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杨心德  蔡李平  张莉 《心理科学》2005,28(6):1403-1409
为探讨神经质特质、大学生宽恕行为、焦虑型依恋及攻击型幽默风格之间的关系,选取55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大五人格问卷、情景宽恕问卷、成人依恋问卷及幽默风格量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神经质对大学生宽恕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间接地通过焦虑型依恋对大学生宽恕行为产生作用;(2)攻击型幽默风格在神经质对大学生宽恕行为的影响中起显著的调节作用,具体而言,在高攻击型幽默风格水平下,神经质对大学生宽恕行为的预测更强。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的幽默风格与人格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幽默风格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对31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测量.结果显示,幽默风格量表的四因素结构在中国大学生样本中也存在.中国大学生的某些幽默风格类型在性别、年级和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亲和型、自强型幽默风格与外向性显著正相关,与精神质、神经质显著负相关;嘲讽型、自贬型幽默风格与精神质、神经质显著正相关,嘲讽型幽默风格与外向性显著负相关.回归分析表明外向性是亲和型和自强型幽默风格的重要预测变量,而精神质是嘲讽型和自贬型幽默风格的重要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依恋焦虑、无法忍受不确定性、经验性回避与大学生囤积行为的关系,本研究构建了一个序列中介模型。采用问卷法对黑龙江等地高校的61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和经验性回避在依恋焦虑与大学生囤积行为之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2)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和经验性回避在依恋焦虑和大学生囤积行为之间构成序列中介,即依恋焦虑个体通过增强无法忍受不确定性,从而提高经验性回避倾向,进而增加大学生的囤积行为。研究进一步从认知和应对手段角度来考察依恋焦虑对大学生囤积行为的作用机制,对囤积行为的预防和干预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考察初中生依恋风格与欺凌保护行为的关系,同时探讨社会支持和欺凌应对效能的链式中介作用,采用问卷法对565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依恋焦虑与欺凌保护行为呈显著正相关,依恋回避与欺凌保护行为呈显著负相关;(2)社会支持和欺凌应对效能在依恋回避与欺凌保护行为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若要增加依恋回避初中生的欺凌保护行为,应注重为其提供社会支持,提升欺凌应对效能。  相似文献   

5.
采用问卷法对广东省67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深入探讨了情绪智力影响恶意创造力的路径,重点考察了攻击行为的中介作用和宽恕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1)情绪智力与恶意创造力显著负相关;(2)攻击行为在情绪智力与恶意创造力之间起中介作用;(3)宽恕可以显著调节攻击行为与恶意创造力之间的关系。具体而言,相比于高宽恕水平的大学生,攻击行为对低宽恕水平大学生的恶意创造力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6.
李彩娜  李彩娜  黄凤 《心理科学》2012,35(6):1366-1370
采用问卷法对638名大学生的依恋、个人自主及人际适应状况进行测查,运用结构方程建模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依恋与个人自主均能显著预测大学生人际关系适应;(2)依恋焦虑通过个人自主间接预测大学生人际适应,个人自主在依恋焦虑与人际适应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依恋回避直接预测人际适应。该结果对进一步制定提高与改善大学生人际适应的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团体宽恕干预在大学生恋爱受挫群体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以31名在恋爱中受到过伤害的女大学生为对象进行6次团体宽恕干预,并设立一般干预组和控制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1)前测中,三个组在恋爱宽恕问卷的四个维度、抑郁量表、焦虑量表和幸福感量表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2)后测中,在恋爱宽恕问卷的四个维度上,宽恕干预组均优于控制组,而一般干预组和控制组没有显著差异;在抑郁、焦虑和幸福感三个量表上,宽恕干预组和一般干预组都要优于控制组,但两个干预组之间差异并不显著;(3)前后测比较显示,宽恕干预组在各个指标上均有了显著变化;一般干预组在抑郁、焦虑和幸福感量表的得分上有了显著变化,但在恋爱宽恕的各个维度上(除报复维度)变化不显著;控制组则在各个指标上都没有显著变化。研究表明,面对恋爱受挫群体,宽恕干预的针对性更强,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联结主义模型,探讨了依恋对领导者内隐追随特征(IFTs)的影响以及性别的调节作用。采用问卷法,对323名不同行业的领导者进行调研,结果发现:(1)依恋对IFTs有显著的预测作用;(2)不同依恋类型的领导者对员工的特征偏好存在差异,安全型青睐勤奋热情的员工,焦虑型偏好从众鲁钝的员工,回避型欣赏高效执行的员工;(3)性别在依恋与IFTs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女性领导者对员工的消极期待更容易受依恋焦虑性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306名父外留守、147名双留守和288名非留守青少年为被试,以亲子依恋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儿童焦虑量表为研究工具,考察了亲子依恋与留守青少年焦虑的关系以及教师支持的保护作用。结果发现:(1)双留守青少年的母子依恋、父子依恋安全性显著低于,焦虑水平显著高于父外留守和非留守青少年,后两组青少年之间差异不显著;(2)安全性母子依恋能降低父外留守青少年的焦虑水平,安全性父子依恋能降低非留守和双留守青少年的焦虑水平;(3)安全性母子依恋能补偿不安全父子依恋对父外留守青少年焦虑的影响;(4)教师支持既能降低非留守和双留守青少年的焦虑水平,也能增强安全性父子依恋对父外留守青少年焦虑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问卷法,以1488名大学生为被试,探讨了大学生神经质人格、手机网络服务使用偏好与手机网络过度使用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对手机网络服务的偏好依次是:信息服务、娱乐服务、社交服务和交易服务;(2)大学生神经质人格与手机网络服务偏好和手机网络过度使用有显著正相关,信息服务和娱乐服务与手机网络过度使用有显著正相关;(3)大学生神经质人格、信息服务和娱乐服务对手机网络过度使用具有直接正向预测作用;(4)神经质人格通过信息服务和娱乐服务间接影响大学生的手机网络过度使用,信息服务和娱乐服务在二者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可以通过塑造大学生的积极人格,培养积极大学生的新媒体素养,有效抑制大学生对手机网络的过度使用行为。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大学生社会排斥对社交焦虑的影响以及负面评价恐惧和人际信任在二者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采用大学生社会排斥问卷(SEQU)、社交焦虑量表(SASSCS)、负面评价恐惧量表(BFNES)及人际信任量表(ITS)对45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大学生社会排斥不仅对个体的社交焦虑水平产生影响,还会通过负面评价恐惧的中介作用对社交焦虑产生影响;(2)人际信任能够调节大学生社会排斥对社交焦虑的直接作用,具体而言,与高人际信任的大学生相比较,较低人际信任的大学生的社会排斥对社交焦虑的预测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大学生社会排斥对社交焦虑的影响以及负面评价恐惧和人际信任在二者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采用大学生社会排斥问卷(SEQU)、社交焦虑量表(SASSCS)、负面评价恐惧量表(BFNES)及人际信任量表(ITS)对45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大学生社会排斥不仅对个体的社交焦虑水平产生影响,还会通过负面评价恐惧的中介作用对社交焦虑产生影响;(2)人际信任能够调节大学生社会排斥对社交焦虑的直接作用,具体而言,与高人际信任的大学生相比较,较低人际信任的大学生的社会排斥对社交焦虑的预测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3.
采用问卷法对浙江省四所初中的502名在校学生进行调查,探讨亲子依恋与人际宽恕的关系,提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共情的中介作用和自尊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亲子依恋对初中生人际宽恕既有直接预测作用,又可通过共情间接影响人际宽恕;(2)亲子依恋通过共情的间接效应受到自尊的调节,即相对于低自尊个体,共情对高自尊初中生亲子依恋与人际宽恕关系的影响更显著。本研究表明,安全的依恋关系有利于培养初中生的共情,进而促进人际宽恕,但是较低的自尊水平会阻碍共情作用的发挥。结果提示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和提高自尊水平对于初中生宽恕品质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摘 要 为探讨神经质、青少年情绪化饮食、体验回避及自尊之间的关系,选取1000名青少年为被试,采用简式大五人格问卷、荷兰饮食行为问卷、接纳行动量表及自尊量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神经质对青少年情绪化饮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间接地通过体验回避对青少年情绪化饮食产生作用;(2)自尊在体验回避对青少年情绪化饮食的影响中起显著的调节作用,具体而言,在低自尊水平下,体验回避能显著地正向预测青少年情绪化饮食,而在高自尊水平下,体验回避对青少年情绪化饮食的预测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网络社会排斥、疏离感、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及传统攻击行为间的关系,选取60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网络社会排斥问卷、一般疏离感量表、网络攻击行为量表及大学生攻击行为量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 网络社会排斥、疏离感、大学生传统攻击行为及网络攻击行为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2) 网络社会排斥对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和传统攻击行为均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3) 疏离感在网络社会排斥对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和传统攻击行为的影响中均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网络社会排斥、疏离感、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及传统攻击行为间的关系,选取60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网络社会排斥问卷、一般疏离感量表、网络攻击行为量表及大学生攻击行为量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 网络社会排斥、疏离感、大学生传统攻击行为及网络攻击行为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2) 网络社会排斥对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和传统攻击行为均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3) 疏离感在网络社会排斥对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和传统攻击行为的影响中均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洁  温忠麟  王阳  崔佳 《心理科学》2019,(4):913-919
采用幽默风格量表(HSQ)、领导成员交换量表(LMX-16)和团队内部学习问卷,以325名事业单位员工为调查对象,研究了领导幽默风格和团队内部学习、领导成员交换的关系。结果发现:(1)亲和型领导幽默和自强型领导幽默正向影响团队内部学习,嘲讽型领导幽默和自贬型领导幽默负向影响团队内部学习。(2)亲和型领导幽默和嘲讽型领导幽默对团队内部学习的影响完全通过领导成员交换起作用,自强型领导幽默对团队内部学习的影响部分通过领导成员交换起作用。(3)自强型领导幽默与嘲讽型领导幽默通过领导成员交换对团队内部学习的影响都大于亲和型领导幽默;自强型领导幽默对团队内部学习的直接效应大于自贬型领导幽默。  相似文献   

18.
采用《特质宽恕量表》测量了102名大学生的特质宽恕能力,并通过Flanker任务和情景回忆法评估了被试的认知抑制和人际宽恕水平,目的是探讨特质宽恕、认知抑制与人际宽恕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认知抑制、特质宽恕与人际宽恕各维度之间存在两两显著相关(除认知抑制与仁慈动机之外);(2)特质宽恕对回避、报复和仁慈动机均具有预测作用,而认知抑制则只对报复动机具有预测作用;(3)特质宽恕与认知抑制对回避动机具有负向的调节作用,对仁慈动机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昳  陆桂芝  李勇 《心理科学》2018,(5):1261-1267
为明确自我关注对社交焦虑的影响机制,建构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负面评价恐惧、关系型自我构念的作用以及性别差异。选取44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自我关注部分通过负面评价恐惧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社交焦虑;(2)关系型自我构念调节中介模型的前半路径:在高关系型自我构念下,自我关注可以显著预测负面评价恐惧;在低关系型自我构念下,该预测作用不显著;(3)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存在性别差异:在女生群体中,负面评价恐惧的中介效应大于男生群体,且关系型自我构念的调节作用显著;而在男生群体中,该调节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基于抑郁的基因-环境研究范式,以301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究负性生活事件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负性生活事件、网络成瘾与大学生抑郁两两显著相关;(2)网络成瘾在负性生活事件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 5-HTR1A基因rs749098多态性在该中介模型的直接路径和中介后半段起调节效应,具体表现为,相比携带C/G和G/G基因型个体,C/C基因型个体负性生活事件对抑郁的负向预测更强,且携带C/C基因型的个体,即使是低水平的网络成瘾的都表现出更高的抑郁情况,而在高水平的网络成瘾的情况下三种基因型都表现出高水平的抑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