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学似乎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一般人对那绿色的山川、秀丽的景色、雄伟的建筑等都可以产生美的感觉,而对数学美的抽象、严谨,却无法感受。其实,古今中外杰出的科学家都无不高度赞赏并应用了数学科学中的美学方法。初中生已具有一定的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也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美学的思想显得非常必要。一、结合书本概念,感受数学美学知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统一美、对称美、结构美、协调美等随处可见。及时渗透这些美学知识,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是大有益处的。如,讲解平方数时,揭示下列规律。1)12=…  相似文献   

2.
数学家、科学家乃至哲学家和文学家都赞叹数学的美,可不少中学生却最讨厌数学。从这一相悖的现象,看到当前数学教学实践与现代数学教育观念之间存在的差距。我们力求探索一条以数学知识的教学为载体,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教育实践之路:以情感教育为依托,以发掘数学美学的教育功能为手段,去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内驱力,激活学生学习的动机。在培养起学生“审美地看待世界”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心理结构和对美的事物的敏感性,从而对其人格和德性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袁卫红 《美与时代》2006,(10):91-93
数学美是一种极其严肃、雅致和含蓄的美。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数学美的因素,细心培养学生感悟美的能力,引导学生对美的追求,使他们摆脱“苦学”的束缚,走入“乐学”的天地。  相似文献   

4.
数学中是否包含有美的因素?数学的发展是否受美学方法的指导?对此,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但为什么有的人就感觉不到数学美,甚至根本不承认数学中还存在着美呢?原因就在于数学美难以被人们所感受与认识。数学研究主要是以理解为主的抽象思维,仅由抽象思维所构成美感具体形态,称为纯粹的抽象美感。无疑数学美实质上就是一种纯粹的抽象美感。但  相似文献   

5.
文哲  倪胜 《世界哲学》2004,39(1):67-74
把数学说成是美丽的看来是一种常识。数学家常对他们所做的表现出满足和快乐。他们常常宣称定理、证明、方法乃至理论可以是优雅的和漂亮的。同样,说数学家中间存在着天才也是一种常识。然而,康德对这两个问题都改变了观点。直到18世纪80年代,我们还发现他接受数学里有美和天才的作用。但他随后就好像改了主意。从他在18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的作品中我们发现他或明或暗地说过,美和天才的概念不应该被用于数学,而应被限制在仅用于艺术。这不仅仅与我们今天大多数人的说法相矛盾,而  相似文献   

6.
数学有多方面的美,在数学教学中充分揭示这些美,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是一项极具意义的工作。揭示数学的美,陶冶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是进行智育的同时充分发挥德育功能实现教书育人的重要内容。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化学家法拉第有一句名言:“科学给人高尚和可亲。”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人们的精神正直、心地纯洁和信念端正”。数学正是由于它所蕴涵的丰富的美,使它在成为“思维的体操”的同时理应成为“心灵的体操”。用数学美陶冶学…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父母教育卷入与学龄期儿童数学焦虑之间的纵向联系及内在作用机制,从山东省聊城市两所普通小学选取1734名三、四年级学生,对其进行为期一年的追踪研究。结果发现:(1)T1父母教育卷入能够显著负向预测T2儿童数学焦虑,但T1儿童数学焦虑对T2父母教育卷入的预测不显著;(2)在同一时间点上,儿童数学态度在父母教育卷入与儿童数学焦虑之间发挥显著中介作用;(3)在不同时间点上,儿童数学态度的中介作用仍然成立,表明儿童数学态度的中介作用具有跨时间的稳定性。该结果强调了父母教育卷入对学龄期儿童数学焦虑变化的重要作用,亦为从父母教育卷入和数学态度角度降低儿童的数学焦虑水平提供了初步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8.
魏迎涛  李恒 《美与时代》2008,(5):114-115
数学与艺术有着共同的美学特征,其中以几何之美、对称之美."黄金分割"之美、透视之美、和谐之美最具特色,这些美学要素不仅成为数学领域里最科学的、最美的象征,也成为艺术领域里感性的、最高的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9.
以美启真 双向互动——简析杨振宁的科学美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不仅在现代物理学的许多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还在长期的科研活动中形成了丰富的科学方法论思想和科学美思想。在理论物理学家中,他以超人的数学能力见长。他同上个世纪一些最伟大的科学家如爱因斯坦、玻尔、费米、狄拉克、海森堡、泡利、奥本海默、陈省身等人有直接交往,非常熟悉他们的科学成就和科学思想,并能批判地加以借鉴。上述因素在他的方法论思想和科学美思想中都有反映。总体上说,他的科学美思想是方法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突出特点是:能够从物理学与数学的关系上深层挖掘科学美的主客观依据,高度…  相似文献   

10.
为深入探讨小学儿童的数学态度、学业拖延、数学元认知与数学成就之间的纵向联系及内在作用机制,对515名三、五年级小学生进行为期半年的追踪研究。结果表明:(1)学业拖延在儿童的数学态度与数学成就之间发挥着即时和纵向中介作用;(2)不同水平数学元认知个体在纵向中介模型中“数学态度→数学成就”这一路径上存在差异。这意味着较积极的数学态度有利于减少小学儿童的学业拖延行为,进而提高其数学成就,而高数学元认知则能够监控和调节个体的数学态度,使其发挥积极作用,从而提高数学成就。该发现为有效促进儿童的数学学习提供了重要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1.
周璇  蔡丹 《心理科学》2016,39(6):1391-1397
PASS理论是由Das和Naglieri提出的关于智力理论的一种认知过程理论。研究采用以PASS理论为基础编制而成的认知评估系统(第二版简版,CAS-2B)为研究工具,选取226名二年级、四年级以及七年级的学生,探讨PASS过程在数学计算流畅性,数学问题解决及数学推理等不同数学任务中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PASS模型各过程在三个年级的不同数学任务上各有侧重。在数学推理任务中,同时性加工对三个年级的数学推理任务预测显著,解释率为15%~17%,注意过程只在二年级对学生的数学推理任务预测;在数学计算流畅性任务中,注意过程随着年级的升高,其预测作用逐渐减退,解释率为5%~24%,计划功能的作用随年级的升高而逐渐突显;在数学问题解决任务中,继时性加工与注意功能对二年级预测显著,四年级时突显了计划和同时性加工的作用。不同复杂性的数学任务具有不同的认知特点,编码加工过程对于较复杂数学任务作用明显;计划与注意过程对简单数学任务作用明显。研究结果为今后不同年级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数学学习训练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家具是一种既有实用功能又有文化艺术性的具有双重属性的物质器具,它既包含科学技术的一面,也包含文化艺术的一面,其在功能性、审美性、经济性、创造性、适应性等众多方面都能够满足人们的要求。数学美恰恰为家具的设计提供了一种尺度标准,借助它我们可以衡量和把握家具的形式。数学美的三个特征——简洁性、和谐性、奇异性都应该体现在家具设计中。了解和研究家具设计中的数学美,有利于更好地创造优秀的家具产品。  相似文献   

13.
学校氛围是学校中被成员所体验并对其行为产生影响的、相对持久而稳定的学校环境特征。它以成员的共同行为感知为基础,对学校和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PISA2003测试的数据为基础,采用多水平线性模型,考察了中国香港、日本、美国和土耳其的15岁学生及其所在学校的校长知觉的学校氛围对学生数学成绩的影响。结果显示:(1)学生知觉的师生关系、数学课堂秩序,校长知觉的学生士气、学校消极行为对数学成绩的显著预测作用具有较高的跨文化一致性;(2)数学课堂上的教师支持、教师负面状态、数学教师间的共识能显著预测部分国家/地区的学生数学成绩;(3)学生知觉的对学校的看法、校长知觉的教师士气对四个国家/地区的学生数学成绩均无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我国西部2745名四年级学生为被试,探究父母教育期望与学生数学成就的关系。结果如下:(1)父母教育期望正向预测学生的数学成就;(2)学生的自我期望、数学学习动机和数学焦虑起积极的中介作用,学习动机—数学焦虑起消极的链式中介作用;(3)父母教育期望对学生数学成就的影响存在民族差异,汉族群体父母教育期望对学生自我期望的预测作用小于少数民族群体,但对学生学习动机的预测作用大于在少数民族群体。  相似文献   

15.
陈京军  吴鹏  刘华山 《心理科学》2014,37(2):368-372
采用学业情绪问卷、数学学业自我概念问卷调查了370名初中学生,以探讨初中生数学学业情绪特点及其与数学成绩、数学学业能力自我概念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除积极高唤醒情绪外的其它数学学业情绪在性别上差异显著,除消极高唤醒外的其它情绪在年级上差异显著。(2)数学成绩通过数学学业能力自我概念间接预测四类数学学业情绪。结论是,初中男生数学积极情绪多于女生,女生数学消极情绪多于男生,积极情绪随年级下降,消极情绪随年级上升;初中生数学学业能力自我概念在数学成绩和数学学业情绪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项葵 《美与时代》2003,(12):33-34
门德尔松通过从古典乐派中汲取创作的谐和均衡与清晰而富于逻辑的思维,创造了浪漫潮流中的“纯粹”,也延续了古典主义精神,证明了音乐之美像数学之美一样具有超时空的性质——不论古今中外,凡音乐之耳皆以之为美。  相似文献   

17.
采用儿童数学焦虑量表、小学生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小学生数学元认知问卷,对508名乡镇中、高年级小学生进行测量,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数学焦虑影响数学成绩的内在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数学焦虑显著负向预测数学自我效能感、数学元认知和数学成绩,数学自我效能感显著正向预测数学元认知和数学成绩,数学元认知显著正向预测数学成绩;(2)在数学焦虑对数学成绩的预测中,数学自我效能感和数学元认知均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3)数学自我效能感和数学元认知在数学焦虑和数学成绩之间起链式多重中介的作用。因此,数学焦虑除了直接作用于小学生的数学成绩,还可通过数学自我效能感或数学元认知间接影响数学成绩,而且可通过数学自我效能感进而通过数学元认知间接影响数学成绩。文章讨论了上述发现的理论及教育实践含义。  相似文献   

18.
伽利略曾经说过:"数学是上帝用来书写宇宙的文字."足可以见数学充满着神奇的色彩,能吸引人畅游其中,魅力无穷. 在百科中,魅的基本字义①(魅力)很能吸引人的力量;②传说中的鬼怪:鬼. 本文引申为数学因美而生魅,因魅而现美.数学学习的过程充满着挑战,往往会苦思冥想,百思不得其解,让人魂牵梦绕,但忽然在某个时刻却又顿悟,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豁然开朗的感觉,让人神清气爽,享受着思维带来的快乐!  相似文献   

19.
刘蕴坤  陶沙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12):1980-1990
数学成就的性别差异是多年来广受关注的问题。长期以来人们多关注男性、女性数学成就水平的高低, 而近年来研究结果一方面揭示出总体上男性和女性数学成就的平均水平差异很小, 呈现出相似性多于差异性的特点; 同时也显示男性内部变异比女性更大, 男性在高数学成就者中占多数。数学成就性别差异的大小和方向受到评分系统、测验组织形式、测验内容和难度的影响。数学成就性别差异的形成是心理、生物、社会文化等方面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近期研究探讨了年龄、遗传和进化、激素和脑、刻板印象威胁、社会性别公平和时代等因素在数学成就性别差异的形成中的作用。未来对数学成就性别差异的研究应注意开展追踪研究, 关注低数学能力者, 进一步探讨复杂数学加工机制的性别差异, 建立数学成就性别差异形成机制的综合模型, 并在更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高效率数学学习高中生的数学学习成绩的影响因素的不同作用效果,以及这些影响因素间存在的作用路径,通过目标抽样,选取102名高中生为被试开展调查研究。通过数据分析,并依托AMOS软件的模型界定搜寻功能进行路径分析,获得研究结论:(1)数学元认知、数学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数学学习策略和数学素养这5个变量对高效率数学学习高中生的数学学习成绩的作用效果值依次递减。(2)5个变量通过两条主要路径影响高效率数学学习高中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一是智力因素与数学素养构成的影响路径,二是数学元认知、数学非智力因素以及数学学习策略构成的影响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