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国内各项建设的逐步开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在满足了温饱的基本需求后,人们的关注点逐渐转移到住房上,希望能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在这种社会需求下,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开始真正走人人们的生活中。而基于人们对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最基本要求,室内环境设计的人性化设计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为了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展开对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性化设计的各方面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无障碍标识环境设计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目前生活环境中的标识大多是依据正常人的需求而设计的,对弱势群体考虑得较少.  相似文献   

3.
王植 《美与时代》2016,(4):83-84
工作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心之一。办公空间的设计会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情绪状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工作内容和方式都在发生变化,新的工作方式又影响了办公空间的设计理念。当代办公空间设计不仅要注重功能形式上的变化,而且要更加关注工作人员的心理需求。因此,当代办公空间设计的基本理念应是在追求独特性与个性化的同时,兼具娱乐性和舒适性,并能够满足员工的交流需求。  相似文献   

4.
设计在我国的发展非常迅速,但是对农村地区文化与生活的关注却远远不够。通过对城乡设计的不均衡现象的反思,以期能引起设计界对农村设计文化的重视,并通过设计来重建农村文化精神。在后工业社会,设计变成了过去各自单方面发展的科学技术和人文文化之间一个基本的和必要的链条或者第三因素。设计文化产生于"人造物"的生产过程中,又回归最本质、最基本的生活与生产中——即通过解决衣、食、住、行中的问题,来提供美的感受,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设计,是一种最贴近人们生活的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5.
张悦 《美与时代》2014,(11):48-48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家具市场的需求变化多样,这就对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对市场信息的敏感及创造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战,时代需要学生做出适应性的改变,而传统的教学内容却束缚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对家具教学模式的变革是势在必行的。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中设计模块教学涉及了对学生设计基础理论、实践的培养到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过程。新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设置了五个系列、九个模块,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来提高美术能力,为了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求,体现出我国普通高中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让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方面的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丰富学生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设计模块的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美化生活的愿望。设计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设计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育高品质的设计人才,也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品位设计意识和欣赏意识的公民。  相似文献   

7.
服装尤其是女性生活中极其重要的部分,而在日常生活中,与女性生活息息相关的便是实用女装。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提高,实用女装的设计已经成为设计师的重要工作内容。服装的设计需遵循四个设计要素:服装的实用性;服装的流行性;服装的设计定位;服装的商业性。这四大设计要素对实用女装的设计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色彩设计是室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色彩功效的详细阐述,并结合室内色彩设计的基本要求,进一步探讨出室内色彩的设计方法,从而为现代室内设计的色彩运用做出有价值的参考,为提升现代室内设计的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张钟灵 《美与时代》2014,(12):63-63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人们的生活品味在不断的提高,如何提高书籍装帧设计的品味格调,以迎合当下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成为了书籍装帧设计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格式塔心理学的出现及其运用价值为书籍装帧设计工作带来了崭新的出路,迎合了书籍装帧设计的独特性与多元化性的需求,同时也能满足消费者的品味格调需求。但是,如何将格式塔心理学巧妙并完美的运用到书籍装帧工作中,成为了当前书籍装帧设计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水是生命载体,与人类生存及文明息息相关。在传统聚落设计中以“依山伴水,聚水而居”为宜居准则,这也导向国内居住区水景景观需求性设计。研究南北气候差异、审美差异和水景设计需求不同,来浅析居住区水景景观的差异,以期予以当下水景景观设计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设计创新已渗透到了人类生活、生产的各个方面;设计创新引导着生活,美化着生活,是消费者、企业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产品创新依赖于设计创新,设计创新是产品创新的根本保障。产品创新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局部创新,即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对其外观、功能、性能等方面进行适当地改变,从而适应相应的需求;二是整体创新,即创造出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全新产品,从而满足相应的需求。在产品的创新体现中,文化创新必须得以体现,这是体现批判性地继承,体现文化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媒体发展的日新月异,色彩作为标志设计中的关键因素,必须引起设计师的重视,因此探讨标志设计中的色彩运用及趋势就成为当前重要的研究内容。在一些成功的案例中,可以探索新媒体中标志设计的色彩运用及发展趋势。在具象标志中、在拟物化设计以及在扁平化设计中,色彩展现出不同的效果。而标志设计中的色彩趋势是根据标志设计的时代发展而改变,不能仅仅局限在当前标志设计中的色彩运用,要根据标志中色彩设计的趋势,做出更适合这个时代审美需求的标志设计。  相似文献   

13.
李杨 《美与时代》2013,(12):47-4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物质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服装产品的设计已不仅仅局限于功能性、实用性和面料的舒适性,色彩设计已逐渐成为服装产品设计的主要因素。鲜艳的、时尚的、配色合理的色彩就像服装产品的外衣,能够吸引消费者的目光,驻足并且希望拥有;而配色不合理的色彩设计,则会让人生厌。设计师利用色彩设计,使服装产品或服装商品表现出不同的风格,这是一种快速的、切实有效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职的设计基础造形教育借鉴于本科,多年中一直以设计素描、设计色彩、三大构成为主体的课程体系为基本形式。随着时代的进步,这个课程体系也暴露出不少不利于当代设计教学需求的缺陷。改革设计造形基础课程的结构与内容势在必行,重新思考包豪斯的教育理念,以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设计教育需求为基础的新课程改  相似文献   

15.
设计之美     
设计是为人而设计的,服务于人们的生活需要是设计的最终目的。自然,设计之美也遵循人类基本的审美意趣。对称、韵律、均衡、节奏、形体、色彩、材质、工艺……凡是我们能够想到的审美法则,似乎都能够在设计中找到相应的应用。设计之美来源于形式美,来源于内涵美,来源于意境美。  相似文献   

16.
验证性因素分析是根据一定的理论对潜在变量与观测变量间关系做出合理的假设并对这种假设进行统计检验的现代统计方法,同时,它也是进一步理解和建构潜在变量间因果关系的重要前提。本文试图根据我们的研究体会,阐述验证性因素分析的基本思想、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化浪潮铺天盖地的新形势下,我们的生活需要、文化需求、审美追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样全新变化的环境中,人们对生活的"衣、食、住、行、用"之中时刻离不开的对家纺用品的需求,也"与时俱变"地发生了新变化。因此,家纺用品的设计,必须以与时俱进的"应变"理念,以永恒"不变"的创意设计,来满足新时代的人们对家纺用品"真、善、美"的追求。概而言之,现代家用纺织品设计的新理念,就是要以消费者的需求为起点、为中心,以产品的形式、用品的过程为手段,以全新的设计理念的设计,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其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8.
所谓平民性设计,是针对历史上的贵族设计和现代所谓精英高端设计而言的,它是以平民百姓的利益为基准,为大众服务的设计。平民性思想是现代优秀设计的理论精髓。平民性设计思想借助工业大机器生产的标准化、批量化生产方式,真正登上了现代设计的历史舞台。1907年,德国工业同盟成立,而真正开始了平民化大众设计的实践,包豪斯学校则使之进一步发展并走向成熟。20世纪下半叶,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生活方式的多样化、设计教育的普及和提高,以及设计门类的扩展,体现"平民性"的大众设计的水平进一步提高,普及面进一步拓宽。设计思想已经基本过渡到直接与经济挂钩的大众化设计,人性化、个性化的主题使平民性设计思想得到了进一步体现。  相似文献   

19.
设计的历史文化尺度是指设计不仅满足人类基本功能的需求,更重要的是传达设计中表达的历史文化情感。扬州个园中的四季假山、风音洞等景观特点十分具有代表性。文章根据设计心理学中历史文化尺度评价要素的地域性、传承性、创新性三个方面分析扬州个园的经典之处。社会政治、人文思想、文化渗透、审美的改变等使得明清时期的扬州个园寓画于园,因画成景,具有独特的文化情调。  相似文献   

20.
我国社会经济正在快速发展,现代会展设计也在不断进步。现代会展设计不仅能够提高人们生活质量,还能够促进人类文明不断进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会展设计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这要求会展设计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创新会展设计,从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会展设计的创新离不开地域文化元素的融入,因此会展设计师在进行会展设计的时候可以将地域文化的精华提取出来应用在会展设计当中,这样不仅能够实现会展设计的创新,还能够传播地域文化,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