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藏传佛教或称西藏佛教,俗称喇嘛教,但藏族自己则不这样称呼,而是称作“桑结登巴”、“却”或“登巴”,意为佛教、佛法。西藏佛教是在公元7世纪中分别由印度和汉地传人西藏的。7世纪至9世纪中叶是佛教在西藏发展的第一个阶段,藏传佛教称其为“前弘期”;10世纪后半期,也即从公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同时又迎来了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关怀西藏自治区及其他涉藏州县的社会经济发展与藏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和保护,其中尤为关注藏传佛教及其文化,并多次提出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论断既包含了藏传佛教的理论和历史等重大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3.
黄春和 《法音》2001,(1):31-36
藏传佛教是印度密教与我国藏族传统文化融合而形成的地域性佛教。藏传佛教造像以藏传佛教特有的崇奉为表现对象,风格上以印度密教艺术为基本依据,同时融入了藏民族传统审美和表现手法,是雪域高原的一朵艺术奇葩。藏传佛教肇始于公元7世纪初,最初主要在西藏、青海等地的藏族聚居区传播。直到元代,随着西藏辖归内地中央政府,开始传入内地,此后在内地一直传播不衰。北京作为元明清三代的首都,始终是藏传佛教在内地传播的中心。在元明清帝王的一致崇重下,藏传佛教造像艺术活动分别在三代的宫廷开展起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我…  相似文献   

4.
从藏传佛教时代使命定位,结合调研的第一手资料,我们认为,寺院应加强文化教育以提高僧众的现代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在西藏,由于自然、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藏传佛教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新形势下,加强藏传佛教的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僧众的佛学修养、知识水平与文化素质,这不仅关系到藏传佛教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西藏和谐社会的建设。最近,笔者在  相似文献   

5.
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对藏传佛教中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将之尽快融入社会主义新型文化的体系之中,创建具有时代特点、民族特色的藏传佛教新型和谐文化。2010年,我随佛教文化与西藏和谐社会建设课题组进藏调研,对藏传佛教维护社会稳定、促进西藏和谐的文化功能有了新的认识。2011年,我在西藏挂职锻炼期间,又就这一课题做了调研访谈,进一步认识到:  相似文献   

6.
叶辉  普多吉  觉果 《法音》2006,(1):43-44
新华社西藏日喀则12月8日电当第一缕阳光照到尼色日山峰顶的吉祥时刻,古老的扎什伦布寺迎来了藏传佛教的大喜日子——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坐床十周年。十年前的今天,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在这里坐床。这十年,他在浓郁的藏文化氛围里接受了传统佛学教育,兼学了藏语文、数学、汉语等多科目文化知识。十年中,感受了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西藏从加速发展走向跨越式发展、从持续稳定走向长治久安。十年来西藏经济快速增长,社会局势稳定十年中,西藏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2%。经济快速稳步发展,使西藏基础…  相似文献   

7.
佛教自公元前,已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传入中国内地和朝鲜、日本等国的通常称为北传佛教,传入我国西藏、青海、甘肃、蒙古等地的称为藏传佛教,传入斯里兰卡、缅甸、泰国、印度支那及我国云南边题的称为南传佛教。到今天,佛教的传播得到了新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有佛教徒6亿多人。在世界佛教中,藏传佛教越来越受到重视。佛教渗透于藏地政治、社会、经济、文化之中,水乳交融,不可分割。西藏的文字本身就脱胎于梵文,没有佛教就没有西藏的文化。但是,中国内地在历史上号称为第二佛国,汉地佛教也是世界佛教中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英国为培养为侵略中国西藏服务的人才,在西藏亚东、江孜等地开办英语学校,推行西化教育。此举遭到了西藏藏传佛教界以热振五世、三大寺僧侣为代表的爱国人士的坚决抵制,迫使西藏地方政府关闭英语学校。西藏藏传佛教界爱国人士对西藏西化教育的抵制遏制了英国的文化侵略,促进了西藏地方的文化觉醒、遏制了西藏民族分裂活动,增进了西藏佛教界爱国力量的团结、改变了西藏民族振兴思路,促进了汉语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8月1日至4日,由西藏民族学院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共同主办的佛教文化与西藏和谐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在西藏民族学院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藏传佛教文化对西藏和谐社会建设的影响、藏传佛教当前的发展情况、藏传佛教如何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藏传佛教管理制度和政策等问题提交了论文,展开了深入探讨。为展示此次研讨会的成果,本刊从研讨会论文中选取了《藏传佛教健康发展的若干要素》、《宗喀巴佛教改革的启示》、《加强藏传佛教的文化建设》、《当前藏传佛教文化认知现状及其对策》、《引导藏传佛教寺院经济健康发展》、《藏族吉祥符号的意蕴》等6篇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18世纪大多数藏族民众为藏传佛教信徒,清王朝在西藏实行政教合一制度,由藏传佛教僧侣集团主管西藏政教事务。噶锡家族是18世纪西藏贵族首领,其日常生活深受藏传佛教影响。本文以噶锡家族为中心研究西藏贵族作为信徒如何进行相关宗教活动,探析藏传佛教与西藏贵族的密切关系。认为西藏贵族全力支持佛教事业并积极修行佛法,在贵族的率领下藏族民众虔诚的信仰藏传佛教,揭示出西藏政教合一制度下藏传佛教兴盛发展的社会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我国学界关于近代基督教在西藏的传播研究进行了系统地评述。近20年来,学界主要围绕西方传教士入藏传教的动机、历史过程及其影响、基督教在西藏传播的失败原因、基督教与藏传佛教的交流和冲撞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8月召开的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重要内容.藏传佛教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藏传佛教的传承发展也必须坚持中国化方向.如何认识和对待藏传佛教中国化问题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明确提出要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我们坚定不移遵循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完善藏传佛教三级学衔制度建设,培养新时代藏传佛教代表人士提供了根本遵循.我结合个人的学习理解,谈四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对藏族女尼在传统与现代交织中的角色、社会价值和身份认同等问题的研究,已是时代所赋予的话题。本文以亚青寺女尼为例,通过分析女尼在寺院结构、教育、生活中的角色,探讨当代藏文化和藏传佛教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5.
在2020年召开的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对于信仰藏传佛教的藏族、蒙古族等民族的同胞们更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西藏的长治久安,都具有十分重大和迫切的现实意义。如何根据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要求,逐步推进和深化藏传佛教中国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16.
王尧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藏学家,1928年出生,江苏涟水人。现任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王尧先生在藏族史、藏传佛教、敦煌藏文献、藏族文学、藏语言等领域都有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主要著作有《吐蕃金石录》、《吐蕃简牍综录》、《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吐蕃敦煌文献选》、《藏剧故事集》(汉、英文版)、《宗喀巴评传》、《西藏萨迦格言译注》、《藏学零墨》、《西藏文史考信集》(大陆版和台湾佛光出版社版)、《藏学概论》、《西藏文史探微集》等20余种,发表论文数百篇。  相似文献   

17.
王启龙 《法音》2003,(8):14-23
新中国成立,可谓改天换地,这为中国学术界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不少从旧社会步入新社会的专家学者、高僧大德继续在藏传佛教研究领域辛勤耕耘,为推进新时期的学术研究向前发展做出了贡献。可惜,后来运动不断,尤其是“文革”期间,学术几乎陷于停顿。因此,直到1979年改革开放以前,与藏传佛教研究相关的文章着实不多。据统计,从1950-1979年,只有100余篇文章发表。其中大多发表在《现代佛学》等杂志上,主要篇目有如:通论类有牛山、慧吉祥、司马平的文章,是藏传佛教方面概述性的文字[1]。这方面法尊法师的《西藏前弘期佛教》和《西藏后弘期佛教》…  相似文献   

18.
1984年第一期《西藏研究》刊登了中国佛教协会理事、著名藏族学者才旦夏茸教授撰写的《藏传佛教各宗派名称辨析》一文。文章就汉语中有关藏传佛教宗派名称的习惯叫法作了辨析。关于不能同意称藏蒙传佛教为“喇嘛教”之见作者指出:“正如汉族地区自古盛行的佛教即称佛教才合乎本意而无争端一样,藏传佛教,汉语也应称佛教;或冠以地名,称西藏佛教;蒙传佛教则称蒙古佛教。我认为这样命名根本无错。”作者还指出:由于喇嘛教这一错误的名词,使现在一些西方学者认为藏族喇嘛们对佛法进行了许多改革和掺混,把藏蒙传佛教看成不同于佛教的“喇嘛教”,“是佛教的异类”。作者说:“这是绝不能同意的。”关于不同意称佛教宁玛派为“红教”之见文章说,藏传佛教宁玛派的称呼是西藏佛教后弘期开始的。那时班智达牟迪及大译师仁钦桑  相似文献   

19.
西藏在人们心中似乎一直笼罩着一层神秘而圣洁的面纱。处在雪域高原的特殊地域性,成就了它独特的文化传统。更让无数人为之神往的,是藏传佛教的存在。处处可见的佛塔、经幡、玛尼石堆,虔诚信徒五体投地的朝拜,时时不停歇的转经筒,长明的酥油灯……这些元素,吸引着许多人踏上这片充满神秘味道的土地,试图走近藏传佛教。最近读到王尧教授在中华书局出版的《走近藏传佛教》一书,体会颇多,深感此书确能为了解藏传佛教、打开西藏文化的"神秘大门"提供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20.
萨迦派是藏传佛教史乃至于中国历史上颇具影响的一个宗派。1247年,蒙古王子阔端和西藏佛教萨迦派的头面人物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在凉州会晤,议妥了关于西藏归顺蒙古的条件,从此,西藏归入元朝版图,推动了国家统一的历史进程。萨迦寺内仅存的梵文佛经等稀世珍宝灿烂辉煌,世所罕见,萨迦寺因此被称为中国的“第二敦煌”。在萨迦派掌管西藏地方政权的近一个世纪中,藏族文化的“大五明”有了长足的发展,而“小五明”的大部分内容是在这一时期出现和弘传的。其中,萨班对藏传佛教及藏族文化作出了极富创造性的贡献。五世达赖喇嘛评价他说:“学习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