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把宗教研究作为一门独立的宗教学学科,在中国始于20世纪初。在此之前,宗教典籍的翻译、注解,宗教文献的整理、评断,宗教历史的梳理、描述,宗教教义的探究、阐释等,基本上为各教教内学者的研究范围和职责,尚不具独立的人文学科之意义。随着1873年西方学者麦克斯·缪勒发表《宗教学导论》,正式使用“宗教学”这一表述,宗教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西方学界开始发展。西方宗教学的理论、体系、思路、方法于20世纪初始传中国,受到中国宗教界和学术界有识之士的关注和借鉴,从而亦开始了中国宗教研究作为宗教学体系的百年历程。因…  相似文献   

2.
正《宗教社会学》是宗教学学者、武汉大学段德智教授的一部专著。在该著的"引言"部分,作者将实现宗教社会学的范式转换,即"把‘社会学的宗教社会学’转换成‘宗教学的宗教社会学’"设定为该书的创作目的。在这部《宗教社会学》中,作者进行了创新尝试,从而勾勒出了"宗教学的宗教社会学"这一崭新的宗教社会学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3.
四川大学的宗教社会学研究,从20世纪初孕育于人类学、社会学,到后来藉着民族学、宗教学得以发展,一直到今天形成从硕士到博士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走过了一条并不平坦的道路,其间也凝聚着三代学者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4.
朱谦之先生是我国东方哲学及宗教学学科的重要奠基人,也是最早在我国高校开设东方哲学和宗教学课程的第一人。本文试图从朱谦之先生对东方哲学尤其对日本哲学的开拓性研究,对宗教文化的研究与反思,以及东方哲学学科沿革与发展等方面,揭示其对东方哲学的开创性探索,以及在宗教文化研究上具有的独特见解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宗教学,作为一门对人类一切宗教进行综合性比较研究的学问。属于宗教研究之基础性理论学科,在改革开放年代之前的中国学术之林中基本上是一片空白。假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除了背诵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有关宗教问题的几句“名言”外,对作为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的宗教学或比较宗教学几乎没有知识。个别学者即使有点接触,也不过只是知其皮毛,谈不上升堂入奥,探其就里。西方宗教学的奠基人麦克斯·缪勒有句话说:“只知道一种宗教者,对宗教一无所知”。这是一句富有哲理的名言,不仅在宗教学术研究中适用,也对各种文化学术部门适…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12月初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学科建设”。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理论阐述,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建设应该具有“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这“三大体系”的基本格局。其学科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宗教史学、马克思主义宗教哲学、马克思主义宗教社会学、马克思主义宗教政治学、马克思主义宗教文化学等分支学科。其学术体系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无神论和宗教社会批判等学术理论。其话语体系则包括论及“宗教”“神灵”“拜物教”和“异化”的话语等体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回顾了19世纪宗教学产生之前人类对宗教问题的探索和关注。在宗教学作为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形成之后,学者们讨论了宗教的本质、起源和分类等问题,并发展了多角度的宗教学研究方法,使这门学科渐趋完善。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的宗教学学科分为三个层次,其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其二是宗教学原理,即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形成的关于宗教的本质、规律、功能以及方法论的知识系统;其三是指宗教研究领域的宗教学,即除以上二者外,还包括对各大宗教的概念和理论、经典和历史所做的研究。作为一级学科的宗教学包含了七个次级学科,它们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宗教学原理、世界主要宗教、中国宗教史、外国宗教史、中外宗教经典和宗教与社会现实。论文对加润国、李建欣二位先生的有关论文做了评论,并在评论过程中指出了目前宗教学领域存在学科定位不科学、分支学科设置不合理以及碎片化等问题,并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宗教是人类历史上一种古老而又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也是至今依然存在,在社会和人生的各个方面发挥着重大影响的客观现实。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宗教进行综合性的比较研究,建设马克思主义的宗教学体系,这是理论、教育战线和实际工作向宗教研究者提出的任务。由吕大吉同志主编、十位中青年学者集体写成的《宗教学通论》(以下简称《通论》),在长达七年的艰辛历程之后于1989年终于问世,在我国具有开创性和填补空白的意义。《通论》  相似文献   

10.
正郭武,1966年出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专业、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宗教研究系,哲学博士。曾任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985工程"四川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学术带头人,哈佛-燕京学者,芝加哥大学宗教研究中心访问学者,牛津大学中国研究所高级研究学者,现为云南大学历史系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期刊评价专家委员会宗教学科委员、《宗教学研究》学术委员、香港《弘道》主编,荣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四  相似文献   

11.
正一、发展历程简述在中国近代史上,对于基督宗教的存在与传播不乏一些零星的考证,但基督宗教真正作为一个学科的出现可能要迟至20世纪80年代初,以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成立宗教学这个专业作为开始。经过"文革"的人们,应该如何来重新认识宗教在社会中的合理存在?首批基督宗教研究的学者在论证了此合理性的同时,也给予了宗教政策以合理性支持。学者们论证依据便是"基督宗教是西方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态"。尽管对于宗教的负面评  相似文献   

12.
卿希泰先生是我国当代宗教学和道教学研究的著名专家。1928年生于四川省三台县,1980年创办了全国高等院校的第一个宗教学研究机构——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为该所第一任所长。他曾任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国家宗教学学科规划组(学科评审组)副组长,全国首届高等学校哲学学科教学委员会委员,四川省首届哲学学科学术带头人。现为中国宗教学会顾问,四川大学文科杰出(资深)教授,四川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985工程二期建设项目“宗教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首席专家,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博士生导师,《宗教学研究》杂志主编。最…  相似文献   

13.
一、发展历程简述在中国近代史上,对于基督宗教的存在与传播不乏一些零星的考证,但基督宗教真正作为一个学科的出现可能要迟至20世纪80年代初,以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成立宗教学这个专业作为开始。经过“文革”的人们,应该如何来重新认识宗教在社会中的合理存在?首批基督宗教研究的学者在论证了此合理性的同时,也给予了宗教政策以合理性支持。学者们论证依据便是“基督宗教是西方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14.
<正>2019年11月13日至15日,第二届中国宗教学青年学者论坛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隆重召开。此次论坛由中国宗教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联合主办,由《世界宗教研究》编辑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哲学系(宗教学系)和历史系、湖南大学比较宗教与文明研究中心承办,大成国学基金协办。岳麓书院陈宇翔书记和世界宗教研究所郑筱筠所长先后代表主办单位致辞。此次论坛以"宗教与地域文化"为主题,论坛共有80多位来自国内各高校和学术机构的宗教学或相关学科的青年学者、在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参加研讨。  相似文献   

15.
正以宗教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探讨宗教起源、发展的社会因素、社会功能的宗教社会学以其具有较强社会现实意义的学科特性在近年来备受学术界关注。如戴康生、彭耀主编的《宗教社会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孙尚扬的《宗教社会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等均是这方面的精品。这些成果大多是从宏观、整体的角度构建宗教社  相似文献   

16.
宗教关系是新疆社会问题中较为重要的一环,宗教关系是否稳定直接关系着新疆地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文章对新疆维吾尔民族与汉族现阶段家庭结构中的宗教文化进行了研究,这种以家庭为单位、从家庭结构分析出发,结合社会学、宗教学等学科知识的研究不仅对认识维汉两族宗教文化观念的形成、差异的产生等方面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新疆社会和谐的构建也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推进中国宗教的科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现代化事业的进展,宗教在当代社会的作用日益明显,如何科学地把握中国宗教的状况、特点及发展趋势,促进宗教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很大的实践价值。2004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哲学宗教学系连续举办了两项活动,期望以此促进对中国宗教的实证科学研究。10日至12日,“中国宗教社会学:现状与走向”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这是中国大陆第一次举办以“宗教社会学”命名的专业会议,有来自世界各地的40余名专家出席。中国人民大学方立天教授、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巴克(EileenBarker)教授、…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本土宗教的虚神信仰是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上逐渐形成的。"虚神"既是虚无的假名,又是实在的大全;既是无形名无位格无意志的"自然法则",又是有化身有感应有善念的道德之根。当前,中国宗教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既迎来了有序发展的契机,也面临着需要应对的失序挑战。一方面,要积极应对宗教原教旨主义、极端主义和分裂主义势力,对中华文明复兴和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及社会稳定构成的威胁;另一方面,要突破前苏联宗教学理论和政策的羁绊,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中国化为导向,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宗教学理论。这是新时代交给中国宗教学者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从1980年代以来,中国宗教社会学的研究就已经从欧美宗教社会学的译介开始了。30年以来,中国宗教社会学的研究,无论是对欧美经典的翻译,还是对中国本土宗教的社会学研究,都已经形成了一道可观的学术风景线,成为当代中国宗教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构成。本文对30年宗教社会学在中国的引进和发展,有一大致的综述,希望能够从中总结出中国宗教学、宗教社会学研究的某些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20.
《宗教学研究》2015,(2):285
<正>一、《宗教学研究》系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宗教学研究所)主办的宗教学专业学术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系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二、本刊编辑方针:立足宗教学学术前沿,推动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宗教学学科的发展。本刊突出道教研究特色,兼顾宗教学理论、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中国少数民族宗教、民间宗教等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