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文化多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当代水墨画面临着多样化发展的趋向。在针对水墨语言探索的过程中,艺术家们通过实践形成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促使当代水墨画与其它画种、流派、观念以及艺术媒介产生更多的交流与融合。其中当代水墨画与木刻版画之间形式语言、表现内容等多方面的碰撞,已逐渐成为艺术领域尝试创新的一种新思路、新形式。尤其是艺术家们在作品的黑白关系、肌理效果等方面所做的各种尝试,或将为之后的绘画创作提供更多的积极创见。基于此,应不断挖掘和思考水墨画和木刻版画两个画种之间更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版画以木刻版画为主,是在木板上使用不同的刻刀,运用刻、铲、切、划、凿等多种技法呈现事物画面,最后转写拓印到纸上的美术形式。中国古代版画在技术上是伴随着印刷术的产生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从开始出现就打上了传统文化的烙印,表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3.
刘利敏 《美与时代》2005,8(12):49-51
明朝是我国木刻版画的辉煌时期,留下了令人瞩目的艺术遗产.同时辉煌背后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尽人意之处.版画作为我们的民族和传统艺术,在新时代也需要创新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4.
水印木刻版画作为中国传统的的版画形式,是中国民族艺术殿堂的瑰宝,也是中国传统审美的杰出物化。文章所要探讨的永川水印木刻是四川地区建国后水印木刻艺术创作的杰出代表,笔者旨在文章中梳理永川水印木刻的发展经过、作品以及发展特点以及对后世产生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版画艺术在中国古代就已经出现了,当时是印刷艺术的一种衍生。版画从出现到现在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一直活跃在艺术的舞台上,但是版画在发展的各个时期,都受到了各类艺术或多或少的冲击,导致了版画艺术在大面积推广时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近年来,通过对当代版画研究发现,版画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与民间艺术、西方文化以及现代艺术融合,使得版画艺术的发展不再单调。文章主要分析了版画艺术的发展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研究,希望不断寻找当代版画艺术发展的新思路,为版画艺术的发展奠定基石。  相似文献   

6.
木刻版画作为版画种类的一种,其历史悠久,拥有多变的视觉效果和丰富的语言表达。随着科技的发展及影像技术、新媒体的出现,艺术的语言表达形式已不再是静止的了。现如今,影视动画的表达方式丰富多样,但加入木刻版画的语言却成为冷门的表达方式。木刻版画的语言形式简单而又复杂,既可以在影视中给人一种强烈的冲击效果,亦可以给人恰到好处的氛围,因此为了吸睛和宣传需求,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影视导演在电影的片头加入了木刻版画的语言来呈献给大家。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间木刻版画落款文字,不仅是文字,更是书法,是作者的心声,是故事内容的延续,是历史的再现。我们静静地欣赏它、阅读它将会被它多样的形式,丰富的内容所吸引。这种独特的魅力也将会让我们对中国民间木刻版画产生新的认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木版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有着区别于其他画种的独特艺术语言。语言的独特性使得木刻版画独具魅力。木刻版画从古代复制版画到当代创作版画,每个时代中每个艺术家的表现语言都是独一无二的,这种多元是木刻版画艺术形式美的多元。黑与白是一对极端的色彩,黑与白的构建及点线面的组织使形式美在木版画中得以集中展现。如果说油画、国画是在画纸上做加法,而作为凸版的木板画就是在做减法,各种木刻刀在木板上制造的痕迹与肌理,更是拥有其他艺术门类所不具备的美感。从版画的时代特征、版画的黑白语言、版画的刀法痕迹等方面入手,对木版画形式美的多元构成进行探讨和研究,能够充分挖掘版画所包含的独特的形式美。  相似文献   

9.
孙滔韬 《美与时代》2013,(12):99-100
木刻版画是种“以刀代笔”的独特艺术形式,刀法运用是它最具特色的表现,虽然木刻刀法的形式是传统版画的巨大财富,但随着数码技术的迅猛发展,只有通过结合和创新才能把木刻版画的刀法更好的继承发展下去,才能创造出具有优秀视觉效果的木刻版画动画,才能创作出更具有表现力和多样性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水印版画为世界版画勇开了先河,取得了震古烁今的成就。水印版画同时也拥有极强的中华民族文明的特点,是一种不求工细形似,只求披露心意,抒发内心情感的表现形式。水印木刻版画由于时间、经济、政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到了明末清初的时候产生了木版年画。虽然年画属于水印木刻版画的范畴里,但它们之间还是存在一些差异的。本文旨在研究年画与水印木刻版画之间存在的差异,通过在颜色、表达方式、风格特征等方面进行例证,并加以画家的作品在分析中进行辅证。从而,看到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以便更好地去继承,发展年画与水印木刻版画。  相似文献   

11.
湖南民间版画历史悠久,种类繁多,鲜明的地域文化与艺术特征使其具有深厚的课程开发价值。地方高校肩负着传承、发展与开发本地文化的重任,探索传统民间版画文化与艺术资源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运用,既是弘扬与传承优秀民间美术,更是促进地方高校美术教育特色发展,呈现其立足于本土,服务于地方的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12.
版画教学如何适应当代的艺术潮涌,寻找在艺术语境中的自我定位,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版画的教学思路应该牢牢根植于长白山地域的文化底蕴这块沃土,集长白山的文化资源、满族民间剪纸的传统艺术资源和地域版画教学资源为一体,形成综合资源构建的合力,才能使版画教学成果具有现代的、民族的、和地域的艺术特征,具有其教学自身的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高倩 《美与时代》2016,(10):26-27
美术发展至今,总有一个最初的开端,它从最原始的单一形态演变成如今的多姿多彩。版画是美术的一个重要门类,说起版画不得不从黑白木刻版画谈起,在众多的版种当中,黑白木刻是发展最早的,历史也最为悠久,它起源于中国最早的雕版印刷技术,而后才逐渐传入欧洲,并经过相当长时间艺术家的努力转变为创作木刻艺术。世界著名的版画家肯特对黑白木刻的理解是:版画的最起点和最难点都是黑白木刻,如果有谁能攻克这一关,那他从事任何形式的创作都会感到容易得多。而在黑白木刻的创作中,技法是比较简单的,重要的是作品中黑白的处理和布局。黑和白所占的比重,黑和白的对比,决定着作品的成败。  相似文献   

14.
陈湃 《美与时代》2006,(12):48-49
中国版画,历史悠远,在中国美术史中,是一种独立的艺术体系。版画本身就分有木版、铜版、石版画等。仅木版画(木刻)又分有黑白木刻、套色木刻、水印木刻、水印套色木刻等多种形式。木刻有以刀代笔、爽快有力、对比性强的特色。木刻的艺术语言是简洁、朴素、生动、自然而富有表现力。版画家们熟练掌握和运用版画技巧,生动地刻画着他们所要表现的对象,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形成了各不相同的风格。我的黑白木刻《春蚕》1983年入选全国第一届农垦美展,10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反响强烈。《丝路新歌》1985年入选国际青年美展组委会举办的《前进中的…  相似文献   

15.
罗深 《美与时代》2016,(9):132-133
我们都知道,国内版画艺术一直是传统木刻艺术的发展和延续,在"国,油,版,雕"这四个本应在艺术市场并驾齐驱的模块里,版画市场发展一直较为缓慢。版画是一种独具风格的艺术形式,在中国,目前大众对它的接受还未普遍化,其中有材料、制作工序的原因,也有市场经济社会转型的原因。而要使版画得到发展,就必须和市场经济相结合,要与人民的生活相联系,所以我们旨在版画和沙龙之间寻找一种新的经营方式。现在市场上已经出现有成人油画沙龙课程,手工DIY陶瓷制作体验,各类艺术门类通过教学这种形式,让学员一步一步感受绘画制作的过程,最终完成成品,所以我们希望以沙龙这种形式推广版画艺术。  相似文献   

16.
版画艺术具有艺术性与技术性相结合的特点。通过版画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够掌握版画技法,进一步训练造型能力,也有助于创意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形成拓展。在版画教学过程中,创作意识的唤起与培养尤为重要。生肖小版画作品有助于了解生肖文化传统以及相关民俗,同时可以感知其蕴含的美好祝福寓意,展现版画独有的艺术魅力,彰显当代版画艺术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7.
版画是一个冷静和理性的艺术,其间接的表现和漫长的制作周期使一切创作冲动无法及时完成。技法习惯和题材的构思模式,是版画家确立艺术风格的根本,也是版画语言进行艺术表现所需要的重要能力,这涉及到版画创作者对控制画面各种效果所拥有的具体经验,也涉及到创作和构思过程中对思维规律的了解和把握,甚至需要一定的美学修养。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分析中国写意画和水印木刻版画,以十三届美展邵蓓艳《绿水青山——春分》水印木刻版画为例,从意境和画面形态构成两部分阐述二者绘画表现形式的共同之处,并探索水印木刻版画需要借鉴的创新型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9.
内丘神码     
正内丘神码是民间宗教信仰祭祀用品,属于年画中的一种,以其对自然神的崇拜、古朴独特的艺术造型及制作工艺成为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以其原始性,被称作中国木刻版画的活化石,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相似文献   

20.
黑白木刻的刻刀运用是一门学问。刀痕能呈现出版画作品的风格。黑白木刻版画刀痕所呈现出来的阳刚力量之美主要表现在刀与木的五行相克之关系、刀痕所激发的木刻版画的"战斗性"等方面,王文明黑白木刻作品的阳刚风格就很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