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堂幽默     
《天风》2020,(3)
正我有耶稣一位信徒与牧师见面,信徒说:"哇,牧师,好久不见,你怎么头发全白了啊!"牧师说:"是是,但我见你一点没变,尤其是头发,仍然黑而亮!看上去真年轻。"信徒不假思索地回答说:"那我不一样,我有耶稣!"于是,牧师站在风中凌乱……[提示]每个真信徒都有耶稣,只是上帝对每个人的带领安排有别。  相似文献   

2.
教堂幽默     
佚名 《天风》2018,(2):45-45
谁是罪人? 有一个警察在追捕一个逃犯的过程中,怀疑那逃犯逃进了正在做礼拜的教堂,于是他走进去,大声喝道:"谁是罪人?给我站出来!"只见全体做礼拜的信徒都站了起来,站在台上的牧师温柔地问那气喘吁吁的警察:"警察先生,在神面前我们都是罪人,你要找那一位?"  相似文献   

3.
金微 《天风》2002,(11):21
天风编辑部:我是一位普通信徒,有一个问题我想问:我们那里有一个信徒患病,教会为他较长时间代祷,结果他去世了。这件事在他家造成不好的影响,他老伴再也不来礼拜了,信徒也很灰心,许多人议论纷纷,  相似文献   

4.
秦小林 《天风》2017,(8):37-38
我所敬重的沈德溶老先生荣归天家了。沈德溶老先生,被上海教会的同工亲切地称呼为"沈老",他是上海基督教闸北堂的一位老信徒,也是上海教会乃至中国教会的一位领袖。作为闸北堂的一名负责同工,我愿与大家一同缅怀我所认识的"沈老"。沈老是一位虔诚的信徒。1994年8月底,我调来闸北堂工作,几乎每个主日都看见沈老来闸北堂参加主日上午第二堂礼拜.  相似文献   

5.
读者信箱     
信徒要固定一处教会吗? 《天风》编辑部艾洁同道:主内平安! 我原是上海某堂受洗归主的信徒,但没有固定基督教堂聚会。去年有位弟兄提出要我固定一处礼拜及受圣餐,否则有碍灵性长进也亏欠神。对此我一直存在疑问,认为敬拜一位真神到哪个基督教堂都可以,错在那里?请帮助我提高认识,并赐解答,  相似文献   

6.
前些天听到一位老弟兄说:“传道人不应在台上指责信徒为什么在台下打盹睡觉,而应当先考虑一下自己讲的内容。”也有的信徒反映说:“我们希望教会能重视讲台的工作,因为大家来一次不容易。”信徒反映的话语虽不多,但分量却很重,他们都是十分爱主爱教会的肢体。我深感这些话对我  相似文献   

7.
6月18日上午,上海钦赐仰殿道观举办首期信徒培训班。会期一天,近50位信徒参加。道观管委会主任丁常云道长作动员,4位道长就道教基础知识、基本礼仪、如何做个合格的道教信徒、党的宗教政策进行了宣传讲解。最后,道观向参加培训班的信徒颁发了信徒证。据悉,道观今后将每月举办一  相似文献   

8.
河南见闻     
今年8月下旬,独自前往河南采访,主要走了三个地方:许昌、灵颖和开封,郑州不过是中转站,尽管如此,但它毕竟是我进入河南的第一站。在郑州时,我去省两会拜访了河南省基督教协会会长赫连召选牧师,三自主席吴承荣牧师,秘书长唐卫民牧师,副会长胡俊杰牧师等教会负责同工,他们告诉我许多让我振奋的事情。 河南省有可容纳千人以上的教堂1100所以上,聚会点5000多个,信徒有200多万,牧师100多位,长老394位,传  相似文献   

9.
《天风》2015,(6)
<正>记得我小时候,所在的农村教堂只订阅一份《天风》,当时在农村要订阅《天风》不是一件易事,复刊以后的《天风》不能直接订阅,只有零售。所以,教堂一本《天风》,信徒轮流传阅。每一期《天风》至少经过十几位信徒的手,传阅到最后页码残缺,纸张污腻。当时我父亲是那个教会唯一的传道人,因此他有第一个阅读《天风》的权利,因为他在讲道时还要负责向信徒传达《天风》里的新闻与见证。因此,我们全家常有机会在饭桌上先听为快。在我父亲的讲道记录本里有很多从《天风》  相似文献   

10.
中国教会是一片广大的禾场,其中果然有不少兴旺的现象,还有不少美好的见证,特别是进入90年代,中国教会仍有不少尚未解决的问题,下面我从农村教会角度看,如何重视神学建设。 最近,我收到一位安徽金陵校友的来信,他叙述了在农村有大量值得思考的神学问题,例如要求信徒祷告时面向东方,因为神在东方;又称在梦中看见一位  相似文献   

11.
<正>在一些信徒的心目中,牧者为信徒祷告是合理的,而信徒为牧者祷告是不配的。然而,作为牧者的我们,自己心中却十分清楚,我们比众人更软弱,更需要代祷!一位牧师在医院看病时,遇到一位信主不久的信徒,他惊讶地说:"啊?牧师你怎么也会生病啊!"在某些信徒眼里,牧者应该是远离世俗、清心寡欲的,是知识渊博、知书达理的,是大有口才和胆量的,是性情温和、善解人意的,是安静聆听、解惑答疑的……于是,他们一有问题与困难就找牧者倾诉、解答与代祷。然而,牧者与信徒一样,  相似文献   

12.
《天风》2013,(11):64-64
[问]我是一位年轻的教会牧者,近年来,教会里不断有人受洗归主,但同时,又不断有人离开教会.所以信徒人数总量变化并不大。为此我遭到一些长执的批评,认为我管理牧养不力。但我已经很尽力了,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一位小牧者  相似文献   

13.
<正>这些年来,某些农村教会特别是山区的一些教会面临萎缩。近期我走访了一些山区的教会,有些感慨。一、农村教会的发展现状1.青黄不接,老龄化严重有一次,一位弟兄骑摩托车送我去一间山区教会证道。开始讲道前,看到满屋的白发老人,我请在座60岁以上的老人举手。结果,满屋礼拜的信徒,只有两个人没有举手我以及骑摩托车送我的那位同工。这种现象在  相似文献   

14.
前几年,在三门峡地区一个偏僻乡镇发生了一件奇事。夏天,收麦的日子临近,当时这个乡镇有信徒200多人,有一位“传道人”就给信徒讲“世界末日”的事,他告诉信徒说:“耶稣马上就要来了,  相似文献   

15.
张业成 《天风》2014,(5):6-7
<正>我觉得在信徒中间,我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让自己做一个快乐的侍奉者,也是我一直不断的追求。至今我还记得儿时第一次跟妈妈去教会的情形。进入教堂,我看见有那么多人在教会(当时聚会人数可能有三千多人),上下几层的教堂被挤得水泄不通。一个人站在讲台上讲道,下面有那么多人听,牧者实在是"威风  相似文献   

16.
一所教堂是周边信徒的"家",是信徒心目中崇高、圣洁的地方,是信徒得以安息、得到牧养的地方;一所教堂是周边非信徒心目中认为高尚、神圣的地方.无论信徒与非信徒,每个人都希望所看见的教堂能够发出好的亮光. 在我心目中,一所教堂必须是一个和谐的教堂,也只有和谐的教堂才能真正荣神益人,才能真正实践圣经教导,才能成为信徒的家,才能成为基督信仰的见证,才能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叶小莲 《天风》1996,(11):12-12
云南的气候宜人,云南的弟兄姊妹对真道的渴慕更令人振奋。8月4日是主日,马牧师在锡安堂讲道,我在三一圣堂讲道。三一圣堂谈不上雄伟、漂亮,她是一所古老破旧的危房,她的外貌虽然不惊人,但她的“内涵”却是非常动人。我一进教堂,就看见一位长辈拿报纸分给信徒,我很希奇,礼拜天怎么叫信徒看报?原来这报纸,是作垫当凳子坐的,因为教堂小,人很多。  相似文献   

18.
圣周六,就在我即将皈依天主教会的时刻,有人对我说:“哇,你坚持了十一年半!”我苦涩地笑了笑。我和马克结婚也是十一年半了。在大部分时间里,我不仅是一位坚定的圣公会信徒,而且也热忱祈祷马克也成为圣公会的一员。现在我坐在复活节前夜的黑暗里,我不停地回想着,我是不是该放弃呀?  相似文献   

19.
《天风》2006,(19):22-24
今年第8号17级超强台风“桑美”,于8月10日下午在浙江省苍南县马站镇登陆,随后进入福建省福鼎市。这次台风的强度为建国五十年来所罕见,风速达到68米/秒,瞬间风力甚至达到19级;随着强风还伴有强降雨,增加了破坏性。这次台风给苍南县和福鼎市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苍南县教会有27位信徒因台风死亡(有被海浪卷走;有因房屋倒塌压死;最惨痛的是一个三代同堂九口之家,在台风后,仅存一位9岁孤儿)。在台风中还有15位信徒受重伤,目前还在医院治疗。此外有5000多信徒的房屋完全倒塌,所有财物都被摧毁;另有8000多信徒房屋受到严重的损害,他们都无家可归,只能寄居在亲戚家里或政府搭建的简易帐篷里。沿海渔民信徒损失更为严重,有的渔船沉没,有的鱼排被冲走,他们所有的财产化为乌有。有12座教堂倒塌,13座教堂严重受损,这25座教堂无法聚会。急需重修、建教堂的资金477万元,其中教会自筹资金为218万元,急缺重修、建教堂资金259万元。福鼎市教会因台风遭遇海难死亡的信徒为10人,有3000多信徒房屋受损,信徒在养殖、船只、种植等方面损失惨重。有些信徒所有的财产被这次台风洗劫一空,连最基本的生活都有困难。教会有18所堂点严重受损以致不能聚会,急需重修建教堂的资金293万元,其中教会自筹资金为86万元,急缺重修建教堂资金207万元。浙江省苍南县教会和福建省福鼎市教会急缺重修建教堂资金共计为人民币466万元。因以上二市县为这次台风重灾区,信徒自己都承受巨大的损失,奉献力量十分有限。圣经上说:“有了机会,就当向众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当这样。”(加6: 10)所以在此呼吁国内外的教会、弟兄姐妹,为神的家、受灾信徒以及所有遭受灾难的人祷告,奉献自己的爱心,帮助受灾难的教会和弟兄姐妹渡过难关。主耶稣告诉我们:“这些事你们既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的身上”(太25:40)。全国两会社会服务部已经开设救灾援助专线。  相似文献   

20.
冯淑仙 《天风》2022,(2):54-55
<正>一位认识多年的牧师来电找我咨询。她在某市中心的一间福音堂服侍,与两位传道一起牧养约一千多名信徒,工作十分繁重,加上她做事认真,总要亲力亲为,又在教会楼上住,所以一周七天都在工作,几乎没有休息。好在她的女儿已经在外地读大学,丈夫和母亲帮忙家务,家事不用她太操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