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军妮  王勇慧 《心理科学》2005,(6):1312-1318
本研究采用负启动范式,从乐观特质连续谱上选择乐观、中性和悲观三组个体,考察他们对情绪和中性词的分心抑制。实验一以情绪词为材料发现,当启动分心词为负性时,乐观组出现负启动;分心词为正性时悲观组出现负启动;无论分心词为正或负,中性组均出现了负启动。实验二以中性词为材料发现,仅悲观组和中性组出现负启动。说明乐观个体对正性和中性信息不实施分心抑制。这可能与注意在这些刺激上的维持及乐观个体拥有积极的认知图式有关。本研究为乐观个体积极而务实的行为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使用情绪负启动技术,在情绪评价任务中考察了抑郁个体和正常被试对正、负情绪词分心抑制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与控制条件下相比,非抑郁控制组被试在负启动条件下对探测显示中正、负性靶子词的反应时间更长;抑郁个体只表现在对探测显示中正性靶子词反应时的延长,负性靶子词未出现负启动效应。结果说明,抑郁个体对负性信息存在抑制机制障碍,对负性信息的偏向与选择性注意中的维持成分有关。这提示心理治疗家应该注重训练抑郁个体对负性信息的抑制能力,预防抑郁复发的目标应集中在注意持续的控制上。  相似文献   

3.
有意遗忘是强调遗忘的有意性和指向性。对负性情绪的有意遗忘有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本研究采用单字范式,实验一以正性、负性和中性情绪词为材料,探讨了情绪材料对有意遗忘的影响。结果发现,三类词语均表现出了显著的有意遗忘效应;实验二在实验一的基础上加入了情绪状态,探讨了情绪状态和情绪材料对有意遗忘的影响,结果发现,在积极情绪状态下,被试更多地遗忘负性情绪词;在消极情绪状态下,被试更多地遗忘中性词。表明个体对情绪信息的有意遗忘既受信息的情绪性影响,又受个体情绪状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性情绪词与内隐情绪启动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三学生为被试,以正性情绪词和中性词匹配作为实验材料,采用3种加工类型×2种测验方式,研究个体情绪的内隐特征.结果表明:(1)文字的正性情绪信息对个体的正性内隐情绪具有启动效应.(2)以汉字作为实验材料也可以研究个体的内隐情绪特征.(3)内隐情绪特征的研究对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的设计上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研究采用情绪性Stroop范式考察女性积极情绪特质被试对积极情绪刺激的关注倾向。采用中文情绪词作为刺激材料,27名积极情绪特质的女性大学生为被试,进行情绪Stroop实验。结果发现:女性积极情绪特质的被试对正性词颜色命名的反应时显著长于中性词和负性词,对负性词颜色命名的反应时显著长于中性词。说明女性积极情绪特质被试存在正性关注倾向。  相似文献   

6.
归类任务中负启动效应与分心物特性抑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金志成  张雅旭 《心理学报》1995,28(4):344-349
以汉语单字词为材料,采用负启动技术,在归类任务中考察了作为负启动效应根源的扩散抑制是否遵循资源有限机制以及在要求操作反应的情况下是否也能获得来自分心物特性抑制的负启动效应。结果表明:1.被试对曾在启动显示中作为分心物的探测目标的反应时随着启动显示中分心物数目的增加而缩短。因此,扩散抑制遵循资源有限机制;2.在操作反应要求下能获得非常显著的来自分心物特性抑制的负启动效应。  相似文献   

7.
中英文词语刺激的情绪启动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目的在于以中英文情绪词为启动刺激,考查它们情绪启动的效果是否存在差异。研究采用多媒体投影仪,以汉语感情色彩评定词库中的9个词语和自编的英语感情信息评定表中的9个单词为情绪启动的刺激材料,采取阈上掩蔽的方式,用幻灯片呈现启动刺激。随机选取6个班的大学生被试,共218名,分别接受积极中文词语组、积极英文词语组、中性中文词语组、中性英文词语组、消极中文词语组和消极英文词语组的实验处理,在启动刺激呈现完后进行情绪自评,即让被试填写情绪自评量表。结果发现:不同情绪材料形式(中文词语和英文词语)的情绪启动效应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情绪启动范式考察社交焦虑个体对正性刺激解释偏差。研究以正性和打碎的面孔为启动项,正性或负性非社交词为目标项,要求高社交焦虑组被试和控制组被试判断目标项的情感色彩,并记录其反应时与准确率。结果发现,两组被试具有不同的情绪启动模式:高焦虑组被试未表现出显著地相容性效应;他们在正性-正性条件下的反应时显著慢于控制组被试。研究结果提示高社交焦虑个体具有对正性社交刺激的解释偏差,他们不能充分理解正性社交刺激的积极含义。  相似文献   

9.
金翊翔  罗跃嘉 《心理学报》2011,43(7):739-748
纯粹接触效应指刺激的重复呈现能增加个体对该刺激的喜好。该研究考察中性和负性情绪的非新异刺激能否产生纯粹接触效应。首先评定挑选出本身不使人产生偏好倾向的中性和负性词对。实验一、二分别以所选中性词和负性词为材料, 每个词阈下呈现6次或1次, 后进行偏好判断和再认判断。结果发现, 对多次接触的中性词,偏好分数显著高于随机水平, 再认成绩与随机水平无显著差异; 对多次接触的负性词, 偏好分数和再认成绩均与随机水平相比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 在阈下呈现的条件下, 中性的非新异刺激能产生经典纯粹接触效应, 而负性非新异刺激则无此种效应。负性情绪材料纯粹接触效应的这一特异性可用加工水平模型解释。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阈下情感启动范式, 研究威胁信息启动效应及其特质焦虑的调节作用,旨在揭示焦虑非自主闯入性特点形成的机制。实验在随机的三种条件下(阈上/阈下/基线)给38名被试呈现两种目标词(威胁词和中性词),其中基线条件不呈现目标词;之后要求被试在回避目标词的条件下完成组词任务,结果:(1)无论是中性词还是威胁词,被试阈下条件下目标词的击中率显著高于基线条件;(2)特质焦虑对阈下启动效应起着调节作用:高焦虑组被试威胁词的启动效应显著高于中性词,低焦虑组被试中性词的启动效应显著高于威胁词。结论:阈下启动效应显著,高特质焦虑组个体对威胁信息的无意识加工会增强对威胁信息的意识加工,产生闯入性想法,导致焦虑非自主闯入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负性情绪干扰行为抑制控制:一项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辛勇  李红  袁加锦 《心理学报》2010,42(3):334-341
以往研究提示,行为抑制控制与视觉情绪加工的神经活动存在交互作用,而视觉材料诱发的正、负情绪如何影响行为控制加工过程尚不清楚。采用双选择情绪oddball范式与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本研究假设视觉情绪刺激的呈现对个体的行为控制能力具有显著影响。实验要求被试对标准刺激与偏差刺激(85%vs.15%)分别做不同的按键反应。偏差刺激由正、负、中三种来自中国情绪图片系统的情绪图片组成。行为结果发现,负性条件下的反应时间显著长于中性与正性条件,而三类偏差刺激的反应时均显著长于标准刺激的反应时。ERP结果显示,不论效价,在240~300ms与350~550ms两个时间窗口,偏差刺激与标准刺激诱发的平均波幅差异显著,表明本研究条件下行为抑制控制效应显著。在代表行为控制加工的偏差-标准差异波中,在上述两窗口内分别出现显著的N2与P3成分。负性条件下N2及P3潜伏期显著长于中性条件;而负性条件下N2波幅显著大于而P3波幅显著小于中性条件。相反,正性条件下N2波幅显著小于而P3波幅显著大于中性条件。因此,本研究从行为与脑电两个层面揭示了情绪对行为控制过程的影响:负性情绪减弱个体的行为控制能力,从而导致个体对反应冲突的觉察变慢及对优势反应的抑制过程更长。相反,正性情绪对行为控制过程可能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电影片段诱发被试的抑郁情绪,将诱发后的被试分为沉思组和分心组,分别对悲伤面孔和中性面孔刺激进行沉思或分心的反应,并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探讨抑郁情绪下不同反应方式对个体面孔表情加工的影响。行为数据结果发现沉思组实验任务结束后的抑郁情绪值(T2)比分心组更高;实验任务结束后沉思组抑郁情绪值增高,而分心组降低;脑电数据结果发现N1波未受反应方式的影响;沉思组比分心组诱发出更大的晚期峰值的正电位(LPP)峰值;沉思组Pz点LPP峰值最高,而分心组不同电极并无显著差异。该研究结果表明抑郁情绪下不同反应方式会影响个体对于面孔表情的判断,主要体现在面孔表情的晚期加工阶段。  相似文献   

13.
抑制能力与工作记忆能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敬欣  沈德立  张阔 《心理科学》2003,26(6):967-970
采用汉字材料的负启动范式,考察了大学生和老年人被试的特性和空间位置抑制能力,及其与工作记忆能量的相关。结果发现:位置抑制能力与工作记忆能量无显著相关,而特性抑制能力与工作记忆能量存在正相关。说明个体的分心抑制能力是影响其工作记忆能量的重要因素。但工作记忆的年龄差异可能还受分心抑制之外其它认知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运用ERPs技术探讨了正常和抑郁个体在中性和负性情境诱导下的情绪Stroop效应。结果发现正常被试在负性情境下对中性词判断的错误率比在中性情境下更高,对负性词加工的P1波幅减小、N1增大,出现了Stroop效应;抑郁被试在两种情境下对负性词加工的P1和 N1波幅没有差异。研究结果提示,抑郁个体在负性情境下出现注意脱离困难和资源不足,难以解决情绪冲突任务,支持了注意脱离损伤假说,并进一步说明抑郁个体的情绪选择性注意加工会受到心境一致性状态的影响,因过多的注意资源卷入从而出现负性情绪调节不良。实验结果为探讨抑郁个体对负性情绪的注意加工和调节过程提供了来自电生理的证据。  相似文献   

15.
罗新玉  陈睿  高鑫  邹吉林  周仁来 《心理科学》2012,35(6):1289-1293
本研究采用反眼动实验范式,通过BDI和 SDS量表筛选11名抑郁情绪组和12名正常对照组被试,以高兴、中性和悲伤面孔图片作为实验材料,旨在探讨抑郁情绪大学生对情绪刺激的眼动抑制能力。结果发现:抑郁情绪组的正确眼跳反应时慢于正常组;反朝向眼跳任务中,抑郁情绪组在情绪面孔图片,尤其是悲伤面孔图片上的错误率比正常组高。研究表明,抑郁情绪个体的认知加工速度慢于正常个体,且对情绪面孔,尤其对悲伤面孔存在抑制缺陷。  相似文献   

16.
为了考查情绪Stroop效应的产生机制是威胁驱动还是反应偏差,本研究进行了两个实验.实验一用一般负性情绪词语和中性词语作为实验材料,实验二用威胁性的情绪图片和中性图片作为实验材料.每个实验均要求一组被试做按键反应,另一组被试做摇杆反应.结果发现,当实验材料为词语时,未出现情绪Stroop效应;当实验材料为威胁性图片时,无论是趋向性反应方式还是回避性反应方式,都出现了情绪Stroop效应.本研究结果支持威胁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述情障碍者在信息选择中表现出的注意偏向。方法:以各类颜色词为实验材料,由40名大学生(高述情障碍组被试20名,低述情障碍组被试20名)完成情绪Stroop任务。结果:低述情障碍组被试对情绪词的颜色判断反应时显著长于中性词和疾病关联词,高述情障碍组被试对疾病关联词的颜色判断反应时显著长于情绪词和中性词;述情障碍各维度得分均与情绪词的颜色判断反应时呈显著负相关,与疾病关联词的颜色判断反应时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高述情障碍者存在信息选择上的注意偏向,具体表现为注重生理信息而忽略情绪信息。  相似文献   

18.
金志成  张豹 《心理科学》2008,31(2):427-430
负启动(NP)范式是用来研究选择性注意中分心信息抑制的一种实验技术.本研究将经典的NP范式修改成"分步启动显示的NP范式",并通过实验1、2分别探讨了"分步启动显示的NP范式"是否适用于选择性注意中分心信息抑制的研究和记忆提取抑制研究的可行性.实验1发现了NP效应,表明这种范式与经典的NP范式一样,能适用于选择性注意中分心信息抑制的研究.实验2也发现了NP效应,表明这种范式研究记忆提取抑制是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筛选出创造性思维水平高、低两组大学生作为被试,利用负启动实验范式考察创造性思维水平不同大学生分心抑制能力的差异,探讨其分心抑制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结果表明,创造性思维水平高、低两组大学生均表现出明显的位置抑制能力.低水平组大学生表现出明显的特性抑制能力,但高水平组大学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特性抑制能力.因此,个体的特性抑制能力随创造性思维水平的不同而产生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选择性注意加工机制上学困生和学优生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金志成  陈彩琦  刘晓明 《心理科学》2003,26(6):1008-1010
本实验使用正、负启动技术 ,在严格控制各种条件下比较学困生和学优生在选择性注意加工机制———目标激活和分心物抑制方面的差异 ,进而探讨学困生在选择性注意加工机制上所存在的问题。结果显示 ,学困生和学优生的正启动量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但学困生的负启动量显著小于学优生 (p <0 .0 0 1。这一结果说明 ,学困生在对目标反应期间易受分心物干扰 ,其抑制分心物干扰的能力较弱。同时启示我们应注重训练学困生抑制分心物干扰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