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妈祖信仰的文化纽带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妈祖信仰作为一种民间文化,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妈祖信仰是一种活态文化期性和群众性;在社会变迁中,妈祖文化具有了多重功能。我们在充分发挥妈祖信仰的文化纽带作用的同时,还要大力保护和研究妈祖文化这份珍贵的历史遗产和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2.
广州南沙天后宫建在以都市为指向的经济开发区,伴随着南沙从传统乡村到都市的空间转化过程,因应着改革开放与两岸交流政策、商业开发和民众心理等多重动力,它从一个披着民间信仰外衣、产权不明的地方性旅游点,逐渐成为区域文化品牌,进而走向珠三角天后信仰中心。这一过程展示了政府行为、商业化、文化建构以及乡村都市化中人们的心理需求间的互动,说明了民间信仰在多重文化脉络下确立,通过竞争性融合成为地方传统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民间信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一直被认为是"私人事务"。而民间信仰具有公共性的特征,一直是国家法治建设的内容之一。组织化的民间信仰改变了乡村社会力量结构,影响到乡村秩序的形成。尤其在"信仰危机"的背景下,作为社会信仰的民间信仰角色较为关键,民间信仰管理法治化势在必行。为此,必须要正确认识民间信仰,重视民间信仰的社会功能;强化科学理性的政府管理,积极创造民间信仰私人性和公共性的均衡点;加强法治建设,营造民间信仰管理法治化的氛围;加强乡村建设,构建民间信仰管理法治化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4.
伊斯兰教认为,维护自然环境的生态实践不仅反映了穆斯林“认主独一”世界观的信仰过程,而且呈现了人类作为真主代治者的社会善功价值.本文通过呈现中国伊斯兰教三大教派之一的西道堂的生态实践,试图阐释在伊斯兰教信仰体系中真主、人、社区和自然之间复杂、多重的互惠关系.本文认为,穆斯林的生态实践不仅基于对真主的信仰表述,而且透过宗教仪式赋予其神圣性和文化意义,并产生实际的生态效应,展示出伊斯兰教“两世并重”的生命本质.  相似文献   

5.
宗教关系具有政治、文化、社会以及信仰本身的多重内涵,具有与党和政府、社会、国际以及宗教自身互动的多元维度,涵盖了宗教内部与外部的诸多复杂因素,是一种相对持续稳定的互动结构。云南多元宗教在特定的时空场域和社会情境中生成,政治关系上的边疆开发、文化关系上的吸纳融合、经济关系上的互利共赢、民族关系上的交流融通、日常生活上的交往互动、宗教生态上的平衡制约等机制促成多元宗教和谐相处。提炼云南多元宗教的生成机制及其和谐相处的演化机制,可以坚定我们从广义视角审视宗教多元关系的理论自信与方法自信,并为政策制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张悦  韩宏彬 《法音》2023,(6):26-37
<正>药师佛信仰在东晋时传入中土,是以《药师经》为主要理论基础,以治病疗疾、消灾延寿为主要内容的信仰观念和修行活动。药师佛凭借其消灾延寿的信仰导向在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得到了广泛崇奉,这是药师佛信仰与中国文化双向互动的结果。前辈学者发表了大量关于药师佛的研究成果,其中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1.药师经典的研究。药师经的文献学辨析,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时代下,现代国家大都面临着多元宗教共存的社会现实,这就形成了以宗教为载体的次级共同体与以公民身份为载体的统一国家共同体之间相互融合,不断调适的互动.直接表现为,公民群体在具有多重身份、多重认同取向的时候进行身份选择的情形,其要点在于“宗教多元的公民社会与国家统一的平衡关系问题”.而在此身份选择的进程中,宗教认同与公民身份认同形成了“一体双元”互动模式,即以利益-制度关系为基础赞同与否互动和以文化-心理关系为基础的归属与否互动.  相似文献   

8.
死刑与宗教的互动从未停歇。作为大多数美国人信仰的基督教虽然面临着包括价值日趋多元、教义与当代科技日趋脱节、信众流失等诸多挑战,但其仍然在美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作为西方所谓民主国家当中唯一没有废除死刑的国家,美国国内目前围绕死刑存废以及死刑的具体执行过程中产生相关问题的争论需要在宗教,特别是在基督教的视野中加以解读。而这种基督教语境中的死刑问题研究将会从文化层面剥离与解析美国死刑的发展脉络、主要问题与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基督教在云南少数民族社会中的传播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根据文献资料和作者的实地调查材料 ,分析了基督教在云南一些少数民族中传播、对少数民族的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与文化、社会组织与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原因。并力图揭示近代以来基督教在传播过程中 ,与少数民族文化的冲突和互动 ,在适应少数民族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的过程中逐渐本土化的社会文化特征。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云南少数民族信仰基督教的历史过程描述和社会结构分析 ;第二、三部分运用文化的社会互动理论 ,分析基督教在云南少数民族社会传播过程中的文化冲突与调适 ,阐述了基督教对少数民族的社会文化变迁、道德价值观念变化的影响 ,以及对基督教的民族化、本土化和当代少数民族基督教信仰中的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在道教信仰中 ,神仙信仰是其核心内容。因为修道成仙是道教徒终生追求的目标 ,神仙是道教徒修道成仙的榜样 ,神仙事迹是道教徒实现成仙的楷模。由此对人类社会产生了一些积极的有利的因素 ,这些因素主要表现在劝善、济世、稳定社会、民俗文化等方面。一、道教神仙信仰的劝善功能劝善是一切宗教的积极因素之一 ,它广泛而深入地融汇在神仙信仰之中。在道教神仙信仰里 ,劝善始终是其重要内容和精神旨趣。如果我们对由神仙信仰而引起的神话进行根本剖析 ,便会发现其真正的内在价值———社会伦理教化功能。马林诺夫斯基在《文化论》一书中指出 ,…  相似文献   

11.
战国时期,既有规范及其精神基础崩解,孟子在孔子"仁学"基础上建立了以仁为本的道德体系,主张普及道德信仰以维护社会秩序。在孟子视界中,道德信仰的生成逻辑体现在道德形而上学的建构中,"尽心知性以知天"规定了道德信仰是理性生命活动的重要内容。孟子又赋予道德信仰形而下的意义,主张社会人伦提供了培育道德信仰的具体情境,要求行为主体以践行人伦规范的方式来显现道德信仰与道德情感,从而有效调整社会运行秩序。孟子仁政说强化统治者在推行道德信仰中的功能,期望国家权力给建立道德信仰以制度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宗教文化的现代传承既非简单的传播,也不是简单的继承。云南少数民族宗教文化的现代传承,是在现代社会情境中,经过信仰转型和文化扬弃,不断融入社会、服务社会的动态过程,其关键环节是培育清晰的现代文明意识和文化自觉,在信仰方式、文化形态和社会功能方面积极转型,需要借助政府、社会、市场及其自身力量,共同推动完成。  相似文献   

13.
自中国传入日本的地藏信仰,经历了从贵族到庶民、从中央大寺院到地方寺院这样一个自上而下的广泛传播后,逐渐融入民众日常生活,一直影响至今。地藏信仰是中日两国间构建新时代文化认同的资源之一。通过考察日本早期相关地藏经疏及地藏造像的流布情况,从地藏信仰的传播主体、受众情况及社会功能等方面总结日本奈良、平安前期的地藏信仰特点,不仅有助于准确了解日本早期地藏信仰的情况,而且也有助于增进中日两国民众的相互理解与国民感情,有效促进中日两国间建构新时代的文化认同,维护中日关系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清代以来,新疆经历了两次恢复性社会重建,同期大量内地民人移居新疆,主要分布于新疆北部一带。本文以清代新疆北部地区的屯垦中心——迪化为例,依据史料、游记和见闻录等材料,从庙宇、神祇、庙会三个方面分析民间信仰与新疆汉人社会整合的内在机制。认为,社会整合存在地方社会整合和国家整合两个层面:在地方社会整合中,民众借助信仰惯习和策略性的信仰实践,建构了新的地缘关系和地域认同并呈现出文化上的多元;在国家整合中,政治手段和民间信仰的文化手段共同实现了边疆与内地的一体化。两个整合过程相伴相生,促进了边疆社会的稳定,也反映了中华民族一体多元的社会过程。  相似文献   

15.
民间信仰是土家族研究领域中的核心问题,自潘光旦先生以降,学者着力甚多,成就斐然;就研究范式而言,土家族民间信仰研究大体上遵循着"信仰—事象"范式、"文化—象征"范式到"国家—社会"范式的嬗递路径。同时,相关研究也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缺失,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1.对既有知识体系缺乏系统的梳理与借鉴,使得研究流于表象,甚而不乏舛误;2.对土家族民间信仰多元性的忽视;3.社会与文化整体理念的缺失;4.对民众主位知识的遮蔽;5.学术研究服务现实社会发展功能的缺位。土家族民间信仰研究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林拓 《宗教学研究》2005,(3):100-109
策源地的形成及特征是神明信仰区域化研究的关键问题.福建作为中国历史上民间信仰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为信仰策源地的探讨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源.在对福建主要区域神明信仰的逐一考察中发现,其策源地区位特征从区域经济文化的边缘地带渐次演变为区域经济的次重心(或核心)、区域文化的次重心,而与区域行政、文化中心保持某种微妙关系,并与信仰的地域扩展及信仰主题的逐步确定,具有深刻的共生性和共时性,我们将之概括为"边缘-核心转换"特征.实际上,它是区域市场体系及地域网络发展的产物,是民间社会与国家政治在空间结构上的曲折反映.  相似文献   

17.
认为,农村脆弱的经济基础、社会的巨变、文化多元化是当代民间宗教复兴的社会根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民间宗教出现了主动融入主流社会、积极争取合法地位、加快民间信仰化进程等动向.论文分析了当代民间宗教的主要职能,充分肯定其社会价值,并剖析了民间宗教面临的外部和内部问题.认为从"大宗教观"看,应该把民间宗教纳入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律保护;从多元信仰的角度看,民间信仰是宗教文化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从传统文化的构成看,民间宗教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宗教与社会的关系看,民间宗教存在着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其正面的社会功能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易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也是民间信仰重要的信仰资源。从民间信仰的思想根源上来说,《易》构建了鬼神信仰的理论基础。同时,《易》及其蕴含的思想又在民间信仰的具体信仰活动中扮演多重角色,对于塑造圣人形象,帮助求仙得道,神秘化图腾,神化凡夫俗子等信仰活动存在影响。究其原因,《易》的起源、《易》的衍生物、《易》的研究目的等方面的世俗化沾染了浓郁的信仰色彩,以致易学与民间信仰保持的多重关联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9.
萧公信仰肇迹于江西新淦大洋洲,明清时期盛极一时。历史上萧公信仰的形成与新淦的自然环境、萧氏宗族密切相关。明代萧公神在与国家、地方社会之间的互动中获得两次国家加封赐号,使自身演变为国家正统神灵。伴随着萧公神地位的不断提高,其影响力与日俱增,萧公信仰开始对外传播,地域扩展的范围越来越广,最终萧公神成为民众广泛奉祀于江河湖泊的一位水神。  相似文献   

20.
仪式崇拜与文化传播--古代书院祭祀的社会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的书院研究注重于其教学、藏书功能方面,而对于祭祀活动及其社会意义,缺乏必要的关照。书院并非单纯的教学组织,应该是具有多重功能的社会组织。书院祭祀仪式中的符号崇拜和符号消费,展现了书院在传播社会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书院祭祀所体现的文化载体功能,表明了它作为社会组织在文化传播活动中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