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青少年网络成瘾是伴随互联网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阻碍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社会问题。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仅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出发,研究引发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家庭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网络成瘾”探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青少年网民已是第一大用户群体。但青少年的"网络成瘾"却成了让人忧心的问题,据我们多项研究的结果,其比例约为5.40%;青少年的自我中心思维、分离—个体化过程、虚拟自我、自我认同、依恋关系、人格、应对方式、心理弹性、生活压力等与其互联网服务偏好、"网络成瘾"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我们也编制了"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对青少年健康上网的概念内涵进行了内容分析,提出了青少年健康上网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3.
本文回顾了近十年来中国青少年互联网心理与行为的研究成果,从研究主题的角度进行了聚类分析,并与国外青少年互联网心理与行为研究进行了对比。发现中国青少年互联网心理与行为研究主要聚焦于网络成瘾方面,同时也在网络欺负、网络亲社会行为、网络自我表露等领域有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现有研究存在研究领域相对狭窄、研究内容深度不足、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等问题。结合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特点和时代发展与变迁,本文从大数据、新媒体、电子竞技三个方面展望了未来中国青少年互联网心理与行为研究的方向,对互联网时代下的心理学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采用问卷法,以481名中学生为被试,通过无约束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探讨了外向性、宜人性人格特征与互联网服务偏好的交互作用对网络成瘾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对网络成瘾的影响上,青少年宜人性人格特征与互联网社交服务偏好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但与互联网娱乐、信息和交易服务偏好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外向性人格特征与互联服务偏好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1)从平均影响来看,外向性、宜人性、互联网社交、娱乐和交易使用偏好能够正向预测网络成瘾,互联网信息使用偏好对网络成瘾没有显著的预测效果;(2)在宜人性高分组中,互联网社交服务偏好与PIU的正向关系要强于宜人性低分组。斜率检验表明对于低宜人性人格的青少年来说,互联网社交服务偏好不易导致其成瘾,而对高宜人性人格的青少年而言,互联网社交服务偏好反而容易导致其成瘾。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采用问卷法,以481名中学生为被试,通过无约束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探讨了外向性、宜人性人格特征与互联网服务偏好的交互作用对网络成瘾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对网络成瘾的影响上,青少年宜人性人格特征与互联网社交服务偏好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但与互联网娱乐、信息和交易服务偏好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外向性人格特征与互联服务偏好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1)从平均影响来看,外向性、宜人性、互联网社交、娱乐和交易使用偏好能够正向预测网络成瘾,互联网信息使用偏好对网络成瘾没有显著的预测效果;(2)在宜人性高分组中,互联网社交服务偏好与PIU的正向关系要强于宜人性低分组。斜率检验表明对于低宜人性人格的青少年来说,互联网社交服务偏好不易导致其成瘾,而对高宜人性人格的青少年而言,互联网社交服务偏好反而容易导致其成瘾。  相似文献   

6.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认为网络成瘾主要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目前,网络成瘾现象越来越受到心理学家的关注,研究表明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容易出现紧张、焦虑、自卑、抑郁等负性情绪,并且他们的身心健康、人际交往、工作学习和家庭生活等各方面已经受到严重的影响。家庭关怀、学校教育、社会治理、积极的心理干预及药物治疗等是帮助青少年克服网络成瘾的有效教育策略,因此,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必须联合起来,共同应对网络成瘾问题对青少年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网络行为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青少年网络行为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网络行为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社交焦虑量表对692名青少年进行研究。结果:(1)青少年网络行为与主观幸福感和社交焦虑相关显著;(2)主观幸福感和社交焦虑在网络成瘾与非成瘾之间差异显著;(3)网络成瘾与非成瘾青少年主观幸福感和社交焦虑的影响因素不同;(4)影响网络成瘾与非成瘾青少年总体主观幸福感的变量不同。结论:网络行为对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亲子关系与网络成瘾:孤独感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分层整群取样的方法,在北京市九所中学共抽取3766名中学生,要求以匿名方式填写Buchnan等人的亲子亲密度量表、雷雳等人的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和Asher等人的儿童孤独量表,考察青少年的父子关系、母子关系、孤独感与网络成瘾的关系。通过相关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分析方法,结果发现:(1)中学生的网络成瘾率为11.2%,且男生的网络成瘾率显著高于女生的成瘾率;重点中学青少年的网络成瘾率显著低于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2)中学生的亲子关系与自身的孤独感、网络成瘾均呈显著负相关;而中学生的孤独感与自身的网络成瘾呈显著正相关;(3)父子关系不仅可以直接显著负向预测青少年的网络成瘾程度,而且还可以通过影响青少年的孤独感进而间接地负向预测青少年的网络成瘾;而母子关系只通过影响青少年的孤独感间接地负向预测青少年的网络成瘾。总之,孤独感在中学生父子关系影响自身网络成瘾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在母子关系影响自身网络成瘾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电子产品和移动互联网应用的进一步普及,青少年投入网络游戏的时间也相应增加,因网络游戏导致的相关问题也日渐凸显,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问题也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网络游戏成瘾的定义、诊断、相关环境和个体因素及干预方法等方面综述网络游戏成瘾的研究现状,总结了游戏成瘾研究发展的阶段、特点和当前焦点,提出基于强化学习理论的青少年游戏成瘾模型,并展望了青少年游戏成瘾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影响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崔丽娟  赵鑫  吴明证  徐爱红 《心理科学》2006,29(1):34-36,33
本研究旨在探讨网络成瘾青少年与非成瘾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差异。结果表明:(1)网络成瘾青少年与非成瘾青少年在社会交往方面,如社会退缩等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2)在生活事件、网络使用时间、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攻击性、无序感、自我和谐等方面都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责任心人格、互联网服务偏好与"网络成瘾"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洋  雷雳  柳铭心 《心理科学》2006,29(4):947-950
研究发现在对PIU的影响上,责任心人格与互联网社交使用偏好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但与互联网娱乐、信息和交易服务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1)从平均影响来看,互联网社交、娱乐和交易使用偏好能够正向预测网络成瘾,责任心人格对网络成瘾有显著的反向预测效果,而互联网信息使用偏好对网络成瘾没有显著的预测效果;(2)在责任心高分组中,互联网社交服务偏好与PIU卷入程度是一种正向的关系,而在责任心低分组中则相反。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从贵州、江苏等十个地区选取4500名四年级以上的小学生和初中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探讨自我概念对网络成瘾倾向的影响及网络消极体验和学校类型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自我概念对能够负向预测网络成瘾,重点学校学生的网瘾得分高于非重点学校学生;(2)网络消极体验、学校类型都会影响自我概念的作用。结论:重点学校通过自我概念能够稳定预测网瘾,非重点学校则需考虑网络消极体验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青少年网瘾干预及学校环境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台湾网络成瘾问题硕博士学术研究现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妙  孔克勤 《心理科学》2005,28(5):1253-1256
综观台湾近几年来网络成瘾问题硕搏士研究论文:(1)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质性研究法、类实验设计法等三种型态作研究;(2)研究对象包含高中生、大学生、大学及研究生;(3)研究工具包括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1AS)、上网效果正向预期量表、网效果负向预期量表、拒网自我效能量表网络使用调查表等共20种;(4)研究网络成瘾相关变项包括盛行率、性别、上网时数、游戏种类与成瘾的相关性、网络成瘾之认知模式等。长期使用网络在心理层面会形成依赖,在生理层面会形成一些类似戒断反映的症状,因此在享受科技化之际,去了解及认识它对人类各种身心社会的影响力势在必行,去思索改善不良的影响是研究者的责任及使命。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大学生的网络特定自我效能对网络使用行为与网络成瘾之间关系的影响,选取武汉五所大学的1121名学生为被试开展研究.测量问卷包括陈淑惠编制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根据CNNIC报告改编的网络使用问卷、经修订的Eastin和LaRose的网络使用自我效能问卷和自编的网络控制自我效能问卷.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最经常使用的网络功能是在线娱乐,其次是信息收集,再次是网络游戏和网络社交,使用最少的是网上交易.大学生的网络使用行为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在受测群体中,有12.2%的大学生网络成瘾,成瘾比例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大学生的网络特定自我效能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大学生的每周上网天数、网络游戏、网络社交和网上交易等行为对网络成瘾有直接的预测作用.大学生的网络使用行为不但会直接影响网络成瘾,而且还通过网络使用自我效能和网络控制自我效能间接影响网络成瘾.结果对网络成瘾的预防和干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汶川地震9.5年后,对汶川县和都江堰市767名中学生进行调查,考察惩罚敏感性和孤独感在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和网络成瘾症状之间的多重中介作用及性别差异。结果发现:(1)PTSD症状正向预测网络成瘾症状,并分别通过惩罚敏感性、孤独感的单独中介作用及两者的链式中介作用显著预测网络成瘾症状;(2)女性的PTSD症状显著正向预测网络成瘾症状,并分别通过惩罚敏感性和孤独感间接影响网络成瘾症状;男性的网络成瘾症状仅被PTSD症状正向预测。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基于有限自制力理论考察闯入性思维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及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和认知重评的调节作用。以371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闯入性思维量表、自我控制量表、认知重评量表和网络成瘾量表进行测试,结果发现:(1)闯入性思维和自我控制呈显著负相关,与网络成瘾呈显著正相关;自我控制与网络成瘾呈显著负相关。(2)闯入性思维通过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对网络成瘾产生影响。(3)“闯入性思维—自我控制—网络成瘾”这一中介效应的前半段受到认知重评的影响;与低认知重评的个体相比,闯入性思维对高认知重评个体自我控制的影响更小。表达抑制不能调节闯入性思维对自我控制的影响。本研究的结果表明,闯入性思维会通过降低自我控制来增加网络成瘾的风险,而且认知重评会削弱闯入性思维对自我控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无聊倾向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测作用和影响机制,选取云南省和山东省5所普通中学的1553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青少年无聊倾向显著正向预测网络成瘾;(2)学习倦怠在青少年无聊倾向与网络成瘾之间起中介作用;(3)积极应对方式在无聊倾向与学习倦怠之间起调节作用。本研究结果揭示了青少年网络成瘾形成的内部机制,并基于I-PACE模型构建了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形成过程模型,为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干预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Excessive use of the Internet in adolescents has been consistently found associated with multiple health concerns, especially negative emotions, and adversely affected one’s quality of life. While emotional competence is considered an important protective factor for youth development, its rol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et addiction and negative mental health outcomes has not been thoroughly investigated. The present study tested the mediation vs. moderation effects of emotional competence in the relation between Internet addiction and negative emotion in young adolescents based on 404 Hong Kong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age = 12.4 ± 0.8 years). The results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upported the mediation effect of emotional competence, but not its moderation effect. Internet addiction has both a direct influence on adolescents’ negative emotions, and an indirect effect through decreasing emotional competence. In particular, regulation of emotion appeared to be the only emotional competence dimension that medi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et addiction and negative emotions. The findings suggest the importance of promoting emotional regulation competenc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adolescents with Internet addiction problems.

  相似文献   

19.
网络成瘾障碍(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已成为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和正常学业表现的重要因素。针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预防与干预研究已开展逾十年,分析与总结显示,已有研究采用个体、团体等不同干预模式,采用认知行为、动机激发等不同咨询与治疗理论,对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的干预进行了大量探索;其中以团体干预模式及认知行为疗法为主导,并呈现多模式多理论相融合的趋势。借鉴已有研究的成果与不足,我们采用家庭治疗、认知行为、动机激发等多种咨询与治疗理论,结合心理需求网络满足优势等网络成瘾理论,形成了个体-家庭-学校的多水平预防与干预方案,并得到了实证研究的检验。今后的研究应进一步考虑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生理因素,将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相结合形成系统性的网络成瘾预防与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