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筝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这源于它独树一帜的音色传达出别具一格的美学特征。本文从古筝音色特点入手,阐述它清脆悦耳、风格多样和美不胜收的特征。进而借助古筝名曲《高山流水》,进一步探讨古筝音色与美的关系。笔者以为,古筝音色和美学之间,从总体而言是辩证的、统一的;分别而言,古筝音色是古筝音乐之美的源泉,而音乐之美又是多姿多彩的古筝音色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2.
陆媛媛 《美与时代》2005,(11):49-50
古筝经历了两千多个春秋的洗礼,仍然散发着诱人的魅力,它那浓郁的民间韵味、别具一格的演奏技法,使其成为当今中国的"民族乐器之王".古筝艺术的空前繁荣与从事古筝教育工作者的辛勤耕耘是分不开的.而在古筝教育事业中,早期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位古筝专业教师,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我对古筝早期教育的体会是: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其情感表述和个性塑造对于促进学生筝艺的全面和谐发展、造就未来古筝人才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筝是我国古老的弹奏乐器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盛行于陕西、甘肃一带,经过数千年的历史的演变,古筝艺术有了很大发展,并形成了以河南、山东、客家、潮州、浙江等几大流派为主要代表的古筝艺术。 河南地处中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因此,河南的古筝艺术自成一系。在河南筝派中,南阳古筝艺术又具有  相似文献   

4.
刮奏,是古筝弹奏中极富特色、最能体现古筝特性和神韵的主要技法之一,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多样的种类,丰富的色彩。  相似文献   

5.
各种乐器根据自身不同的特征,有着不同的音质、音色,这种声音上的不同品质,反映出各种不同的结构,不同演奏方法所形成的独特时声音个性。古筝是我国民族弹拨乐器之一。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战国时期,筝就已经流行于秦国。长期以来,筝之所以能够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大概就是被古筝那优美的旋律,动听的音色所吸引。“如何运用古筝技巧,使古筝艺术表现得更完善”,我认为这是每个演奏者毕生所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众多的古筝流派中,河南筝派具有广泛的影响。这一形成于中原大地的古筝流派发展到近现代,由曹东扶先生(1898~1970)创立的“曹派”艺术,以其鲜明的特色和独有演奏技巧而著称于世。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在曹老精心培育下,造就了曹桂芳、曹桂芬、李婉芬、尹其颖、何宝泉、吕殿生、邱大成、何成育、娄方等古筝名家,成为曹派艺术的第二代传人。之后,曹派的大批再传弟子纷纷活跃于筝坛,其中,曹老的外孙女冯彬彬就是第三代传人中的佼佼者之一。这表明,  相似文献   

7.
古筝作为我国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流传、发展过程中,与各地的语言、风俗以及民间音乐相融合,逐渐形成了鲜明地域特色的筝乐风格和流派.在我国黄河流域,历史上广泛流行着古筝音乐.在这一地区较为集中地分布着河南筝派、山东筝派和陕西筝派三个古筝流派.三派筝乐与民间音乐的关系,就如同血和肉、鱼和水的关系,正是丰富、浓厚的民间音乐的土壤,才培育出了筝乐这朵中国民乐的奇葩.  相似文献   

8.
CD经典系列     
编号品名{ }单价订数编号品名单价Vl梵唱大神悲咒¥15.00 V4 }白衣观音灵感真言¥15.00 V2大悲咒¥15,00 V5了凡四训(l一4)VCD¥15.00 V3 }佛韵金曲l¥15.00 A1梵唱大悲咒(84句)¥15.00 A24佛七佛号¥15.00 A2达摩配乐¥15.00 A25古筝禅乐¥15.00 A3观音灵感歌¥15.00 A26古筝  相似文献   

9.
在古筝的传统演奏技法中,左手有其不可缺少的作用,传统乐曲中的"以韵补声"就是靠左手在琴码左侧以吟、揉、滑、颤等技法表现出来的.然而,这一优势又使古筝的技法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因此,开发左手的使用,使左、右手都能够灵活自如地完成快速高难度的弹奏技巧,就需要进行快速指序技法的练习.  相似文献   

10.
古琴与古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琴与古筝,两者均前缀以"古",同为中国传统乐器中两件历史悠久的重要民族乐器.它们在外形上颇为类似,都是平置弹奏的弹拨乐器,两手的演奏技法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1.
我心素已闲     
喜欢安静。不与人语。 安静的时候,听一些古筝。听朋友读我的随笔《樱花呀樱花》。 听着听着,会睡着了。 越来越喜欢安静的东西了。清幽,散发出浓烈的清幽。莲的气息,或者薄荷的味道。  相似文献   

12.
音乐艺术的不断发展恰如历史的发展一样,离不开传承与创新.在一辈又一辈的音乐家共同努力下,使古筝这件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在当代依旧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与璀璨的光彩.筝曲《枫桥夜泊》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人情怀及其精神内涵与古朴的意韵和现代化的作曲技法加以融合,以写意的笔触描绘出一幅颇具中国风情的水墨画卷.《枫桥夜泊》是浓缩了中国传统音乐精粹的一个典型曲目,并与张继的唐诗《枫桥夜泊》加以融合,运用叙述性的音乐语言将诗中那种唯美的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3.
扬琴独奏曲《流水欢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此曲生动、形象、真切地表现出河南林县红旗渠的壮观以及当地人民群众朴素的劳动生活。作曲家采用极富河南地方特色的主导动机,借鉴了古筝与钢琴的创作手法,使这首扬琴曲倍受海内外听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14.
文化艺术     
正南岳坤道学院举行2019元旦文艺汇演1月1日,南岳坤道学院在学院大礼堂举行主题为"不忘初心,精进修行"的迎新元旦文艺汇演。南岳区相关单位负责人、南岳坤道学院院长黄至安方丈及南岳坤道学院全体师生共同观看了演出。演出内容精彩丰富,包括古筝演奏、古琴演奏、太极拳表演、道情表演、独唱、合唱、舞蹈等。此次文艺汇演为坤道  相似文献   

15.
瓦屋听雨     
正每逢下雨的时候,我喜欢一个人守在自家的瓦屋听雨,那实在是一种别样的雅致和风情。雨悄悄地来,时急时缓,最后又悄悄地飘逝。有时是一阵风裹着急雨齐刷刷地来,又齐刷刷地去。雨点敲打着青色的瓦楞,发出时而叮叮当当时而噼噼啪啪的清响,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美妙犹如天籁之音,像玉手倏而拂过古筝之轻响,  相似文献   

16.
一、"明清遗音"板头曲传承人宋光生 1962年,22岁的宋光生在河南省首届古筝研究会上以纯熟的技艺崭露头角,从此,他的名字就与"板头曲"连在了一起."文化大革命"时,文工团解散,宋光生到供销社当了营业员.虽然职业变了,但数十年来,宋光生一直勤练不辍,板头曲一直在他的指尖流淌.  相似文献   

17.
她天资聪颖,曾就读于著名的拔萃女书院,是香港第一届十大杰出学生。中学毕业后,她考获奖学金,到意大利进修,后到伦敦大学主修意大利文学,除了国语、粤语,还精通多国语言。她才艺俱佳,活跃于课外,征文、朗诵等奖项不胜枚举,舞蹈、钢琴、古筝、双簧管都达到专业水平。她,不是哪个著名的学者,而是香港影视歌三栖明星莫文蔚。1994年,莫文蔚大学毕业,  相似文献   

18.
琴棋书画适合我的年龄,书房便有了古香古色的筝。弹过了听过了抚摸过了之后,仿佛那音走了好远,心绪不宁,每天为生活而奔忙的日子,忽略过它。偶尔搞书房卫生的时候,掀起那琴布,满眼灰尘,轻轻地拂去,怜香惜玉的眼泪湿了双眶。想当年青春力盛,对人生的爱好充满激情,如今端坐在古筝前,什么也不想,唯有用右手大拇指狠狠地勾弦。暮然发现,此一勾灿烂了得,原来,春心荡漾花落是有痕的。  相似文献   

19.
2011年11月27日晚,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首府杜塞尔多夫市音乐厅弥漫着浓浓的中国味,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正在这里举行。这场音乐会的观众是几百位中德佛教信徒、居士及佛学爱好者,而音乐会的节目,除了德国北周州音乐学院的学生们演奏的古筝、琵琶、竹笛等中国传统民乐,其余皆由一位法师与一位摇滚音乐人合作完成,他们演唱了《感恩歌》、《供养谒》等八首佛乐,通透明亮的梵呗震撼着每一位信士的心灵。  相似文献   

20.
渐弱     
正我弹古筝多年了,但摇指一直摇不好,所以总是弹那几支曲子,再没有突破和提高。老师说,摇指要有变化,一个小节里要体现强弱渐变,一首曲子结束时,要求更高的控制力,气息要更稳,手不能发颤,否则就失去了平滑的声音,这是最让人紧张的时候。老师说控弱比控强更难,弱不是虚,不是浮,而是有力度的轻,更难控制的实。音乐要控制结尾,控制渐弱。生命的各个阶段,总有一些人和一些事,要渐弱,淡出,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