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音》1993,(9)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犍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思。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中,不见饮食,皮骨连立。目连悲哀,即以钵盛饭,往饷其母。母得钵饭,便以左手障钵,右手抟饭,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目连大叫,悲号啼泣,驰还白佛,佛言,汝母罪根深结。非汝一人力所奈何,汝虽孝顺,声动天地,天神地神,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亦不能奈何,当须十方众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脱。吾令当为汝说救济之法,令一切难皆离忧苦,佛告目连,十方众僧,七月十五目僧自恣时,当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厄难中者,具饭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锭烛,床敷卧具,尽世甘美以著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众僧。当此之日,一切圣众,或在山间禅定,或得四道果,或在树下经行,或六通自在教化声闻缘觉,或十地菩萨大人,权现比丘在大众中皆同一心受钵和罗饭,具清净戒,圣众之道,其德汪洋。其有供养此  相似文献   

2.
《法音》1991,(2)
四川佛学院院长、重庆佛学研究社社长佛源老法师(1853—1926),法名道德,四川涪陵县人。父早逝,母抚育成立,从县里名儒王渠龙、李东堂二师学习经史。宿植德本,自幼见佛必拜。1869年16岁时请于母出家,未允则独往县城万寿宫以示决心,父执周培元怜其志坚,介绍明家乡天宝寺(建于唐天宝年间故名,寺字巍峨壮观,尊像五百有余,塑造艺术上乘,环境森林茂密,是一丛林梵院,今已废)德全和尚座下披剃为僧。受比丘戒后,往江西庐山结茅回峰,修学数年,移住海会寺,从受戒者众多,结茅金山,又住海潮下院,主讲席者多年,此后往山西朝五台和遍参高僧大德,还居南海普陀下院。1895年,归任天宝寺住持,是年观月主持中国佛教总会,约佛源参与,因而再游江南闽越的绍兴、鼓山,创办佛教分会。随后溯江而归,在涪陵崇兴寺开办六合学堂,提  相似文献   

3.
《法音》1994,(1)
(原典)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抵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有一比丘,普行分卫,一一次第入淫荡家舍。于时,淫女见比丘入至其家舍,欢喜踊跃,即从座起,寻而奉迎,稽首足下,请入就座。又问比丘:“仁从何来?”比丘答曰:“吾主分卫,故来乞句。”(2)于时女人即为施设肴撰众味,盛之满钵而奉上之。比丘即受,自退而去。彼时比丘得是美食,甘美丰足,心中欢喜,不能自胜,数数往诣淫荡女舍。时女心念计:此比丘守法难及,频为兴设甘脆肥美之食而授与之,往返不息。学问宋明,所作不办,未伏诸报(3),见淫荡女颜色妙好,…  相似文献   

4.
《法音》2010,(8):42-48
<正>据《佛说无量寿佛经》载,久远前,有佛出世,名世自在王佛,尔时有一国王,听佛说法后,即发无上道心,舍弃王位,跟随世自在王佛出家修行菩萨道,名法藏比丘。法藏志求佛道,发愿建立清净佛国,让凡夫修  相似文献   

5.
佛母洞探奇     
久闻五台山佛母洞,却不曾亲自前往,此事成了我心中的缺憾。有幸,在一个天气晴朗的冬日,又有七佛寺宽明、悟健、小雯三位比丘尼师父的同行,给我这次佛母洞探奇之行增添了浓浓的特殊情趣。车子刚一上路,我闭目怀想,估摸着佛母洞是何等的神奇,今天我不仅要一睹为快,...  相似文献   

6.
“自古名山僧占多”,南岳就是我国著名的一座宗教名山!从古到今,无数虔信的宗教徒来到这里,栖山息林,耽饮鸠露,饱餐松针,吸纳清风,毕路蓝缕,开出一座座庄严古刹,延续了一个又一个文明。南岳的宗教名山之所以能够闻名遐迩,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离不开全山佛道教徒的努力。“文化大革命”的浩劫,是全国人民的浩劫,更是佛教的浩劫。整个南岳全山的寺院毁的毁,破的破,损的损,千年来的佛教家业彻底毁灭,让人心寒。惟正法师正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刻走上了复兴佛法的领导岗位。1985年他担任了刚成立的南岳佛教协会会长,面对亟待修复的寺院、出家僧…  相似文献   

7.
访印纪实     
印度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应迹的地方,是全世界佛教徒向往的圣地。只要是到过佛陀故乡的人.都是有善根、有福德、累劫修因、与佛有殊胜因缘的人。冈此朝拜佛陀圣迹,成为佛教徒心目中无上荣光的一件大事。佛教徒有千千万万,真正能实现这一夙愿的又有几人?在佛阳慈光的加被下,我有幸随中因佛教代表团出访印度.朝拜佛陀成道、说法、涅导的子进.深感同缘殊胜.嘉会难逢。谨以抽笔.纪此胜事,与广大读行分享朝圣的喜悦。途经曼谷拜见僧王以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至辉法师为团长的中国佛教代表团,应全印比丘僧伽会的邀请出访印度。访问途中…  相似文献   

8.
女性信徒在各种各样的宗教中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佛教也不例外。尽管古代印度以夫权社会为主流,但女性佛教徒同样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佛教的流传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佛陀悟道后在鹿野苑三转法轮度五比丘,建立了第一个男性的比丘僧团。佛陀的姨母大爱道瞿昙弥随佛披剃,成为最早的比丘尼。在大爱道瞿昙弥的表率作用下,五百释种女加入僧团,从而建立了女性的比丘尼僧团。但是,女性进入僧团的历程非常艰辛。据记载,佛陀回到故乡说法,佛陀的姨母前来听法,看到佛陀相好庄严,为佛法倾倒。于是大爱道向佛陀提出了出家的请求,但先后…  相似文献   

9.
在很多人心目中,菩萨似乎非常遥远,以为是来无影去无踪的神仙.其实不然,历史上的许多高僧大德就是人间菩萨.如民国年间的太虚大师,一生都按菩萨的道德标准修持,并题诗为:"比丘不是佛未成,请你呼我为菩萨."谦称自己按比丘标准衡量,尚未完全合格;以佛的标准要求,也未能成就.但因发心行持菩萨道,所以请大家称自己为菩萨.故大师又有...  相似文献   

10.
一钵千家饭     
《法音》1992,(7)
佛经常常这样开头:“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著衣持钵,人城乞食······”这段文字表明,佛陀时代,僧人是托钵乞食的。事实上,僧人又被称为比丘,意为“乞士”。为了使得出家人能专心致志地用心办道,佛陀提倡托钵乞食,因为这会使比丘们的生活简单化,尽量减少占有欲,以便达到出家的目的—去除贪欲,早证涅梁。另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