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冯颜利 《哲学动态》2005,31(9):33-37
著名的法国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高兹(Andre Gorz)把"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与生态运动、后工业社会理论结合起来,提出了"政治生态学"、"后工业社会"等理论,为"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法国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活动领域.他关于后工业社会的休闲观对西方休闲理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国内很少对其进行探讨,希望本文的讨论能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
后苏联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者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面,提出了"回到马克思"、"走进"或"走近"马克思,这无疑是必要且卓有成效的。但是,随着对马克思文本解读的深入,在相当程度上又出现了"书斋化"与"学院化"的倾向(近几次的马克思哲学论坛都探讨了这个问题)。而在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上,学者们则更多地把精力投放到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学、及至对美英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上,但对我们的近邻——曾经的社会主义大国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却较少关注。实际  相似文献   

3.
大众文化或文化工业批判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一个中心主题,它构成“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文化批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全面、系统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理论,就不能不充分注意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或文化工业的批判。一、法兰克福学派从一开始便把文化批判放在其社会批判理论的核心地位,然而,强调对“肯定文化”、“大众文化”或“文化工业”的研究则始于30年代后期。这有其历史背景。在这个时期的西方社会,娱乐工业的出现,大众传播媒介的成长,纳粹及其他极权国家对文化的野…  相似文献   

4.
关于《单向度的人》的评论《单向度的人》主要内容一是对发达的工业社会的批判,二是对现代哲学的批判。东西方学者对该书的研究也主要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进行。 (一)关于“单向度的社会”——对发达的工业社会的批判国外学者对马尔库塞对发达的工业社会的批判理论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部分人如西方学者D·凯尔纳就高度  相似文献   

5.
人类面临着一次新的产业革命,通过新的产业革命,实现高度信息化,人类将从工业社会过渡到信息社会。 西方学者提出了后工业社会、新工业社会、超工业社会、第三次浪潮、信息社会等新概念,逐渐有统一于信息社会这一概念的趋势。 许多西方学者心目中的未来的信息社会是一个从生产、经济到政治的具体完整的社会形态概念,是一种企图代替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划分的新的社会制度,我们不能同意这种意义下的信息社会概念。西方有的学者根据现在社会主义国家也强调利用市场机制而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6.
"后马克思主义"研究及其理论规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一、"后马克思主义"概念的有关规定 谈论"后马克思主义"(post-Marxism),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界定"后马克思主义".目前国内对"后马克思主义"概念的研究和理解上已经出现了分歧.国内有的学者提出了"后马克思思潮"、"晚期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马克思主义"这三个范畴来框定"后马克思主义"理解中出现的不同视角和派别.[1]还有其他研究者提出了对"后马克思主义"的不同划分和看法.[2]我们认为,在研究伊始,对这一派别做一概要的划分很有必要.但重要的是找到"后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派别的根本特征,并依据这一特征使之能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等派别区别开来,进而廓清"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质,并展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基于此,我们倾向于从广义和狭义这两个视角来划分"后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7.
吕西安·戈德曼(Lucien Goldmann)是20世纪西方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代表,其文学社会学理论的产生与其相对独特的个人际遇、当时复杂的社会背景、自身深厚的文学社会学理论渊源等多方面因素密不可分。戈德曼的文学社会学理论向我们展示了文学与社会的辩证性实践关系,这对我们正在进行的文学与社会关系的探讨提供了不少有益的参照。  相似文献   

8.
风险社会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庄友刚 《哲学动态》2005,3(9):57-62
在全球化语境中,风险社会成为方兴未艾的理论话题.1986年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克出版<风险社会>一书,提出"风险社会理论",此后,随着金融危机、疯牛病危机等全球性危机的爆发与蔓延,这一理论成为西方学者研究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吴友军 《哲学动态》2006,2(6):47-51
回顾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可以看到,卢卡奇的总体性理论是以社会历史辩证法的反思方式,质疑和批判了庸俗“经济唯物主义”,从而引领了一大批蔑视第二国际教条主义传统的西方左派知识分子,走向反思的马克思主义。而卢卡奇的总体性理论通过社会历史分析方法出具了革命方案,其反思方式是社会历史辩证法的,其解决方式是社会历史分析方法的;前者是人本主义倾向的,后者是科学化的。因此,卢卡奇的总体性理论存在着根本的理论困境,即对问题的反思方式和解决方式之间的矛盾。这一困境也大体奠定了卢卡奇本人理论发展以及继后的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科学视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这是马克思哲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主题。在马克思的早期思想中,从人本主义出发的哲学批判是非常明显的,这在学界——特别是在西方马克思主义那里—一得到了较多的探讨。但对成熟时期的马克思哲学的社会批判理论,在以往的研究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在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那里,基本上是从马克思的早期文本中来理解马克思的批判理论的,有的学者甚至以此来批判、否定成熟时期的马克思。因此,如何解读出成熟时期马克思科学的社会批判理论,这是当前发展马克思哲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我认为,成熟时期的马克思…  相似文献   

11.
自1985年拉克劳和墨菲的《领导权与社会主义策略》一书出版之后,西方学者就对这一左派思潮给予了诸多评价,赞同和批评之声纷至沓来。相对而言,国内学者对拉克劳和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的了解还比较滞后,一般将其归入“后现代主义”的名下,这样就极易导致对该流派的“简单”理解和评论。本文拟在确认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政治纲领的前提下,重点对其政治纲领背后的哲学基础、特别是其后结构(解构)主义的基础予以剖析。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及其演变规律作了经典式表述(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2-83页),然而西方学者(过去称“资产阶级学者”)对这一经典表述大多不予承认,苏联东欧国家和我国(过去称“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对此的理解也有偏差。至于当今一些热衷于“超越传统的哲学思维模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对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哲学问题则不太关注甚至有些淡忘。鉴此,本文旨在表明,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马克思关于社会基本矛盾及其演变规律的理论仍然是指…  相似文献   

13.
霸权(hegemony)(也译“领导权”)理论是后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拉克劳、墨菲的核心理论。自拉克劳、墨菲1985年的《霸权与社会主义的策略》一书出版后,霸权理论在欧洲和北美都产生了很大的理论影响。拉克劳、墨菲的霸权理论是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葛兰西的霸权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所以,人们有时也把这一理论称为“新葛兰西主义”。一、从葛兰西的霸权理论到新葛兰西主义拉克劳、墨菲在《霸权与社会主义的策略》一书中详细地概述了其理论与葛兰西的霸权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差异。众所周知,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的重要意义在于其对传统…  相似文献   

14.
作为当代西方生态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生态主义,是“新社会运动”的主流,是战后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出现的一种反现代性的政治思潮与实践。以E.拉克劳与C.墨菲为代表的后马克思主义话语理论,激进多元民主理论、生态主义政治立场、对启蒙运动的批判以及后结构主义方法,为生态主义实践的深入扩展提供了方法。一生态主义实践生态主义可以追溯到绿色和平运动在西方的兴起。生态主义深受卢梭和尼采等人为代表的欧美自然主义和浪漫主义思想的影响,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成果及发展方向持怀疑和批判的态度。生态主义被定义为在生态学中建立和嵌入(embed…  相似文献   

15.
世界新科技革命及其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影响,已成为国内外学者、专家们的研究对象。西方的一些专家、学者在研究这一问题时,往往混淆了科技革命与社会革命。因此,研究这两者的辩证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科技革命和社会革命的实质 什么是科技革命?这在国内外都有不同说法。我认为,所谓科技革命,是指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统一。这种统一是科学发展与技术发展两个过程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从18世纪产业革命以来,人类经历了三次大的技术革命,实际上就是三次科技革命。因为每一次大的技术革命都是以自然科学理论的革命为先导,以生产技术的变革或生产工具变  相似文献   

16.
后工业公园兴起于西方国家,是后工业景观研究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后工业景观旨在保护优秀的工业文化遗产,恢复工业场地的生态系统,彰显城市工业遗产的美学特征和文化内涵,对宜居城市的综合开发具有生态和文化的双重意义。文章研究了近年来国内外的后工业公园设计研究文献,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和评析,提出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应吸取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梳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和谐发展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7.
哈贝马斯市民社会理论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国内学者从不同方面积极讨论哈贝马斯思想的同时,市民社会问题却没有完全进入学者的视野。这并不意味着该问题之于哈贝马斯思想来说无关紧要。实际情况恰恰是,它构成我们打通哈贝马斯前期和后期理论、从而系统把握其思想体系的中心概念。对于当下全球范围内方兴未艾的市民社会理论研究来说,哈贝马斯的市民社会思想也不可绕开,它已成为一些西方市民社会论者据以引证的理论资源和他们加以论述与评判的重要对象。因此,对哈贝马斯的市民社会理论作出辨析梳理与准确定位,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徐锦贤 《学海》2004,(4):205-207
90年代初,自罗伯特·普特南的<使民主运转起来>一书出版以来,"社会资本"这一概念立即成为西方学术界的流行话语.正如罗尔斯的<正义论>标志着西方政治哲学的复兴和正义概念重回学术主流地位一样,普特南的社会资本理论使得社会资本问题为学界所重,多学科的众多学者围绕这一理论展开了热烈而广泛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随着工业社会逐步向后工业社会转变,西方发达国家传统工业的衰落导致了大量的工业废弃场地和工业废弃设施产生。文章分别对后工业景观改造设计及弹性设计的理念、设计原则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研究相关科学依据理论、研究弹性设计,以期为后工业景观改造设计提供现实意义与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普列汉诺夫首次明确地把社会心理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一书中,他将社会意识区分为两种基本形态: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在我国一直译作“意识形态”),把社会心理作为他的社会结构理论的一个环节。①普列汉诺夫这一思想的提出无疑是对唯物史观的一个创造性贡献。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一思想长期以来未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直到60年代初苏联学者才开始比较公正地对它加以研究。在我国哲学界,社会心理问题则一直无人问津,在我们的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中甚至找不到“社会心理”一词。近两、三年来,我国哲学界才开始研究社会心埋范畴。现将前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