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未来的21世纪里,人类和每个国家的生活水平都将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人的各个方面也将发展到空前的程度。为了迎接这个世纪,每一个国家都要把培养新人做为自己的重要任务。儒学是人类最悠久的传统文化,最有价值的学说之一。儒学的价值观对21世纪新人的形成有着一定的作用。对越南来说,这种作用更有意义。1、儒学是越南传统文化和传统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元一世纪,汉人把儒学传到越南来。此后,在越南领土上的一些地方先后创办了培养儒学人才的学校。一些聪明的越南人很快就掌握了儒学知识。他们在中国内地参加了各级科举考试。…  相似文献   

2.
19世纪初至20世纪中期是越南的阮朝时期,大约与中国清朝和民国同时,其官方对儒释道三教的管理主要实行崇儒抑佛老的政策。从现存的越南史书中我们可以看到阮朝专门制定了针对道教的管理政策和法律,事无巨细、条目众多,而且与中国清代的道教管理制度有很多相似之处,究其原因在于越南阮朝和中国清朝的道教管理政策均很大程度上继承了中国明朝时期的道教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3.
中国儒学传播到朝鲜半岛后,经高丽朝的白颐正、李齐贤、李樯、郑梦周和朝鲜朝的郑道传等儒家,通过亲明、排佛、崇儒,成为一种体系化了的理念和道德准则。到了朝鲜朝统治的500年间,儒学特别是朱子学,不仅在学术文化,而且在政治、伦理道德等各方面,已成为指导理念和实践纲领。从此,朱子学在韩国思想史上成为一种占据十分重要地位的指导思想体系。那么,朱子学是如何在朝鲜朝  相似文献   

4.
刘宗贤研究员撰写的、 2 0 0 3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东方儒学》 ,是我国第一部系统阐述当代东方儒学的上乘学术专著。它不仅从历史、现状和理论相结合的高度上考察了包括中国、朝鲜、日本、越南、新加坡等东方国家或地区的儒学的内涵、发展与变迁 ,而且把东方儒学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 ,分析其异同和层次。在全球化和世界文化多元发展与融合的大背景下 ,考察当代东方儒学作为有别于欧美文化的独具特色的文化结构模式 ,它在迎接现代化浪潮和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下如何转型 ,以适应新的时代需要 ,并在进行历史和现实研究的基础上 ,探讨其…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10月8~12日,由美国夏威夷大学和东西方中心共同举办的题为"变动的世界文化秩序中的儒学价值"国际学术会议在夏威夷大学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本次会议是"世界儒学文化研究联合会"(2013年7月在韩国成均馆大学主办的一次学术会议上正式成立)成立后的首次会议。来自十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四十余名专家学者,共同商讨经由儒学思想和价值影响与塑造的世界文化新秩序建立的可能性。一、中国、日本、韩国和越南四种不同的儒家文化背景下的儒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孝经》在向东亚传播的过程中对同处于汉字文化圈的越南亦产生了巨大影响。《孝经立本》即为阮朝皇子阮绵寯所作的关于《孝经》较为深入的诠释著作。阮绵寯认为,孝在种族存续等自然属性方面具有独特意义。另一方面,在社会属性中,孝心来源于对父尊子卑身份等差的意识与认同。移孝作忠能够实现的前提是身份等级同构。阮绵寯作为阮朝皇子,认为个人修身与政治实践不可分开对立。孝通过身处高位的君子言行从最高阶层经由上下尊卑的纵向关系逐层推及至庶民阶层。  相似文献   

7.
越南文化遗产是越南各族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越南建国和保国的事业中具有重大作用。保护和推广文化遗产价值,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有利于为越南特色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为人类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中国孔子基金会主办、威海市社科联和威海市历史学会协办的“中、韩、日、越1993年孔孟荀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于8月27日至8月31日在海滨城市威海市圆满召开。出席此次国际学术盛会的中国大陆学者四十人,台湾学者七人;韩国学者九人;日本学者五人;越南学者二人。这是一次完全由属于“儒学文化圈”的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参加的盛会,特别是越南学者出席了这次会议,给会议带来了越南儒学和儒学研究的信息,这在中国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9.
齐鲁文化在春秋战国时代达到了顶峰。经过两汉政治文化的选择,它的主体儒学上升为“官学”,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主流。齐鲁文化的地域性开始淡化,其文化的价值旨向发生分化。在朝,成为封建统治的意识形态支柱;在野,向民间寻求发展空间。东汉以后,齐鲁文化原初意义上的精神价值得以充分展现,在文人创作和民间文艺中发扬光大了它的精神旨归,主要表现为,在朝在野的齐鲁文人依然坚守古典人文精神和“德治”“仁政”理想;在通俗文艺作品中,齐鲁文化非官方的正统性质转化为“忠”、“义”思想的崇尚。  相似文献   

10.
中越两国文化源远流长,越南文化与中国文化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中越两国民间都有福神信仰之说。与中国的福神信仰相比,越南的福神信仰有其独特之处,如形成的路径及种类与中国不同。本文主要论述越南福神的起源、发展及对越南社会和人民的精神信仰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以儒家学说为主流的中国本位思想文化在历史上发生了几次转型,影响较大的有西汉神学化的儒学、宋代理学化的儒学、明代心学化的儒学、清代经学化的儒学和现代西学化的儒学。在这几次大的转型中,西汉董仲舒的儒学本质上是外儒内法,兼涉黄老刑名,实际上是对先秦学术的整合;宋代  相似文献   

12.
儒学在壮族地区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云南、贵州、湖南等省部分地区亦有分布。壮族系由古代越人的一支发展而来,其先民在周秦时期称为西面、骆越,汉唐时期称为僚、俚、乌浒,宋以后有僮、等名称。壮语届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秦汉以后,儒学逐渐传入壮族地区,并在壮族社会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儒学还经由壮族地区传往今日的越南,成为彼邦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儒学在壮族地区的传播历史及其对壮族社会的影响作用,对于了解儒学的发展演变史,对于正确评价儒学,…  相似文献   

13.
孔子及儒学的核心思想是仁政和礼教。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成为历代统治者的治国方略,并成为全民意识,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民族心理和习性。儒学超越了汉民族的界限,成为各民族的共同文化和信仰,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和团结。儒家学说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统治者和人民的双重愿望,其仁政成为人民的幻想,这给人民反抗封建统治者造成思想上的障碍。儒学一方面培养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同时又造成了民族的劣根性。这是儒学的悲剧。  相似文献   

14.
<正> 中国孔子基金会主办、威海市社科联和威海市历史学会协办的“中、韩、日、越1993年孔孟荀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于8月27日至8月31日在海滨城市威海市圆满召开。出席此次国际学术盛会的中国大陆学者四十人,台湾学者七人;韩国学者九人;日本学者五人;越南学者二人。这是一次完全由属于“儒学文化圈”的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参加的盛会,特别是越南学者出席了这次会议,给会议带来了越南儒学和儒学研究的信息,这在中国还是第一次。中国孔子基金会常务副会长宫达非和威海市府领导先后在开幕会上致词,对与会的中、  相似文献   

15.
儒学生存形态的历史形成与未来转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儒学在从先秦至 2 0世纪的发展中 ,形成了人生儒学、社会儒学、政治儒学、形上儒学、考据儒学、文化儒学等不同的生存形态。儒学在未来的生存形态 ,在于根据儒学的特质和中国人生活世界的变化 ,重建人生儒学 ,进一步发展文化儒学和形上儒学 ,做好社会儒学、政治儒学资源的转化。  相似文献   

16.
作者从中国文化哲学、传统学、新人学而进入和合学的探讨,认为和合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首要价值,是超越宋明新儒学和现代新儒学的尝试。作者指出,宋明新儒学的缺陷是把此在所以然与彼在所以然混淆起来。现代新儒学接着宋明新儒学讲,而有新理学、新心学、新气学之分。现代新儒学的基本内涵是;以民族生存的关切情怀,以融摄西方文化之新,而归宗为儒学的精神价值,并以重建儒家形上学为理论核心,以重立儒家理想价值为职志,以开出现代新“外王” 为标的,体现出对于文化危机的反思,意义世界的追求,终极关怀的寻觅。但在当前现代化潮流的冲击下,都有成为旧学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张开勤  王立  罗喻臻 《法音》2009,(7):55-55
本刊讯6月24日,由越南宗教事务委员会副主任阮青春率领的越政府宗教代表团一行11人,先后参访中国佛教协会和中国佛学院,受到一诚会长与传印  相似文献   

18.
浅析孔子的民族思想及其历史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大家庭,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在丰富悠久的传统文化中,孔子所开创的儒学思想始终是其主流。儒学文化对于各族人民,特别是作为中华民族主体的汉族人民的心理造成了巨大深远的影响。在民族问题上,情况更是如此。因此,研究孔子的民族思想,对于我们整理中国传统  相似文献   

19.
正如我国古典文学史上的其他一些大作家、大诗人一样,阮廌是从儒家思想中培养出来的。但是儒教同我国封建制度有着几千年的紧密联系,它在我国历史上有着进步与落后的两个方面的作用。因此,假如不是真正地明了儒教,也就不能其正地理解它的进步与落后方面的因素,也就很难看出像阮廌这样一位思想家如何把儒家这种学说创造性地运用到越南实际中来,从而对于他与其诗文方面的评价,也就受到了限制。近年来,我们较多地触及到阮廌的仁义思想。关于他的思想原源,有人认为阮廌的  相似文献   

20.
齐鲁学术文化是中国古代学术文化的源头和主流。齐鲁学术文化的学术宗旨是内圣外王,其旨趣在于内以修养外以经世,把道德学问与建功立业相结合;其学术主题是儒学和经学,先秦时期齐鲁儒学成为显学,两汉经学极盛,经学宗师多出自齐鲁;其精神内核是仁义道德,在它的主流儒学中,仁义道德或者说道义的精神价值始终居于首位;其学术风格是兼容传承,具有多元共存、兼容并蓄的风格,以及守护传统、继往开来的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