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出谷纪第十九章至第二十章的记载,在西乃山上,天主透过云层对梅瑟说话,并且将十诫颁赐给他。这缔结着天主与人盟约的十诫详细地说明了人对天主和他人需要履行的基本义务。从规范行为的角度,十诫表达了天主教信仰中追求和谐、构建和谐的思想理念。在新约里,耶稣基督又继而阐发了十诫的总纲。你应全心、全灵、全意、爱上主你的天主。这是最大也是第一条诫命。第二条与此相似:你应当爱近人  相似文献   

2.
天主教认为,人和世界都是天主的创造物和恩赐,因而人的一切思想行为都应以天主的意志为标准。据圣经所载,天主在西乃山与以梅瑟为代表的以民立了旧约,以后又借基督与全人类立了新约。新旧约是天主与人类之间的双边盟约,而尤其是新约使全人类成了天主的子民,新兴的以民,天主成了我们新选民的天主,他将赐予我们全面的救恩。而天主对我们的要求,就是新约中的福音精神,即天主十诫之中的爱主爱人或爱国爱教。而保证这一双边盟约实现的重点,就我们基督徒来说,无论是对天主,对他人还是对自己,都在于诚实守信。  相似文献   

3.
天主教倡导"做盐做光、荣主益人",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相通。作为天主教核心教规的"天主十诫",告诫信徒要爱他人、爱社会,规劝人们要"仁爱、喜乐、平安、忍耐、容忍、良善、厚道、温和、忠信、端庄、节制、贞洁"。这些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伦理道德要求是吻合的。践行中国梦,关键是实干,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广大天主教界人士要自觉承担起责任。  相似文献   

4.
十诫的总纲“上爱天主,下爱世人;并为天主而爱人如己。”爱德诵中曾告诉我们:“我为此爱尔在万有之上,及为你爱人如己。”同样,耶稣基督也曾给我们亲自说明过。在他答复何者为最重要的诫命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南京市天主教在参加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中呈现出——派新气象。主教、神父及爱国会负责人以身作则,用教义教规启发、引导教友参加两个文明建设,坚持独立自主办好教会,与全市人民一起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将教会的诫命、爱德精神与我国传统的民族伦理道德、社会公德融合在一起,教育教友们爱国爱教,守法守诫,从思想言行上体现出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南京市爱国会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着重在五个方面: 1、利用各种机会,向教友宣讲“天主十诫”,即“上爱天主,下爱众人”的教义,鼓励教友关心社会事业,从注重个人灵魂的得救,拓宽到对民族、国家、社会  相似文献   

6.
天主教的生命观,源于天主教的信仰核心——"爱"。因为天主教会的一切信仰,都以"爱"为中心。按新约圣经的说法,因为爱超越一切。珍爱生命是天主教的诫命,也是天主教"爱"人和社会的重要体现。天主教反对杀人,也反对自杀,认为杀人或自杀都是严重的犯罪。天主教十诫第五条规定"勿杀  相似文献   

7.
天主教是以信仰为基础的组织,天主教的信仰又是以基督为中心。天主教宗旨和目标是以天主的爱为宗旨、以基督的福音广为传播为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8.
天主是爱     
天主本体是爱,天主唯一,所以爱也唯一。即谓天主以外没有爱,爱九九归原是天主。天主是爱,就有爱之间的双方,即该有爱与被爱。这一爱之间的双方只能出于天主和本体,因为天主唯一,只有一个,绝没有两个天主彼此相爱的道理。由圣经得知天主本性唯一,却有三位:圣父、圣子、圣神,父爱子、子爱父、父子间的爱是圣神。父对子,子对父,圣神对父子,彼此永远相对爱。这一爱是永远绝对存在的相对爱,是天主以外一切有源头的爱的根源。天主是以他向外的爱的作为,来启示他向内的爱的生活。天主既以他向外的爱作为来启示自己。人也就只有由把向外的爱的作为来…  相似文献   

9.
天主只有一个。一个天主包含三位:圣父、圣子、圣神。圣父是天主,圣子是天主,圣神也是天主。按理说,圣父、圣子、圣神应该是三个天主,但天主教信条却说"天主只有一个"。这个理智无法接受的神学难题,曾困扰过无数教友、神父、主教和神学家。一天  相似文献   

10.
教会所信仰的天主是三位一体的天主,即第一位天主圣父,第二位天主圣子,第三位天主圣神。三位一体的天主不是三个天主,而是一个天主有三位。三位即有联系,又有区别。就是说:父、子、圣神享有同一的天主性,即本性上是同一的天主;但位格却彼此独立,即父不是子,子不是父.圣神不是父或子。天主三位之间的关系是爱的共融关系。由于爱,父生了子,子又将这种爱反馈给父,父与子之间的互爱共发了圣神,所以,天主的本质就是爱。  相似文献   

11.
正天主十诫的总纲就是爱天主在万有之上及爱人如己,而爱人如己的实践往往体现在近人身上。这里所说的"近人"并不仅仅局限于自己的亲人———父母兄弟姊妹,也指那些与自己朝夕相处、频繁接触的人。相信大家都深有体会:爱那些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非常容易,但要我们去爱那些素不相识的陌生人,那就不太轻松。如果要爱那些与我们有一定的距离,有难以化解的宿怨和曾经故意伤害我  相似文献   

12.
自古以来,人们总是向往和追求“国泰民安”、“政 通人和”、“民康物阜”、“安居乐业”的稳定与和谐的 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崇高而伟大的社会工程, 需要全国上下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每个社会成员都 有责任,天主教徒当然也不例外,并且,天主教徒甚至 能够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从某种意义上讲,天主教 是一个讲爱的宗教,那么,天主教的爱,尤其是天主教 当中的爱父母、爱天主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什么样的 关系呢?  相似文献   

13.
天主是爱(若一4:8)。因着天主之爱,江苏南京教区主教、神父参观访问团一行10人,在韩国天主教大田教区俞兴植主教的邀请下,于6月13日至18日对韩国大田教区进行了六天的访问交流。此次参观访问交流的主题是:增进中韩两国教会间的了解与友谊、学习的教区管理和服务社会的经验,宣传我国  相似文献   

14.
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关爱困难人群,这既是天主教“上爱天主,下爱世人”信仰真谛的体现,也是天主教适应社会主义社会,投身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长征的实际行动。重庆市天主教爱国会、重庆市天主教教务委员会(以下简“称两会”)多年来做了一些探索和努力,现将有关情况,作简要汇  相似文献   

15.
天主教所理解和倡导的和谐涉及到人与自身、人与他人和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些关系与人与上主的关系息息相关,不可分割。按照天主教的信仰,爱天主与爱邻人互为表里,两者缺一不可,与此类似,人与自身、与他人和社会、与自然的和谐与人与天主的和谐亦互为表里,可以说是同一事实的不同方面。依照这样的关系,人间种种和谐便具有了一种超性的实质和动机,同时说明,如果没有人间生活和社会的和谐,人与天主之间的和谐就是虚假不实的。进而言之,人与天主之间的和谐须从信仰者的脚下开始,从信仰者与自身、与邻人、与自然的和谐开始。  相似文献   

16.
一、导论在五·四以前的十多世纪里,中国传统文化和基督教曾有过四次的正面接触①,但中国的士大夫除了对利玛窦的尊儒敬孔的传教方式给予认同和略有好感以外,天主教均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儒家思想的排斥、敌对,且以失败而告终。我们说神学是教会在思考。值得我们应该深思的是:每当天主教和儒家文化相遇时,我们不时发觉有异体排斥的反应,或是正面冲撞。许多学者认为儒家文化是以人本思想为主,而天主教则是神本思想,二者不可相通相融。我们承认天主教与中国文化在枝节上确有歧异之处,但我们同样可以肯定其根本精神是一致的。因为儒家重仁义,天主教则以爱播爱,天主是爱。况且中国传统社会是以家庭为本位的社会,一切以孝为根本,天主教在论伦理关系的第一条诫命“孝敬父母……”。本文试从儒家文化之“仁”和天主教核心之“爱”作比较,以求二者间有所沟通。  相似文献   

17.
天主是爱     
天主是爱彭善文《圣经》云:“天主是爱。”(若一4:16)感主因爱创造宇宙,因爱创造、救赎人类,因爱赐我们身为中国天主教徒,因爱予我大慈厚佑,谨此抒忱。混沌初开,无际天宇在主爱中涌动亿万星辰循序去来。太阳光热涂辉着这世界绚丽风采;伊甸园划就了一片极乐地...  相似文献   

18.
每个人的一生。难免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憾和不如意之处,虽然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但我们可以改变看待这些事实的态度,基督徒应以“信、望、爱”超性之圣德为根本,以自然圣道律“十诫”为总纲,并以人本性之道德“智、义、爱、勇、节、忠”为特征,以无私的榜样献身自己、完善自己、完善教会、完善社会、充实生活的行为规范。贯穿于“天主是爱”的信仰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19.
天主教信仰的是全能、全知、全善、至公、唯一的真天主。唯一的真天主却有三位,即圣父、圣子、圣神。但天主三位并不分割同一的天主性,而每位都是整个的天主:父享有与子一样的天主性,子享有与父一样的天主性,圣神享有与父和子一样的天主性,即本性是同一的天主。(新要理253)同样,同一的天主性并不影响彼此之间位格的区别:父不是子,子不是父,圣神不是父或子,而每一位都是一个“自立体”。下面谈谈在救恩史中的天主圣神:  相似文献   

20.
各位神长教友代表们:在仁慈天主的宠佑下,中国天主教代表会议现在开幕了。这次会议标志着我们中国天主教在独立自主自办的道路上,走上了新的阶段。这是我们中国天主教的大喜事,正如圣咏上所说的“这是上主所安排的一天,我们应该为此鼓舞欢喜”。让我们同声感谢天主,赞美天主!大家知道,天主教从明朝传入中国虽然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但是解放前中国教会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