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冀 《宗教学研究》2017,(1):111-119
《太上感应篇》是道教第一部劝善书,它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学界在其文本来源、成书时间等问题上尚存分歧。本文以《太上感应篇》文字为依据,探讨其与宋徽宗注《老子西升经》、《上清金匮玉镜修真指玄妙经》、《太上金柜玉镜延生洞玄烛幽忏》、《赤松子中诫经》、《抱朴子内篇》等道经之关系,并得出如下结论:《感应篇》文本的编纂以《赤松子中诫经》、《抱朴子内篇》等魏晋道书为底本,沿用了宋徽宗注《老子西升经》语句,摘用了《上清金匮玉镜修真指玄妙经》的部分文字,抄袭了《太上金柜玉镜延生洞玄烛幽忏》,《感应篇》编纂者应是收集、整理《万寿道藏》的道士或官员,该篇成于政和六年(1116)十月至政和八年(1118)十月之间。  相似文献   

2.
道教书名,简称《感应篇》。作者不详。《宋史·艺文志》著录有“李昌龄感应篇一卷”。南宋绍定(1128—1233)年间,宋理宗命临安(今浙江杭州)太乙宫依旧存道藏内容刻印,共8卷。《太上感应篇集注》云:“太上者,是道门至尊之称也,由此动彼谓之感,由彼答此谓之应,言善恶动天地,必有报应也”。该书主要思想为“天人感应”和“因果报应”,以儒家道德规范和  相似文献   

3.
打开矛盾《子夜》,就会看到一位封建遗老整日捧着本书念诵不已,到死也不放手,这就是道教劝善书的一种——《太上感应篇》。(以下简称《感应篇》) 《感应篇》的作者至今是个疑案。《宋史·艺文志》收录“李昌龄《感应篇》一卷”,认定李昌龄是作者。《道藏》太清部有《太上感应篇》三十卷,然称:“李昌龄传,郑清之赞”,意即李昌龄只是传《太上感应篇》者,并非作者。这就和《宋志》有了出入。《续百川学海》录有“《乐善录》一卷,(宋)李昌龄撰。”看来这位和《感应篇》有关的李昌龄还著有其它类似的劝善书。但宋代叫李昌龄的有几个,到底哪个是作者,各说不一。清代给  相似文献   

4.
《太上感应篇》解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统道藏》‘义’字一号至十一号、‘廉’字一号至十二号、‘退’字一号至七号,收入《太上感应篇》三十卷,李昌龄传、郑清之赞。《宋史》卷二百○五《艺文志·杂家》:“李昌龄《感应篇》一卷。”按《宋史》卷二百八十七《李昌龄传》:“字天锡,宋州楚丘人,太平兴国三年(978)举进士,大中祥符元年(1008)卒”。寻此书李昌龄传中,纪年有天禧初,乾兴初,明道中,康定中,嘉祐中,及熙宁二年(1069),俱在  相似文献   

5.
"蜀士李昌龄"注解的《太上感应篇》是目前已知的第一部《太上感应篇》注本,该书大体成于淳熙二年至嘉定十五年之间。李昌龄注本在得到郑清之作赞、宋理宗推崇后方大行于世,其注本主要通过"灵验记""引经""征事"三个方面注解《太上感应篇》,这一注解形式为此后的众多《太上感应篇》注本继承和发扬。李昌龄身为儒士,却以三教经典与故事注解《太上感应篇》,这种以儒为主却兼融三教的思想不仅扩充了《太上感应篇》的内容,同时成为《太上感应篇》被社会各阶层接受的重要基础,是《太上感应篇》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太上感应篇》德育思想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钢 《中国道教》2005,(1):41-42
在道教典籍中,有一部篇幅虽短,但知名度却并不亚于《道德经》的道经,它就是《太上感应篇》。《太上感应篇》,又称《感应篇》,成书于我国北宋末年,其作者不详。北宋末年被宋徽宗赐封为虚静先生的正乙道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曾为《太上感应篇》作颂,其颂文曰:“人之一性,湛然圆寂。  相似文献   

7.
正《太上感应篇》是修道的门径,从修道德、积阴德、炼心性三方面对我们的修行做出了指导,让我们明白是非、善恶。按照道教的说法,出家人与俗家人不同:世俗人的生老病死归阎王爷管,死了以后根据自己的业力一个殿一个殿地过堂受审;道人冠巾出家后归三官大帝管,不仅有三官大帝的护佑,还有历代祖师的加持。道德通玄静,真常守太清……,只要你是道门弟子,就会得到法脉的传承。反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李昌龄注《太上感应篇》文本的研读,发现对以忠君为核心的臣民政治伦理的论述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忠君政治伦理的重要性、臣民恪守与背叛忠君政治伦理的不同结果、"积善成仙,积恶致祸"的政治伦理控制手段三方面对李注所包含的臣民政治伦理思想进行了初步梳理,从中可以看出李注《感应篇》在维护君主专制的极权社会形态中具有较大的利用价值,因而受到南宋理宗君臣的普遍重视。  相似文献   

9.
正《太上感应篇》:是中国最著名的劝善书,影响深远。但鲜为人知的是,《太上感应篇》在西方社会同样受到推崇,其生态思想甚至影响到西方态伦理思想主要流派的形成。早期西方译本近代著名的中国学家法国学者雷慕沙(Jean Pierre AbelRémusat,1788-1832)是法兰西学院汉学主席,第一位汉语教授。他于1816年将满语本《太上感应篇》译成法文,  相似文献   

10.
<正>有这样一段描述仙人生活的语句:高山崖顶、白云深处、仙鹤飞翔、童子引路。这短短十六个字所描绘出来的场景,也许是我们修道之人共同的梦想——得道成仙。成仙固然美好,至于其方法、途径该是如何,却历来是千人千语,各有看法。为了找到最终的答案,我们还需从道教经典中得到启示。道教经典浩如烟海,对道教的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必然有一些经典,面向普通民众,传扬教理,提出要求,以利于弘道。也就是说,要有一些成仙指南。所以,《太上感应篇》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1.
《中国道教》2009,(3):62-62
5月26日,湖北省荆门市道教协会第一次代表会议召开,荆门市道教协会成立。市委常委、统战部长汪联舫,副市长何小平出席会议。省民宗委、省道教协会负责人到会祝贺。  相似文献   

12.
一、《悟真篇》著于何地以道、释、儒三教一理,阐述气功理论的经典著作《悟真篇》,与《周易参同契》并称为“丹经之祖”,作者北宋张伯端因而被誉为中国古典气功学的主要奠基人。自南宋以来,为《悟真篇》作注者凡数十人,由于正史无载,道书语焉不详,历代作注者对张伯端的生平及《悟真篇》的成书之地,一直未有定论。近读樊光春发表在《中国道教》1991年第4期的大作《张伯端的生平考辨》,认为张伯端修成内丹,著《悟真篇》和《金丹四百字》等著作,是在今陕西紫阳县的紫阳洞中,其依据是援引《神仙通鉴》所载:“往荆南访都运马处厚,得其资材,择兴安之汉  相似文献   

13.
汇真子所撰的《感应篇新注》是清代仅有的以道教"长生"为主线解释《太上感应篇》的注本。汇真子以儒士的身份为人们勾勒出一个"长生者"与天地宇宙万物相辅相生的神学体系。在这个神学体系中,他号召人们通过行"进道"以"正己",通过培养内在的"刚强之仁"与"义"以"化人",由"正己化人"而至"长生",由"长生"而至天下太平。这一由个体善行渐进至天下太平的神学构想可以看作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另类表述。此外,汇真子利用道教神学手法,以儒士之身份注解《感应篇》,这一现象不仅体现了清代儒士的宗教化转向,同时反映出道教人士对于《太上感应篇》的忽视以及在宗教世俗化的背景下道教发展的停滞与落后。  相似文献   

14.
黄效 《管子学刊》2021,(1):70-84
《商君书》的成书情况十分复杂,它不是一时一人之作,应该是历时性的产物。具体而言,《商君书》中的《墾令》《境内》《农战》《战法》《立本》《兵守》《开塞》《君臣》《立法》这九篇都可能是商鞅所作。《更法》《去强》《说民》《弱民》《赏刑》《徕民》《慎法》《外内》这八篇大约成书在商鞅死后到秦昭王之间,其中《更法》篇当为战国时的史官所作,余为商鞅后学或当时崇尚商鞅学说的法家者流所作。《算地》《错法》《壹言》《靳令》《修权》《画策》《禁使》《定分》这八篇应该是战国末期至秦始皇统一天下前的作品,其中《定分》篇可能是《商君书》中最晚的作品。而把它们结集成书,则极有可能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开始推行"书同文,车同轨"时官方主导下所为。  相似文献   

15.
张阳 《中国道教》2014,(2):53-55
正张伯端,天台人也。少无所不学,浪边云水。晚传混元之道而未备,孜孜访问,遍历四方。宋神宗熙宁二年,陆龙图公诜镇益都,乃依以游蜀。遂遇刘海蟾,授金液还丹火候之诀,乃改名用成,字平叔,号紫阳。修炼功成,作《悟真篇》,行于世。张伯端生平正史中皆不见其传,《正统道藏》中《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以下称《仙鉴》)卷49记载:张伯端,天台人也。少无所不学,浪迹云水。  相似文献   

16.
17.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笺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弼注老,发挥了崇无思想。郭象注庄,提出了独化理论。后来那些写八股求功名的儒林士子,《四书》朱熹注就是人所必读的敲门砖。近世,随着西方大部头专著的涌进,学人们忙于显示独创精神,接轨国际,开始大制作,洋洋洒洒,以十万言为起点,固然可喜,而魏晋遗风,却日渐淡忘。殊不知在中华这块大地上,两千年来古籍的疏注实为贤哲们进思论学的法门。西窗日迟,铅笔一支,残笺半叠,再行校读斯城哲人的论述,偶有所会,漫记之集以为注。非争考据训诂,不计三基四性,将谓偷闲学少年罢了。1999年4月【卷一】若把这本《形而上学》仿照…  相似文献   

18.
《孝经》的作者及其成书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经》的作者为何人,最有影响的传统说法是孔子。此说首见于司马迁的《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曾参,南武城人,字子舆,小孔子四十六岁。孔子以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司马迁的意思是说,孔子认为曾参能通孝道。故传授其业,并为之作《孝经》,“作《孝经》”是“授之业”的具体做法。后人不细察,以为司马迁认为曾子作《孝经》。所以,两晋以后,有认为《孝经》是曾子所作,这其实是误解了太史公的意思。太史公之后,刘敬作《七略》,科固作《汉书》都同意司马迁的说法,班固《汉书·艺文志》更明确的说:《孝经》者,孔子…  相似文献   

19.
李西月《道德经注释》的诠释理论,主要有"以老解老""以丹解老""以儒解老""以易解老"四个方面内容。通过对以上四个方面的考察可以看出,李西月《道德经注释》的诠释理论表现出三个方面的特征:1.几乎没有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2.丹道理论与王重阳所创内丹道北宗一致;3.受儒家思想影响极为深重。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中国近现代穆斯林留学埃及八十周年,也是早期留学埃及的中国著名穆斯林学者、《古兰经》译注家马金鹏先生归真十周年。作为中国伊斯兰教历史上的穆斯林留学精英和杰出代表人物之一,马金鹏先生完成的《古兰经译注》,不仅续写了《古兰经》译注事业在中国的灿烂篇章,也为世界范围内的《古兰经》译注工程增光添彩。值此先生归真十周年之际,谨以此文纪念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