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认为《想尔注》与《四十二章经》关系极为密切,《想尔注》有关道及中和的思想与《四十二章经》相同,“想尔”一名即源于《四十二章经》。佛教“想尔”意为思欲;道教“想尔”意为守一,存想大道,“想”即存想,“尔”代词,指一、道  相似文献   

2.
《老子想尔注》所批评的“伪伎”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想尔注》又称《老君道德经想尔训》)是道教初创时期五斗米道的重要经典。作为早期道教的纲领性读本,《想尔注》从宗教神学的角度对《老子》五千言作了全面系统的解读,阐释了早期道教对“真道”的理解,抨击了社会上的邪道伪伎。所谓“伪伎”是相对于“真道”而言的。《想尔注》规定“道”为道教的根本宗旨,“道者天下万事之本”14章),①要求信徒法道行事,“重守道真”,而“伪伎”指的就是那些不合“道”意的思想、观念、方法等。《想尔注》中反对“邪文伪伎”的内容在文中出现多次。其所批评的“伪伎”、“邪文”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  相似文献   

3.
被早期道教五斗米道奉为经典的《老子想尔注》,是对道家元典《老子》的注释;然而,此书虽然采取了疏解的形式,却绝非一般意义上的《老子》释义。它系统地改造、利用渊源深厚、影响广被的道家哲学经典,在中国思想史上第一次基于宗教的立场诠解《老子》,把老学的“道”论与长生成仙说、民间道术等融为一体,为道教的最终形成及广泛传播作了理论准备。正是由于对“道”的改造,《老子想尔注》实现了从道家哲学向宗教神学理论的转换。一《老子想尔注》为神仙方术、民间道术等寻找一种理论的依托,利用道家的哲学理论对长生之可能及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4.
试论《老子想尔注》的理想人格尹志华《老子想尔注》(下简称《想尔注》)一名《老君道德经想尔训》,是东汉五斗米道的主要经典。该书通过对《老子》别开生面的诠释,系统地阐述了早期道教的教义和教诫的内容。从道教思想发展史来看,《想尔注》是变道家哲学为道教神学的...  相似文献   

5.
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的宗教.围绕“道”的信仰,道教历史上对《老子》的注本众多,各种注本通过对《老子》之“道”这一基本哲学范畴的解释,作为其立说的基础,其中《老子河上公章句》和《老子想尔注》两部较早的重要注本,对“道”的不同解释,体现了道教形成过程中基本思想的重大转变,对研究早期道教的特点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老子想尔注》是早期天师道的经典,该书对儒家的忠孝仁义等主张给予了充分认同,并认为这是“道”人所教.因此该书对儒家的立场是:道儒合流,且在对儒家伦理认同的基础上确立“道在儒上”的优先地位.《老子想尔注》批判的“伪伎”所指并非儒家,而是天师道初创时期自称道教的其它一些道教或准道教派别.  相似文献   

7.
存想简论——道教思维神秘性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想,又名存思,常简称为“存”,若存想专精,则称为“精思”,是道教最常用,最具有特色的思维方法。在道教徒的修炼中,在其法术中。斋醮科仪中,广泛地运用着“存想”的方法,而且往往成为全部法术、科仪的关键。论道教思维方法,不能不讨论存想。甚至可以说,存想是道教思维方法的实质所在,是其宗教思维神秘性的集中体现。 一、沟通人神的精神通道 存思的方法,几乎是道教创始时就运用了的。《太平经》中就载有早期的存思之法。《太平经》被当时人评为“多巫觋杂语”、其源盖为汉代及以前的巫术,故存思之法,极  相似文献   

8.
汉魏六朝道教无论是早期的太平道、五斗米道、符派、丹鼎派,或者是稍后的上清派、灵宝派等,都追求长生久视,羽化成仙,在这些道派的经典如《太平经》、《老子想尔注》、《周易参同契》、《抱朴子内篇》、《黄庭经》、《养性延命录》中,其养生思想主要表现为养身、养神两个方面,最后发展为性命双修,经历了一个从贵生到养性的过程。道教养生思想建立在《老子》、《庄子》的养生理论之上,《太平经》在《庄子》关于“气聚则生,气散则死”的生命构成说的基础上,综合《淮南子》“形”、“神”、“气”三者之关系,提出了“爱气养神”、“自爱、自好…  相似文献   

9.
早期道教,一般认为,以太平道、天师道和金丹道为代表。太平道的主要经典是《太平经》,天师道的早期经典是《老子想尔注》,而金丹道教的著作可以《周易参同契》作为重要的代表之一。我们简略考查一下《老子想尔注》、《太平经》、《周易参同契》中是否有与道教易学相关联的内容。一《老子想尔注》据唐玄宗《道德真经疏外传》、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所载,作者为东汉张道陵;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存《老子想尔》二卷,注称“不详何人,一云张鲁或云刘表”。此书已佚,只有敦煌残抄本一件,基本保存了原书的上卷。饶宗颐先生据此而整理成《…  相似文献   

10.
存想 ,又叫存思、存神 ,即默想诸神形象 ,是斋醮科仪中高功通神的重要法术。存想原是汉代流行的一种历藏内视的养生术 ,用于自身修炼。道教也采用存想 ,作为修炼的法术 ,并成为道教法术的大宗。本文侧重探讨道教斋醮科仪中的存想。东晋时期 ,存想修炼法术已十分流行 ,葛洪在《抱朴子内篇·地真》中论存想之法说 :“道术诸经 ,所思存念作 ,可以却恶防身者 ,乃有数千法。如含景藏形 ,及守形无生、九变十二化、二十四生等 ,思见身中诸神 ,而内视令见之法 ,不可胜计 ,亦各有效也。”① 道经说葛仙公在山中精思存想 ,一日感天上真人下降 ,授予仙…  相似文献   

11.
道教生育观考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教作为中华民族的本土宗教,素来“俱乐生而恶死”,并常常以“仙道贵生”来标榜自己.被道教奉为经典之一的《老子想尔注》在阐释老子《道德经》“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思想时,从贵生角度将其发挥为“道大,天大,地大,生大”.(饶宗颐:《老子想尔注校证》,第33页)并且指出:“四大之中,所以令生处一者;生,道之别体也.”(同上)虽然这里所谓“生”,并非就是特指“生育”,但由此可见道教对生命之重视.正是由于道教这种珍惜生命、乐生恶死的生命伦理观念,使得道教十分关注和重视人类自身的生殖、繁衍问题.在道教庞大的神仙谱系中,就有不少专司生殖或与生育子嗣有关的神仙.诸如高谋、西王母、九天玄女、碧霞元君、后土神(又称后土娘娘)、张仙、保生大帝等.道教在人类的生育问题上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形成了带有鲜明道教特色的生育观.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进行考论,不妥之处,祈求同好教正.  相似文献   

12.
道教辞典     
神(1)指鬼神或天神。有神论者认为,鬼神或天神是流行于天地之间具有人格的精气和元气,或人死后而独立存在的精神意识。《管子·内业》:“凡物之精,此(比)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流行天地之间,谓之鬼神;……是故民(名)气。”意谓鬼神也是一种精气。《周氏冥通记》:“夫生为人,实依依世上;死为神,则恋恋于幽冥。”《混元皇帝圣纪》:“老君者,乃元气。”老君,是道教所信奉的最高天神。作为天神之“神”,如老君等,为道教气功的意想对象,名之曰“存思”或“存神”。(2)指“道”或“一”。邵雍《观  相似文献   

13.
六朝道教有无概念的使用体现了鲜明的实践特色,与以"辨名析理"为主要方法的玄学旨趣不同.顾欢提出"无中之有"以刻画身体的内在结构与存思所见内景与身神.通过存思实践通向道体,经历有无的转化,因此道可以称为"非有非无".在其他上清道经中,可以看到更进一步的"有中之无"的表述,以有无来言说存思实践中的复杂过程.六朝上清派以有无...  相似文献   

14.
“存思法”一名“存想法”,是我国古代一种养生法。道教成立后,将它作为一种修炼方术,以后成为道教上清派的典型内修法,但随着道教的发展,“存思法”也经历着不同的衍变。东汉中后期(二世纪)出书的早期道教重要经典《太平经》中,即有悬卦五脏神象,此五脏神象各依五行方位,颜色画出:“东方之骑神持矛,南方之骑神持戟,西方之骑神持弓弩斧,北方之骑神持镶楯刀,中央之骑神剑鼓”(《太平经合校》卷七十二《斋戒思神救死诀》),以及“使空室内傍无人,画象随其脏色,…悬之窗光中思之…卧即念以近悬象,思之不止,…五行神且来助之,万疾皆愈”,(《太平经合校》卷十八至三十四《以乐却灾  相似文献   

15.
出世与入世之间——论道教伦理之要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伦理思想和道德学说既是宗教神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宗教修行实践的指导,是宗教信徒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和原则。因此宗教伦理思想比起宗教的其他神学理论,在教徒中有着更广泛和深入的影响,对教徒的精神和社会生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道教伦理是以道教信仰为基础的人伦准则和社会行为规范。道教以其“仙道贵生”的生命伦理、“尊道贵德”的社会伦理、“敬神感通”的神学伦理以及“道法自然”与“知和曰常”的生态伦理,涵盖了人与个体(自我)生命、人与人、人与神、人与自然等多重道德关系,以其特有的方式,传递着社会系统的思…  相似文献   

16.
道教存神养生作为道教养生术的一种,由于其中混杂了一些宗教成分,长期以来受到误解.本文认为,道教存神中的所谓"身神"是指信息,而存神经典中对于身神的描述则是在设计一种信息符号,存神实际上就是人们通过自己的精神活动向自身组织器官注入信息,使其负熵化的一种养生方式.  相似文献   

17.
《老子想尔注》──道教祖师宣道的金科玉律唐明邦一、《想尔注》是道教祖师传道的经典《老子想尔注》(又称《老子道德经想尔注》,以下简称《想尔注》)是道教创建初期的珍贵文献,道教祖师张陵、张衡、张鲁共同撰述的道教经典。对老子《道德经》进行别开生面的诠释,全...  相似文献   

18.
道教词典     
身神 道教气功名词。道教认为,人与天地相应,天地所有者,人身亦有。故天地间有神,人身中亦有神。人身中之神,总名“身神”。《云笈七签》卷五十五《思神诀》谓身神有“三魂、七魄、三元、五真、一神、百神、三万六千神”,身神的邪正取决于心,“心正则神正,心邪则神邪”。主要身神有二十四神,即上景八神,包括脑神、发神、皮肤神、项神、膂神、鼻神、身神、目神;中景八  相似文献   

19.
道教词典     
身神 道教气功名词。道教认为,人与天地相应,天地所有者,人身亦有。故天地间有神,人身中亦有神。人身中之神,总名“身神”。《云笈七签》卷五十五《思神诀》谓身神有“三魂、七魄、三元、五真、一神、百神、三万六千神”,身神的邪正取决于心,“心正则神正,心邪则神邪”。主要身神有二十四神,即上景八神,包括脑神、发神、皮肤神、项神、膂神、鼻神、身神、目神;  相似文献   

20.
饶宗颐从唐释法琳《辩正论》中所辑佚出的《想尔注》首章佚文——“道可道者,谓朝食美也;非常道者,谓暮成屎也……玄之又玄者,谓鼻与口也”,以及刘昭瑞从元释祥迈《辩伪录》中所辑出的类似文句均是伪注。它们与《想尔注》的“道”“精”“玄”等概念均截然不同。这两条伪注是由唐释法琳、元释祥迈刻意伪造的,他们将唐代道书《太上混元真录》中“道者,谓泥丸也……夫朝食其美,暮为屎,故曰恶也”等文句进行了割裂与篡改。《太上混元真录》一书,是释法琳、释祥迈伪造《想尔注》首章的铁证。释法琳、释祥迈是唐初、元忽必烈时期两次佛道论争的参与者,他们伪造《想尔注》首章的目的是反击、攻击道教,维护佛教地位。这两条伪注是唐初、元代佛教徒护教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