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9)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这两个问题在说法开头的时候空生己经问过了,即所谓善现启请,因而释迦佛陀开始说法,说出这部《金刚经》。《金刚经》的全部内部即是回答空生的住心降心的问题,也即修心修行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佛言祖语     
善男子!何者是菩萨摩诃萨十谛?所谓世谛、第一义谛、相谛、差别谛、观谛、事谛、生谛、尽无生智谛、入道智谛、集如来智谛,是名十谛。善男子!世谛者,所谓有限齐名数,为他人说,狭劣不广,是名世谛。第一义谛者,所谓甚深空相应法,无有限齐,不断绝处,非他因缘,平等一相,无有高下,不  相似文献   

3.
佛言祖语     
《法音》2010,(5):1-1
<正>善生言:世尊!菩萨已修六波罗蜜,能为众生作何等事?善男子,如是菩萨能拔沉没苦海众生。善男子,若有于财法食生悭,当知是人于无量世得痴贫报,是故菩萨修行布施波罗蜜时,要作自利及利益  相似文献   

4.
佛言祖语     
《法音》2008,(6):1-1
善男子,若有于财法食生悭,当知是人于无量世得痴贫报,是故菩萨修行布施波罗蜜时,要作自利及利益。他善男子,若人乐施,一切怨仇悉生亲想,不自在者皆得自在。  相似文献   

5.
佛言祖语     
《法音》1999,(6)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即不说是?..  相似文献   

6.
佛言祖语     
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罗蜜大功德成就。世尊!般若波罗蜜一切功德成就。世尊!般若波罗蜜无量功德成就、无边功德成就、无等功德成就。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书是般若波罗蜜经卷,恭敬、供养、尊重、赞叹,华香乃至幡盖,如般若波罗蜜所说正忆念;  相似文献   

7.
佛言祖语     
《法音》1991,(8)
善生言:“世尊,云何菩萨自他庄严?”佛言:“善男子,菩萨具足二法,能自他庄严:一者福德,二者智慧。”“世尊,何因缘故,得二庄严?”“善男子,菩萨修集六波罗蜜,便得如是二种庄严。施、戒、精进,名福庄严;忍、定、智慧,名智庄严。复有六法,二庄严  相似文献   

8.
佛言祖语     
《法音》1998,(6)
佛言祖语尔时文殊师利菩萨如象王回(首),观察善财,作如是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复欲亲近诸善知识,行菩萨行,问诸菩萨所行之道。善男子,亲近供养诸善知识,是集一切智最初因缘。由乐亲近善知识故,令一切智疾得成满。是故于此勿生...  相似文献   

9.
佛言祖语     
《法音》1988,(6)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知恩报恩,当行四事:一者亲近善友;二者至心听法;三者思惟其义;四者如说修行。复有四法:一者随法不随人;二者随义不随语;三者随智不随识;四者随了义经不随不了义经。行此八法,名为知恩。复行四事,是名知恩,亦名报恩。一者见恶众生,心生怜愍,以修慈因缘故。二者见苦众生,目不暂舍,起悲因缘故。三者见师长父母,有德之人,心情欢悦,起喜因缘故。四者见怨家众生,心不嗔恚,修舍因缘故。  相似文献   

10.
男人娶女人是因为爱女人,不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爱女人的男人都想做女人的好丈夫。可让女人夸奖为好丈夫的男子如今还不是很多。这不是女人太挑剔,而是想做好丈夫的男人,还不全了解女人真正喜欢什么样的男人。我这里说的当然是好女人。女人喜欢有事业心的男人,但并不要求丈夫一定事业有成(她们知道个人  相似文献   

11.
佛言祖语     
唐&#;般若 《法音》2004,(11):1-1
尔时大圣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唯将心法为三界主。心法本无,不染尘秽,云何心法染贪瞋痴?于三世法谁说为心?过去心已灭,未来心未至,现在心不住;诸法之内性不可得,诸法之外相不可得,诸法中间都不可得。心法本来无有形相,心法本来无有住处。一切如来尚不见心,何况余人得见心法?一切诸法从妄想生。以是因缘,今者世尊为大众说三界唯心。愿佛哀愍,如实解说。”尔时佛告文殊师利菩萨言:“如是,如是。善男子!如汝所问,心、心所法本性空寂,我说众喻以明其义。善男子!心如幻法,由遍计生种种心想,受苦乐故;心如流水,念念生灭,于前后世不…  相似文献   

12.
佛言祖語     
《法音》1991,(6)
尔时佛告诸苾刍,汝等当知:于我法中,有少欲知足活命之事。谓我弟子,剃发染衣,持钵巡家,乞食自济,世间愚人之所轻慢。若有净信善男子,离俗出家,修行此事,不为王难所逼迫故,不为贼怖负债惊恐不存活故,但为发心于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生  相似文献   

13.
《佛教文化》2009,(4):6-8
云居山戒期上堂 1997年,应香港宝莲禅寺请。 今日良辰海会云集。今有香港大屿山宝莲禅寺上座圣一法师共法苑清凉,两序大众设上堂斋供,请山僧说法,普结良缘。咄,善男子,佛法高深不易明了,若不直下承担,只可因名会义。大凡佛说、祖说、僧说,无非权巧方便,故应如是知。境外无心,心外无境,即心即境,即境即心,信如是,解如是,行如是,证如是,此无上道。善男子,如华严之善财童子入得否?  相似文献   

14.
田青 《佛教文化》1993,(1):34-36
公元529年(梁中大通元年)九月的一天,京都建康的同泰寺内,旗幡飘舞,乐声高扬。上万名比丘、比丘尼、善男子、善女人肃立在大殿前,同声高唱着皇帝新创的佛曲《断苦轮》。当波涛般宏大而起伏的音响终于停下来的时候,大殿当中端坐在法座上的一位老者清了清嗓子,开始为四部大众讲《涅槃经》题。老者身披法衣,手持麈尾,俨然如一老僧。这位讲经的“冠达和尚”,便是当朝的皇帝肖衍——后世无人不晓的梁武帝。十天之后,苦于国中无主的群臣百官凑了一亿万钱“奉赎皇帝菩萨大舍”,希望赎取皇帝回宫主政。但决心“舍身为寺奴”的皇帝却不那么容易动摇。  相似文献   

15.
明海 《法音》2006,(9):46-48
《善生经》的缘起是有一天早上,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看到一个长者子沐浴之后向东西南北上下六方礼拜。长者是指那些很富有,在地方上颇具影响的人。这位长者的儿子叫善生。释迦牟尼佛就问善生在做什么?善生恭恭敬敬地答道,他的父亲去世时叮嘱他要每天礼拜六方,如此就能够得到幸福。佛陀说这六方确实应该礼拜,而我的教法中也有六方,但我的六方跟你所礼拜的六方不太一样。于是善生就问世尊,在你的法中如何礼拜六方呢?佛陀就讲了下面的教法。从《善生经》里面可以看出,那时候人们追求幸福和快乐的心愿是非常真诚的,你看那个年轻人,每天早上洗完澡…  相似文献   

16.
佛言祖语     
若菩萨欲以法施众生者,应行四法∶何等为四?一者、广博多学,能持一切言辞章句;二者、决定善知世间出世间诸法生灭相;三者、得禅定慧,于诸经法随顺无诤;四者、不增不损,如所说行。说法者处师子座复有四法:何等为四?一者、欲升高座,先应恭敬礼拜大众然后升座;二者、众有女人,应观不净;三者、威仪视瞻,有大人相,敷演法音,颜色和悦,人皆信受,不说外道经书,心无怯畏;四者、于恶言问难,当行忍辱。处师子座复有四法∶何等为四?一者、于诸众生生饶益想;二者、于诸众生不生我想;三者、于诸文字不生法想;四者、愿诸众生从我闻法者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7月30日)一、经典与理论依据佛教的放生活动,首先源于佛教经典的记载。例如《梵网经》说:"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若见世人杀畜生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可见,放生蕴含着佛教众生平等、尊重生命的情怀与自他不二、因缘果报的智慧。因此,历史上中国佛教大力倡导戒杀、素食,积极组织护生、放生,并形成了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放生文化。例如,南  相似文献   

18.
佛言祖语     
《法音》1993,(4)
善男子,言恆顺众生者,谓尽法界、虚空界、十方刹海,所有众生,种种差别:所谓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或有依于地水火风而生住者,或有依空及诸卉木而生住者,种种色身、种种形状、种种相貌、种种寿量、种种族类、种种名号、种种心性、种种知见、种种欲乐、种种意行、种种威仪、种种衣服、种种饮食,处于种种村营聚落、城邑宫殿,乃至一切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无足二足、四足  相似文献   

19.
缺陷与财富     
有位名叫米莉的多伦多女人,她虽是一位不难看的女郎,但身高只有3尺?为此,她感到非常苦闷和烦恼。有一天,她毫无目的地在马路上闲逛,当她看到一位身高6尺的英俊男子走过身边时,忽然眼前一亮,顿觉商机飘动。于是,她借故接近高个男子,并建议他利用两人的身材特点,开办世界上第一个“极  相似文献   

20.
佛祖言语     
《法音》1999,(11)
云何持戒生禅?人有三业作诸善,若身口业善,意业自然入善;譬如曲草生于麻中,不扶自直.持戒之力能赢诸结使。云何能赢?若不持戒,恚事来杀心即生,若欲事至淫心即成;若持戒者,虽有微不生杀心,虽有淫念事不成,是为持戒能令诸结使赢。诸结使赢,禅定易得;譬如老病失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