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世学者多把魏晋玄学称之为“新道家”,或直接称之为“道家”.称玄学为“道家”,乃着眼于它对先秦老庄之学的继承.在“道家”前面冠之以“新”,乃着眼于玄学对老庄之学的发展.这两种称呼的着眼点尽管有别,但莫不视玄学与先秦老庄的学术思想,属于同一个文化系统.然而,玄学“以儒道为一”,其理论宗旨在于综合儒道两家之学.又玄学不仅注释《老子》、《庄子》,以老庄之说为谈资或思想依据,而且又注释《周易》、《论语》,从儒家所信奉的经典中寻绎义理.就此而言,把玄学视之为道家似乎有所不妥.一些学者就是据此而认为,玄学就是玄学,它不是道家之学,也不是儒家之学.因此,何以说玄学为道家,以及它对于道家之新究竟何在,需要作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李约瑟博士说:"道家思想乃是中国科学和技术的根本."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卷<科学思想史>中,他有一段经典名言:"道家哲学虽然含有政治集体主义、宗教神秘主义以及个人修炼成仙的各种因素,但它却发展了科学态度的许多最重要的特点,因而对中国科学史是有着头等重要性的.此外,道家又根据他们的原理而行动,由此之故,东亚的化学、矿物学、植物学和药物学都起源于道家."①这里的道家是包括道教的,道家哲学即是道家道教哲学思想,尤其是道教思想对中国的科学态度、对中国科学史具有重大的意义.系统挖掘道教科学思想的资源、梳理道教思想的发展脉络,探讨道教科学思想对中国科学技术和思想的贡献以及它的现代价值,都是十分重大的.  相似文献   

3.
云龙 《哲学动态》2023,(8):60-70
先秦儒家、道家哲学依“存在实现论”的个性特质,孕育出一种不同于西方哲学知识论意义上的原初“物”论论域。此论域可用《周易·系辞上》“曲成万物而不遗”一语来标示。它揭示出万物的成就与实现方式乃是在天人相通、互为中介的关联中达成的。此一原初“物”论论域规定了,“物”在本原上并不是外于人的现成对象,而是经由人之修为工夫所转出的整体性的境域显象。儒家、道家哲学中的为学工夫论与境界论由此被收摄其中。在修为工夫方面,儒家、道家两家工夫的具体进路虽有所不同,但最终都落实为“复”“反”“归”“止”的“曲成”工夫。循此修为工夫,“曲成万物”最终指向一个“人”“物”各成其所是而又“独”立超越的“道”境:一方面它是“人”之“道”,是经由“人”“物”相接的修为工夫所转出的人格气象境界;另一方面它又是“物”之“道”,是“物”自身的本真成就与开显。先秦儒家、道家哲学“合外内”“一天人”的精神特质在此独立超越的道境中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4.
继承自家文化的道统是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人物普遍的心理历程,陈撄宁创立仙学与历史上的中国知识分子一样,是一种“经学忧患意识”形态之道统论的体现。在道教人才极其缺乏的近现代史上,其“提倡仙学,舍我其谁”的豪迈气魄和以道为本、仙道救国的思想体现了他作为近现代史上道家文化大师勇于担当的主体自觉之道统论色彩,代表了道家文化现代重构的宏大声音。  相似文献   

5.
由上海科学思想研究会主办的“道家、道教与科学技术”研讨会于1989年11月9日在上海举行。来自上海各高校及有关科研单位的六十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上海科学思想研究会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校长袁运开教授,上海哲学会会长冯契教授、上海科技史学会理事长胡道静教授、上海道教协会副会长潘雨廷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陈耀庭所长在会上作了专题报告。与会代表就“道家、道教对传统科学技术的作用”及“道家思想和道教文化对当代科技发展的价值”等议题展开了  相似文献   

6.
16至18世纪,耶稣会士对伊比利亚美洲殖民地进行了一系列科学探险,成为最早科学认识美洲的欧洲人。耶稣会士是“天主教启蒙运动”或“耶稣会人文主义”运动的重要发起者和参与者,是殖民地元老级科学家,也是最有影响力的宗教和精神领袖。与欧洲启蒙运动相比,伊比利亚美洲启蒙运动未经历欧洲式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体现出明显的宗教与科学二元融合特点。耶稣会伊比利亚美洲科学探险为欧洲殖民开拓了路线,奠定了殖民的知识基础和统治模式。在这一过程中,美洲原初的科学成就渐渐边缘化,欧洲科学文明借助美洲本土知识在美洲大陆形成具有美洲特色的科学文明。天主教亦借助科学在伊比利亚美洲发起了一场宗教复兴运动。  相似文献   

7.
《文子》是黄老道家的重要典籍,它在继承战国黄老学思路和资料的基础上,改造了老庄道家的宇宙观。将“道”与“气”相整合,笋以“自然论”贯之,对黄老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并为两汉哲学战线上目的论与反目的论的斗争奏响了序曲。  相似文献   

8.
论毛泽东的“文化扬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扬弃论”是毛泽东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毛泽东思想中~个相对独立的科学的文化思想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丰富和发展。学习、研究毛泽东的文化扬弃论,对于今天我们正确对待中外历史文化遗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一、文化扬弃论的提出及其基本内涵文化扬弃论,是毛泽东同志根据人类社会一切文化形态在发展中不断扬弃自身,实现其新质对旧质不断超越的客观规律所建立的一套系统的科学理论。所谓文化自身的扬弃,是指文化形态的发展具有否定之否定的普遍形式,它体现了随着社会生活实践的发…  相似文献   

9.
陈筠泉、殷登祥主编的《新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一书日前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九五”期间重大项目“科技革命与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和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研究的重要阶段性学术成果。它反映了当前国内外一些著名学者在科学技术与社会 (STS)这一新兴领域内辛勤耕耘的新进展和新收获。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新科技革命与当代社会”,收入“马克思论科学在生产力中的应用”等 8篇论文。这些文章探讨了科学技术转变为直接的生产力、科学技术与经济的结合和科学技术与社会主义运动相结合等…  相似文献   

10.
道家心性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文通曾说 :“儒家心性之论 ,亦以兼取道家而益精” (《蒙文通文集》第 1卷 ,第 2 5 6页 ) ,提示了儒、道两家于心性之论相互切磋的深刻关系。但是 ,我们在泛滥于儒家心性论的同时 ,反倒昧于道家心性论的形态和特征 ,似乎心性哲学只是儒家的“独门功夫”。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道家心性论 ,描摹它的理论形态和特征 ,并检讨它与儒家心性论、道教心性学间的复杂关系。一、自然本性细检《老子》和《庄子》内篇 ,独无“性”字 ,那么我们何以谈论道家关于性的理论呢 ?我们当然不能根据早期道家文献中没有“性”字而断言它没有关于心性的概念和理论…  相似文献   

11.
道家是中国学术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学派。它源远流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无比重要的影响,郭沫若先生说:“道家思想直可以说垄断了二千年来的中国学术界。”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也说:“中国如果没有道家,就象大树没有根一样。”道家同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之关系如  相似文献   

12.
由于道教思想体系对于“道”(自然规律)的特殊理解,决定了它在“科学思想”层面上的重要性。道教思想实际上内含了对科学技术的需求,科学技术在道教的信仰、实践中又获得了存在和发展的思想基础。最终道教哲学“发展了科学态度中许多极为重要的特点,因此对中国的科学史非常重要。”英国生物学家、科学史家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曾说:“中国人性格中有许多最优美的东西都源出于道家学说。如果没有道家学说。  相似文献   

13.
陈徽 《哲学分析》2023,(6):58-75+191
笼统而言,如其他诸家所论,先秦道家所谓的“德”“性”均有万物生而本具的禀赋之义。然道家更重“德”所标示的万物生之所以为生(或生之所由来)的原始义,其德性论也有如下特点:作为世界的本根,“道”具有“生养”万物之“德”;同样,作为“道”之所“生”者,万物也各备其“德”,即各有其独特的生命力和存在禀赋;相应地,道家的工夫论也表现出鲜明的“复归性”的特点。道家的德性论还是其治道思想的逻辑起点,其心目中的理想之治也被称为“玄德”之治。在此治下,“侯王”治若无治,一任万物各循其“德”、各展其“性”,宛如万物存在的“看护者”。不过,在黄老道家那里,本于一统天下的功利诉求,他们也强化了治者的“驾驭者”或“主宰者”的形象。道家的德性论决定了其历史观是退化的,且相对于儒家的“文明”观,其尊“德”、尚“质”的生存态度也表现出“反文明”的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14.
一、两种人文类型 人文主义,就其词源学意义而言,是指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世俗化思潮,但就其实质蕴含来讲,则泛指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学说.而中国文化在其延绵数千年之久的发展过程中,一以贯之地表现出以人生和人心为观照,以趋善求治为追求的特点,其人文主义特征是十分鲜明的,更有甚者,中国人文主义还凸显着它人情化的理论特质.首先,从中国文化思想内涵而言,在天人关系上,中国人将天人化、人情化,尽心知天肇其始,天人合一继其后.人们以情感同一来论证“天”心即“人心”,有“天亦有喜怒之气,  相似文献   

15.
在对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的反思过程中,儒家学说的局限性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性日益被人们所认识,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哲学史概括为经学史的观点早已过时,儒学在中国哲学发展中居于主流地位的观点也正被“儒道互补”和“多元互补”的观点所补充或取代。继之,一些学者又提出了道家思想在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中居于“主干地位”的观点(参见周玉燕、吴德勤:《试论道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干地位》;陈鼓应:《论道家在中国哲学史上的主干地  相似文献   

16.
徐志辉  孟桂英 《学海》2004,(6):25-30
环境危机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或技术问题,它同时还是自然观、价值观以及社会文化畸变的结果。启蒙运动驱逐了上帝,解放了人的理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与技术的联姻,但它却把人类从一种“蒙”中脱出而导入到另一种“蒙”中。环境危机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而出现和加深的。全球化浪潮的裹挟,使西方启蒙运动所开启的传统成为影响全世界的一种传统。环境伦理学对解决环境问题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它本身却是不完备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关于“重玄”思潮的各种观点,认为中国历史上以重玄思辨发挥老庄学的重玄学术思潮,可以界定为“道家重玄学”。它的真正宗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庄子。道体重玄论是对魏晋玄学术体论的深化和超越。道性自然论,推进了中国古代的自然观念和对道的本质特性的理论认识。修心复性论,对唐代后期和五代以后内丹学理论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源。重玄境界论,实质上是对当时人们所遇到的宇宙人生问题提供了一种解答方案。道家重玄学自觉地并富有创造性地适应了当时作为时代思潮的心性之学,并与隋唐佛教心性论一起成为宋代儒学产生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8.
评张东荪论中国传统宇宙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中国古代各家,如道家、名家、墨家、法家、儒家等宇宙观的文字多如牛毛,超越各家之不同观点而总论中国传统宇宙观的文字,亦不少见;但取张东荪先生(1886—1973年)之角度、具东荪先生之“宏观调控力”的相关文字,却不多见。笔者以为东荪先生论中国传统宇宙观,很可能确已见到中国文化之深层,触到中国文化之核心。一、“函数”的或“职司”的宇宙观东荪先生《知识与文化》一书之第三编“中国思想之特征”,开篇即论“中西思想之根本异点”,其中谈到中国传统宇宙观及其与政治观的关系。东荪先生以为中国哲学不是“本质或本体的哲学”,不是“因…  相似文献   

19.
冯友兰融道于儒的人生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友兰的人生哲学是其哲学思想的核心和灵魂,在其形成和发展中,对道家思想始终关照有加。考察和认识道家思想对冯友兰人生论的影响和作用,对于全面分析和把握冯友兰的人生哲学及其整个哲学思想体系和人生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以道释儒的现实人生论冯友兰早期哲学活动的代表作就是《人生哲学》,该书提出“一个新人生论”,论述作者对现实人生的看法,表现出以道释儒的特征。冯友兰认为,道家哲学属于“报道”之哲学,即主张除去人为,返于天然。值得注意的是,冯友兰认为,道家并不反对现代之世界,道家哲学也并不主张真正的清静无…  相似文献   

20.
和谐,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理念。古代的思想家们对这一理念多有阐发,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和谐思想,深深渗透进了中国人的观念与生活中。《道德经》对和谐的阐发别开生面,处处流露着道家独有的精神气质。它的和谐思想层次分明、内涵丰富,我们可以将它分为“冲气之和”、“音声之和”、“六亲之和”、“赤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