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法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时期,涂尔干提出了重建社会道德体系的思想,他以社会为基点,阐述了道德三要素理论,分析了学校对儿童开展道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涂尔干道德教育理论对转型期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资源价值.  相似文献   

2.
从五四运动开始,我国的道德教育理论开始向西方寻求借鉴,至今已有整90年的历史.这90年大致可分为引入、批判、反思和借鉴等四个时期.本文以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在我国的传播为视角揭示出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道德教育理论西学东渐的历史进程及发展的规律,由此提出对于当代中国道德教育理论探讨具有借鉴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30年来道德教育发展特点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过程也是道德教育发展的过程。30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道德教育的发展也呈现出与时代步伐共同演进的特点:逐渐形成从运动式的道德教育到形成规范的道德教育体系;坚持爱国主义教育为道德教育的主线;从社会道德教育到个人品德教育与社会道德教育相统一;道德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公民教育转变;利用现代媒体和社会活动开展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以来,在特定的时代主题和历史任务下,党的道德教育先后经历了认识与曲折发展、探索与拓展、恢复与提升、丰富与创新等阶段,呈现出党的道德教育以先进的道德思想指导为起点、以对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终极道德关怀为旨归、以教育和治理有机融合为进路的科学逻辑.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道德教育的经验,对于新时代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道德教育回归人文精神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教育的使命是传承文化,培育个体的人文精神,使个体获得自由和解放.在当前中国遭遇的道德危机中,道德教育迷失了自身.道德教育向人文精神的回归可以以人的自由意志为出发点,以文化传承为内客,以情感逻辑为方法三方面完成,从而使道德教育真正履行人文解放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6.
鄢建江 《伦理学研究》2006,(4):43-46,58
朱熹对《大学》研究有很大贡献,《大学章句》道德教育理论在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道德教育目的、道德教育过程、道德教育规范、道德教育方法等逻辑要素方面有丰富的内容,《大学章句》展示的中国古代道德教育模式为当代公民道德建设尤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文化滋养。  相似文献   

7.
道德变迁与道德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社会生活的巨大变迁 ,呼唤着道德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文章从四个方面概括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道德教育的进步与发展 ,指出面向新世纪的道德教育 ,在坚持人本化、生活化、层次化和开放性的同时 ,要更加直面现实生活的挑战 ,实现观念、内容、手段的现代化 ;突出道德教育的主体性本质 ,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道德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8.
日本道德教育的战后演变及其现行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后日本社会的发展 ,经历了经济恢复、迅猛崛起、后现代化等历史阶段。与此相对应 ,日本社会的道德教育也走过了一个曲折的演变过程。回眸这段时经半世纪之久的日本道德教育的历史 ,考察、分析它的得与失以及现代日本社会实施的道德教育改革 ,对于我们把握人类社会道德教育的规律 ,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教育体系和教育机制 ,加强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教育 ,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规定》,具有十分有益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对中外道德教育及文化传统研究的基础上,从德育重视人的内在品质的培养,坚持德育自觉与自愿相结合的原则,注重情理融通,重视情感在个体道德形成及德育中的地位和价值等方面论证了当代德育应在发展人的整体框架下,坚持道德教育内在性的思维取向.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的深刻变革和青少年道德状况的巨大变化,青少年道德教育理念也因时而变,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规范性道德教育与德性道德教育的统一;道德教育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道德教育生活性与思想性的统一;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中国当下社会道德状况的主要问题表现在:纪律精神匮乏,人们对道德规范没有服从意识;社会成员之间依恋感丧失,彼此冷漠、互不信任;道德自主性滥用,道德虚无主义盛行.这些问题的主要根源在于,现行道德教育范式存在目标设定上的偏差,即道德教育没有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从美德德性范式转向理性规范范式.过高的道德教育目标没能为当下市场经济中的利益主体指明一套公平、公正的利益冲突解决机制,造成了道德教育的虚浮化.为解决这一困境,迫切需要树立道德教育的层次论观念,转变道德教育范式,优先发展以理性计算为核心的规范道德教育,并在此基础上有限开展精英式的德性范式教育.  相似文献   

12.
道德教育应重视关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当代青年学生来说 ,只有他们真实感受到道德是他们的个体需要时 ,感受到人格魅力是他们在社会的立足之本时 ,道德教育才能出现良性循环 ;只有以一种“关怀学生”、“给予学生”的方式 ,而不只是纯粹“要求于学生”的方式 ,才能使学生自觉自愿地履行道德义务。因此 ,道德教育必须重视关怀。  相似文献   

13.
道德教育的人性假设包括三个判断,分别形成道德教育的本体论、目的论与方法论,三个判断之阃具有内在逻辑关系.道德教育理论的转换,往往从人性假设的转型开始.我国当前的道德教育理论,应该在唯物史观视野中建构人性假设,并以此为基础,型构符合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需要的道德教育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道德生活是人们通过正确处理相互之间的利益,实现自身价值,获得自身幸福的过程.它具有自为性、精神性和创造性的特点.道德生活蕴含于现实生活之中又超越现实生活.道德生活的实现既需要借助一定的外在条件,更有赖于其内在要素,而连接外在条件与内在要素的桥梁和中介则是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加以规范和引导,使人们在追求幸福中过上一种有道德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道德的理论建设说到道德建设,人们往往直观地把它等同于道德教育。其实,道德教育仅只是道德建设的实践形态,它还包括借以指导道德教育的理论形态———伦理学理论的建设和发展。退一步说,仅就道德教育而论,它本身也应当包括道德理论(即伦理学理论)的教育。理论虽重...  相似文献   

16.
儒家生态道德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儒家传统文化思想体系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道德教育思想。儒家在对天人关系的认识上,最核心的思想就是天人合一,强调天与人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其生态道德教育思想可以归纳为仁生爱物、取物以时、取物不尽。该思想不仅对丰富和发展我国当代生态道德教育理论,建构科学的生态道德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可以为当今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提供理论指导,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道德精神,就是人们敬畏道德、向往道德、享受道德、坚守道德的心理意识,也就是儒家所说的"诚"的精神.培育人们的道德精神是道德教育的内在要求和根本旨归.当今社会,培育人们的道德精神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道德教育之道德的内容结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道德教育的根本宗旨应是培养既愿做又会做"道德人"的"道德人",这就要求道德教育之道德的内容应是由道德知识、特定社会的道德现实、主体的道德能力构成的有机统一体,不作如是观,道德教育培养的"道德人"便只是"道德书生",在道德实践中可能会因缺乏道德实践能力而时常陷入道德悖论的"困惑"之中,进而可能背离愿意做"道德人"的初衷,转而渐渐不愿做"道德人".构建合理的道德教育之道德的内容结构,需要厘清基本理路,作多方面的认知创新.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道德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主体流质是道德顺从教育,原因有:伦理本位的思想传统;群体本位的教育倾向和道德教育的政治统治功能强化。当代道德教育的时代背景的变迁即社会结构的转型和多元化社会的形成以及当代道德教育人本倾向和生活世界的实践回归,标示着道德选择教育成为了道德教育的内在要求和指向。  相似文献   

20.
杨姿芳 《现代哲学》2013,(4):96-100
文章从世界观和人生观两个方面分析蔡元培道德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石。蔡元培的世界观吸取了康德的二元论哲学、叔本华的意志哲学、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论和传统儒家的"大同"思想,构筑了一个能够促使人类道德精神不断提升和超越的二元世界。蔡元培在人生观上坚持人生的理想和生活的意义在于为他人和社会恪尽义务,同时他也尊重并鼓励为一己幸福和自我价值实现所体现的个人追求。以此为基础,蔡元培完成了对道德教育理论前提的重构。他对世界的二元分析,为确立道德教育终极关怀的目的和达成这一目的的现实路径奠定了基石。他对人生义务和人生权利、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关系的阐释,为道德教育的实践提供了操作性指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