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与现实对抗中坚守艺术教育的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与审美教育的本质是引导人们感受诗意生存和审美精神。衣食无忧的当代仍应培养人的审美生存精神,而不是将审美与艺术教育等同于谋生。诗性的审美生存精神与人们的现实利益相反,这要求审美与艺术教育与人们的利益化和欲望化现实相对抗,而这种对抗陷入了难以对抗又不能不对抗的困境。中国市场化年代的文化思维简洁而理性:“能吃”的和“不能吃”的文化,诗是“不能吃”的,因此拒绝诗性品质。艺术常常被人们不理解而由少数人坚持,艺术的个性和自由在于艺术的精神,人类的传统就是以一种没有实际功能的精神与有效的现实相对抗,艺术要经受现实的围困又要从现实中突围,施行艺术教育成为使人摆脱现实困境的矛盾性出路。与现实对抗的审美教育需要强行给予,即进行早期和长期的艺术教育。  相似文献   

2.
邢庆华 《美与时代》2015,(2):9-18,1
当代设计遵循自身的美学规律,首先从构思创意进入富于变化的秩序过程,并将变动的美学思想纳入新的视觉冲突,再经过变幻的假定、预想和抽象的精神凝聚,将深藏在艺术观念中的美学潜质逐步体现于律动美的现实之中,使充满隐性特点的"动态因素"在设计过程的深层状态下有机会为作品带来创造性的审美活力。正是这些充满内在审美活力的动态因素在当代设计中的审美显现,才得以保证千千万万的个体设计在自身逻辑运动中朝着新时代审美设计风格的大方向行进,也才能真正获得当代设计整体意义上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是近代中国画发展过程中最具争议性的问题,这与中国画精神和当代文化在总体精神趋向、生活与审美方式及价值层面等方面的内在矛盾有很大关系,认清这一现实或许会令我们对中国画精神的传承作出更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微信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密不可分,通过新媒体传播方式的变革,社会经济结构、生活方式、审美趣味和精神样态都产生了极大变化,大学生群体作为微信深度用户,表现尤甚。通过分析微信舆情传播状况和特征,以探寻大学生群体审美趣味外化而成的特点,并警惕审美趣味的泛娱乐化和审美感受力的弱化,追求"浅入深出"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5.
在汉画像中,有许多羊图像.这些羊图像与当时人们的祭祀活动、孝悌观念和婚姻风俗有密切的关系,体现了汉代人的审美追求与宗教信仰.羊图像的存在,有益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汉代文化的精神内核.羊文化已经渗透进我们的民族性格之中,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科学与无神论》2021,(5):18-24
信仰是人类一种特有的精神现象,它随社会物质生活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当人类文明进入理性与科学时代,虚幻的、神秘的宗教信仰开始出现世俗化转型。通过审视理性与上帝、科学与宗教,人们深切感到理性主义信仰在哲学、文化及现实等方面仍存在问题,开始反思世俗化信仰。马克思主义立足于人的社会性本质,发现信仰是群体化超越性的价值追求,纯粹个人化信仰毫无意义;通过对资本逻辑与价值失落的双重批判奠定了其作为群体化信仰的合法性根基;进而凭借对科学性和人文性、现实关切与终极关怀的融汇贯通,实现了对前现代神秘化宗教信仰和现代世俗化拜物教信仰的双重超越,成为人们追求世俗化信仰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7.
追求人类自身内部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是当今时代的必然要求.佛教平等观念特别是其中体现出的包容精神,对于人类和谐观念的确立富于启发意义.文章论述了佛教平等观的包容精神,分析了佛教包容精神形成的理论原因,并探讨了这种包容精神对当今时代人们和谐观念的正面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月梅 《美与时代》2013,(5):105-106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服装已经大大超出了传统意义上遮风挡雨的工具与手段的功能,成为人们追求物质生活基础之上的精神满足的重要途径之一。这就是说人们越来越把服装看作是一种艺术形式,从而在近现代社会中服装设计也成为了艺术。事实上,服装艺术体现了人们对于服装设计的创造智慧与审美诉求,与其他艺术种类一样,遵循着一定的审美准则,记录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反映着不同时代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逻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建方  徐益会 《学海》2003,3(3):129-131
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 ,政治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自觉创造的成果 ,是人类走向文明的产物。政治因需要而产生 ,又因现实的需要而不断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从现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所提供的客观条件以及追求自我发展的主观愿望出发 ,从价值、制度和组织上来设计和安排政治生活 ,从而形成特定的政治生活形态 ,即政治文明。”① 政治文明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 ,是体现着一定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的政治发展过程。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 ,政治文明按照自身特有和外界要求的逻辑不断发展、更替、创新 ,逐步从低级形态过渡到高级形态。社会主…  相似文献   

10.
从古至今,人们一直都在表现和创造着“动态”艺术形象,有些还成为历久常新的题材。中国画、雕塑、书法、建筑等艺术形式,处处体现和追求着“动”的魅力,对“动”的追求已经成为一种美学标准、艺术境界。产品设计的目的是为人类创造健康发展的动态生活方式。物质生活的富裕使人们的生活不只满足于产品的实用功能和静止的、一成不变的形态,人们更加关注在使用过程中与产品的交流、对产品的感受和富有个性化的重新创造。通过产品结构和要素的动态化,把“动态”的观念引入产品中,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这一需求。  相似文献   

11.
广告创意是极为复杂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方式。它运用各种思维方式,围绕广告主题把推销的产品形象化、观念化、情感化,从而最大限度地打动和说服消费者。它通过审美的方式和手段,加强了产品的艺术性,是一种寓功利性于审美中的活动。在当今社会上如“洪水”般的报纸广告中,怎样才能使制作出来的广告脱颖而出,让消费者惊鸿一瞥,并进而使他们对广告中的商品付诸行动呢?除了商品本身质量有信誉保证外,还要抓住人们的视觉和感官。这就要靠广告创意人员的设计了。 一则好的广告首先要确立广告主题,抓住产品的重点和中心思想,考虑产品的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在关于文艺与文化的重要论述中,多次涉及到"中华文化精神""中国人审美追求"、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等问题,立足文化的视野与高度来探求如何继承中华美学的精神品质与传统价值,如何再现和重塑中华美学的魅力,从而实现精神传承和文化创新的统一。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如何继承、发展与创新中华美学精神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原则与方法。在当下市场化的时代语境中,复兴中华美学精神就必须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文化审美风范",而不能"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唯有如此,中华文化才可以真正影响、引领、矫正、提升人民的审美修养与文化品位,新时代的中华文化才能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相似文献   

13.
服装设计不仅是人类穿着的具体实践,同时是社会发展的标志,它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审美、技术与艺术的再创造过程。设计构思是具体实施设计方案的开始和第一步,把握世界现代服装设计的创新,将民族文化中独特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融合到国际化之中。只有这样,中国的服装设计才能不断推陈出新,创造出自己服饰文化特色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人们对书法之美的感受,并不常用“美”这个字眼来表达,而是在发展变化中,构筑起“物象化表述”、“品级划分”和“风格品评”三种表达方式。三足鼎立的书法审美表述,一方面通过语言的转换,表达出人们对抽象书法的不同解读;另一方面,三者在相辅相成之中,丰富和完善了书法审美的方法和内容,反映出东方独特的艺术思维和书法观念。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精神之魂,是人类发展历史沧桑的见证与积淀。宗教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影响深远。当代科技的日新月异、人们审美情趣的提升、巨大的发展前景是数字动漫技术发展的动力,通过数字动漫技术独特的优势开展宗教文化的艺术设计创新,促进传统文化适应时代性,进行数字媒体转化,利用数字动漫技术与艺术结合对宗教文化进行创造性保护和创新性发展,以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播。  相似文献   

16.
魏丽 《美与时代》2003,(11):83-84
新闻记者是新闻作品的主体,在撰写新闻稿件的过程中应确立积极的审美追求和审美态度,把抽象的道理和具体的形象结合起来,以情动人,寓感情于形象之中,借用形象或通过对客观事物形象化的描绘,表达作者的感情,从而把作品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增强新闻的感染力,引起受众的共鸣。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观念艺术中,身体不再是简单的审美物象,而是被观念化了的符号,很多女性艺术家热衰于表现身体题材的作品,把身体当做精神的载体,呈现给观者。奇奇·史密斯通过独特的视角去表现身体艺术,形成了她独有的身体语言。  相似文献   

18.
谈神灵观念     
神灵观念是宗教的基础所在,虽然宗教绝不是人类精神发展的最好方向,甚至是人类的理性失误,但它却是当时人类的必然选择。随着历史朝代的更替,尽管科学和思想在缓慢的发展,但神灵观念仍然藏于人们的思想和意识之中,神鬼观念的方术、巫术还充斥于社会各个领域及各个层面,并支配着人们的各种行为,某些人迷信程度惊人,令人发指,神灵成为人们的精神寄托。被一些阴阳家所吸收、采纳、利用及加以改造。而一切有关神灵存在的说法都是谎言和欺骗,贫穷的根源是愚昧无知,愚昧无知是现代化的大敌。中国的出路在于现代化,现代化的道路在于理论、制度、道路创新,科教兴国。  相似文献   

19.
陈东 《美与时代》2006,(9):56-57
艺术是以人类的情感和想象为特征来把握和反映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即通过创造活动再现现实和表现情感与思想。它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因而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启发引导,使学生主动参与,在学习中发现、探索,真正从内心感悟中表现音乐创造音乐。这也正是创新教育的宗旨。  相似文献   

20.
拼贴艺术具有多元性、灵活性、物质性、社会性等特点,其应用于居住环境中为空间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表现形式、空间特点、创作手法和设计理念。拼贴设计通过将各个元素并置融合,对环境界面形式的不断创新,带来了造型的艺术性表现,满足人们对审美与功能的追求。此外,拼贴艺术作为多元的思维方式,给居住环境的发展提供了更为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