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议者面部宽高比对决策者建议采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磊  徐淑媛 《心理科学》2005,28(6):1410-1415
在建议采纳过程中,建议者面孔宽高比作为可靠性线索可能影响决策者的决策与判断。本研究通过3个实验来分析建议者面孔宽高比对决策者建议采纳的影响及其机制,并探讨了建议者性别与决策情境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 (1) 相较于女性与低面孔宽高比建议者,男性高面孔宽高比建议者的建议被更低程度地采纳,建议者可靠性感知中介了这一过程。(2) 建议情境的情绪困难程度调节了上述关系,高情绪困难会削弱面孔宽高比对建议采纳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他人建议往往能帮助决策者提高决策质量,但大多数决策者都不能选择恰当采纳策略,即低估平均策略的效能而选择自我中心的加权策略。决策者对建议的采纳程度主要受四方面因素的影响:(1)建议特征:如建议类型和数量;(2)任务特征;(3)决策者特征:决策者的权力、情绪、自尊、认知风格及认知复杂性等,都影响着建议采纳;(4)建议者特征:如建议者和决策者相似性,建议者的自信度和可靠性都影响着建议采纳的结果。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建议者权力类型、决策者评价敏感性对建议采纳的影响;表面采纳及其测量;建议提出的方式与建议评估和采纳的关系,不断丰富建议采纳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3.
研究应用“决策者-建议者系统”(Judge-Advisor System)经典研究范式,以62名大学生为被试,探讨了职业决策情境中信任水平、建议类型对建议采纳的影响。结果发现:(1)决策者的最终决策信心倾向于坚持原有信念;(2)信任水平的主效应及其与建议类型的交互作用对建议采纳主效应存在显著影响;(3)建议者信心对决策者的建议采纳权重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并削弱了信任对建议采纳权重的作用。这表明,在职业决策情境中,信任水平对决策者建议采纳权重的影响与建议者提供的建议类型(与决策者的初始决策是否一致),以及提供建议时的信心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实验1和实验2分别探讨了建议者温暖和能力印象与认知需求或情感需求对建议采纳的影响。结果发现:(1)认知需求高的个体对能力印象建议者的建议采纳程度显著高于对温暖印象的建议者,而认知需求低的个体对能力和温暖印象建议者的建议采纳程度没有显著差异。(2)情感需求高的个体对能力和温暖印象建议者的建议采纳程度差异不显著,但均高于情感需求低的个体;而情感需求低的个体对能力印象建议者的建议采纳程度显著高于对温暖印象建议者的建议。(3)总体上,决策者对能力印象建议者的建议采纳程度高于对温暖印象建议者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自夸是人们为了维持自尊而做出的一种印象管理行为。然而这种行为会因方式与内容的不同对观察者造成差异性感知。基于说服效应的情绪路径,本研究采用一个预实验和一个正式实验探讨了建议者自夸方式和内容对决策者建议采纳的影响及心理机制。结果表明,较隐性与热情自夸,显性与能力自夸条件下决策者建议采纳程度更低,而决策者对建议者的好感分别中介了上述关系。  相似文献   

6.
决策过程中的建议采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议采纳是指决策者参考他人建议并形成最终决策的过程。在过去的20年中,建议采纳研究集中探讨了三方面问题:(1)评判者多大程度上采纳了他人建议;(2)他人建议对决策质量的提升作用;(3)建议者和评判者在决策中的信心。本文首先介绍了建议采纳研究的实验范式,并从测量方法和研究成果两方面对上述三个问题进行回顾。未来的研究应注意丰富“建议”的外延、关注“建议者”角色、拓展决策任务、并探讨情绪在建议采纳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两个实验探讨焦虑和建议者的善意程度对建议采纳的影响。实验一采用电影片段来诱发被试的焦虑情绪,实验二采用特质焦虑量表选取高低特质焦虑的被试参加实验。研究发现:(1)焦虑情绪对建议采纳有影响,焦虑情绪下的被试,其建议采纳程度大于处于中性情绪状态的被试。(2)高低特质焦虑的被试建议采纳程度没有显著差异。(3)建议者的善意程度会影响建议采纳,高善意建议者的建议更多地被采纳。  相似文献   

8.
决策者的认知特点, 以及决策过程中建议者,任务特征,环境因素等都会影响决策者的认知加工, 并最终影响建议采纳.目前建议采纳过程中的认知研究主要集中于决策者方面, 本文通过总结以往研究, 从决策者的认知风格,社会认知复杂性,认知策略以及情绪对认知的影响等四个方面, 系统阐述了认知对建议采纳的影响.同时, 结合态度改变理论,解释水平理论,具身认知理论以及认知失调理论等进一步讨论了建议采纳的认知发生机制, 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构建了建议采纳认知机制模型.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决策者的认知灵活性,认知闭合需要等对建议采纳的影响, 以及建议提出的认知机制, 以丰富建议采纳领域研究.  相似文献   

9.
从人际关系的视角,通过两个实验探讨权力感和任务难度对个体建议采纳的影响。实验一启动被试的合理权力感,实验二启动被试的不合理权力感。研究发现:(1)当权力合理时,权力感水平对建议采纳有显著影响,高权力感水平决策者的建议采纳程度显著低于低权力感水平的决策者;任务难度对建议采纳有显著影响,决策者在困难任务中的建议采纳程度显著高于简单任务中。(2)当权力不合理时,在简单任务中,高权力感水平决策者的建议采纳程度显著低于低权力感水平的决策者;而在困难任务中,两者的建议采纳程度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三个实验探究陌生关系中建议者真诚-虚伪品质对决策者建议采纳的影响机制。实验一将建议者真诚-虚伪品质设为组间变量,探讨其对建议采纳的影响;实验二在实验一的基础上加入认知信任的测量,探讨认知信任的中介作用;实验三加入建议者有无损失经历,形成2(真诚-虚伪品质)×2(有无损失经历)的组间设计,探究有无损失经历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建议者的真诚品质可以促进建议采纳;(2)认知信任在建议者真诚-虚伪品质与建议采纳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建议者有无损失经历在建议者真诚-虚伪品质和建议采纳间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以JAS(决策者-建议者系统)为范式,通过2个实验探讨了语境交流导向(高/低)与建议方式(直白/隐晦)对个体建议采纳的影响以及其中的作用机制。实验1通过问卷测量个体的特质性语境交流导向;实验2则通过操纵材料启动个体的状态性语境交流导向。结果发现,高特质或状态语境交流导向的个体倾向于采纳隐晦型建议,而低特质或状态语境交流导向的个体则倾向于采纳直白型建议,并且个体对建议内容的加工流畅性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决策者通过采纳建议可以有效提高决策质量,但是维护自我概念的动机会降低建议采纳。基于此,研究考察了内隐自信和外显自信及其分离程度、分离方向对建议采纳的影响以及任务复杂度的调节作用。实验1为简单任务情境,实验2通过引入与实验报酬直接相关的奖惩机制和建议有偿性,加大决策结果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实现任务情境的复杂化。结果显示:内隐自信和自信分离方向不影响建议采纳,外显自信负向预测建议采纳,自信分离对建议采纳的正向预测作用有随着任务难度的提高而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建议采纳过程中的情绪研究主要以向决策者提供与其情绪特征相适应的建议为思路,从情绪效价发展到对具体情绪的探索,从情绪影响认知加工策略拓展到对情绪认知评估特征的分析。文章结合对过往实证研究的分析,以情绪渗透理论、情绪社会信息理论、评估倾向框架为依据,对建议采纳中决策者的情绪来源、情绪影响建议采纳的过程机制进行分析与阐述,构建建议采纳的情绪机制模型,并以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愤怒情绪做示例分析。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情绪对建议采纳的直接作用、先前情绪与整合情绪的关系与作用,以及结合新兴情绪理论丰富建议采纳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应聘者面孔对招聘决策的影响以及在招聘领域验证自发特质推理对决策行为的影响,网络招募235名被试,采用2(面孔亲和性:高、低)×2(面孔能动性:高、低)的被试内设计进行模拟招聘情境的实验。结果发现(1)对中学教师的应聘者,面孔亲和性特质高和能动性特质高时招聘意愿更高。(2)对法官的应聘者,面孔亲和性特质低和能动性特...  相似文献   

15.
实验1和实验2分别探讨在公开和匿名条件下期望印象和印象标签对建议采纳的影响。结果表明:(1)期望印象会影响建议采纳,在公开情境中,当个体期望形成温暖的印象时,会更多采纳建议;当个体期望形成能力印象时,建议采纳程度更低。(2) 印象标签会影响建议采纳,在公开情境中,当个体期望维持原有的温暖印象时,会更多采纳建议;个体期望维持原有的能力印象时,建议采纳程度更低。本研究证明建议采纳过程中存在印象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基于社会认知的热情-能力模型,探讨了当面临高热情-低能力和高能力-低热情的建议者时,人们会如何选择以及这种选择中的自我-他人决策差异.实验1探讨为自己和为他人选择之间的差异;实验2探讨为自己和建议他人选择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人们倾向为自己选择高热情-低能力建议者,为他人选择高能力-低热情建议者;(2)为自己选择...  相似文献   

17.
面孔是社会交互活动中的一种重要信息源,来自实验室或者真实案件审理的证据表明,面孔特征维度会对民事赔偿裁决、刑事案件量刑等司法行为产生影响。这些面孔特征维度包括:面孔的吸引力、可信度、成熟度,面部的种族特征,以及面部表情等。在审判决策过程中,这种面孔特征效应还受到诸如犯罪类型,罪行严重程度,决策者的思维加工类型、法律专业训练,个体的信念、态度和动机等因素的调节。面孔特征影响审判决策的内在机制,主要和信息的自动化加工、犯罪刻板印象的激活和特质推理以及情绪的唤起几个方面有关。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1)研究的生态效度;(2)面孔特征对审判决策影响的文化差异,重视本土研究;(3)各个面孔特征维度可能存在的交互效应;(4)如何去调整或者矫正审判决策中的面孔特征效应。  相似文献   

18.
李跃然  李纾 《心理科学进展》2009,17(5):1026-1032
自从决策者-建议者系统于1995年被提出以来,在决策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通过总结决策者-建议者系统的研究范式和过程模型,比较了其与群体决策和团队决策的异同。目前在该系统模型中的主要研究变量涉及信任、建议者信心、专门知识、报酬、任务难度和相似性,已有的理论解释主要包括心理契约理论、态度改变理论、信念修正理论和沉没成本理论。未来的研究应当从变量关系、信任机制、建议提出和任务类型的角度进行专题探讨,并应当开展跨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不同评价倾向的情绪对个体建议采纳的影响.实验1采用视频片段诱发被试的恐惧和愤怒情绪,实验2则采用视频片段诱发悲伤和厌恶情绪,根据JAS范式,两个实验均采用硬币估计任务来衡量建议采纳程度.结果 表明:(1)不同情绪对建议采纳程度的影响不同,恐惧情绪状态下被试的建议采纳程度要高于愤怒情绪和中性情绪状态下的...  相似文献   

20.
研究考察了不同女性面孔吸引力情境对男性被试诚实道德决策行为的影响,同时采用ERP技术对社会情境中面孔吸引力的信息加工方式特点进行探究。结果发现,高面孔吸引力记录员情境中被试倾向更加真实地报告自己的预测结果而表现出更多诚实的道德决策;ERP结果则发现高吸引力记录员面孔较之于低吸引力记录员面孔在反应提示界面在大脑中后部诱发更大的早期N200成分。结果提示,在与面孔审美评价无关的社会情境中个体面孔的吸引力信息能够被快速识别与自动化加工,同时也会直接促进他人自身的道德行为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