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福建地区的民间资料,探讨近世扶乩活动与风水信仰的人文化的关系。宋元以降,扶乩信仰深刻地影响了乡土社会秩序的构建和文化的多元整合。民间的风水扶乩活动显示了以“敬天法祖”为基础的神灵崇拜与风水信仰的情景交融。特别是儒家的道德规范与人格追求更是透过内化的风水信仰与外在的扶乩仪式获得了有效的演示。  相似文献   

2.
正流传于各地农村的民间信仰文化,既是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当地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如何保护和引导民间信仰文化,深入研究、挖掘其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教化民风、凝聚人心、助推经济的重要作用,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具有理论性和现实性的问题。一、民间信仰文化在乡村地区的功能民间信仰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自产生以来一直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随着当代社会转型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民间信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一直被认为是"私人事务"。而民间信仰具有公共性的特征,一直是国家法治建设的内容之一。组织化的民间信仰改变了乡村社会力量结构,影响到乡村秩序的形成。尤其在"信仰危机"的背景下,作为社会信仰的民间信仰角色较为关键,民间信仰管理法治化势在必行。为此,必须要正确认识民间信仰,重视民间信仰的社会功能;强化科学理性的政府管理,积极创造民间信仰私人性和公共性的均衡点;加强法治建设,营造民间信仰管理法治化的氛围;加强乡村建设,构建民间信仰管理法治化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利用闽台民间寺庙的签诗资料 ,分析了灵签贞卜与风水信仰的密切关系。灵签文本中的风水主题 ,既暗藏了民间社会生活和文化习俗的真实信息 ,也反映了签诗 (或解签 )作者的文化认知心态。而抽 (解 )签者参与灵签文本的风水知识资源或风水吉凶判断的解释和批评的过程 ,显然刺激了风水信仰与神灵崇拜之内涵的互为触动 ,不仅使得风水信仰逐渐沉潜为民众的“社会记忆”及文化习俗成为可能 ,而且使得传统道德观念和伦理准则化入民众的社会意识结构成为可能。在抽签这种“依附性宗教仪式”中 ,理性与非理性、道德与功利缠绕成经纬线 ,共同编织了风水信仰的神圣帷幕。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利用福建民间搜集的资料,分析了各类安镇符咒与风水信仰的密切关系。这些安镇符咒融入了福建的一些区域性特点,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种民间信仰的有机整合。从文化心理学的立场分析,安镇符咒仪式之不断重复的过程,也是风水信念逐步走向“内敛化”的过程。而各类风水选择活动的盛行,亦可视为有关风水之“社会记忆”形式的“外在化”呈现。明清以来风水在福建民间社会,乃至整个中国社会的泛滥(辐射),正是风水信仰“内敛化”与“外在化” 的矛盾运动的自然结果。  相似文献   

6.
泰国是一个佛教国家,全国95%的人信仰佛教。佛教影响到泰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泰国的传统文化,说到底便是佛教文化。我们到泰国旅游观光,常可以看到许多不同时代修建的佛寺、佛塔和佛像,代表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泰国佛教造型艺术。  相似文献   

7.
民间信仰是一种原生态的乡土文化.它不具有制度化宗教的坚硬外壳,但具有泛宗教形态的内涵因素.当代福建地区民间信仰神灵繁杂,多达千余种,根基深厚,其规模和影响远远超过制度化传统宗教.民间信仰的地域性鲜明,宗族性浓重,以祖先崇拜和圣贤崇拜为核心, 延续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世俗性取向.民众实用功利性的信仰心态根深蒂固,至今仍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民间信仰中"以神压人"等复杂因素,与当代社会主流文化之间,潜在着某种紧张关系.  相似文献   

8.
正民间信仰固化传承下来的民间民俗文化,如流传的故事、场所神祇、碑牌、题字、壁画,乃至选址、民俗活动、文物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文化传承的强大惯性。因此,我们应该站在时代前沿和战略全局的高度思考、谋划和推进优秀民间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工作。温州民间信仰历史久远,社会基础深厚,民间信仰活动场所有6912  相似文献   

9.
乡村文化是乡村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社会治理的基本工具。在乡村社会治理中,乡村文化具有凝聚村民价值共识、化解乡村社会矛盾、规范村民行为、构建村民精神家园等道德治理功能。随着乡村社会的变迁,乡村文化的道德治理功能正在弱化,表现在民间信仰的衰落、家族宗族影响的弱化、村规民约的失范和乡贤人才的流失等。必须大力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积极传播当代价值观念,培育现代公民;打造有价值的乡村文化品牌,努力展示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乡村文化公共产品的制度供给;加快乡村文化的现代转型,从而促进乡村社会治理走向善治。  相似文献   

10.
福建是中国风水信仰最为盛行的地区之一,也是基督教在中国的主要传教地区之一,基督教与风水信仰的冲突在福建表现得极为突出。在福建的风水)中突中,西方列强侵略和中西文化冲突两大因素仅作为全国性的背景环境起作用,基督教与风水信仰的冲突在更大程度上受到特定时空背景下的福建区域社会的发展脉络的制约,特别是和福建传统社会中的突发危机的解决方式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范正义,历史学博士,华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相似文献   

11.
民间信仰是一种原生态乡土文化。它不具有制度化宗教的坚硬外壳,但具有泛宗教文化的内涵因素。在中华民族广袤的大地上,民间信仰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民众基础,生生不息。2003年春,笔者随世界宗教研究所调研组赴福建地区,考察当代社会的民间信仰。本文以福建省崇武镇的解  相似文献   

12.
正福建省漳州市民间信仰活动场所10平方米以上有4700多座,其中有人管理的3600多座,纳入民宗部门管理的541座。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多数分布在乡村,每个村少则1座、多则7至8座。2014年起,漳州市民宗局在全市开展"优美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创建活动,把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建设与"富美乡村"建设融为一体,共同规划、同步建设。每年评出一批"优美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给予授牌,做为环境建设的示范点,推动  相似文献   

13.
清朝统治者为实施社会教化,曾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规模浩大的宣讲圣谕活动。清朝统治结束后,宣讲圣谕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已停止。在云南,宣讲圣谕活动转变成民间信仰组织圣谕坛,活跃在乡村社会中。这种转变与乡绅阶层的推动密不可分,他们扩大了"圣"的内涵,将皇权之"圣"与神灵之"圣"结合起来,促成了新民间信仰组织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正>第一,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广东各地的民间信仰迅速恢复并得到发展。各地民间信仰的庙宇或重建或重修,广布城乡地区。第二,民间信仰的信众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社会职业、不同社会地位的人均有参与。第三,广东的民间信仰富有华南地域特色。一是民间信仰中的"神诞"或"庙诞"不止是一种节日,民间信仰场所能把个体与所拜祭的神、个体与他人的存在相联系,  相似文献   

15.
清水江流域涉及招龙谢土的碑刻,弥补传统文献和民族调查的不足,为我们了解民间宗教中的生态认识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招龙谢土是村寨集体针对多种破坏地脉龙神情形进行"公罚"的禳灾行为,是龙脉崇拜下的风水观念体现,反映出清水江流域苗族、侗族对居住环境的乡土认知模式和对村寨灾难的传统应对方式,蕴含着以下三方面的生态意蕴:一是龙脉信仰和禁忌蕴含人地和谐的生态理念;二是对集体神圣利益侵犯的"公罚"行为,体现人神相应的生态管理制度;三是招龙谢土中人人自觉培护龙脉的植树造林是环境认知在日常生活世界中转化为生态伦理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建设不仅是一项社会工程,也是一项文化工程。作为社会建设的基础工程,文化建设既要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方向,又要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充分开发与艺术利用本土文化库藏的和谐理念与和谐精神,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文化资本支持。民间信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和谐社会建设重要的本土文化资本。(1)其以精神信仰的方式建构了平民百姓安身立命、顺道达和的和谐心理,从而为社会和谐创造了心理基础;(2)其所书写的忠孝节义、积德行善等道德故事,为民间社会整齐风俗提供了道德文本;(3)其全民性的"大乐与天地同和"的仪式庆典也成为民间社会文化整合的重要文化纽带;(4)其艺术语言的和谐风格滋养了民间社会的和谐性灵及日常生活;(5)其泛灵崇拜神化了天人关系,成为乡土社会人物和谐的生态哲学。  相似文献   

17.
书讯     
正《闽台妈祖信俗与乡土互动发展研究:基于乡村治理视角》宋建晓,人民出版社2019年11月出版,定价:69. 00元。本书立足于福建省乡土文化发展和乡村治理的现状,以妈祖文化为主线,通过梳理和对比闽台妈祖信俗与乡土文化的互动发展模式,剖析闽台推动妈祖信俗与乡土文化互动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及制约因素,总结中国台湾地区利用妈祖信俗促进乡村治理的成功经验,借鉴日本以宗教和民间信仰推动社会治理的做法,研究提出福建省利用妈祖信俗与乡土文化促进乡  相似文献   

18.
福建民间信仰的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红 《福建宗教》2002,(1):36-38
作为边缘宗教的民间信仰长期以来处于遭受贬抑的地位,从文化层面来看,它又是归类于“常民文化”的俗文化。由自然地理条件和历史因素造就的福建文化极具特点,作为福建文化重要构成部分之一的民间信仰,也以其多样性、多种类、复杂性体现出闽文化的特征。抛开以宗教的眼光、政治的眼光来审视福建民间信仰的传统,换个视角,从文化的层面来透视福建人的祈神活动,就更能深入地把握福建民间信仰的发展脉络,加深我们对百姓生活方式、思想感情和风俗习惯的了解,进而更为完整准确地认识民间信仰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民间信仰所具有的积极功能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各地政府纷纷推动民间信仰转型,挖掘其蕴含的文化价值,将其打造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名片。妈祖信俗于2009年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发挥妈祖文化等民间文化的积极作用"被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妈祖文化自其发生之时起,就随着历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与发展,传播到沿线国家和地区,具有开放性、和平性、包容性等多个特点。妈祖文化已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落地生根,融入当地民众的社会生活之中,是我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文化、人员交流联系的重要载体。这无疑为当前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广与落实、推动海峡两岸经济文化融合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0.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文殊菩萨是智慧的化身,五台山佛教文化的核心内蕴是文殊信仰。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文殊信仰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有着紧密联系,如何了解并开发利用这一资源和财富,是一件非常重要而有意义的事情。五台山佛教文化可以担当“一带一路”的战略重任,借助五台山佛教文化与“一带一路”各国之间的历史文化渊源,讲述山西的好故事,传播山西的好声音。五台山不仅仅是推动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品牌,更应该成为中国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