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术界存在神话说、勇士说、刺客说、武士说、民间说、诸子百家说和精神气质说等七种侠起源观点。经过对其逐一分析,发现七种起源之间有较多重合,因此重新划分为神话说、勇士说和游民说。事实上,这三种说法共同组成侠的起源:从时代背景上看,侠源于神话;从历史上看,侠源于勇士;从文化上看,侠源于游民。  相似文献   

2.
若讲筮法,需讲筮法起源。若讲筮法起源,我们当然要先讲到卦。“卦”这个字,“从圭从卜”,可知“卦”与“圭”及“卜”有关。“圭”即土圭,是古代用来测量日影长短、进而以此确定节气和季节变化的天文仪器。最原始的圭,实际上就是一根竖立的杆子,用以测量日影。近年来,学界就阴阳爻画的起源有种种猜测,如数字说,生殖器说,蓍草之节说云云。敝人愚见:既然“卦”的古字为“圭”,那么,组成“卦”的基本符号阴爻“--”与阳爻“—”的产生,我们难道不应该先从“圭”上思索一下? 如果把竖立以测量日影的杆子看作古人定为阳爻的依据,连同日影的杆子恐怕就是阴爻的来源。如果把杆子放倒,就成“—”,这就是阳爻。把杆子连同日影放倒,即成“∧”,这就是阴爻。考安徽省阜阳县双古堆西汉汝阴侯墓出土的易卦竹简上,其阴爻皆作“∧”形,即其证。随后转变成“(?)”形(马王堆帛书《六十四卦》之阴爻形  相似文献   

3.
人与价值     
在人类起源的最初阶段,人只是作为一个生物种而从自然界中分离出来。那时的人所具有的少得可怜的几个特征,使之有别于其他种类的动物。在这个阶段,人在某种程度上说还是个动物,它受大自然力量的限制,证明是几乎没有受到“现代人”的社会关系的影响。那时,人只不过是人这个生物种的标本。从这点看,人应该指的就是个人。所以,“个人”乃是社会生物学的名词和术语。在人类起源的进程中,由于劳动过程以及种种复杂的、社会的互相作用而产生了新的、越来越复杂的,独特的心理特征。一个越来越分明的人的精神逐渐形成了,从而开始了能够认识人自身结构的发展阶段。确切地说,正是从我们能够谈及人比较稳定的精神特征时,我们才能给人这个结构体以“个性”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 ,不少人对“道教术数”嗤之以鼻 ;把它同科技哲学挂起钩来似乎显得不可思议。这两者之间到底存在什么关系呢 ?为了能够有一个比较确切的认识 ,我们不妨从其含义的发掘入手。一、“术数”由来与其意义的发明“术数”这个词汇由来已久。在古代 ,它曾经是一个颇为重要的概念。因为它的涵盖面相当之广 ,甚至连政治策略、权术也叫做术数。《韩非子·奸劫杀臣》篇说 :“夫奸臣得承信幸之势 ,以毁誉进退群臣者 ,人主非有术数以御之也。”① 韩非子在此所谓“术数” ,即是就策略上来使用的。在他看来 ,一个国家的君王如果不精通政治术数就…  相似文献   

5.
在这里我们所涉及讨论的问题是儿童的校外美术教育的问题. 长期以来教育学中把儿童美术的发展分为涂鸦期、象征期、写实期三个阶段.在此我们不能否认其科学性、合理性,但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去分析儿童美术的发展,当我们打破旧的教学观念,就会发现儿童绘画从性质上可分为两种情况:游戏性绘画、非游戏性绘画.  相似文献   

6.
回顾《周易》研究十年,各类报刊发表研究文章涉及的论题主要有易学史;易的哲学思想;易与社会伦理道德及自然科学、现代管理决策的关系等。现将十年来《易》研究的成果简略述介如下。对《易》学史以及《周易》成书问题的研究关于《易》的起源问题普遍认为《易》起源于八卦,但关于八卦起源却众说纷纭,综合起来主要是三种观点:八卦起源于阴阳,阴阳是古人对自然观察认识的产物,是自然之象的产物,八卦起源于“象”;八卦来源于原始时代的筮数,是从甲骨文中的数字卦演变而来的,是筮数的符号化,八卦起源于“数”;八卦起源于“象”“数”的统一。对于史学阶段的划分主要从三个角度来探讨,一种是按对《易》本身的研究阶段来划分的,认为易学史分为四个阶段,《易经》——《易传》——王弼玄学——理学——清末。  相似文献   

7.
三、艺术构思中的逻辑古代有一次举行绘画比赛,试题为一句诗:“深山藏古寺”。很多画家都在“深山”和“古寺”上下功夫,在深山老林中出现一座古寺,构思大同小异。只有一位画家却在“藏”字上下功夫。他是如何表现这个“藏”字的呢?他在画面上只让深山密林出现,并不画古寺,而画一个和尚挑着一担水向山上密林中走去——山上林中有古寺,不言自明矣!众画家和评画者都称赞此画深得题旨,为上品佳作。考察这位画家的构思过程,大致有如下一些推理:既然是“藏”,那么就应该“不露”。(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省略式,补全则如下:如果是“藏”了的,那么就是“不露”的;既然现在的要求是“藏”,所以应该“不露”。)然而,画面上古寺“不露”,又怎么表现有(藏有)古寺呢?(难处就在这里)这就依靠作者和读者的联想(艺术之妙就在于联想!)。作者的联想过程是:有寺必有僧,  相似文献   

8.
观念和意识上的拓展与进步对水彩画创作中艺术语言的多样性影响很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水彩画创作中题材和风格样式的多样性;二是水彩画创作在中国的地域性风格的多样性;三是新颖、独特的视角为水彩画创作带来了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9.
一、我国古代境的原义,在物之境。(一)、曲尽为竟,时间概念“境”的本字是“竞”,“‘竞’,乐曲尽为竞”(《说文·音部》)。段玉裁的注:“引申凡事之所止,土地之所止皆日竟。”又《说文·田部》日:“界,竟也”,段注云:“界之言介也。介者,画也;画者,介也,象田四界”。又《周礼·夏官·掌固》有“凡国都之竟”句,其下所做注释:“竟,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版画在中国版画发展历程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北大荒版画创作活动是一开始黑龙江版画的起源,随后便扩展到了林业、工业、农业地区和创业的版画创作活动中。虽然黑龙江版画只有半个世纪的发展史,但是参与的人数十分多,创作出了成千上万的黑龙江版画作品,黑龙江版画艺术特征已经超越了该地区的空间局限,这种艺术影响延伸到了世界各个地方。有人将北大荒版画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初期黑龙江版画是在30年代中国新兴版画传统上的延伸,在内容上多以荒地发展建设为主,向人们传达出一种乐观豪迈的情感,第二阶段黑龙江版画并没有与第一阶段的黑龙江版画有所区分,虽然第二阶段的黑龙江版画有其时代的风格,但是其主体并未更改,而第三个阶段黑龙江版画的风格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品的类型更加丰富,艺术观念和表现方式一直沿用至今。因此,下面将对黑龙江版画三个发展阶段进行分析,并探究黑龙江版画的三种图式。  相似文献   

11.
李念 《美与时代》2023,(7):45-47
艺术是情感的载体,也是情感的表达媒介。水彩画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艺术家们借以抒发情感的重要方式。在水彩画中,色彩的表现力极强,其可以营造视觉上的观感,是画家内心感受和思想的直接表现。画家自身的色彩感知、情绪表达以及艺术涵养等,都决定了其水彩画作品的艺术价值和风格。对水彩画特性进行分析,说明水彩画中的情感因素,探究情感因素在水彩画中的作用及表现,进而更好地解读水彩画情感,促进水彩画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萨特尔在《辩证理性批判》一书中反复强调,马克思主义是真理,至少是我们时代所不可超越的真理。他说:哲学有三个“阶段”,“即笛卡儿和洛克的阶段,康德和黑格尔的阶段,最后是马克思的阶段。这三个阶段先后成为培育各种思想的沃土和发展各种文化的基点。在它们所体现的历史阶段尚未被超越之前,它们是不可能被超越的。我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一种‘反马克思主义的’论调无非是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某个思想的‘借尸还魂’。一种自  相似文献   

13.
所谓的“组合”是从M个不同的元素中任取N个成一组,即称为一个“组合”,也就是把性质相近的事物有系统地合置在一起.从历史上看,在人类征服自然的进程中,是很重视组合之法的.比如说,天地阴阳,变化无穷.如何把握其规律,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自己独特的方法.他们用“-”和“--”两种符号,排列组合出了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等八种基本图形,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等八种自然现象,并推演开来,组成64卦,用来研究自然的变化,此法在古代军事上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此可以说,就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而言,这种简单、古老的“组合”方法无疑也是一种伟大的创造.  相似文献   

14.
(三)中国回回医学理论体系,是以人天浑同的主张为核心,以元气学说为基础,以阴阳七行为理论框架;特别是它汲取调合了古代东西方两大医药文化遗产,可以说是一种比较完整的、独特的、古老而新生的民族传统医学。我曾经把它概括为“唯一七行论”;  相似文献   

15.
水彩画作为一门独立的画种,其发展空间越来越广,画界开始对水彩画进行了重新审视。水彩画从一元化发展为多元化的探索中,充分发挥水彩画材质的性能和它特有的艺术表现力,吸收其他画种的长处,学人之长补己之短,使水彩画的表现方法和表现技巧更为精进、更具有现代感、更富有精神性。  相似文献   

16.
一画是石涛《画语录》美学思想的核心概念,它由一和画两个概念组合而成。参照古代哲学与画论中一与画的基本含义,结合《画语录》关于一画的论述,可以梳理出一画的三层含义:内含于宇宙混沌状态之中的创化、界分的力量、源泉及其运动,同时也是艺术创造本身的力量、源泉及其过程;作为宇宙万物的存在及其艺术化形象显现的本体与终极依据;既是宇宙万物之整全,亦是艺术创化的动态整体。这三种内涵正对应于中国哲学中本根的三项基本意义:始义、究竟所待义、统摄义。因此,在《画语录》中,一画既是宇宙本根,亦是艺术本根。它贯通于形上与形下两个层面,即道、理和笔、墨。  相似文献   

17.
中国诗圣杜甫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古代律法鼻祖摩西说:“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诗90:10)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成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确,光阴似百代之过客,岁月不饶人,古代大有智慧的所罗门  相似文献   

18.
张晓东 《学海》2002,3(4):15-19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具有三重蕴涵 :第一 ,从性质上说 ,它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统一 ,即“坚持与发展统一论” ;第二 ,从实现途径上说 ,它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国情的不断结合 ,即“不断结合论” ;第三 ,从价值本位说 ,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品格 ,即“实践本位论”。这三个方面是有机统一的。  相似文献   

19.
同类事物遵循同样的规律,这是科学赖以建立的基础。特殊现象的出现,即意味着超出人类已有知识的新内容。钱钟书在《中国诗与中国画》中,指出了中国古代艺术发展中的一种特殊现象:“相当于南宗画风的诗不是诗中高品或正宗,而相当于神韵派诗风的画却是画中高品或正宗。”“诗原通画”、“诗画一律”,是艺术理论的基本常识,但是在同样的环境中,中国古代诗与画这两种姊妹艺术却形成了不同的评价标准和主流风格。何以会如此呢?一要探讨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明确“南宗画风”的含义。因为就画坛而言,北宗画至明代已“微矣”,“南北宗论”出现后,清代…  相似文献   

20.
布衣 我国古代,平民只能穿布衣。所以“布衣”就成了乎民(庶人)的代称。如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就说道:“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褐(hè)粗毛编织的衣服,或粗布衣服,是古时劳动者所穿的。如《孟子·股文公》;“许子衣褐。” 龙表(gǔn)古代君王的礼服,即俗说的十袍。 蟒衣 从明代孝宗时起,大臣也可穿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