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而这个地球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危机。其实只要我们改变浪费污染的生活方式,就能够改善环境,减轻地球的负担。因此,具设计感的艺术家透过独特的创意表现出环境污染的另一面,别具匠心的作品也促使人们更加关心我们的地球。  相似文献   

2.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而这个地球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危机。其实只要我们改变浪费、污染的生活方式,就能够改善环境,减轻地球的负担。因此,具设计感的艺术家透过独特的创意表现出环境污染的另一面,别具匠心的作品也促使人们更加关心我们的地球。  相似文献   

3.
泓坡  金在一 《法音》2008,(11):7-11
正处于危机的地球环境问题.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俨然又迫切的问题。环境问题不只是生活中单纯的琐碎问题.而是已成为关系生命本质及生存的问题。它不仅是人类的问题,而且是左右地球一切生命生存的问题:不仅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问题,也是影响后代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辛竹 《科学与无神论》2009,(3):F0003-F0003
1971年,美国宇航员詹姆斯·欧文登上月球,从月球上远眺地球,他是这样描一述的:“站在月球上远远望去,我第一次惊异地发现,地球是那样的伟大而美丽,又是那样的渺小而脆弓弓!她就像一个蓝色的皮球,孤零零地悬在黑乎乎的空际——在漠漠无垠的宇宙中,造化赐给人类的,竟是如此狭小的生存空间,她太宝贵了!那一刻,我最迫切的想法是重返地球并告诉所有的人们:只有我们的地球是温暧的、有生命的,好好地照料我们的地球,珍惜我们的地球;加倍地爱护环境,爱护生命,爱护生活!”  相似文献   

5.
玛雅预言流传着一句话,地球并非人类所有,人类却是属于地球所有。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何更好的保护环境也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对国内外与环境保护心理学相关的重要研究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并对我国环境保护心理学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6.
自然的权利与地球环境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一个有规律的过程,人作为自然的产物、自然界的组成部分,其存在和发展也必然是合自然规律的.从理论上说,人的存在和发展本不应该破坏自然的存在和发展.但现实却相反,诚如许多研究者所预言,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会带来地球环境发展的“限界”.或许这是最不愿承认的预言,因为谁都明白地球环境的“限界”也就是人类自身的“限界”.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保护地球自然环境,使地球环境的存在成为一个无限界的发展过程,同时这也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持续性.但是保持自然环境并不意味着人不再对之改造和利用,因为人是在改造环境中才成其为人并获得存在和发展的.所以我们的目标是既要改造自然又不破坏自然,即在改造自然中实现保护自然发展的目标,这也就是所谓的“人与自然共生”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21世纪新的社会发展潮流中,只有符合人类社会新的需求的产品才能在经济浪潮中找到生存的空间.人性化设计是当今工业产品设计的发展趋势,也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的趋向.人性化的产品设计可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还可以使我们的产品更加适合消费者的需求,从而使我们的生活达到更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该怎样谈论“环境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面对全球环境恶化 ,人们的环保意识日益增强 ,可是全球环境恶化的趋势并未减弱 ,而是相反。近几十年的历史就证明了这一点。如果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只停留在旧唯物论的水平 ,不把“人口、环境、资源”这些“感性”、“直观”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 ,人民出版社 1972年版 ,第 16页 )放在社会关系中、放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中思考 ,就不可能看到环境问题的本质所在 ,因而 ,也就不可能树立科学的环保意识。一下面对一些大家熟悉的提法作些分析。“我们不是继承父辈的地球 ,而是借用了儿孙的地球。” (布伦特兰语 )这话当然包含着人们在利…  相似文献   

9.
正面对严重的环境、气候和生态危机,江西师范大学王玲玲教授的新著《绿色责任探究》(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进行了富有建设性和创新性的理论研究。如何解读一些发达国家在全球环境问题上采取的不负责任行为怪象?如何让地球人认识到保护地球绿色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天经地义的职责?如何本着有效治理环境的宗旨公平公正地分配地球人的绿色责任?如何警醒地球环境的破坏者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是《绿色责任探究》所要回答  相似文献   

10.
时寒玉 《天风》2002,(4):16-17
作为这个地球村的一员,我们常会听到这样的一个提醒:地球只有一个。作为一名基督徒我们常会被人询问,管理宇宙的主为什么把这个宇宙搞得这样糟?我们要面对,我们要回答——而第一步我们则要反思。欢迎您关注本期论题:基督徒与环保  相似文献   

11.
遗产的保护     
先辈传承的环境形态已经在许多方面发生的改变,这些改变可能是由自然和生物因素引起的,但最重要的动因是人类自身.几乎地球的每一个地方都有人类,虽然目前无法预知我们进化的前景,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我们是一种非常优势的生命物种.  相似文献   

12.
地球上最成功的生物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因为生命的"成功"可以有不同的界定。但如果要选择出地球上最特殊的物种,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将我们自己——也就是人类——列为唯一的答案,这毫无妄自尊大的成分。诚然,地球上每一种动物都是进化的奇迹,但即便在缤纷多彩的动物世界中,我们的地位仍然极其特别。  相似文献   

13.
彭马田 《法音》2006,(5):33-34
首先请让我对中国佛教协会和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适时地创建该论坛致以敬意。面对一个受战火、挣扎和忧虑侵扰的地球,佛教的关爱精神及其和谐世界观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人类急迫的需要。佛教的伟大经典之一《法华经》描绘了一卷菩萨慈悲为怀的瑰丽画卷。菩萨寻求从再生和轮回羯磨之轮来拯救有知觉的芸芸众生。比如,在《本生经》佛陀转生的故事中,我们就听到佛的前世曾为大象、兔子或猴子。从这些画卷和故事,从佛教其他的诸多核心教理,我们得知保护地球上的芸芸众生是佛教伦理、教理和佛教实践的基石。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世界宗教和环境…  相似文献   

14.
地球是迄今为止我们所知道的人类文明的唯一摇篮。现代科学告诉我们,地球自诞生以来,已经是具有46亿年高龄的历史老人了。那么,在遥远的过去,地球究竟是个什么模样呢?随着岁月的流逝,地壳是怎样运动变化的呢?现在地球所呈现出来的面貌是自古以来就如此这般呢?还是经历了一个巨大的变化呢?地质学家们对这些问题进行了  相似文献   

15.
真月 《法音》2005,(11):6-11
(2005年10月24日)一、讨论的背景与前提我们生活在所谓“世界化(全球化)”时代中,世界化可以说是通过地球这个空间概念融合在地球上发生的各种现象的一种表现形式。即,从天文或宇宙观点看待地球这个行星,并表示在这个行星内展开的各种状况特征,强调了一种将“地球“看作是一个单位的认识。过去,我们将该地球称之为世界,为了将在此生存的所有人与生态系中的其它动物区分,把它称之为人类。“人类的发展”是指,超越特定地区种族或文化界限的地球上所有人共同的较为正确的成就。当前的人类正经历着对可持续发展持怀疑态度以及担心人性丧失等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李丹 《心理科学》1998,21(3):250-253
1引言当今这个时代的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周围的生存环境,也越来越关注自己在环境中的地位。人类是环境的主宰?还是环境中无可奈何的仆人?心理学中的行为主义学派强调给人以什么样的刺激,人们就会有相应的行为反应,从一个角度说明环境对人的作用,认知学派强调人对环境的认知是人们行为的主要原因,着重探讨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不管是行为主义学派还是认知学派,不论是被动接受刺激,还是主动认识环境、适应环境,都说明了人与环境的密不可分。人是茫茫宇宙中的一分子,在地球上生活的人与地球上的其它生物一样,都是随着地球的不断演化…  相似文献   

17.
生态环境与人类的生存状况密切相关。去年我国的特大水灾,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乱砍滥伐森林造成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更多的思考和关注。大自然对人类破坏性开发行为所作的报复,令世人猛醒。丁光训主教1990年1月在莫斯科环境与发展全球论坛的讲话中曾发出呼吁:救救自然,救救地球,救救我们的空气和我们的流水。丁老强调,治理地球的工程早已超越一个工厂、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只能凭全球的观点去进行。让我们共同希望和祈求一个爱的、和谐的、美好的世界的来临。今天,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全球的共识。本期我们推出以生态关怀为内容的专题,旨在向全社会展示宗教的生态观及生态保护实践,增强宗教界和全民的生态保护意识,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林京耀、陈荷清著《超载的挪亚方舟》已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作者以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以翔实的材料描述了当代人类所面临的一个全球性问题——生态环境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指出地球环境的容量不是无限的,我们地球的承载能力已经被超过了.本书认为,人类在对文明进步和当代的繁荣和发展的反思中终于觉醒到,以生态环境恶化为代价的文明、繁荣、发展是不可取的,必须重塑我们的生活和文化,把生态环境价值纳入“现代化”、“发展”的范畴.作者叙述了现代生态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张对乌托邦和当今地球时代的伦理重新加以解读,并从埃德加·莫兰提出的“地球祖国”原则得到启发。该原则主张以另一种观点看待我们世界的现状。在我们的世界观念急剧转向绝望,而描绘乌托邦前景的人遭遇嘲讽之际,“地球祖国”观念的有效性和正确性则体现出另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20.
假如不是六千五百万年前一颗小行星坠落在地球上,那么我们现在就不会在我们所在的地方;或者,更确切地说,我们根本就不会在这里。假如三亿年前地球表面三分之一的地方不是覆盖着冰山的话,那么,从那时起经过大约二亿三千五百万年之后的那次撞击就不会给我们带来任何好处了。假如不是大约一千万年之前欧亚大陆的普遍干旱,我们可能仍呆在树上,而且没有任何事物可以敦促我们从树上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