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元代自世祖1260在北京建都起,至顺帝1368逃出北京而亡的一百零八年间,诸帝及皇室都重视佛教。史载“元兴,崇尚释氏”(《元史·释老传》),世祖忽必烈即位前,便邀请西藏名僧八思巴东来,即位后又奉其为帝师,使掌全国佛教,并统领西藏政教。  相似文献   

2.
元代五台山佛教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佛教,一般是指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八年(1271年)十一月建国号曰大元,到元惠宗妥欢帖睦尔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八月而亡的九十七年间的佛教,而元代五台山的佛教则要从世祖即位以前谈起。这是因为西藏名僧八思巴于蒙哥汗七年(1257年)至五台山,表示着喇嘛教的传入。喇嘛教的传入,使  相似文献   

3.
关于西藏与祖国的关系,即西藏的主权归属问题,一直以来都有着三种观点:一、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二、西藏自元代起纳入中国版图后成为中国的一部分;三、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文分别从历史学、地理学、基因学等几个方面论述“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驳斥了所谓的“西藏自元代起纳入中国版图后成为中国的一部分”的说法。  相似文献   

4.
藏传佛教或称西藏佛教,俗称喇嘛教,但藏族自己则不这样称呼,而是称作“桑结登巴”、“却”或“登巴”,意为佛教、佛法。西藏佛教是在公元7世纪中分别由印度和汉地传人西藏的。7世纪至9世纪中叶是佛教在西藏发展的第一个阶段,藏传佛教称其为“前弘期”;10世纪后半期,也即从公  相似文献   

5.
1984年第一期《西藏研究》刊登了中国佛教协会理事、著名藏族学者才旦夏茸教授撰写的《藏传佛教各宗派名称辨析》一文。文章就汉语中有关藏传佛教宗派名称的习惯叫法作了辨析。关于不能同意称藏蒙传佛教为“喇嘛教”之见作者指出:“正如汉族地区自古盛行的佛教即称佛教才合乎本意而无争端一样,藏传佛教,汉语也应称佛教;或冠以地名,称西藏佛教;蒙传佛教则称蒙古佛教。我认为这样命名根本无错。”作者还指出:由于喇嘛教这一错误的名词,使现在一些西方学者认为藏族喇嘛们对佛法进行了许多改革和掺混,把藏蒙传佛教看成不同于佛教的“喇嘛教”,“是佛教的异类”。作者说:“这是绝不能同意的。”关于不同意称佛教宁玛派为“红教”之见文章说,藏传佛教宁玛派的称呼是西藏佛教后弘期开始的。那时班智达牟迪及大译师仁钦桑  相似文献   

6.
藏密文人,其实就是从文化角度来着眼与把握的西藏佛教密宗体系。 藏族人民在佛教传入之前也就有了伟大的文化创造。藏密文化是西藏本土文化与晚期大乘佛教传统碰撞与融合的产物。西藏之首先接触佛教、应该以唐太宗贞观十五年(641)为可靠记录。通过对佛教的吸收、藏族同胞。当然首先是贵族阶层接受了印度文化的精华,派遣宗室子弟到印度留学佛教,依梵文“笈多”字体创制文字,翻译佛经,并请北印度佛教密宗大师莲花生到藏,建立密教这一西藏特有的文化。但是,汉地对西藏  相似文献   

7.
白塔寺位于北京阜成门内大街路北,始建于辽寿昌年间(1095—1100),原名永安寺。元至元八年(1271)重建,改名大圣寿万安寺。明天顺元年(1457)重修,改名妙应寺。因寺内有一座元代修建的覆钵式大白塔,所以人们习惯称为白塔寺。白塔寺是北京历史上一座著名的佛教寺庙,历朝历代都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辽代时是当时燕京重要的密宗传播道场,著名的辽代显密圆通法师道殿曾驻锡于此举扬宗风,并亲自主持修建了一座“释迦舍利之塔”。元代时是藏传佛教传入内地后兴建的第一座佛寺,寺庙规模宏大,“一如内廷之制”,寺的中心又有尼泊尔著名工程师阿尼哥…  相似文献   

8.
顺治皇帝(1627~1661),讳福临,六岁登基,历史上称“清世祖章皇帝”,是大清帝国入主中国内地的第一位君主。在位18年,顺治十八年驾崩,享年24岁。 清世祖一生虽然十分短暂,但与佛教尤其是禅宗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多次诏禅僧问道,并躬身参禅打坐,最后发展到剃发试图出家。  相似文献   

9.
2006年6月26日至7月3日,“云南佛教参访团”赴西藏参加“滇茶大益天下马帮西藏行”滇茶进藏、朝圣参访活动。  相似文献   

10.
《法音》1989,(4)
中国西藏地方的佛教,自七世纪经松赞干布王的大力提倡,到公元841年又经历了朗达玛王灭法的劫难,此后近一世纪西藏都没有出家僧伽,到宋初,卢梅往西康学佛回藏重集僧伽弘扬佛教,西藏佛教再一次兴起并一直发展至今,史学家一般将此前的西藏佛教称为前弘期佛教,将此后的佛教称为后弘期佛教。西藏佛教的前弘时期主要流布于上层阶级之间,后弘时期的佛教开始广播民间,吸取前弘期佛教的教训使佛教与西藏原有的文化传统结合起来,不断发展,产生了  相似文献   

11.
佛教与全真教的成立[日]福井文雅一俯瞰中国佛教史,可以说能成为历史之转机的事件有好多起。所谓的“三武一宗法难”、元朝西藏佛教的振兴,清朝以来居士佛教的盛行等即其例证。它们使中国佛教产生了极大的变化,有时甚至是质变。从这种意义上讲,每次事件都的确可以构...  相似文献   

12.
西藏活佛转世制的由来西藏的活佛转世制度,是西藏政治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有着明显的社会政治根源。所谓“活佛”,藏语称作“朱古”,意为“转世者”或“化身”,蒙语称作“呼毕勒罕”。活佛转世的观念主要来源于古代藏族民间宗教灵魂不灭观念和佛教的化身理...  相似文献   

13.
《法音》1991,(10)
西藏,唐代称为吐番,明代称为乌斯藏,意译是“清净中心”,清代才称西藏。西藏居亚洲屋脊,是世界第一高原,高度都在海拔4000米以上,气候寒冷。藏族人口约370多万,分布在西藏、青海、西康一带。佛教从内地传入藏族地区,始于唐贞观十五年(641)文成公主下嫁带去了佛像和经典,松赞干布造惹摩伽寺(小昭寺)以安奉释迦等身太子像,又建迦刹等十二寺于拉萨四周各要地和许多修定道场从事礼拜,使内地佛教深入藏族地区;松赞干布娶尼泊尔  相似文献   

14.
康熙皇帝,谓爱新觉罗·玄烨。爱新译言金也,觉罗即姓氏之义,玄烨是名,满族人。生于公元1654年,为清世祖章皇帝第三子,母亲孝康章皇后佟佳氏。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丙辰,世祖崩,帝年八岁,是年即位,改元康熙,在位六十一年,于公元1722年崩,谥号清圣主,是清初第二代皇  相似文献   

15.
2006年月10月11日至13日,由河南嵩山少林寺与中国元史学会共同举办的“元代佛教与少林寺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河南登封县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代表,以及来自日本与美国等地的学者共6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40余篇,涉及到元代佛教与少林寺等相关问题,特别是元代中外文化交流与汉藏佛教文化交流等方面,都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本次会议是在纪念雪庭福裕圆寂731年时间召开的。参会人员对少林寺及其一系的僧人在元代历  相似文献   

16.
试论高拱的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拱(1512-1578)字肃卿,号中玄,河南新郑人。明嘉靖二十年(1541)考中进士,选庶吉士,官至礼部尚书,拜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穆宗即位后,出任内阁首辅,兼掌吏部尚书。神宗即位后,由于阁臣张居正和宦官冯保的构陷,高拱被罢官。归家后,“志不尽舒,才不尽酬”(《太  相似文献   

17.
五台山作为文殊菩萨道场的地位,在北朝末期一经确立,很快就得到了西藏认同与信仰,但西藏的五台山信仰具有三个特质,一是始终在密宗事部三怙主的系统内定位文殊菩萨,并由此决定了其在世界地理场域中定位五台山。二是元代之前,五台山对于西藏而言,因为难以企及,所以西藏以想象的、虚拟的方式,完成了与五台山的联结。三是通过文殊“化现”及与文殊“值遇”两种模式,增加藏传佛教僧人的神圣性。西藏五台山信仰内涵的奠定,都与《柱间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从1985年到1989年,我曾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专业讲授“中国佛教史”、“印度佛教史”两门课程,后来受聘为中国佛学院客座副教授,还曾在北京图书馆及一些大专院校开过佛学讲座。在所有的课堂上,我几乎都要回答一个同样的问题:“你信佛么?”  相似文献   

19.
《法音》1986,(3)
本刊讯“中国的佛教音乐很丰富。各个教派都有自己的音乐.这是佛教文化中一份非常珍贵的遗产,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发掘、整理和研究,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这是班禅大师在祝贺北京佛教音乐团成立时说的一番话。一个旨在发掘、整理佛教音乐,培养新一代佛乐人才的佛教音乐团,3月30日在北京广化寺成立.该团是由北京市佛教协会和中央音乐学院合作  相似文献   

20.
浅谈朗达玛灭佛的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7世纪到9世纪中叶,史称佛教在西藏早期发展的“前弘期”。佛教进入西藏初期,与西藏的本土宗教苯教发生巨大的冲突和激烈的斗争,其最突出的表现则是吐蕃第九代赞普朗达玛(841—846年在位)大规模灭佛。朗达玛灭佛是藏族历史中佛苯教斗争最具影响的事件,它最终确立了佛教在藏族历史中的地位。本文着重分析促使朗达玛灭佛的各种历史动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