面对面"伦理,请求对所有人的责任——正义。第三方的介入激发了意识,随之而来的是对面容(责任)的识别、比较、计算与权衡,在这基础上,组织、规则和制度成为必需且合理的。我们要看到列维纳斯在第三方正义问题上的重要论述,他对伦理与政治的同构性的考察;也要看到他的政治理论的不足与面临的批评:深刻的神学(弥赛亚/乌托邦)政治倾向,以及在政治实践中伦理与正义的分裂。  相似文献   

13.
政治哲学研究中不同类别的平等理论可以归纳到一个连续的谱系当中,具体有存在的平等、权利平等、三种机会平等以及福利平等六种平等理论。其中,存在的平等理论强调人们在道德意义上的平等;权利平等理论强调人们在政治与法律层面的平等;而机会平等和福利平等理论则与人们在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平等相关。不同的平等理论与不同的自由理论之间的关系极为复杂。比较并分析不同类型的平等理论和两种自由理论,旨在进一步探讨自由与平等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14.
对黑手党的一切审判程序无不建立在"存在黑手党"这一论断基础上。本文旨在揭示法学家、法官和专家们为了支持这一论断而必须进行的司法归类与司法验证工作。本文还阐释意大利社会的"道德经济学"究竟有哪些涵义。考虑到"黑手党问题"所牵涉的舞台的多元性(政治的、司法的、媒体的……),本文关注点集中于起诉"黑手党"和"黑手党徒"的案件如何调动伦理范畴及其与政治价值观的联系,提出城市内可接受的与不可接受的东西之间的区别,从而促进意大利道德画面的建构。  相似文献   

15.
《学海》2014,(5):206-211
尽管可以在国家层面或级别的意义上讨论美术的发展战略,但这种做法的根据,在于"国家美术"所具有的特定含义,即对于政治导向的要求。这种导向本身是一种政治文化,但它并不与艺术自身的自由意识和审美形态相矛盾。国家美术与政治文化的一致性,体现为如何使美术的繁荣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的构成部分。对于这些问题,本章的分析讨论包括三个主要方面,即"国家美术"的特性、政治导向及其文化形态、以及文化建设的相应问题,并由此指出,艺术"发展"的真实含义是随着时代变化的,而作为一种政治文化,"国家美术"的导向作用往往体现为将国家意愿转换为美术活动中的民族情结。  相似文献   

16.
我国立法与实践中在精神障碍患者非自愿住院程序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包括精神障碍诊断的主观性与滥用问题、"危险性"诊断标准较为抽象与缺乏"可治疗性"诊断标准、非自愿住院的决定主体不适格问题。这些问题严重损害了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针对上述问题,应当对"危险性"标准进行界定,确立合理的标准;增加"可治疗性"要件作为非自愿住院诊断标准,以实现治疗精神障碍的根本目的;建立针对非自愿住院治疗的司法审查或独立第三方机构审查模式,防止精神障碍诊断的滥用,确保公平和程序正义。  相似文献   

17.
我现在要读的这篇短文的主题,旨在探索印度和中国之间文化上的亲密关系。以牢不可破的兄弟和朋友关系结成的这两个不同国家的文化上的亲密关系,在历史上表现如下:第一,大自然赋予了我们以地理上的优越性,这两个伟大的国家通过陆路和海路,曾经建立了文化上的联系。从印度来到中国的菩提达摩、真谛、鸠摩罗什等,从中国到印度去的法显、玄奘和义  相似文献   

18.
冯仕政 《学海》2011,(4):100-107
本文旨在从中国现代化的历史需要和政治逻辑出发,重新审视当前中国法治与政治之间的纠结。本文认为,从韦伯的权威类型理论来看,当前法治与政治的纠结本质上是法理型权威与魅力型权威两种合法性观念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尽管两种权威在合法性逻辑及相应而来的制度安排上多有龃龉,但中国的赶超型现代化内在地要求将这两种权威有效地结合起来,以政废法或崇法黜政都是不可取的。在当前,坚持党的领导,维护党的魅力型权威,符合中国现代化对"强国家"的需要,也有利于国家灵活地因应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但与此同时,党和国家也必须保持面向现代化的政治意识和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分析并明确“中观思想”一词含义的基础上,从西藏传统的学说纲要书的视角、历史与文献史的角度、哲学与思想史的径路三个方面考察了龙树的定位问题,勾勒出印度大乘佛教思想史中龙树的位置——龙树是确立“大乘阿毗达磨”学说的最早论师,并且探讨了龙树与初期瑜伽行派思想之间的关系,阐述了印度中观思想史初期、中期、后期的不同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20.
蒋秋明 《学海》2004,(6):147-150
现代司法是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的合理性来体现公正,从而确立其权威的,司法理性是司法权威的真正来源。当代法治实践表明,通过权威的司法,实现法律与社会的有效连接,并以司法所内蕴的理性力量,来型塑国民对法律的普遍尊重,是建设法治国家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司法理性:在事实和规范之间司法理性最基本的涵义,是指司法者(法官)在司法过程中运用程序技术进行法律推理和判断、寻求结论的妥当性所体现出的一种实践性的智慧和能力。这种智慧和能力是法官在司法实践中形成和积累起来的,与法官职业这一特定职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并在事实上构成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