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金陵神学志》2017,(3)
2017年7月30日至8月4日,第十三届世界路德研究大会在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起地——维滕堡路德城召开。此次大会正值宗教改革运动500周年纪念,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的200余位学者齐聚维滕堡,展示和交流近些年来路德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大会分全体会议、研讨会和简短发言三种形式,对1517年的马丁·路德思想与中世纪晚期天主教传统的一致性和断裂性做了全面审视,主要集中在九十五条论纲的争论和对话、圣经解释学和方法论意义、神学思想的灵性来源和心理学要素、讲道词中的神学思想和宣道中的教理训练、教牧工作和祈祷思想、历史和当代处境中的路德神学思想。大会首次设立中国分会场,来自中国大陆的四位学者做了简短发言。 相似文献
2.
经文:约1∶13,出3∶6,来11∶9、10,加4∶28 亚伯拉罕的儿子以撒,他不是属肉体生的,也不是属血气生的,乃是凭着应许生的。他平生许多地方可以预表基督,他是旧约时代一颗灿烂的明星,也是今日青年信徒的楷模。 一、对神——他敬畏 他敬畏神表现在三个方面 1、筑坛——求告主名(创26∶25,32) 他父亲亚伯拉罕一生倚靠耶和华,无论到哪里,总是首先为他的神筑一座坛。 相似文献
3.
程颐通过“以公言仁”将“仁”与“公”直接关联起来,以“仁公”取代“义公”,以“仁”摄“义”,取消“义”对“仁”的支配性。这重建了“仁”尤其是“亲亲”之公共性和根本性,改变了旧有公私话语中公义的主导地位。这也决定了其家国论的构建不同于王安石的公义政治观:第一,家而非国才是共同体秩序得以生发的根本,是以组织家国之法在于以宗法联合万家,而治国之方则是修德而后“由身及家而治”;第二,国家干预私家之行为必须以维护家庭人伦和谐为目的才具有合法性;第三,在处理家国冲突时,要兼顾忠孝恩义,并以门内人伦为重。 相似文献
4.
四川蒲江县长秋山系早期天师道二十四治中的主簿山治,以太清观为中心的道教圣地至今保存有大量的文物,并且仍旧吸引着来自蒲江、眉山等地的香客。古老的主簿山治在清代成为了蒲江“八景”之一:“长秋仙迹”。从此,长秋山便是文人墨客向往之地。当地文人为长秋山和太清观写了不少诗词。然而,对这些文人而言,长秋山上的庙宇不但是游玩、吟诗的景点,同时也是他们朝圣的宗教归宿之地。由当地文人修建于1857年的凌虚阁(三圣宫)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根据山上保存的碑文,凌虚阁的修建是儒家学者兼戏曲大师彭体元(1769—1857)的遗愿。这座庙宇是道教宫观、风水地标及读书空间的完美结合。本文将以凌虚阁为例,探讨清代文人与道教的互动。 相似文献
5.
6.
杨克列维奇用"遮遣法"或否定法的哲学来改造柏格森思想,并以其作为分析因二战犹太人所遭受的磨难而引发的"宽恕"问题的基本方法。在宽恕行为的静态模式中,事关宽恕行为的当事人与宽恕资格问题,杨克列维奇提出了"宽恕的不可能性"命题,主张对于纳粹罪行的追溯"不受时效约束"。而在记忆、意识与自由参与其中的动态模式中,作为具有创造与生成能力的行动之人,宽恕将永远存在。借助"遮遣法",杨克列维奇提醒我们,宽恕与恶处于永恒的角力之中。这是一个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伦理真相。 相似文献
7.
8.
近年来,纪录片制作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戏剧化、情节化、细节化等已经成为纪录片发展的新趋势。戏剧化的手法,使原本真实的故事更生动、更典型、更打动人心、更有说服力和影响力。由上海艺术人文频道资深编导、曾任纪录片编辑室制片人的王小龙导演的纪录片《莎士比亚长什么样》自2009年一经播出,便引起了上海文化界一片热议,至今仍受邀参加国内外各大戏剧艺术节展映。影片鲜明的戏剧性正是其能获得持续关注、热度始终不减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10.
如何处理好艺术与生存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值得研究并且有待解决的问题,这不仅需要社会对艺术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需要经济市场与艺术理想之间的相互协调,同时,也需要提高国民对艺术的认识与理解,不要盲目地去消费艺术,要在消费艺术之前做好艺术方面的学习。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源于七世纪阿拉伯半岛的伊斯兰教,经五代、北宋时期传入我国新疆。从最初的教育与宗教交融,历经时代变迁,社会发展,逐渐实现了教育与宗教的分离。在当代经济全球化、价值多元化时代背景下,新疆场域中,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抵御与防范宗教向学校渗透,清醒客观地认识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历史必然趋势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正>世界基督教教会联合会(以下简称世基联)每七年召开一次会员大会,最近一次是2013年在韩国釜山召开的第十届会议,作为世基联成员的中国基督教协会也派了代表团参加。第十届会员大会的主题是"生命的主,引领我们迈向公义与和平",灵感源自当前教会关怀生命和寻求公义的迫切性,将迈向"公义与和平"作为世基联未来至少七年的目 相似文献
16.
共建“一带一路”提出10周年以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论证其历史、发展、传播以及现代意义。在众多成果中,也不断提及经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并落地生根,经两千年中国化佛教的积极作用。佛教经北印度、中亚、中国西域等地区传入中国,至长安并发展传播到全国。 相似文献
17.
生态园林与城市建设——以淮安市的城市建设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园林不同于传统的园林,而是一种现代园林,它重视因地制宜,关注城市与自然的谐和,是大众共享的而不是小众独享的,它不一定具有普适性,其意义只在于提醒人们,在现在城市的建设中,不能只讲技术,从而使千城一律,而应因地制宜,拯救(自然与文化的)差异,使建筑更适宜人"去居住". 相似文献
18.
《宗教学研究》2020,(2)
关于闽台历史上的祖先崇拜问题,中国大陆和台湾、西方学界以及日本学界,均有不少的研究成果。但是众多的研究成果中,不少学者把焦点集中于宗族组织的研究,所讨论的祖先崇拜常仅限于理想型的祭祖活动,并没有注意到它的变异类型。本文基于现有文献基础,佐以田野调查,了解祖先崇拜在入赘婚中的运作与变迁,探讨闽、台家族祖先崇拜的差异,进而探讨入赘婚俗中祖先崇拜的变迁对中国宗族制度的启示。同时,闽、台两地的祖先崇拜习惯历经数百年,其型式及其崇拜仪式虽因环境与情境的不同而有多样性的表现,但其基本的世系延续需求、祖先崇拜的观念并未发生质性的转变。通过共同祭祖等活动,以加强同宗或同族的意识,仍是两岸同胞心中追求的理念。 相似文献
19.
20.
对诗与画的关系,西方与中国有各自的看法,西方主要以莱辛为代表,强调诗与画的差异;中国以苏轼为代表,继承了中国一贯的诗画融合观,提出诗画一律说。不同的诗画观背后是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在各自诗画观的指引下,诗与画的发展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