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世纪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在秉承亚里士多德和波埃修等人相关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存在论为核心的形而上学学说。阿奎那首先界定了"存在"的含义及其在对存在者的认识中所具有的首要的和基础性的地位;进而对"存在"和"本质"做出了明确的区分,认为它们是构成不同存在者的基本原则,是区分存在者(实体)三种基本类型——复合实体、受造的理智实体和第一存在——所赖以展开的基础。阿奎那的形而上学存在论虽然在中世纪的语境中具有明显的神学意蕴,但他关于存在与本质真实区分的观点、关于存在先于本质的看法,则对以往的形而上学认识模式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变革作用,并对随后的形而上学存在论思想形成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首先提出在如何理解巴门尼德τογαραυτουοειυεστιυτεκαιειυαι问题上出现的困惑;然后通过对巴门尼德思想背景的分析,来说明他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再后借助于海德格尔对早期希腊思想的解读,来揭示阿那克西曼德的απειρου与到场、存在的一致性;再后具体考察海德格尔对巴门尼德τογαραυτουοειυεστιυτεκαιειυαι的阐释;最后通过重新回顾文章的基本思路来分析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3.
论存在者与本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先从逻辑学与本体论的区分入手,强调了本质概念和存在概念的本体论或实存论性质,提出了一条区别于传统思辨哲学的从经验的存在者到先验的存在者的致思路线;尔后依次从质料与形式、本质与存在、主体与偶性三个层面阐述了阿奎那的本质特殊学说和实体(单纯实体和复合实体)学说;最后则强调了作为“第一存在”的“绝对单纯性”的上帝的本体论地位和形而上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首先提出在如何理解巴门尼德το γαρ αυτο νοειν εστιν τε και ειναι问题上出现的困惑;然后通过对巴门尼德思想背景的分析,来说明他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再后借助于海德格尔对早期希腊思想的解读,来揭示阿那克西曼德的απειρον与到场、存在的一致性;再后具体考察海德格尔对巴门尼德το γαρ αυτο νοειν εστιν τε και ειναι的阐释;最后通过重新回顾文章的基本思路来分析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5.
首先提出在如何理解巴门尼德το γαρ αυτο υοειυ τε και ειυαι问题上出现的困惑;然后通过对巴门尼德思想背景的分析,来说明他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再后借助于海德格尔对早期希腊思想的解读,来揭示阿那克西曼德的απειρου与到场、存在的一致性;再后具体考察海德格尔对巴门尼德,το γαρ αυτο υοειυ τε και ειυαι的阐释;最后通过重新回顾文章的基本思路来分析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6.
张柯 《哲学研究》2022,(2):97-108
海德格尔于1930年10月8日发表重要演讲《论真理之本质》,在与此演讲密切相关的次日聚会中,人们讨论了一个主体间性问题,即“一个人是否能够将自己移置到另一个人的位置中去”。海德格尔为此解读了《庄子》“鱼之乐”(濠上观鱼)文本,不仅对该问题作出肯定回答,而且照亮了《论真理之本质》的晦涩旨趣。国际学界对这一事件有诸多解释,但既有解释都未解决一个根本难题,即海德格尔对“鱼之乐”的解读何以同时做到既回答了主体间性问题,又照亮了《论真理之本质》的晦涩旨趣。本文通过把《论真理之本质》的旨趣明确为“从存在领会到存在历事之转向”,首次解决该难题并重构海德格尔对“鱼之乐”的解读思路,进而揭示其中更深层的意蕴。海德格尔基于“历史性切近”立场对《庄子》文本的创造性解读,堪称东西方思想对话的一个历史性事件。  相似文献   

7.
本文副标题中的“再解读”三字,表示我对海德格尔解读阿那克西曼德箴言的一种反思和“视野融合”,并没有否定海德格尔的解读的意思,而是试图从中阐发出一种隐藏的含义。当然,这种含义也许是海德格尔自己也没有想到的,但它有可能暴露出海德格尔思想中的深刻矛盾的根源。一海德格尔在《阿那克西曼德的箴言》一文中,阐述了他对存在的一种“末世论”(Eschatologie)的理解:存在者之存在把自身聚集(λεγεσθαι,λογοs)到其命运的终结之中。迄今的存在本质沉沦于它的尚被遮蔽着的真理中。存在之历史把自身聚集到这种分离之中。在这种分离…  相似文献   

8.
马琳 《世界哲学》2009,(6):94-106
晚期海德格尔提出了一套关于技术的本质及其与存在史之关联的完整系统的论说,他用"集置"一词来概括把所有的存在者都变为完全的可得性与纯粹的可操纵性这种扩张性垄断的现象。海德格尔在50、60年代提及东西方对话之时,其语境总是他对集置的忧虑。本文旨在阐述海德格尔关于技术与集置的主要思想,并以此为背景剖析他关于东西方对话的主要言论。  相似文献   

9.
段德智 《哲学动态》2006,10(8):33-39
阿奎那的本质特殊学说,特别是他的自然哲学领域中的本质特殊学说,是阿奎那哲学-神学体系中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内容。本文力图对照古希腊本质学说,对阿奎那的本质特殊学说做一个专题考察,一方面对阿奎那本质学说的革命性质做出必要的揭示,另一方面对于该学说的理论前提和理论结构做出宏观的概述,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一学说的历史的和现时代的意义给出一个扼要的说明。一阿奎那本质特殊学说的提出:对传统本质学说的根本颠覆阿奎那的本质特殊学说是阿奎那哲学-神学体系中一项特别具有创意的内容。因为他所提出的这一学说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何谓真理?     
在早期基督宗教哲学中存在有两种对立的真理观。一种以奥古斯丁为代表,主张“真理即是存在”。另一种以波爱修为代表,主张“真理并非存在”。阿奎那既反对奥古斯丁的也反对波爱修的真理观,主张真理乃事物或存在与理智的符合或一致。阿奎那之所以反对奥古斯丁的真理观,乃是:勾了强调真理与事物或存在的差异性,更好地阐述他的存在先于本质的原则。他之所以反对波爱修的真理观,乃是为了强调真理与事物或存在的同一性,强调真理的存在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杨栋 《现代哲学》2017,(3):30-37
"海德格尔与马克思"这一论题的深入离不开对一些基础问题的解答。作为这样一个基础问题,马克思本人在海德格尔的思想道路中扮演何种角色,值得深入探讨。基于海德格尔的"存在历史手稿",从其思想道路的发展出发,结合具体文本来分析马克思在海德格尔思想道路中扮演的角色,不但有助于厘清马克思在海德格尔思想发展中的作用,明确海德格尔对马克思相关评判的出场背景,更有助于把握对海德格尔与马克思哲学关联进行研究的基础、可能性和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简述了形而上学史,探讨了康德对旧形而上学的批判.接着概述和批判了尼采的形而上学批判.海德格尔认为,尼采的错误在于把存在解说为价值,在于在追问存在者的存在根据时遗忘了存在本身.在尼采以强力意志为根据的价值之思中,主体性形而上学忽略与遮蔽了存在.形而上学的秘密是根据律.形而上学通过根据律主宰了现代人的命运.海德格尔对形而上学的克服与超出就是把作为存在者原则的根据律拆解为作为存在原则的存在与根据相互归属的根据律.德里达认为,在阐述此在的存在机制与存在意义的基础存在论中,海德格尔区分了本源与非本源.他把本源理解为本真本己性.在德里达看来,这种理解还是带有传统形而上学亦即在场形而上学的烙印.德里达对亚里士多德时间观的再解读表达了他对形而上学的深刻批判和解构.德里达对海德格尔的批判表明了他自己看到了比作为在场之存在还要古老或晚到的"事情".这种"事情"乃是对在场—不在场的绝对超出,就是德里达以踪迹之名所思考的东西.  相似文献   

13.
理性的区分     
什么是哲学或形而上学?海德格尔的回答直指在者之在。这种回答与他追问“思想的第一开端”有关。而博德尔的见解与之不同,他认为,哲学是对智慧的爱,而这种爱体现为一种概念的表达,一种智慧的给予,它涉及到概念理性,哲学是在这种理性中实现出来的,它不能还原为本体论、神学。理性区分为三种类型:自然理性、世界理性和纯粹理性(即概念理性)。前两者是理性之内的区分,而纯粹理性是理性自己与自己的区分,后者产生了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14.
“存在”这一概念极易误导人们对于海德格尔思想的理解.立足于从“存在”到“意义”的现象学还原,我们有理由认为,当海德格尔谈论存在时,他谈的是现象学意义上的意义.这一解释可以在早期海德格尔关于事实状态(Faktizit~it)和后期海德格尔关于Ereignis的论述中得到印证和理解.事实状态和Ereignis说的是一回事:保持意义-给予过程的敞开.鉴于“存在”在海德格尔研究文献中的长期使用,本文将首先澄清海德格尔在何种意义上使用“存在”一词,并根据这一澄清重新解释世界、真、Ereignis、事实状态等重要概念.  相似文献   

15.
在思考存在的过程中,海德格尔持续关注人的本质问题。针对传统形而上学对人的定义,海德格尔直言人无本质。而他同时又说明,人的本质在于绽出的生存。前期的他力图重新定义"主体性"以替代传统形而上学的主体性。这一做法后来被他自己质疑,最终导致了他的"转向"。本文以真理为线索,试图揭示海德格尔前期对人的规定之得失,并考察他在后期如何通过存在的真理为人的本质奠基。最后试图说明,海德格尔提出的使人成其本质的方式对具体实践缺乏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海德格尔思想主导词Ereigni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德格尔思想及其主导词Ereignis中存在着一个“显现、看、知”三者共属一体的基本结构,其中“看”居于关联“显现”与“知”的核心位置。这种结构既是由他的“实际生活经验”的“显示形式”的现象学方法决定的,也源于他对希腊人之存在经验的洞察:在西方形而上学的开端处,存在以一种存在与存在者相区分的二重性的方式运作着。因而,在阐释Ereignis时,海德格尔几乎处处都在强调这个词中固有的“看”的因素。但这里的“看”应做广义的解释,它可以对应贯穿海德格尔前后期思想的一个重要词语Vernehmen(有“审听”、“颖悟”、“觉知”等多种译法),意为“对存在的领会”。这种意义上的“看”标志着Ereignis中与“存在”互相“共属”的“人”的一维,它既关涉作为Ereignen的“成”(或“有”、“在”)之“如何”,也划定了“成”(或“有”、“在”)的界限。关注“如何”是现象学的重要特征,强调“界限”则是海德格尔现象学的重要特征——有限性思想。只有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Er—eignis才配称作作为现象学家的海德格尔的思想主导词。基于此,笔者建议将Ereignis译为“会成”或“自会成”,这里的“会”既是“看”又是“领会”。  相似文献   

17.
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海德格尔哲学严重缺乏伦理学面向。但事实上,从早期的《存在与时间》到中期的《哲学论稿》再到晚期的《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海德格尔都深刻地论述了伦理问题。只不过,海德格尔批判了西方历史上一切以“理性人”“知识人”为基础的形而上学的人道主义,而代之以本真生存的存在论的“人道”。《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集中批判了传统形而上学伦理学以及萨特实存的或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直接指出不是“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而是真正的“人道”必须是“存在论”的。因此,虽然海德格尔自身无意建立一种传统意义上的伦理学,他也反对某种“元伦理学”存在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但他的存在论思想如他自身所言是一种“源始伦理学”。《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道出了在现代日常生活世界中感性的和实践的人的真正本质与尊严,提供了建立现代和后现代所需要的新伦理学的可能性并起到了思想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18.
海德格尔对康德实践哲学的解读是他阐释康德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围绕着道德情感、实践理性、实践自由等问题分析了海德格尔在这一方面的解读内容,并且指出海德格尔的解读是定向于存在论的,属于基础存在论筹划,人的存在问题是关注的核心。他力图发掘康德思想中的存在论-生存论的内涵,这反而丧失了原初的伦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培 《世界哲学》2009,(4):92-100
本文以诠释本质和实有之关系为契机,从其古希腊哲学源头考察出发,将制作概念把握为联系海德格尔思想发展的一条重要线索,通过海德格尔自身对此问题的解读,最终使得想象、时间和制作之间的关系呈现出来,也使得本质和实有之关系获得了澄清。  相似文献   

20.
孙周兴 《现代哲学》2002,59(4):85-95
本文讨论海德格尔早期弗莱堡讲座中的现象学。作者从题域和方法两个角度上探讨海德格尔这个时期的形式显示现象学。就题域来说,海德格尔试图突破胡塞尔现象学的“知识”或“理论”局限,深入到“前理论的”层面,即所谓前理论的“原始东西”;就方法来说,海德格尔沉思和实践了他所谓的“形式显示”的思路和言路,以此力求与传统哲学的形式化思想方法划界。作者认为,“形式显示”的现象学方法乃是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之前的现象学哲思的最富特色和创意的成分;而由于这种方法上的探索也影响到后期海德格尔的思想道路,因此一般而言,它也标志着海德格尔全部思想的现象学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