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羌族神话史诗《羌戈大战》描绘了岷江上游古羌人迁徙的历史图景,是我们研究羌族宗教文化变迁的重要依据.从宗教人类学的视角观察,神话史诗的形成和发展与古羌人的宗教信仰习俗相关,神话史诗的情节内容与古羌人的信仰心理密切相连.通过对羌族神话史诗《羌戈大战》的文化解读,对追忆古羌民族迁徙历史图景与信仰心理、保护其珍贵的文化传统,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2.
羌族民俗宗教中的宇宙观、神灵、宗教从业人员、生命仪式、节日、传说等方面都有苯教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出苯教与羌族民俗宗教交融的两种特征,一是羌族原有宗教形态与苯教的交融,一个是苯教与羌族社会文化的融合。苯教与羌族民俗宗教的交融不仅表明苯教在羌族社区传播和扎根的实践模式,也体现羌族吸纳、整合外来文化的主体性。苯教对羌族民俗宗教的影响对进一步认识我国当今社会中多族群多文化地带宗教文化交融特征、文化话语以及苯教的传播与发展都有积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3.
羌族宗教经典《刷勒日》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羌族宗教经典《刷勒日》浅析徐君《刷勒日》是羌族宗教的一部重要经典,学界对其尚缺乏研究。作者运用民族学、宗教学的研究方法,对《刷勒日》的主要内容及所反映的羌族宗教观念,作了初步的分析研究。作者徐君,四川大学历史系讲师,在职博士研究生。羌族是只有语言、没...  相似文献   

4.
羌族宗教祭坛是羌族宗教文化的主要载体,它由石塔或石堆、白石、神旗、杉树枝或杉树杆、羊角或牛角等物体构成,它们各有不同的内涵,与相应的信仰和仪式相联系。同时这几种表现不同功能的物体及其包含的内容又彼此交织成一个网络,形成一种整合的宗教文化现象。这种整合的宗教文化现象,在阐释羌族宗教文化的功能上意义重大,是我们认识和把握住羌族宗教文化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5.
任何一个民族古代史的开端必然是和神话结合在一起的。创世神话是解释世界各种事物起源的神话,也称万物起源神话或开天辟地神话,而人类起源神话是创世神话的中心部分。创世神话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解释各种客观事物和自然现象的起源,二是描述人类的出现。追溯到东方和西方的古代时期,都有一个有趣的、极为典型的共性现象,这个共性现象就是蛇。人类的始祖,不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都与蛇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羌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历史最悠久、文化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在新中国建立前,羌族社会虽已进入封建制,但羌族地区仍普遍地保留着原始宗教的痕迹。羌族原始宗教产生于羌族氏族制社会,是作为羌族原始社会的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而出现的。尽管羌族原始社会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但由于宗教作为社会上层建筑之一的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加上其他人为因素,故羌族原始宗教得以延续下来。  相似文献   

7.
羌族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少数民族之一,羌族文化源远流长,艺术博大精深,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和丰富的审美内涵.羌族艺术主要表现在文学,宗教、表演、设计和民俗等方面,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中的瑰宝.蕴涵于羌族艺术中的自然崇拜与宗教信仰,贯穿于羌族的神话传说、宗教仪式、歌舞戏曲、建筑工艺、民族习俗,以及各种文化生活之中,是羌族民族文化思想的核心和艺术发展的精神动力,具有一定的神圣性、神秘性和神奇性,是羌族文化民族凝聚力、宗教感召力、审美鉴赏力和艺术生命力的象征.  相似文献   

8.
泗州水母传奇源于上古巫支祁神话,"禹伏巫支祁"始见于古本《山海经》,经唐人传奇之增饰,后世流传甚广,宋元以来演绎为"僧伽锁水母"这样富有宗教色彩的民间传说。上古神话和中世以来宗教文学中的水母,皆是以被镇压者的反叛形象出现,至于现代神话剧《虹桥赠珠》等水母新神话的出现,完成了水母从水妖到水神的形象新塑造。明清以来的水母传奇,经由文人参与的艺术创作和民间戏曲传唱的造神运动,增事踵华而为淮神水母娘娘,成为多情、正义和慈善的东方女仙的代表,立庙加以祭祀和崇拜,形成了富有江淮地方特色的水母信仰文化。  相似文献   

9.
绝地天通是重黎家族为宗教改革的合理性而编纂宗教神话的统称。自颛顼至西周,重黎家族一直在宗教上占据权威地位,当社会模式变动或权力转移产生宗教变革时,重黎家族则需对新宗教的出现提供解释。是以《楚语下》《吕刑》《大荒西经》中所载绝地天通神话的内容不同并非由于版本有真伪之别,而是因为这三个版本的绝地天通神话分别对应着从仰韶时代到龙山时代、龙山时代到三代、殷商到西周的三次宗教改革。三版神话均遵循了同一范式:神话均为新兴宗教构建了一个更古的时代作为依据,并认为上一时代的社会混乱与政权的灭亡是背弃了这一宗教的结果,以此将社会治乱与新的宗教模式建立关联。在这样的安排下,宗教改革成为了对原本宗教模式和社会秩序的回归,新宗教取代旧宗教也就有了合理性依据。  相似文献   

10.
简论羌族宗教文化中的生态保护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羌族宗教文化中蕴涵着大量的生态保护思想,并以顽强的生命力维系至今,在羌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其宗教文化中的生态保护思想进行挖掘和整理,可为解决当今日益恶化的生态危机提供一些启示和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11.
说“一”     
正"一"是最小的正整数。许慎《说文解字》云:"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太始"即世界的起源。开天辟地之前,世界乃是混沌一片;"混沌初开,乾坤始奠"(程登吉《幼学琼林》)。有了天地乾坤,然后才有世界万物。有个词叫"一把手",就是权力高度集中,统一在手上,通常用来指称某一地区、部门、单位、机构的最高领导者。据说"一把手"的来历和古代官印制度有关。玺和印的上方有一个凸起的部分,便于系绶带和抓握,古人称之为"钮"。依据权位  相似文献   

12.
《法音》2017,(5)
<正>本刊讯4月21日,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联合河北禅学研究所等机构,在北大百年讲堂举行《宗教与人文价值:北大虚云讲座五周年讲演集》首发仪式。首发仪式由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李四龙教授主持,名誉院长楼宇烈教授、院长张志刚教授,宗教文化出版社任继春社长,《中国宗教》杂志社刘金光社长,河北禅学研究所副所长明杰法师,北京和合天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立立等各界嘉宾分别致辞。近  相似文献   

13.
羌族舞蹈作为我国少数民族舞蹈中的一支,其风格特点具体表现为"S"型体态和"一顺边"的美;胯部动作的大量使用;舞蹈运动中"以左为上"的原则。羌族舞蹈与羌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体现着当地的宗教意识,并且具有丰富的伦理意蕴。如何在文化的均质现象越来越严重的今天保存、发展羌族舞蹈的文化特性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具体可以从"一个体系"、"两个中心"、"三种类型"三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4.
<正>王颂,北京大学学士、硕士,日本国际佛教学大学院大学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北京大学佛教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宗教学会理事。长期致力于从东亚汉语佛教圈的宏观视角出发,以中日两国佛教为对象,把握汉语佛教圈的共性与特性,专长于华严宗的历史与思想研究。出版有专著《宋代华严思想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1月)、《日本佛教:自佛教传入至二十世纪》(《世界佛教通史》全集第九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相似文献   

15.
张泽洪 《世界宗教研究》2012,(3):154-162,194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世代相传的竹王神话,多维度反映出西南各族群的宗教观念。本文详细考察竹王神话的流播及其影响,分析西南少数民族宗教仪式所体现的竹崇拜。认为具有原始思维特色的西南少数民族竹王神话,蕴涵着西南少数民族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的文化要素。竹王神话和竹崇拜长期影响着西南各族群的社会生活,其神话思维模式反映出各族先民的宗教情结和自然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16.
阿昌族史诗《遮帕麻和遮米麻》由阿昌族神话传说发展而来,集创世神话、人类起源神话、英雄神话和洪水神话于一体。其宗教叙事表现为神鬼观念、巫术观念、宗教哲学观念以及创世始祖崇拜、葫芦崇拜、盐神崇拜、猎神崇拜、弩箭崇拜等多重内涵与价值,由祭司活袍在阿露窝罗节、婚嫁、建房、丧葬等民俗活动的仪式上念诵或唱诵加以演述。阿昌族史诗《遮帕麻和遮米麻》是阿昌族传统宗教信仰的重要载体,阿昌族传统宗教通过史诗《遮帕麻和遮米麻》的演述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7.
《山海经》记载的早期昆仑神话,是原始宗教的载体,贯穿灵物崇拜观念。原始的昆仑神话出现的是动物神和奇异的植物神,其中动物神具有令人恐怖的性质,奇异的植物则对人有保护作用,反映出先民对自然暴力的畏惧以及对自然创造力的依赖和歌颂。稍后出现的昆仑神境,其中的灵物不构成对人类的威胁和伤害,并且有巫师出现,反映出原始宗教与巫术的联姻。昆仑神境的物象洋洋大观而又井然有序,这是昆仑一词的本来含义,也是原始宗教王国的形态特征,反映出中国古代原始宗教既重想象又有逻辑性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8.
羌族原始宗教与羌族社会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羌族原始宗教与羌族社会教育的关系,分析了在社会教育这一社会生活的重要领域里,原始宗教的主要表现。探讨了羌族原始宗教对羌族社会教育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指出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后,羌区社会生活的变化越来越显著,显示了羌族精神生活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茂县羌族历史悠久,服饰和宗教文化积淀浓厚。羌族服饰已成为其文化中一个活的载体。羌族人将原始宗教信仰融入自己的传统服饰中,并通过服饰色彩、服饰面料等显现出来,且在长年累月的生产和生活中世代传承,呼唤着一代又一代的有识之士永远将它们保护并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20.
川西羌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璀璨的一部分。但是当今传统的羌族文创产品形式趋同,文化传播方式单一,不利于其发展。羌族文化资源和旅游文创产品面临创新与发展的挑战。因此,从四川省博物馆的羌族文物上提取羊角纹元素,结合羌族当地的文化进行改良,设计出系列酒具的现代产品。试着将羌族文物中的特色民族元素,与当代百姓日常生活用品相结合,设计出具有羌族特色的文创产品,以无形的文化附加在有形的产品上,借用具象的产品帮助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